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92|回复: 35

北京市第七中学80周年校庆公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26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市第七中学80周年校庆公告

. F k0 _) n# X0 s3 G- y

亲爱的校友:      

/ n! t O" I o

您好!

! {* P* N! U7 A

2011年,在举国共庆建党90周年之际,您的母校——北京市第七中学也将迎来80周岁的华诞。八十年风雨历程,美丽的校园曾留下您的身影,今天,如画的校园会唤起您曾经绵长的记忆!为了感谢广大校友多年来对学校发展的关怀与支持,学校将于2011年10月16日(周日)隆重举行建校80周年庆典活动,与广大校友同贺母校生日,携手共创学校美好未来。无论您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无论您两鬓斑白还是风华正茂,我们相信,您的心与母校依然相牵,您的情与师长同窗依然相连。真诚的邀请您在母校80周年校庆之际回家看看!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并填写《北京市第七中学校友登记表》,通过电子信箱发回或者通过邮寄地址寄回。

- M2 Y% S! C Q

联系方式:                      

$ l. C) ^6 `$ r, j

1. 电子信箱:xiaoqing@bj7z.com 
2.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9号校庆办公室
                        邮编:100120 

& x- [' E' S" b* j6 A8 A1 h

 3. 联系电话: 010-62022080   联系人:马老师、刘老师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谊,

" g9 c# ~# A2 p4 J; ?& J1 k% I

将在盛典中再续;

8 `. D5 I8 P2 {7 k) S ?9 T

母校情,

7 x, @1 i: z7 i5 V3 v# J

将在盛典中升华!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6日,北京七中将迎来建校80周年华诞。在喜逢庆典之际,我们谨向多年来始终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4 X7 `, }/ i0 n

北京七中80周年庆典活动定于2011年10月16日下午在校内举行,

! k) c" n- V0 G2 J. G

2:30——4:00 参观校史馆、校友会;

5 G f1 [/ Y/ [- d

4:00——5:00 茶歇;

8 B9 u4 A8 l1 `( R, J9 v

5:30——7:30 庆典晚会。
 
亲爱的校友们:昔日的同窗等待着您,往日的师长眷恋着您,万千的学子期盼着您,美丽的校园召唤着您。同学谊,将在盛典中再续;母校情,将在盛典中升华!我们热忱期盼各位校友、各界友人热情支持和参与校庆活动,共襄盛典,同谱华章!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北京七中 校庆办
2011年8月2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校友们:

( J: x5 @- r. [: d& S7 Y1 b

昔日的同窗等待着您,往日的师长眷恋着您,万千的学子期盼着您,美丽的校园召唤着您。同学谊,将在盛典中再续;母校情,将在盛典中升华!我们热忱期盼各位校友、各界友人热情支持和参与校庆活动,共襄盛典,同谱华章!

# }" g, x( O) M$ J0 j7 \, b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北京七中 校庆办
2011年8月2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第七中学八十周年校庆公告(二)

k( _9 Z/ N, b* T1 r [: N8 c
                                                                                  (原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
3 z7 p9 L' M8 j6 b) X


亲爱的校友:
6 B. z& k$ n8 n5 V; j7 f d

2011年10月北京市第七中学将举办八十周年校庆,为了使校庆活动开展的精彩、有特色,学校现向广大校友征集历届校友的联系方式、毕业合影、活动照片、回忆录、实物等资料,请学校各界校友看到公告后相互转告并与学校校庆办取得联系。


1 ]% s- {9 o5 T# J* c; B

信息征集内容:

" W, f; G/ B' E' b& S

1.校友情况:包括校友姓名、性别、毕业时间、原班级、班主任、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

4 ]% x, I8 u6 z) Q$ E2 t% y

2.有关学校各时期的老照片、校徽及有意义的实物和历史资料。

- k( o& c; `) Q% u- k8 |

3.校友的回忆录:内容包括回忆在母校学习、工作、生活的纪念文章、图片资料等。老领导、老教师还可以写一些反映我校某个时期的发展规模、办学特色、辉煌成绩、优秀人物等方面的文章。

! n! {2 r" c: u4 r* Y1 Q" m

    

6 \& h. r7 H* w8 m9 I; I+ ]

联系电话:010-62022080

, n) W9 c1 J9 m

联系人:马老师、刘老师

, H$ l, ~& H: M

 

5 T) d+ [) c' A$ F- ^3 u' y# T0 A3 h

                                          北京市第七中学校庆办公室

7 q% y, e1 W& E& x

                                                    2011年6月3日


发表于 2011-9-4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从七中走出的莘莘学子,估计至少在万人以上,当岁月的年轮无法逆转的时候,回忆的美好长给我们安慰,那师长是否还是当年的模样,那同学是否还能记得?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约了几个同学好友,借此机会到校小聚,毕竟有些同学多年不见了。。

发表于 2011-9-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槐柏树在2011-9-14 8:35:00的发言:
几十年过去,不知学校是何样?当年的老师还好吗?
* k U7 ^9 ~0 o- f& s+ I

改天换地,大变样了。

发表于 2011-9-15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今天9月15日,七中组织了一次老校友返校座谈会,大多是40-50年代的校友,有幸作为旁观者列席了会谈,真是每一个校友都有一段与七中难忘的故事与情,好几次都有流泪的冲动,的确要是每一位七中老校友能把与七中的故事讲述出来,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幕,老七中的精神一定会再次升华,薪火相传与未来的七中学子。
发表于 2011-9-14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过去,不知学校是何样?当年的老师还好吗?
发表于 2011-9-16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七中实习过,也算是校友吧,呵呵。祝贺祝贺
发表于 2011-9-18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11-9-18 9:06:00,m马达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RW: 关于七中校史与您探讨。 ======在 2011-9-18 3:17:00 您来信中写道:======您好: 近几日在研读七中历史,发现似乎与日本有丝丝关联,1,镜湖先生的留日?2,小石桥时期的校址的产权人的日本背景?3,民国时期末任校长叶英桐的留日背景? 这或许是一些巧合,可翻阅民国北平教育年鉴会发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办中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私立学校想要生存下去是何等的艰难。镜湖中学(市立七中)虽没有大的辉煌,但亦不成消落。镜湖时期的办学的经费从何而来,坚持办下去的意念又是什么? ======================================小石桥的房子是伪满财政大臣的私邸,名字我一时叫不出来,但他的孙子叫赵昭生,是我同年级同学,文革中我去过他家,还住小石桥,因在日本有遗产,他后来去了日本。七中校史将此处房产列为国民政府驻日大使的官邸,实为笑话。文革中赵昭生讲过家史,其母原为赵府女佣,后怀孕生子。他家在日本的遗产很多,有人自称赵大臣的儿子,为冒领竟自残一目(赵昭生父亲一眼有残),后来70年代遗产案胜诉,赵家即迁日本。此案在国内有过报道,国务院侨办也过问此事。
$ C+ M2 S9 d!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21:26: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伪满大臣家的珍宝劫案

