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0|回复: 18

《螃蟹经》[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0-10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螃蟹经》

《螃蟹经》

5 _* E6 I+ R0 h6 E7 \8 I

 

# F/ r1 A! m. ~$ h

 

2 i M9 f# z, c/ x( P

《螃蟹经》转抄来的:

M g5 b3 }0 E% Y1 ?: f2 _

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榖的,是个职业文件起草人,先后为后晋、北汉、后周和宋朝起草规章制度。宋太祖赵匡胤嘲笑他,说他是“依样画葫芦”。陶榖心里不服,想建功立业,就出使吴越国,要说服吴越王钱俶投降宋朝。其实钱俶和赵匡胤关系不错的,听说老赵派人来,赶紧招待,还问陶榖想吃什么。陶榖说:“听说你们这儿有个东西叫螃蟹,我没见过,咱就吃这个吧”。钱俶赶紧叫人蒸螃蟹,各个品种都有,先从大闸蟹上起,一个一个介绍。因为先大后小,陶榖就对钱俶说:“你们真是,一蟹不如一蟹”。钱俶气坏了,叫厨子嘀咕半天。没过多久,端上一盆汤来,绿油油的。陶榖问:“这啥汤啊”?钱俶道:“葫芦做的,名字叫依样画葫芦”。陶榖羞了个大红脸,钱俶这口气总算是出了。陶榖天天写文件,见识不多,其实至少在周朝,人们就认识螃蟹了。《易经》上说:离为蟹,外刚而内柔。所以有人说你内柔外刚,千万别沾沾自喜,那是说你像螃蟹。

/ [% j" n$ @' B2 K4 D- _3 v5 X6 s

最早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晋朝大酒鬼毕卓就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文学家李渔也曾经赞叹道,蟹螯这个东西,直到终身,一天都不能忘怀。
  在中国,第一个吃蟹黄出名的人,叫刘承勋。此人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小儿子。一见到螃蟹,他就捡圆壳胖蟹掰开吃蟹黄。就有人问他,蟹黄好吃吗?大家不都吃蟹螯吗?刘承勋吃得满嘴流油,回答道:“十万个蟹螯,也顶不上一个蟹黄”。这句话让蟹黄走红了,刘承勋也得了个外号,叫“黄大”。
  文人们对螃蟹可是情有独钟的,写螃蟹的诗歌,自《楚辞》开始,随便就能找个几十上百首,就不列举了。要说的是元朝大画家倪瓒,他写了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专门讲了煮毛蟹和蜜酿蝤蛑(海蟹)的方法。前者是用生姜桂皮紫苏和盐同煮,水一开就翻个,再一开,就能吃了。他特别强调,一个人顶多煮两只,要是不够吃,就再煮。特别忌讳煮了好多吃不了,放柴了,就糟蹋了。至于蜜酿蝤蛑,则要先煮,海蟹一旦变色就捞出来,取出蟹脚和蟹身里的肉,蟹黄蟹膏也取出,单放。先把蟹肉码在蟹壳里,鸡蛋黄和蜂蜜搅拌后撒上,上面再铺蟹黄蟹膏,上屉略蒸,鸡蛋一凝固,取出就吃,非常鲜美。
  但要是比起李渔来,这些都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李渔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这种吃法甚至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一到夏天,他就开始攒钱——这笔钱是专门用来买蟹的,被他称作“买命钱”。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鬟,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可能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对于吃螃蟹的方法,李渔也颇有心得。他坚持认为螃蟹属于“世间好味,利在孤行”,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画蛇添足,糟践东西,是对螃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螃蟹就应该整个蒸熟,端上桌来,还得自己亲手剥开才有味道,若让别人帮忙,就失去乐趣了。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广东人。广东人做水产,天下第一,唯有螃蟹,总有人切碎了去炒,实在是让人耿耿于怀。
  到了近现代,说起吃蟹的大家,有三个人。一个是鸳鸯蝴蝶派作家许廑父,此人一到季节,一定要去阳澄湖买上一百只大闸蟹,举办百蟹宴,年年坚持,花多少钱都不在意。第二个是名医施今墨,每到秋天一定要下江南,专为吃螃蟹,他还把螃蟹分成三六九等,封官加爵,由特任官到芝麻绿豆官,玩得不亦乐乎。第三个是黄季刚,章太炎的学生,参加过同盟会——他闲来无事去买南京航空彩票,竟然中了大奖,欣喜若狂,率全家冲进餐厅,狂吃螃蟹,结果回家就病重不治,悲剧了。
  说了那么多爱蟹的,最后再说个哭笑不得的故事。北宋期间,吕颐浩镇守霸州。朝廷念他辛苦,飞马快递大螃蟹若干给他。好东西不能独享,老吕把螃蟹分给手下。可那些打仗的粗人看螃蟹长得威武,干脆就挂大门上,辟邪用了。
  这可真是,啥好东西,都有不识货的。

