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q; p* Q. J1 w; p' w 当我回忆起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时,让人不由自主得想起历任总后部长黄克诚、杨立
' n/ x4 V( r, R( K
! a- [" i! n2 q& I" v: T三、洪学智等一位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伴随他们的那个时代----跌宕起浮的共和国、国家军队的艰难成长历程。
, ?) {# {% L' r 五月的北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总后大院干净整洁,阵阵的微风吹来槐花的清香,我心旷神怡悠闲漫步在大院的小道上,当我走近俱乐部毛主席塑像前,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往日的总后礼堂全然不见了,已经被施工的护拦隔成为一大片工地,里面残砖碎瓦乱成一片。阵风吹起的尘土遮挡了我的视线,阳光洒落在残砖碎瓦上,斑斑驳驳,我睁大眼睛透过眼前的尘雾,想去寻找往日总后礼堂的踪迹。
3 Q, ^& Q. g5 w# y' ^ 总后礼堂曾是总后标志性的建筑。它的庄严、精美是几代总后人的骄傲,它历经了59年的风风雨雨,是总后历史的见证,它同总后人同呼吸共命运,它留给总后人许多美好的回忆。
5 ?% |& Y: N4 }7 g. }- Y% A7 q 总后礼堂全称总后勤部机关礼堂。始建于1952年,建筑面积5295平方米。它将古代建筑精美的绘画、雕刻工艺与现代建筑完备的功能设计相结合,是建国初期国内著名精品建筑之一。
) K R9 H- Q' [$ j
1952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位于西郊部队的各兵种大院没有礼堂,没有举办军队大型活动的场所,经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决定在总后大院修建礼堂。总后大院兴建时中苏关系还处在友好阶段,大院各生活楼群基本搬照苏联的“陆军大院”模式,统一制式,布局按“陆军总部”图纸,唯有总后大礼堂没有教条式照搬苏联专家的意见。为此总后营房部设计处还专门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特召来几位梁思成的得意弟子参军入伍,充实设计队伍,聚集体的智慧,结合中国古建筑的古朴、精美、博大深邃和苏式建筑的气派、华贵、凝重的特点设计出了总后大礼堂。无论在平面布局,外观造型上都独具匠心。礼堂前厅宽阔明亮,演出大厅两旁的立柱用金泊沟嵌着云纹,显得庄严辉煌。舞台边沿呈椭圆形的中式大舞台连贯大气,黄牛皮的座椅坚固柔滑,悬垂的降紫色的丝绒幕布上的金泊云纹,穹顶和周边对称雕梁画栋,带给人们许多美的享受和中华民族的自豪。站在礼堂对面远远望去,广角散开的门前台阶,显示了总后礼堂身姿的威严。汉白玉的围拦柱子呈现的是龙凤成祥的雕饰,增加了这座建筑的雍容华贵。礼堂大门的门楣上绘有中式的图案古香古色。据说礼堂仅金泊贴饰就用去了200两黄金。
: x$ C9 w R" H$ e1 ]5 [ 总后礼堂在1952年初建时期曾有过夭折的尘封往事。据说是周总理某次外出视察工作时,专机在西郊机场起飞后,俯视看到了西郊居然有如此庞大的工地,有如此华丽的雏形建筑很是吃惊。经调查是在建设中的总后礼堂,总理批评了总后勤部当时的领导,杨立三老部长忍辱负重承担了责任,才使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1954年总后礼堂落成时,杨部长已经病逝了。从此,总后礼堂成为西郊面积最大、设计一流的堪称北京十大建筑之前最精美的一座建筑物,做为部队机关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无论是政治集会还是文化娱乐,总后礼堂都成为承担军队举足轻重的时代载体。
8 v/ Q( K5 q$ K6 b0 D 当我回忆起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时,让人不由自主得想起历任总后部长黄克诚、杨立三、洪学智等一位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伴随他们的那个时代----跌宕起浮的共和国、国家军队的艰难成长历程。
+ |1 O" R- m$ S; V$ \4 [4 q4 L5 a9 Y 总后礼堂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是,在这里举办过1 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
7 y% q! W- Q/ c
195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十位元帅颁发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三军指挥员。
) q) L2 u" v7 C0 ` 1955年11月10日黄克诚大将在总后礼堂举行尉官授衔仪式,11月19日国防部长在此举行校官授衔仪式。当晚,在总后勤部礼堂举行了授衔典礼戏剧晚会。以后每一次军队的大变故、大改革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印迹。最让人难忘的是,曾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老总、刘少奇、周总理、彭德怀、陈毅、贺龙元帅、杨尚昆、胡耀邦及胡锦涛主席,都曾来这里参加和主持过重大政治活动,并应邀参加总后指战员的团拜贺岁或来此参加军民同乐文艺联欢。正是由于总后礼堂优良的音响设备和文明高雅的良好环境,才有机会多次举办盛大的三军文艺汇演及国家文艺团体出国前的汇报演出。
. H; z8 a8 S! r8 t$ F' y' [; ?