3 X* k9 l9 U( Z a- x2 e4 c2 \
* o+ d s. }, F9 Z( O' C9 P
- F9 L3 F ]& J
- d) E1 O- W* ~. j$ p2 t" L) R ~
2009-09-25 14:44 来源:千龙网
3 \. ]7 l# z+ c1 Q4 _
' D+ Q' n& K$ y9 ^# `

 

8 X* f2 m8 `% H! ?3 G: o

 

% i+ D# \: W9 \, N$ y) N, T
  
) J% H, U9 F+ _# R+ E" m
6 i1 Y' Q( y) a6 Z) d; e8 L
3 p: x: d( A# m l

  1949年8月3日,仲夏的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9 X7 S$ G8 ~5 C5 v9 _/ n3 C0 E

  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满目疮痍,社会秩序比较混乱。夜间,敌特、匪徒和散兵游勇时常骚扰市民。所以一入亥时,大街小巷行人便渐渐稀少,家家紧闭门户,市面一片寂静。

8 L+ H" L! o$ A9 H( Z9 |

  几条黑影飞快地窜到旧鼓楼大街小石桥甲34号门前。一黑影伸手敲了几下门环。片刻,“吱”地一声门开了条缝:“你们找谁呀?”话音末落,黑影已用黑洞洞的枪口顶住了开门人。

5 v" J9 g. p2 ~3 @8 u

  接着,众黑影一拥而进,一黑影直奔客厅踹门而人掐断了电话线,另一黑影将堂屋内的家眷及仆人驱赶到一间阴暗潮湿的耳房看管着,其他人窜入内院深宅……

9 K: |& ~, l/ z4 z9 Y& B

  四合院内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内院深宅里住着一个少妇和两个孩子。少妇被急促的脚步声惊醒,未及穿上衣服就被来人用铮亮的匕首逼住……

, i6 |& p7 b4 b6 v

  几分钟后,四合院恢复了宁静。昏暗的灯光下,一人哆嗦着放下电话,用手帕轻轻地擦了擦额上的虚汗,在屋内缓缓地踱着。

' k: ^, R9 p2 a, `6 d% C; ~' o

  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珍宝抢劫大案!

3 ^6 |. o1 d2 k e0 h! L6 y

  抢案就发生在原伪满洲国“立法大臣”赵欣伯的宅院。打电话报案的人。正是赵欣伯。

: f' g( T9 T6 J& l

  

: J. O3 X7 u. Q2 L7 c

  市公安局治安处刑警大队接到报案后,立即派第四中队中队长陈远鹏、耿诚率领侦查员驱车赶到现场。

- M' C9 n. H; {- J, I2 y

  这座古朴、阔绰的四合院,座落在临街的路西边,院门朝东,里面是院套院。前院较宽敞的房间住着赵欣伯夫妇,后院则住着赵欣伯的一个远房亲戚罗氏及两个孩子。

1 {' R' h4 B% S! M9 A

  赵欣伯卧室的门和罗氏的住处均留有明显的踹痕;院内有几枚杂乱的足迹;屋内有被翻动的痕迹,珍宝就是从罗氏床铺底下抢走的……

; N% J; {& y1 I' Z

  “都抢走何物?”陈远鹏边指挥勘察现场边询问。

/ u1 p0 F1 {3 Q

  “匪人只将装有珍宝的黄色木匣子抢去,其他物品并未被抢。”赵欣伯紧张地回答。

+ w: e" t) v7 `) m- F* _3 b/ u

  “黄木匣里都装有什么珍宝?”陈远鹏问。

/ p# l5 _7 `; t

  “是,是…金银、珠宝首饰……”赵欣伯神色颇为不安,额头上沁出了汗珠。

( ~, l; b% Q; G/ _! z( T

  “详细数目。”陈远鹏又追问了一句。

( i# ~, c2 m" a& } s9 {

  “九金蝴蝶排子1个,九金托钻石戒指1枚,次白金托钻石钳子1对,银镶玫瑰紫宝石带线戒指1枚,银托镶小猫眼戒指1枚,白金托镶猫眼别针1个,金表链1挂,白金西服钮扣一对(镶钻石2粒),镶翠梅花钳子一对,满绿马蹄形翠戒指3枚,一挂洋金项链,镶有17粒大小钻石……共计58件。”赵欣伯一一说着。

3 k7 l# D# Q6 r( N- p+ K( }; q

  “58件?!”陈远鹏惊疑地打量着赵欣伯。

3 i8 W( A8 V/ R" F

  “陈警官,我有罪,我有罪……这些珍宝是我老婆私匿的财产,是她托罗氏代为保管的。不知为何走漏风声,让匪人抢劫一空。”赵欣伯沮丧地掏出手帕擦了擦前额:“请求政府缉拿匪人,追回这笔珍宝,我们愿悉数上缴政府以谢罪。”

( T% W5 p5 R0 T* T8 k, ]- w( Y d

  陈远鹏默默地审视着赵欣伯……

5 ^/ k- R+ x8 {5 ~" f, s5 J

  

1 L1 H' |- i3 }3 g% b

  侦查人员根据当事人的叙述和现场勘察情况,断定抢案是知情人或知情人提供的情况所致。而这笔珍宝只有赵欣伯夫妇及罗氏知情。

* o P# q3 F2 Q3 I0 T- l

  赵欣伯夫妇的财产,解放以后被人民政府查封、收缴。据赵欣伯说,这笔珍宝是他惟一私匿的“家私”,是为带回老家享用的。也就是说赵欣伯夫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向外人张扬家私的。那么,此案会不会同罗氏有关联呢?

5 H1 D: a2 _" D* O7 E1 Q

  年约30余岁的罗氏自丈夫死后一直携子女住在赵欣伯家。她虽说与赵家是亲戚关系,但自丈夫死后,关系颇为冷淡。罗氏本人也少言寡语,没有事儿一般不轻易踏进赵家的客厅门。

1 p9 H& D" u: E4 I+ l

  刑警大队依法传讯了罗氏。

3 c& m$ w7 K3 D0 f" b3 k

  果然,罗氏与此案有关!案发之前,赵欣伯夫妇俩来到她的住室,将黄木匣子交给她,请求她代为妥善保存。罗氏怕得罪赵家,未及细问,就答应了。事后,除了向父薛子光及邻居子齐说过外,就是密报过市公安局侦查股股长宣煜。

+ h5 K" A4 [ f) C1 [ c, g( P; d

  7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市公安局侦查股长宣煜在酣睡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U# }% A5 y1 p1 l

