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6|回复: 4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4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sina.com.cn/s/p/2011-11-04/090023413837.shtml

) G, Y) e! L4 T1 U+ O: R R1 s

 

$ d+ i, Q# C- I3 R) P( D* L ^) k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中华门外,一个民国时期的老井盖,上有“南京自来水厂”的繁体字

0 ^- o2 _6 c3 U6 C3 a

 

; a$ e4 }/ X: ?7 o1 E6 j4 m4 b1 }4 H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民国老井盖上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

j6 l( {! A+ W5 t

 

" t/ V$ v6 h X4 W$ N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转帖]感叹!!!南京多个民国时期窨井盖仍能正常使用
中华门外的民国老井盖至今仍在“服役”

9 k1 o+ B8 K3 b0 {1 g/ K

 

6 Q8 h0 n* _. ~; e* s1 C% E

 

5 O q+ R& u7 n% s5 }

 

( m2 t) \1 n* Z1 Q; r

 

, U1 f; m( G" }! F

  在南京中华门外,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发起人高松,近日意外发现了几个民国时期的老井盖。他兴奋地表示:“这可能是全国最老的窨井盖了”。

5 O& ~+ z9 c0 f+ T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发现几个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记者分别采访民国史专家以及南京自来水总公司、南京电信局等单位后才发现,这些老井盖“不容小视”——它们见证了第一批喝上自来水和第一批使用电话的南京人。高松的意外发现引起不小反响。不少南京网友表示,这些老井盖堪称南京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应当好好保护起来。

) Q+ g2 B# D1 J i9 o; L

  本报记者 谷岳飞 文/摄

) M2 e, V: f8 o) F

  意外发现

3 l6 _4 x, b5 @& U4 |3 f

  南京城内接连找到“老井盖”比普通窨井盖要大出1/3

1 e6 I) M" M* w$ ~: D, c7 o# f4 r

  一口东北腔的高松说自己是“老南京”,这位挚爱南京城市文化的“外乡人”,发起成立了“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平素只要有闲的时候,高松总喜欢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转悠。

; y8 j) t L L* q$ w

  “我发现了几个老井盖!”前几天,高松在论坛上兴奋地发帖,介绍自己关于“老南京”的最新发现。高松拍了几张老井盖的照片,其上“南京自来水厂”、“工务局”等繁体字样特别醒目。为了防止参观者过多对文物造成破坏,高松多了一个心眼:没有公布井盖的具体地址,想要去看的网友可私下向其询问。

2 C7 r, }' w) s8 e O; S

  在老高的指点下,记者昨日在中华门外找到了这几个老井盖。事实上,这几个老井盖位于一家工厂的大门附近,如果不是有人指点,外人很难注意到它们有何特别之处。

( a2 @* ^8 \: k+ G

  这3个井盖之中,两个是正方形的,这区别于现今常见的圆形窨井盖,井盖一边刻有3个“工务局”的繁体大字,表面满满交错排列着“二”的图样。因为年代久远,井盖已被磨得光亮。

0 ^. d+ F) V! W9 f% A

  另一个井盖隶属“南京自来水厂”所有,不过上面标注的这几字都是繁体,井盖和现在常见的圆形窨井盖类似,图样像一个向日葵圆盘。井盖之上,和“南京自来水厂”的标注相对,是“大管闸”3个大字,应是显示这个井盖的用途。

4 j! N6 _, Z3 N: {. Z

  因为在地上不怎么起眼,高松也是走了好几趟才发现这几个老井盖,“越看越觉得不一样”。因为此地现今还有多处民国时期的房屋,高松一直疑惑当时人们的喝水问题,现今他找到了答案。

/ `4 _# h; _) G, x

  此前,和城南的这3个老井盖类似,高松还曾在中山北路上发现了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

. @3 h% b9 g3 t$ i

  前日,按照高松给出的具体地址,记者在中山北路军人俱乐部附近发现了它们。这3个井盖每个相距百米左右,分布在如今的慢车道上。

% D! D; B$ V# [" a3 t5 H

  和现今常见的窨井盖相比,这3个井盖完全是“超大版”,至少要大出三分之一的面积,井盖表面是渔网状线条,看起来简洁、大方,井盖的中央有一个小长方框,框内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的字样。

; y; m0 R" t' K# h0 P! {

  记者探秘

4 o3 p) `2 L7 i, l

  这些老井盖“来头不小”

) q6 n9 @# ~ v, A+ z& K1 Y2 ]; B

  见证了首批喝上自来水的南京人

) K' e, B0 l7 `3 x2 h& o; u

  “在全国范围来说,这几个井盖很有可能是最老的井盖了。”今年3月,南京鼓楼区政协民国建筑研究专家张正康、文史委主任王天喜曾联名呼吁,建议加强对民国老井盖的保护。他们所指的正是上述中山北路上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