! J9 R f. S2 h$ v+ ~/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卿本书生,

! D4 h+ V/ [4 _1 H1 Z; o6 q, |

奈何改行,

8 Q6 M6 s* T/ I

殊不知君子远庖厨否?

- N! }% B/ U% e. H% x; E$ t

 

发表于 2011-10-11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赖~~~~~~~~~~~~~~~~~~
发表于 2011-10-10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11-10-10 21:51:00的发言:
痛风  可不能吃螃蟹
9 A, p/ P! e6 j( b9 u

俺风湿痛,这两天正痛的起劲儿呐!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炒的,但不是我吃的。
发表于 2011-10-10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痛风  可不能吃螃蟹
发表于 2011-10-10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螃蟹不能与柿子同吃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军令大如山

1 z n0 P1 {+ J4 F' W

煎炒烹炸供肥甘

" @* ~; Y* H9 m

待到厨房收拾净

2 M# Y' T3 V8 X' m0 y. n

剩有长夜著诗篇

发表于 2011-10-12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佐美味。
发表于 2011-10-12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狂喜欢陆老的文章,不是盖得!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0-14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大学问。还有一位念螃蟹经的,丰子恺,幼时读缘缘堂,记得丰先生有大谈螃蟹的妙文,极好。年陈日久,记不得原文了。
发表于 2011-10-13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1-10-13 12:13:00的发言:
我哪都不疼,,可吃!
) j( X: b; p9 S; o' }" M1 d0 T0 K9 S

那您好快买点儿去吧,俺也帮着您吃点儿,俺痛也忍咧!

发表于 2011-10-13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哪都不疼,,可吃!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螃蟹》

《拿螃蟹》

& l/ B- f1 S$ {9 u: _+ O0 Q) v4 Z

367年前的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据了北京城,随后下令将北京内城的原住居民驱赶至外城和城外,腾出的房屋分配给八旗军人及家属居住。八旗子弟可以按照人头份领到钱粮,小孩也可以领到半份钱粮,但是不得经商或是干手艺活,号为养兵。那时的旗人只有当官、当兵、当差这几条出路。

) ]& X# Y0 ]0 e5 l8 Z

在不打仗的时候,衣食无忧的旗人不免也要寻欢作乐,提笼架鸟,放鹰走狗。时至今日,北京人爱好玩金鱼、喂鸽子、养蝈蝈、斗蛐蛐这些消闲活动,还是有些清代旗人遗风。

( r, l/ J8 D& c7 [+ S3 v3 `) y9 o

到了乾隆年间,京城八旗子弟盛行一种以三弦、八角鼓伴奏的演唱形式,叫作“子弟书”,是用北京话夹杂着满洲话词汇,表现社会生活的曲艺节目。前几天我在护国寺书市买到一本《都市丛谈》,书里说所谓“子弟”者,是八旗子弟,他们演唱,不为挣钱,只为娱乐,有别于依靠表演谋生的艺人。

2 K1 P+ k5 U W( M# f

当时京城涌现出许多知名唱家,知名写手,书坊也印行唱本售卖,还形成了“东城调”和“西城调”,各有流派,各领风骚,声势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大歌星。

' Y& j/ r9 U- T- ]( z I( j

有一段子弟书,叫作《拿螃蟹》,“拿”者,“捉”也,譬如“捉拿”,唱的是一对旗人小夫妻,从未吃过螃蟹,结果被螃蟹造了反,夫妻满屋子擒拿螃蟹的趣事。请看唱词片段:

3 r1 W: M3 u. }

……

3 {4 o6 R7 Q: |" }

几斤螃蟹买了拿到家,

8 ], F! Z& x0 ^( m' @

进家中解开两个倒在盆内,

8 q( V% X) n8 s# N/ t

颠婆一见“哎呀”这是什么东西?