  “谁?”宣股长迅速从枕头底下摸出了驳壳枪,紧张地问道。

; [; h$ `- G8 P! i( U+ j' x' S3 g

  “宣股长,我是子齐呀,有急事报告你。”这个自称子齐的中年人压低了嗓音说。

: V4 }. i2 G) t/ d5 _

  不一会儿,门开了,3个人被让进了屋内。

0 g) J, M3 h0 A1 A g2 ^1 F

  “宣股长,这是我的邻居薛子光,这是他的女儿罗氏。”子齐边介绍边说:“他们有件大事向你反映。”

8 f X* y. P* w

  “别急,有事慢慢说。”宣股长将驳壳枪搁在床上。

8 o2 x0 k+ x0 h1 i+ q7 r

  “宣股长,我住在我表亲赵欣伯家,他原来当过满洲国的大臣,前几天他们老两口突然将一个小黄木匣子寄放在我的屋内让我保管。我后来打开一看满匣子都是金银、珠宝首饰。我很害怕,就托子齐叔找到你这儿报告来了。”罗氏焦急不安地说。

[+ V; m7 h4 E" M; l

  “这些珠宝是从哪儿来的?”宣煜眼前一亮,急忙问。

: A' y3 W+ J: `, \4 ^5 v2 n/ i

  “是3月份封他家时,他们私藏的。”罗氏回答。

# Z w- r' C- G$ v+ ^2 a, N& l% R

  “这件事部有谁知道?”

; w7 w, M2 L" X( V

  “我和”宣股长沉默片刻说:“这件事你们不要再向任何人说,我们会查清的。”

! F$ j% Z4 j" r! q

  线索找到了!侦查员立即传讯了罗氏之父和子齐。此二人确知此事,但除密报过宣股长外,没敢向任何人说及。

8 {4 h4 E6 K0 d( w% F

  疑点,如同射出的一束光,聚在了那个侦查股宣股长的身上。宣煜旧警出身,经筛选后重新录用。

( o) ^( B$ t$ v0 O3 d* l$ D

  市公安局侦查处处长冯基平同志当即指示刑警大队选派干练的侦查员,立即追查宣煜。

* J* d0 V1 n) W" t! H0 @) g6 b

  

* l* z( G% z3 X4 I8 F4 I

  8月27日,案发后的第24天,又一条线索被发现:有一个叫赵宋氏的老太太,几天前在西直门附近卖了一枚不明来历的戒指。

( j$ C5 q7 P: N P) g* {

  这立即引起了刑警大队马永臣大队长的警觉。他果断启用以破大案著称的刑警队长耿诚亲自指挥侦破这起大抢案。耿诚,刚过不惑之年,一头乌发从额头上向后背得很齐,以致额前的那不大不小的肉瘤格外引人注目。由于他头脑敏捷,素以破大案著称,所以,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神包耿”的雅号。

2 S8 c" F; ^/ c/ T

  耿诚接案后,指示侦查员陆石、王凡两人,化装成商人秘密潜入西直门旧货市场。

@+ I; {& o; O# v* ?

  赵宋氏出手的那枚不明来历的戒指,是不是帮抢匪脱手的赃物呢7传讯赵宋氏会不会打草惊蛇呢?……

1 V I1 L: X1 C8 ]

  耿诚,冥思苦想出了一条捕蛇的妙计。

4 b1 P6 V+ R1 A: d; Y9 j! q

  数日后,一个年约50岁上下的小脚老太太,来到了西直门旧货摊儿。她右手挎着个竹篮子,左手带着一枚钻石戒指。她缓步来到一个干瘪老头身旁,驻足瞥了老头一眼:“喂,有货主了吗?”

+ f+ p8 }/ f+ X5 y$ J* c: b5 _* b2 F

  “昨儿来了一个,价儿没说准,一会儿来了你和他当面说吧。”老头仍旧呆滞地倚在那里。

+ C5 w$ ^. W! e* t

  这个小脚老太太麻利地从篮子里掏出一张大饼递给老头:“给,趁热儿吃吧。”

h% K% g4 v1 p( X

  干瘪老头双手捧着大饼,狠狠咬了一大口。

9 |9 T' _4 T8 B

  “老哥,”一个身背黑白相间褡裢,穿黑马褂,带黑礼帽的矮个子商人恭敬地向干瘪老头打着招呼:“让您久等了。”

5 ~; |8 `( S: b) `/ Y; x6 H; j

  干瘪老头嘴里咬着的大饼还没来得及咽,冲小脚老太太一呶嘴。小脚老太太忙贴住了商人,轻声问道:“说个价。”

# }' u: w, z* X- t4 g

  “没验货,不知成色怎么开价?”商人淡淡地说。

$ E: j2 o0 ^- l, e3 H8 X

  “行,验货吧。”小脚老太太麻利地捋下了一个戒指。

+ L5 C; x$ O, ]! w. ~

  “嗯,是九金托钻石戒指。”

3 O$ y0 N M! N+ ]4 j) m4 `$ H

  “好眼力!”俗话说,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听了商人的话,小脚老太太不禁惊讶地赞叹道。

/ l( j. {# y2 Q0 w$ B/ ?2 _7 n

  “开价吧。”小脚老太太很干脆地说。

% x, ^. E4 v; V" x, T7 h) a' s x

  “大嫂,请随我来。”高人环顾了下四周,一甩肩披的褡裢,朝僻静处走去。

; N2 i& r; S: K" Y8 n; N, v5 l

  小脚老太太不敢怠慢,挎着篮子摆动着小脚紧随其后。

8 e( v% O: r3 c- X

  商人走了约几十米左右,挥手拦了一辆人力车,冲身后的小脚老太太和气地说:“大嫂,请随我去客栈,回来的车费由我付。”

" y# X% G# L# E/ ~3 G& Z

  小脚老太太坐到了人力车上,就被请到了公安局。

8 }4 T% e9 a/ m! q- P& _

  原来,这个矮小的商人正是耿诚。小脚老太太正是公安局要找的赵宋氏。

9 X! P: \) I# g }! l M

  做贼心虚的赵宋氏很快交代了非法买卖金银珠宝交易的不法行为。

7 |% p! r8 Q0 y2 n) l

  “前几天,邻居张善本拿来10余个戒指让我给他卖了,说好卖出一个给我15万元人民币(当时货币,相当现在15元),我看有捞头就答应帮他卖了。”赵宋氏低着头。

6 m6 u: _' v: l

  “卖出了几枚?”耿诚声音严厉。

8 @9 ~4 c& G: s$ t% _9 Z

  “11枚,不信你们去问他。”赵宋氏极力表白着。

5 `0 v0 ^2 B8 ?# k3 E" d

  “戒指的成色?”耿诚盯住赵宋氏。“戒指可都是上好的东西,有九金蝴蝶排子,九金托钻石戒指……还有一个可是称奇呢,满满一挂洋金项链上镶了大小17粒钻石!”赵宋氏回忆着。

, G. Q P; J6 k* N* f$ }- ^* ^% W

  赃物查到了!耿诚竭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迅速带领侦查员秘密搜查了赵宋氏的住处,将这些戒指悉数起获。经技术鉴定,正是被抢的部分赃物。

. J* Z* h% U8 ~0 S

  刚刚从单位下班回家的张善本,自行车还没放稳,就直奔西院赵宋氏家里。一推门方才看见门上那把铜锁。张善本吃了一惊,一抬手腕:时针正指向18点15分!他忙向院内邻居打听赵宋氏的下落……

/ H/ |/ K! n( ?