1956年梅兰芳大师在这里上演过《霸王别姬》,当晚礼堂被布置的流光溢彩,整个大院万民空巷,即便没有票,也都聚拢在礼堂周围,分享演出的盛况;1959年马连良、马富禄等名角在这里出演了“火牛阵”;1960年周信芳大师来此演出《四进士》、《徐策跑城》;更有苏联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的《天鹅湖》,更是使得总后礼堂蓬荜生辉。大师级的演出不论干部职务高低、领导军衔大小,一律自费限购两张演出门票。大家为了搞到一张《天鹅湖》的演出票和一份精美绝伦的演出剧照而“欣喜若狂”。更有多次苏军红旗歌舞团的演出,在总后礼堂造成了轰动性效应,影响和造就了一代人,“喀秋莎”的歌声至今不绝于耳。
6 _6 H* _! C) E
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党的女儿》就是在总后礼堂拍摄的,缀满金泊云纹的降紫色丝绒幕布徐徐拉开,身穿民族大襟衣服,胸前一条大辫子的细妹仔,高亢悦耳的江西兴国山歌,领唱“哎呀来----喂”唱得荡气回肠,领唱的小妞与台下将军父亲在失散多年后重逢了,影片塑造的女共产党员李玉梅是由八一厂著名演员田华扮演的,李玉梅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不屈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与此同时总后礼堂也留在人们的心中。
+ r- r" K# W. h! W 总后礼堂最让人伤感落泪的是1986年10月14日。礼堂前厅第一次被装点成肃穆的灵堂,秋风瑟瑟,阴霾蔽日,礼堂传出阵阵哀乐,黑纱缠绕圆柱,挽幛悬挂横梁。刘伯承元帅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三军仪仗队的战士持枪守护在灵柩两旁。邓小平携全家最先来到灵堂,向他深深鞠躬,久久凝视着昔日的战友,仿佛回想起太行山的岁月、大别山的奋战、千里逐鹿中原、布阵鏖兵淮海、奋疾渡江斩首和进军大西南的桩桩往事……。“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 v+ D J3 m/ Y& u2 l% O( o, y* W
值得庆幸的是,在总后大礼堂被拆毁前的2010年12月11、12日,连续两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慰问演出》,筹办这场演出是60年前赴朝作战志愿军将领的后代们。前来观看演出的有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志愿军烈士遗孀及后代、有入朝作战主力部队及后来组建的志愿军铁道兵、炮兵、装甲部队、空军、后勤指挥所等部队代表及子弟兵。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时期主旋律在礼堂上空回响起来时演出达到高潮,已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现场观众被这荡气回肠的歌声激动得热泪盈眶,更感怀当年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当《我的祖国》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全场沸腾了!
1 c8 {* l. [4 f0 y2 N8 { 岁月荏苒,物转星移。总后勤部大礼堂像历史的丰碑,记载着总后成长的全过程。它是几代总后人抹不去的情感记忆、是总后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瓦砾,礼堂不复存在了。不久的将来在这里将要建起现代化的、功能更加齐备的、新的大礼堂。但是没有了历史、没有了那些引领时代人物的踪迹、没有了那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它又将是多么的苍白、浅薄。现代北京已不缺少高楼大厦,但像总后勤部大礼堂这样精美、漂亮的建筑已不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将它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