6 B+ q( Q0 T) b# m

戏谑阿哥说休问我,

/ I! S& d% T! {* `) M

我也希罕不认得它。

. O& H: E7 c- w* M

他夫妻正在猜疑胡捣鬼,

% j! K9 r5 n7 S; f

那螃蟹噼里啪啦往外爬。

6 P& ]& W/ B9 t& J7 N, b

这佳人一见吆喝“你往那里跑”?

, l& F ?: F' ^; w1 }6 n7 `+ h

挽了一挽袖子急忙下把抓。

7 m5 I' K6 l$ b' v% w) L5 g

反被那螃蟹夹住了手,

) M- K& x F0 @9 z9 r! O; a

……

- O3 l g3 w' N/ _' C- A. p& ^7 k

那螃蟹往死里夹着把腿奓撒(乍撒),

n/ J0 R4 t' V3 z& R; ~0 N

阿哥一见“哎吆完了”往上跑,

' T+ X7 N# k% \8 s

到跟前害怕,急忙把腿儿拉。

2 F8 m0 F f# g9 v9 N

……

l5 s. r! q; R2 m

佳人这涕泪交流还未了,

Z- [" E7 `( m

那螃蟹乱乱哄哄一齐围住了她。

4 r' P- C4 _# |, @/ Y; m" E

……

" @' o4 t4 B3 R* `* X

这佳人把钿子摘下摔打了螃蟹去,

( L8 D2 [' t# w* P

那阿哥拿起小刀把螃蟹扎。

; v/ ~6 H4 {5 n A

这佳人脱下布衫满地下捂,

1 a) G4 b; ~9 D, ]) Q4 s

那阿哥拿着凉帽扣了又哈。(什么是“哈”,我也不知道)

- x8 Z+ S+ I) T5 I9 A. V+ g

……

`/ M1 s; R& F+ t

张罗了半晌刚刚都拿住,

% i4 u6 _5 W6 ^5 l

只使得他夫妻张口大喘跳了个乏。

* W" a: L6 b) G; i6 ~" a

……

+ P; R2 X! W# _- x5 G

后面说小两口好不容易把造反的螃蟹全都捉拿归案,上锅蒸熟了一看又傻眼了,因为拿筷子夹也夹不住,下嘴咬又咬不成,无奈之下媳妇回了娘家搬取救兵,请来吃过螃蟹的娘家妹子作为指导,这才顺利地将螃蟹吃掉。不料吃这一次小两口上了瘾,一齐嚷嚷着还要再去买来螃蟹接着吃。

; T2 g( u6 S, y+ b/ }

老北京人不善于吃螃蟹确在情理之中,被编成段子更是妙趣横生,可惜当年我只抄录了这些片段。时下秋风起兮,螃蟹肥矣,心动不如行动,不如我们也去擒拿螃蟹,聚而餐之,好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壳如盘大,螯巨如拳”,不图明朝西湖亦有此蟹妖。

: r6 E; j6 j% b

昔年余在马来西亚,食巨蟹,径过半尺,果如盘大,号为帝王蟹,亦曰珍宝蟹,壳厚亦如瓷盘,以砧板衬之,以木槌击之,以铁钳夹之,讨伐之余,一只食已果腹,纵有九簋八簠,亦无福消受矣。堪羡张岱先贤,每人六只,尚可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瓜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诚饕餮之临凡也。惭愧不如远矣。

发表于 2011-10-15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鼓词,这段可称是另类的八大拿。。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螃蟹比真螃蟹贵。
发表于 2011-10-14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馋一个
      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梁俱肥,壳如盘大,坟
! a/ b- F% Z y* N" J# F+ d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愆。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
# S# U- h6 {9 b9 }: O6 ]1 n5 o% _ 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蟹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
7 A; @+ ^" P( @7 b 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
4 r5 z3 w3 ~: [. f( k K; E' e/ t果瓜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
9 E4 j# o3 w5 z- { 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 《西湖梦寻-蟹会》
发表于 2011-10-14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螃蟹经》

《螃蟹经》

1 p/ i- ^1 i+ P" z* H0 I, t

买不起!只好自己做个赝品的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1 06:22 , Processed in 1.17119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