  张善本得知赵宋氏一大早拎着篮子出门了,至今未归,心里“咯噔”一下。他急火火地回到屋内,推醒了蒙头大睡的表弟李湘:“湘子,事儿要坏,赵老太婆犯了。”

% l$ d4 V! W" V3 o8 j

  “犯了?……”李湘呆头呆脑地揉着睡眼:“那咋办?”

6 u0 Y8 ?( a6 P

  “咋办?咋办?”张善本气恼地说:“当初我说这件事干不得,犯了事儿咱们是吃不了兜着走!”

; X- z; }& C0 N2 ] q) m" T' P3 S

  “唉,”张善本长叹了口气,沉思半晌道:“事不宜迟,你快回老家躲躲,这边有我呢。”

& C0 i6 g0 f" B

  张善本悄悄把李湘打发回老家,为自己的盘算暗自得意。凭着他的经验,认为赵宋氏的被捕,无非供出戒指的来路,哼,只要我张某人一口咬定,死无对证的事,神仙又能奈何?!

3 S$ z7 [! L6 M, }

  

( m& y4 l8 k- o: P% Z% n; I8 Z3 I

  刑警大队从宣煜的口供中,获悉张善本的表弟李湘也是这起大案的知情者。

' w" J* b( F3 K$ p; \9 I: w( G

  李湘,河北省玉田县县人,30岁左右,是当地的流氓地痞。此人是个亡命徒,胆大手狠心黑,凭着一身强壮如牛的力气,横行乡里。曾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入狱!据群众反映,案发前后李湘均逗留在北京其表哥张善本家里,并时常有些不明来历的人找他,行动鬼祟。初步断定,李湘不仅是参与了这起大抢案,很可能是主凶。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耿诚一方面对张善本家布置了力量,一方面又派第七侦查分队长苏永胜带全队人马驱车前往玉田县抓捕李湘。

, H! b; y" g8 g8 }1 u" Q

  9月2日,沉睡的北平,万籁俱寂。一辆旧式的美式吉普车载着全副武装的侦查员们急驶出刑警大队大门朝东驰去。

r% ^1 P$ @! Y1 e% N

  天将破晓时,汽车在小南庄村口悄然停住。全副武装的侦查员们在当地公安人员的协助下,迅速包围了李湘的住处,只见茅草屋的门半掩着,周围的窗口丑废旧报纸糊得严严实实,屋内隐约亮着烛灯。

% g: W3 u7 }" H7 l: T' V6 i) I' `

  李湘果然在屋内!

! t5 z* t2 N4 x. j( J

  苏永胜掏出驳壳枪,用手势示意身后的侦查员们散开包围了茅草屋。他只身轻捷地向门前摸去。侧耳细听,屋内传出了李湘的酣睡声。他悄悄把驳壳枪的保险机头张开,然后用舌头舔破了窗户纸,见李湘蜷缩在床上鼾声如雷。说时迟,那时快,苏永胜猛地将虚掩的门撞开,直扑床头,不待李湘睁开眼,一副冰凉的手铐已铐住了他的双手。细心的苏永胜又一伸手,从李湘的枕头底下搜出了一支手枪。

* {" d% T0 b5 r2 V7 f) i; U

  人赃俱获!9月3日,踏着黎明的征尘,苏永胜和第七分队侦查员们押着李湘凯旋。

+ \0 f% l/ y) w) h) T' t+ {) I

  审讯室里,弥漫的烟雾中,预审员在飞快地记录着抢劫犯李湘的供述:

( h0 q. f5 A( G; ]% z+ ^

  1949年6月12日,李湘伙同国有山、张宝林、马春山、屈德禄……持枪越入广安门外南峰窝村中华汽灯厂内抢得自行车等大量赃物;

" X# b' y( m G4 I

  6月17日,李湘伙同国有山、张宝林、刘永等持枪闯入广安门外小红庙村张家,抢得敞车、轮胎、自行车等大量赃物。

* Y- q- D' E( O8 x, p9 q

  可对抢劫珠宝一案,李湘只字不提。

9 g/ \3 b; h' w* p

  耿诚双眸直视着李湘:“别忘了,你们的同伙国有山早就被我们抓起来了,从你家起获的那支枪你能忘了吗?!”

* n( g* ~! T9 b- b* y! l3 g

  “国有山?……枪?”李湘联想起赵宋氏的被抓,张善本惊慌地催促自己回小南庄避风的情景,心中暗自嘀咕:莫非是国有山这小子出卖了我们……张善本也……

1 r2 b# v' \; `, S1 u6 D$ m6 T

  就在李湘犹豫的瞬间,耿诚抓住这一时机,直切李湘的要害:“那枚镶有17粒钻石的项链你不会忘记吧?”

7 v; A) h/ ^( h ]6 X6 ^+ i1 d/ X5 N1 n

  “哦?……”

0 W9 C8 Y( z6 X2 d

  李湘惊愕地望着耿诚中队长,陷入了绝望境地:他明白这句话的份量,自己再顽抗也是无济于事了。

) A: R7 f D5 J$ ^

  原来,那天宣煜待报案人走后,就直奔同他一同当过旧警察巡警的张善本家,一推门,看见张善本与表弟李湘正同桌共饮。他讲出了珍宝的事。张善本同李湘两人如同吃了块肥肉一般,口水早滴了出来。三人各自盘算着鬼主意。张善本胆子较小,他既馋又怕偷鸡不成失蚀把米。宣煜见张善本有些犹豫不决,心里也打开了鼓,见天色已晚,便悠悠地起身告辞了。

1 F- K" r7 p2 h! j( g

  李湘望着宣煜消失在夜幕中,邪念顿起,他像野兽闻着了腥味一样,对这笔珠宝垂涎三尺了。

, c8 c( L7 _6 B

  次日,李湘在望海楼设宴请张善本和宣煜。待宣煜知道李湘的打算后,高兴得直拍大腿。张、宣二人乐得个顺水推舟……吃罢饭,李湘便分别串通同伙国有山、周贵发、刘永、张宝林等人。

