8月21日 斋月第二十一天 死亡三题 , o9 @8 l$ o+ b) T; g* M8 J' e
; z7 x% K- t) c1 {
你们常记幸福快乐的摧毁者---死亡。------圣训 ( F H( z5 O7 t+ f" T
9 {9 L& Z9 ]/ M斋月是慈惠充盈的日子,阿訇们总说,斋月里,“都瓦伊”(祈求)被承领,火狱之门暂时关闭了,坟坑中的考问也暂停了,生者与死者都享受着真主的宏恩。
0 F9 T0 N5 x7 u+ u; T4 c! | 0 q: d7 Q# _7 D
可死亡,还是那样让人惊心动魄,生离死别的痛楚,揉搓着脆弱的心。易卜拉欣的巴巴今天“无常”(去世)了,老人最后的时刻,易卜拉欣空洞恐慌的声音从手机传来,他已经忘了该“提念”(弥留之际提醒念诵清真言)什么了,一米八的小伙子,哭得像个孩子。
7 ~8 y( |0 [9 T5 O * G* W- V. N" q. a: \0 P" L
每个有生命的,都要尝死的滋味,这是古兰里的告诫。在回回看来,死是必然要来的,但却不能提前一瞬,也不能延迟片刻。人的寿限,是真主定下的。在还需要你坚忍时,你不能寻求死亡,甚至不能望想它,自杀对于回回来说,是大罪;而当取命的天使降临,你无论多么有力,多么智慧,都无力挣脱,灵魂会被从脚尖慢慢抽走,生命之光就此消失。 , o0 h R. q) h$ u
/ p. f; F! {0 L) S ^死亡一题---彼岸关照 , q6 `$ Z& n8 Z9 b
( }; f7 r2 |4 O. W+ m
回回的信仰里,有典型的彼岸关照。后世是被时时提及的话题,以便人们面对今世更清醒。现世生活中,你就像一个离乡人或过客,永恒的后世才是你的家乡,所以回民把死亡称为“归真”。面对永久的后世,今世的短暂如同在一棵树下片刻的休息,终归还要上路。超脱源于此,豁达源于此,对死亡深刻的认知,也源于此。世事无常,你不知道你在今世的旅程何时结束,所以回民把死亡又称为“无常”。一位先贤说,到了晚上,你别等黎明,到了白天,你别等傍晚;病前珍惜你的健康,死前珍惜你的生命。当听到归真的消息传来,回回总要念诵一句祈祷词---我们来自真主,我们必将归至真主。带着这样的一份清醒,你才能真正地坦然面对未知的死亡,也才能超然面对五光十色的今世。 ) |( ]8 h! I$ ^3 l9 G3 t
2 q( a' {, l9 ?$ |; p
死亡二题---临终关怀 / j; n7 O/ k+ D8 D1 o
* R" Y4 u, s' ]1 c8 B. {回回的一生,是以清真言开始,也以清真言结束的,这是对信仰的最完美的宣告,“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人在临终前,往往需要提念,因为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刻,如此可怕,灵魂被抽走时,人是吃力的,痛苦的,这时精神极易混乱,轻声地提醒一生信之仰之的信条,是对亡人最好的照顾和抚慰。临终者跟前,没有大净者不可临近,因为取命的天使将要到了。生离死别之际,即将离去者和悲痛欲绝者总会被劝慰:真主有权收取,也有权赐给;在他那里所有事物都有一个明确的限期;我们要忍耐,要求主回赐。死亡意味着在今世永久的离别,除了这些,没有什么能慰藉死亡的哀伤。 3 ]8 s0 W) {# m) n3 }/ a" j
: L9 {) W& j5 q" v4 r/ m$ B
死亡三题---送别亡人
" k, ^, F2 c1 ^3 ~ 3 U1 x0 G j9 c& d6 p
当生命归去,悲痛蔓延,妥善地送别亡人,有着一系列礼节。要及时抹闭亡人的眼和口,使之面目安详,还要用含皂角或碱的温水为之冲洗,且严禁传播遗体(埋体)上不好的现象,给其撒上香料,裹上白棉布(卡凡),三日之内速葬。回回总说,真主不以两眼流泪、内心悲伤而惩罚,但却因舌头而惩罚或慈悯,说的就是可啜泣、恸哭,而不宜嚎哭、抱怨。 # p/ w* C W- F% n
9 K8 K! c o: W3 _还要为亡人举行庄重的殡礼(者那则),这是大家的义务,无论是否相识,送别的人越多越好。人们为亡人虔诚的祈求:主啊!你饶恕我们中的活人和亡人,孩子和大人,男人和女人,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主啊!你让谁活着,就让他活在伊斯兰里,你让谁归真,就让他归在伊玛尼(信仰)上。主啊!你将他去世的报酬赐给我们,不要减少,在他之后,你不要考验我们。 " s, s6 g% L; I1 s1 M% s( \
( k* P$ B& Q! ^+ K在这样的祈祷中,亡人被送往坟地,女子一般守在家中。男人中四人抬埋体匣子(回民不用棺木,此木匣仅用来抬送亡人),众人随后。坟坑不用砖木,偏洞优于直坑。讲究薄葬,无随葬品,即使国王也如此。下埋体者,应是有力、忠实、清廉之人,埋体要面朝麦加方向,在中国就是头北脚南面西。只用挖出之土填埋,坟头忌高,平整为驼峰状(顶为长方形,四面为梯形),拔去坟头青草为可憎之举,因为凡有生命之物都会为亡人祈祷。如果死在异乡,则就地速葬,忌千里送尸,忌葬后起坟。
1 v1 `. m$ k4 p' _4 `) ] / | D* u: L6 w
这就是死亡的认知和礼节,与其说死亡是一场不期而至的灾难,倒不如说是庄重的送别,死者先行,生者随后,都要归回最终的故乡。
, M4 K, n7 o$ s) M; F * E% ]5 e7 a1 e% g! W7 C
l$ k0 M3 o/ L& o+ w'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2 8:57: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