& S2 G" _+ B- {/ y

  民国史专家、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王晓华介绍,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着手进行城市建设,蓝本就是大名鼎鼎的《首都计划》,其中各个项目诸如功能分区、交通计划、市政工程等主持者都是外国专家或者留洋归国的高材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自来水厂”、“交通部首都电信局”得以建立。

. z& b8 W- `4 c" M4 F# {* ^

  换言之,这几个看似稀松平常的窨井盖实则来头不小。它们分别见证了第一批喝上自来水、第一批用上电话的南京人。

: T+ g2 `7 b. N. |

  前日,记者采访了南京自来水总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南京自古至民初,市民饮用江、河、井水。清末曾获准创办自来水厂,历3年未成。民国18年(1929)春筹建北河口水厂,4年后水厂局部建成供水,最初的用户只有29户,这可是最早喝上自来水的南京人。据说当年通水之时,南京整座城市为之轰动。而北河口水厂和29个用户之间,正是依靠那些刻有繁体“南京自来水厂”的窨井相连。

3 l5 k. T/ N1 N1 ~0 t( q

  而对于那些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而言,身上负载的历史更具沧桑感。据介绍,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国民政府交通部下辖首都电话局,其地址位于党公巷(今游府西街)8号。为了加强南京与上海两地的联系,以及一些达官贵人对长途电话的迫切需求,国民政府交通部制定了建设京沪杭三地长途电话的发展规划。这是电话正式进入南京城的开始。

L Q$ n/ v- g" x+ m7 t5 n

  抗战胜利以后,南京电报局与首都电话局合并为南京电信局,也因之其后铺设的井盖上,标识改称为“南京电信局”。由此推断,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应生产于1927年之后、1937年之前,算起来,这批老井盖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 w# c* W! [/ J2 r3 |

  “这些民国老井盖见证了南京通讯通信、市政建设发展的历史!应该作为文物登记并保护起来。”南京鼓楼区政协民国建筑研究专家张正康、文史委主任王天喜表示。

# M* A9 ^$ X y

  令人惊叹

% D* p1 R) _' U; k3 w' ?

  “最老井盖”还能正常用

+ L; B0 b9 O6 P# M7 r: d8 T

  现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历这么多年的建设改造,这些老井盖至今还在用么?

9 I5 S+ R5 n; @! }

  在中华门外“南京自来水厂”的老井盖发现地,记者找到了该厂负责后勤维护的负责人,听闻厂内还有这样的老井盖,这位已经在该厂工作30多年的老员工面露惊诧之色,表示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

0 M3 G% a0 s9 j( H& Z9 x

  “那些井盖被封住了没有?”记者回答“没有”,“那肯定还在使用”,这名负责人表示,如果闲置没用了,那些井盖肯定早被封死了。他同时介绍,该厂自清光绪年间开建,一直延续下来,因而包括老房子之类,厂房内现今有不少“老古董”仍在服役。

1 ?! |1 [# X! a0 H* I

  南京自来水总公司也证实,现今南京的供水管道中,还有一些是民国时期所建,一直沿用至今。前人的遗存历经岁月考验,过硬的工艺令人敬佩。

+ `! Q1 V' B' T% `7 u [

  至于中山北路上“交通部首都电话局”的老井盖,记者昨日采访了南京市电信局。该局吴雪峰介绍,这批管道现在没使用了,不是因为管道毁坏不能用,而是因为技术升级,原来的管道已经不适用了,“我们也知道它们是‘宝贝’,至今尚存就是为了备用预留”。

7 Y. \* j0 w; Z- ~- P

  近日,当高松把自己的“新发现”发到网上时,网友们普遍反应都很惊讶,没想到这样的老物件至今还在运转。进而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这些老井盖都是南京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 f4 A( P1 R T3 \/ P$ c

  作为一个老南京文化的爱好者,在高松的眼里,这些井盖的价值和中山陵几乎相等,他对本报记者说,人们最开始认识一座城市都是粗线条的,对于南京城而言,人们的印象是中山陵、夫子庙、总统府等;而事实上,这座城市的灵魂多在细微之处,那些大的建筑在其他城市或都能找到类似的所在,而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字样的老井盖却惟独南京城拥有。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悬了!要消失。 / {. S; a8 {2 X(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6 20:53:1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掺假!质量就是好!
发表于 2011-11-7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应该定都南京。

1 J' w T7 F* p

 

. A( R6 R+ ?. N) y7 K) o2 T

那现在在北京发现的就不是几个井盖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北京城不是至今还在使用明朝的排水系统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0 11:48 , Processed in 1.15833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