& O3 v# [0 A: j

  是夜,这伙抢匪演出了本文开头所写的一幕险剧。

' R& L9 [# R+ u7 l8 B

  当夜,李湘携带珠宝窝藏在张善本家,并将那挂镶有17粒钻石的洋金项链送给了张善本。

0 P0 R. B. O- n2 t3 t

  次日,张善本怕夜长梦多,急匆匆找到黑市经济人刘祜,交给刘白金钻石戒指、大翠班戒指、马蹬形戒指等5枚,换得黄金16两,游泳表1块,人民币7500万元(相当现在7500元)。又托同院经营黑市黄金交易的赵宋氏将几枚戒指卖给了香港商人……

; `) S; h, t I$ e

  8月28日晨6时余,西直门附近一个院子内。心怀鬼胎的张善本,辗转躺在床上,彻夜难寐。直到天色大亮的时候,才进入了睡梦中。

2 s/ l5 {4 f3 {& Z: f, M- `, [

  “当,当……”

; O& G. j. v: ~9 K! N, u) m! \

  “等着!”张善本听见了轻轻几声敲门声以为表弟李湘从玉田回来了,忙趿拉着鞋开门。

9 p G! A5 h' J, N& G# x( `

  “张善本,我们是刑警大队的,奉本局谭局长之命特来逮捕你!”耿诚轻蔑地说。

% ]9 V% v( O: g; ]) |: b3 ~1 I

  张善本被突如其来的全副武装的侦查人员吓呆了,目光呆滞地盯着黑洞洞的枪口,险些瘫倒在地上。张善本、宣煜和李湘这伙凶恶的抢匪共做的一场黄粱美梦,破灭了。

& I t) O" d, [- c: f1 ~4 P( z
5 u/ t# ~/ Q* q6 T
(新民网编辑:)
) \( A1 t' H! u- l8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9 11:21:1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第七中学校史【转摘自七中网站】
                    
' k9 I9 x9 r5 G: s5 v

  在北京西城区的北二环路上有两座城门,一曰德胜门,二曰安定门。寓意武士出征走德胜门,取胜利之意。打了胜仗回营进安定门,寓意从此天下安定太平。解放后,政府在这两门之间、护城河北岸修建了一条马路,起名叫"大市口",文革后改为"安德路"。在这普普通通的大街上坐落着一所有七十年悠悠历史的学校--北京市第七中学。

1 @0 T, E) D$ `0 M" L! w

一、 三十年代镜湖中学在京创立
  北京七中的前身是始建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四月的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由律师李镜湖先生创办,故取名镜湖中学。校址在锦什坊街内王府仓胡同46号。建校时有教职工三十一人,其中教员24人职员七人。学生二百余人,住校男生二十来人,女生不足十人。
  一九四一年,日伪时期的
北京市教育局派李炳之接收了镜湖中学,改名为北京市第七中学。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教育局派邵晓琴接收北京七中。同年,国民党政府征用王府仓胡同校址做为它用,令北京七中迁至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号。该院是国民党政府驻日本大使赵欣伯的私人官邸。占地面积8600平米。在校生共六个年级、六个班200多人,教职工20多人。
  一九四七年邵晓琴调到女三中。由叶英桐接任校长至一九四九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11-9-18 9:13:00的发言:
 北京市第七中学校史【转摘自七中网站】
                    
8 o L1 T7 s* g5 }7 Z

  在北京西城区的北二环路上有两座城门,一曰德胜门,二曰安定门。寓意武士出征走德胜门,取胜利之意。打了胜仗回营进安定门,寓意从此天下安定太平。解放后,政府在这两门之间、护城河北岸修建了一条马路,起名叫"大市口",文革后改为"安德路"。在这普普通通的大街上坐落着一所有七十年悠悠历史的学校--北京市第七中学。

3 J. q6 |( e; S8 N, m/ D, G

一、 三十年代镜湖中学在京创立
  北京七中的前身是始建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四月的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由律师李镜湖先生创办,故取名镜湖中学。校址在锦什坊街内王府仓胡同46号。建校时有教职工三十一人,其中教员24人职员七人。学生二百余人,住校男生二十来人,女生不足十人。
  一九四一年,日伪时期的
北京市教育局派李炳之接收了镜湖中学,改名为北京市第七中学。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教育局派邵晓琴接收北京七中。同年,国民党政府征用王府仓胡同校址做为它用,令北京七中迁至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号。该院是国民党政府驻日本大使赵欣伯的私人官邸。占地面积8600平米。在校生共六个年级、六个班200多人,教职工20多人。
  一九四七年邵晓琴调到女三中。由叶英桐接任校长至一九四九年。

' i9 Z( D# f& c, a) T

 

* l& V* ?7 t* J8 U) j

七中校史关于赵欣伯的记述有错误,根据网上记载,转录于下:

: }. W; ~# ]- {! P. b0 J7 L: s

 

4 N+ a$ m$ U# ]- |1 a

赵欣伯(1890—1951.7.20)字心白,满族,河北宛平人。早年生活在日本,曾获日本明治大学法律博士学位。

7 R) o1 H7 O. Q4 f5 p% q) y
0 J7 m$ \3 e! H+ g

个人履历

. e& V/ o G' w7 d- q

  1926年受日本驻华公使馆武馆本庄繁的推荐,携妻儿回到沈阳,任张作霖的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顾问。在任时,处处维护日本人的利益,是有名的奉天亲日派。“九一八事变”前,他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坐胎与催生。“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与袁金铠等人成立“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发表“独立宣言”。不久又接替土肥原贤二,当上日本关东军操纵的奉天(今沈阳市)市伪市长。伪满洲国成立后,任伪立法院长,因贪污等罪被去职,后旅居日本,1938年回国定居北平,曾充任华北王克敏伪政权顾问。赵欣伯不但在政治上厚颜无耻,“搂钱”上更是“多管齐下”。1945年日寇投降后,因汉奸案被国民党北平市当局逮捕,他被捕羁押在北平第一监狱。不久,他使出行贿的招数,弄了个“保外就医”逍遥法外。正此时,东京国际法庭开庭,审理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我国选派的大法官倪征燠急如星火地回国收集日寇侵华的证据,找到赵欣伯时,他答应写证据材料。但当倪大法官索要赵欣伯写的材料时,他反悔了,不单把已写好的材料丢进火炉烧毁,还说不再写任何东西。原来,赵欣伯听说,“大日本皇军”没有完,还会东山再起。赵欣伯的愚昧顽固可见一斑。1951年7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依法传讯赵欣伯,他自知罪孽深重,急火攻心,血压升高,猝死看守所。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p# y/ g) a7 \/ Y9 f0 u$ ~8 P. Q8 x8 u& V6 h$ d1 N) G; `8 P: X- d+ O; i: w& s( y# H, r/ j6 s2 j4 Z+ j. M; m- W& [ j8 N* U$ F# H2 n- F: N' G9 L4 C) r9 x* Y' }) f6 Z: |
汉奸赵欣伯与日本遗产案
2003-7-16 10:39:23      阅读233次
6 q; v* D1 N- ^8 b9 ^4 n0 @8 k I0 E, P( d/ j: G& n3 N2 H# `; p' n9 l1 r! Y( _# H- |1 d, m3 A7 F) W! ~' t% E$ L" x1 @( l& D' K! N" D0 L( C. ]: G$ `0 u. X
 
3 d0 k: X% @# ~; v

1984年9月7日,日本东京家庭裁判所裁决一宗轰动日本、中国和当时尚未回归的香港、时历半世纪的赵氏产权案:

( J2 M# c2 x' g5 ^

“撤销不在土地管理人山本忠义对不在者赵碧琰财产受理的决定”:
“诉讼人赵碧琰和不在者赵碧琰是同一个人。证人赵宗阳和不在者赵碧琰的儿子是同一个人。”
裁决归还赵氏所有权的财产计:

% m; b* Q% c1 Y) S! |6 ?' h2 s7 |

①东京成城町和箱根仙石原等地土地2.75万平方米;
    ②长18.3厘米、宽1.4厘米、厚0.7厘米的金条8根;
③长6.8厘米、宽2.1厘米、厚1.1厘米的金条19根;
④金镯子、金扣子、翡翠环各2个;
⑤翡翠盾、翡翠宝石戒指、银化妆盒等物若干。

9 L& E, p" A, t2 D. E

这宗诉讼案的中国原告赵碧琰是汉奸赵欣伯的遗孀,赵宗阳是赵欣伯夫妇的儿子,裁决的胜诉使赵碧琰、赵宗阳顿时之间成为富豪。

4 ~( A$ ?6 _, d2 {7 I2 Z7 Z

赵欣伯何许人?除国内北京和东北广置房产等外,他为何在日本拥有这般财产?

E/ V; V5 F6 `# a! J

据史料,赵欣伯,1925年获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携妻赵碧琰、子赵宗阳回到沈阳,任张作霖的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顾问。九一八事变后出任伪奉天市长,按日本旨意,诱降辽宁省主席臧式毅投敌出任奉天省政府主席,积极参与谋划成立伪满洲国,被称为“满洲国的产婆”。臧式毅笔供(1954年8月9日):伪满筹建集会就是在“奉天市长赵欣伯私宅集会,汉奸赵欣伯亦列席”。在伪政府名单中有“立法院长:赵欣伯”。1933年日本以伪满执政溥仪名义委任赵欣伯为“满洲国宪法考察团”团长赴日考察、为期1年。期满后,关东军向赵提出两条路:一、辞职;二、罢免。后以赵辞职,发给辞职金30万元了事。1938年赵欣伯由日本回国定居北平,不久又投靠日伪,充任王克敏华北伪政权顾问。1943年赵欣伯飞往日本,委托日人铃木弥之助照管其在日财产。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赵欣伯以汉奸罪被捕押北平第一监狱。但因贿赂很快以“保外就医”名义逍遥法外。1951年7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依法传讯赵欣伯,旋因畏罪以高血压猝死于看守所。他的财产来源:①大发国难财,刮民脂民膏;②侵吞张作霖、张学良家族大量财产;③日本嘉奖建立伪满洲国“功劳金”;④伪满立法院长辞职费等。

$ k: `4 Q) v/ g1 h6 ]

赵欣伯一生甘当汉奸卖国贼。生前他的旧友傅文郁女士对他说:“当今世界做人实在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更难。不过做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点儿良心,不要忘了自己的国家,连国格、人格都不顾……”。赵欣伯正是“忘了自己的国家,连国格、人格都在顾。”也正如他答复傅文郁所说:“人生在世几十年,不图名利又图何”,结果以汉奸罪其名和日本遗产等其利,不齿于国人终其身。
赵欣伯在日财产,战后由日本大藏省收存。因传媒炒作,引起日本国内外诈骗集团注目。他们使用一切手段企图继承占有。1962年一马姓华侨甚至制造伪证,称赵碧琰已将房地产转卖他家,遂公然在日盗卖赵氏部分土地。日本警视厅及时发现制止并向法院起诉,使诈骗未逞。此事引起旅日东京华侨总会关注,及时向中国侨委主任廖承志反映。当时住京的赵碧琰、赵宗阳为维护产权,宣布解除铃木弥之助的代理人资格,另行委托东京华侨总会副会长陈昆旺、吴普文为代理人。但铃木弥之助以无充分证据证明此赵碧琰确为当年的赵碧琰为由,拒绝交出代理权,并在诉讼中胜诉。1973年铃木病死,按日本法律,赵氏在日巨财交由东京裁判所管理,该所指定与原诉双方均无关系的律师山本忠义为“不在土地管理人”。这时,为诈骗夺取这笔赵氏财产的活动,比铃木弥之助在世时更加猖獗,不仅个别地有人冒称赵碧琰,而且有人冒充赵欣伯的养子、女婿、甚至私生子。此时竟然出现多个赵碧琰,特别是名字叫做什么赵国忠、国祥、国璋、雪男;还有赵辰、赵诚等一大帮赵欣伯的子孙后代,其中光是赵国璋,竟然就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三个。一时间东京家庭裁判所被拥进各色李逵的伪证材料,真个好不热闹。“本人3,子嗣9,究竟谁是真?”日本《东京新闻》的醒目通栏大字标题,更引发日本社会也像中国“文革”分两派一样,出现“赵氏夫人”生存派和死亡派,可以概见涉外一案影响之大。案外颇有意思的是:不约而同出现来自台北、东北、河南和广州的“赵碧琰死亡证明书”,而赵碧琰明明还在北京老有所乐。当年创造新闻之最的还有:香港某酒商探知赵宗阳3岁患急性脑膜炎转移性眼炎,导致后遗症左眼失明,竟然斥资雇佣一个人剜掉左眼,冒充赵宗阳,以图谋这笔财产。

: k2 i+ [. f# d5 S

日本极右团体也绝不放过千载良机,公然鼓噪:“赵欣伯是汉奸,他的钱是日本政府给的,他在日本的遗产应归还日本……”。他们绝不可能自反:从1874-1945年,日本政府的钱难道主要不是通过侵略战争掠自中国民脂民膏?当然,赵欣伯的钱包括日本的遗产,同样来自剥削中国民膏民脂。这一点,倒是赵碧琰的觉悟要高出日本右翼不知多少。她对中国新闻社记者发表采访谈话:
我于1921年与赵欣伯结婚,一直到1951年赵欣伯去世,我们夫妻从未分离过。我们于1925年在日本生下独生子赵宗阳……。伪满时期我们全家曾在日本居住了几年,1938年回国。1943年我们曾去过日本整理我们在那里的财产。回国后一直住在北京。……真正让我们动心的并不是我们家在国外的巨产。我们也知道这笔钱饱含着中国人民的血泪膏脂,不该由赵家子孙后代享受。我们气不过的是,国外这些骗子竟敢以假混真,反而把我们说成‘死的’或‘假的’,这口气叫人咽不下去,我们一定要把这场官司打个水落石出。

. b- u K3 U3 y0 N$ o w

1976年4月,当时已是76岁高龄的赵碧琰东渡日本到东京家庭裁判所出庭,出示了北京市公证机关为她出具的必要的公证材料。她出庭讲清了当年她曾3次随丈夫赵欣伯赴日本和在日本居住以及购置财产的情况。

W( C& k( m4 R& J

“九·一八”事变的制造者、当时身任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后曾任日本陆相、日本战败后被国际法庭判处绞刑)的夫人板垣喜久子出庭做证。她当庭认定了赵碧琰的身份。她还向赵碧琰询问:“宗阳的眼睛治好了没有?”她还提供证言说:“我记得赵碧琰夫人是左撇子……”这正和赵碧琰的特征相吻合。

* \; T& h, j7 }0 _( Y+ \3 B" w

1984年4月,日本东京家庭裁判所通知赵碧琰或赵宗阳到日本出庭。赵碧琰虽然想再次去日本出庭,但是84岁的高龄已使她力不从心,只得决定由她的儿子赵宗阳去日本出庭。
赵宗阳来到东京于5月4日、5月15日、6月1日、6月22日、7月3日先后5次在东京家庭裁判所出庭。他清清楚楚有理有据地回答了法官的提问,即关于他当年随他父母赵欣伯和赵碧琰在日本生活的情况。在法庭上,赵宗阳还和3位证人见了面,进行当庭对证。赵宗阳很快地便认出这3位证人是他在日本东京和神奈川上小学时的老师市川一郎、同学汤川正三和大谷旭乃。市川老师、汤川、大谷同学也很快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认出了赵宗阳。师生、同学相互分手48年后的这一天在法院上重逢相认,一宗宗往事涌上心头,激动异常。他们人人都是热泪未干又忍泣为笑地畅谈起过去来。
市川一郎老先生颇有风趣地说:“赵宗阳小时候是个小调皮蛋,好恶作剧,那时我虽然不很喜欢他,但是今天我必须承认他,因为他是真的!”

# z; H# f' X; I

市川的一席话说得法庭内哄然大笑起来,法官们也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于是,法院上下确认赵宗阳的身份无疑。

& [; k8 [5 s- Q& V3 t* n3 o

结果,赵碧琰彻底胜诉了。她热泪盈眶、心情激动地说:“我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中日两国法律界、新闻界的朋友和旅日爱国华侨的真诚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h& e$ G \( X

七中的老师中有一些名人之后,除了校史常常提到的傅雷之子傅敏外,还有一位谭老师,教高三语文,她是谭平山的女儿,在学校并不显眼,谭平山是中共早期党员,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被临时党中央追究责任,开除党籍,同时被处分的还有有张国焘,我们一般知道南昌起义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忘记还有谭。下面有一份简历,可供参考。

( p% J4 z: U% I+ X3 s9 S

 

/ b, h" P: g# c9 v

谭平山(1886—1956),号鸣谦,广东高明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进行反对清朝政府的斗争。1917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回广东参与组织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在中共四大、五大上继续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农民部长。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的积极支持者和执行者,曾作为共产党人代表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和二届一中全会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27年3月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并试图通过武汉国民政府来进行土地改革。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参加南昌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南昌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1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不适当地开除党籍。1930年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进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主张。历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5年10月正式成立时,任主要负责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8年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同年9月进入解放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3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4月逝世。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中的名人

七中的前身镜湖中学历史有过不少名人,刘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35年,他参加129运动时是在镜湖中学读书,后来入党,成为共和国的部长,不是一般的部长,是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部长,如果大家还记得原子弹、氢弹的话,那就是他领导研制、生产的,只是人们习惯将科研人员功劳摆在第一,其实,搞过管理的都知道,那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部长就是把握全局的系统工程专家,尤其是在各方面都很困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如果不困难,陈毅元帅为何会说“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原子弹”。 2 p# q! s8 L$ f6 i; S, X& O' \

      刘杰授业于镜湖,毁也在镜湖,文革中,不知哪家小报登出一则消息,刘杰是"叛徒",他被捕后曾带特务到镜湖中学抓人。于是成为阶下囚。

8 B! P: {) j8 N; T/ s7 m

      文革后,不实之词统统推翻,刘杰出任河南省委书记,直至离休,目前已90多岁,身体虽不如前,但依然健康。真心祝愿刘老身体健康!。

发表于 2011-9-30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11-9-29 22:52:00的发言:
七中的前身镜湖中学历史有过不少名人,刘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35年,他参加129运动时是在镜湖中学读书,后来入党,成为共和国的部长,不是一般的部长,是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部长,如果大家还记得原子弹、氢弹的话,那就是他领导研制、生产的,只是人们习惯将科研人员功劳摆在第一,其实,搞过管理的都知道,那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部长就是把握全局的系统工程专家,尤其是在各方面都很困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如果不困难,陈毅元帅为何会说“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原子弹”。 5 U! m) }/ C; N, H7 S5 b f

      刘杰授业于镜湖,毁也在镜湖,文革中,不知哪家小报登出一则消息,刘杰是"叛徒",他被捕后曾带特务到镜湖中学抓人。于是成为阶下囚。

0 V; f' }$ K& k* ?1 L

      文革后,不实之词统统推翻,刘杰出任河南省委书记,直至离休,目前已90多岁,身体虽不如前,但依然健康。真心祝愿刘老身体健康!。

( ?. x, W! g/ f2 r9 R% r- T* }9 n8 `

1956年,中国找到铀矿,刘杰时为地质部副部长,拿着新找到的铀矿石就进了中南海,让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看伽马仪的测试结果,老人家们高兴的不得了,这也为后来的原子能事业开始新的一页。

发表于 2011-10-5 0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中五六十年的事情真的挺多,最近二十年似乎平淡一些,是不是和不解决住宿问题有关,没有住宿条件 生源就受局限。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七中的住校生可不止外交部的子女,还有一批孤儿院的孩子。

1 y3 D: ]$ e3 W! c/ [5 n2 Z

     朋友的电话让我想起那些从孤儿院来的同学,因为七中可以住校,他们(她们)便考到这里。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小学升初中,刚来学校的时候还常常穿着孤儿院的服装,女生冬天穿红底碎花小棉袄,颜色、样式都一样,若几个女生走在一起很显眼。我班就有,他们学习努力认真,团结、友爱,很懂事,有不少都是班干部。国家给这些学生发生活费,每月十几块钱,交了伙食费(六零年代14元左右)还有三两块钱零用,所以生活很节俭。

q1 H4 W' @7 X+ s7 T1 \6 Y+ U

     他们毕竟是孤儿,没有更多的生活来源,初中毕业基本上都考中专或技校,希望能够早日经济上自理自立,过早的懂事(甚至有些早熟),让他们做出上述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中一度是外交部安排子女的定点学校,缘于七中文革前有一部分是寄宿制。

1 Y" k' o8 t; a$ X+ `6 A( Q

     1964年,外交有一大发展,周总理陈外长访问15国后,与一大批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急需一批外交干部,这样,全国调一批干部到北京,父母出国了,这些干部的孩子要有人照顾,于是外交部在北京选了三所有住宿条件的中学,有人大附中、七中,还有一个学校,名字忘了(15中?)。于是七中在64、65年招收了一批外交部的子女,大部都是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同学。外交部为此还派了一名辅导员,姓周,负责照顾学生。记得初一有个住校班,大约半个班的学生是外交部的子女。

% N( v' T$ z0 n) V1 w( o

    文革后期,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停顿的外交再次发展,建交国家接二连三,大使参赞纷纷赴任,时常在报上看到同学父亲的名字。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中的华侨

      七中因为可以住校,华侨学生特多。1956-1960年,印尼排华,大量华侨和子女回国,北京还设有华侨补校,为他们补习功课,然后进入普通学校读书。据说能回国读书的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这些人良莠不齐,有一些人调皮捣蛋,不读书,还有个别人干一些下三烂的事。例如,有一个高中华侨男生,在宿舍诱奸了一初中女孩,然后介绍给其他侨生玩弄。败露后女孩以退学处理,事情就不了了之。文革中,这事被写成大字报,成了党支部包庇坏人的罪状。 ; ?% f; W, _( Y

     

# x. O. r' e2 n. F: e. E9 n" U. J

       当然,华侨学生也有很优秀的,如高三的洪梅华,共青团员,一直是先进。

$ @1 I. U* t- n+ B

      七中老师华侨也不少,都很优秀,林慧卿(历史)、欧阳东方(数学,编过教材)、李访鸿(英语、俄语)等等。

/ D- z3 _) @5 D- I5 \$ S: R

      向老师致敬!

发表于 2011-9-29 0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上述的老教师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中发生过的一次武斗

 

2 }% P9 V- F2 z. m, p# ^

      文革中,北京很多大学都发生过武斗,还有开枪打死人,如清华大学,北京的中学很少有武斗情况,七中发生过一次。

+ s5 y" f Q3 x3 ^

      那是1967年夏天,课早就不上了,学生一般也不来。七中有一组织叫东方红红卫兵,领导者是初三学生张某(姑隐其名)。军宣队进校搞大联合,支持一派压制一派引起不满,东方红是少数派,占据了教室楼教研组的一部分,用桌椅板凳堵在楼道如同军事工事,不许别人进入,一些组织和人为了争地盘就打了起来,棍棍棒棒全上了,规模挺大,好像还有外校的援兵。结果东方红的人势单力薄,很多人都挨了打,学校里也一片狼藉。挨打者要求公道,男男女女一帮人,头缠绷带,身着血衣,打着严惩凶手的标语便去了北京卫戍区请愿,当时管军训的卫戍区副司令李忠奇少将要到学校视察现场。军宣队都是卫戍区派的,头头听说司令要来,急得上蹿下跳,解放军全体出动,打扫战场,清理楼道打坏的破桌椅,粉刷墙壁上“打到东方红”、“横扫东方红”的标语。李司令到校后,看到整洁如初的楼道,指着湿乎乎的墙壁,说,“凭我多年作战的经验,这是刚刚打扫的战场”,说得军宣队头头无地自容。

% `# K! u9 u! I3 W7 x, v

     那时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武斗也如同过家家说起来用的是“冷兵器”(不同于清华武斗开枪打死人),打完也就完了,几十年过去,可能也没有人记得这件惊动卫戍区司令的事,我特写下,以备查考。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家璧,女,四川人,七中音乐教师。

3 h7 } e" m e- v O' Y

早年嫁给一国民党军官,再婚时嫁给一右派,这也成为一宗罪,文革开始就有大字报,追问这段历史,工宣队进校后就不知去向了。1980年代,我问过学校老师,竟然不知下落。

发表于 2011-9-26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__^*) 嘻嘻……,

$ Q1 l& l* {3 R0 h" k7 U. D3 T# z, z1 A

据说校庆在准备中,

- q; N# s; E( n

 

" U% `! R& C1 A; J% d0 g

这个暑期在7中还拍了个电影,谁知道?是不是为80周庆准备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我到山西旅游,参观过阎锡山的阎家大院,我特意看了阎家的族谱,果然有树字辈,因为当年七中有一老师叫阎树林,是阎家人。

9 s3 f6 z1 w0 w( ]& C9 n! t

高三有一语文老师,叫阎树林,当时看,就很老,一头白发,甚至还佝偻者腰。文革一开始,就有学校的老师爆料,阎树林老师是国民党留用人员,他是阎锡山的侄子,国军少将。

! l) q4 I0 k- b' t9 [* p) S5 I4 g

在一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可是轰动的大新闻,开始有学生找阎老师,要他交代是否有血债。阎老师自然吓得两股颤颤,连忙解释,自己是阎的亲戚,抗战期间去找阎锡山,要求打日本,无奈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乃挂了一文职少将,再三声明,绝无血债,而且都已向组织交代过,云云。学生看没有什么油水,就一哄而散。后来在学校就看不见阎老师,不知是否善终。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国庆游行是个苦差事

  7 B4 i/ h/ ?2 e) W2 h' U6 A

      1965年国庆游行,七中是《解放南方》方队,从9月一开学就练,到国庆,有一个月的时间。芭蕾舞团来了编导、演员,组织排练,开始舞蹈编排比较复杂,还有男女生转圈,太复杂,也乱,就改了。到9月20日前后,第一次彩排,半夜从天安门前走了一遭,据说从天安门上看,下面乱糟糟的,于是推到重来。改成几个简单动作,男生就是打开斗篷,合上斗篷,端枪做个姿势,然后就是队列是否整齐的问题。女生也是几个简单动作。对芭蕾舞团的编导来说真是大才小用。

! `) o$ w9 B. S! ]& R3 _

      到了9月30日,晚上11点到校集合,走到广场已是2点,坐在长安街马路上,等待庆典开始。小时候,觉得挺兴奋,也好玩,现在想想,也很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林先生,不知她还记得我们这些学生吗?可以提醒:她一进校门,就教我们历史,初三是我的班主任,大概是第一次当班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9 00:27 , Processed in 1.26078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