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8523|回复: 22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武门箭楼照片少,真正能确认的更少,其难度在于宣武门箭楼与崇文门箭楼很相似,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竟然和西直门箭楼也很相似,辨认宣武门箭楼常常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在下说几句我的心得,望各位不吝赐教。

: e6 q! a3 {& C8 K

 

7 L' M( N6 C) ^$ s$ L

据袁世凯当年督办重建正阳门给光绪皇帝所上奏折中称:工部有关城楼规制档案损毁无踪,南城门仅存宣武门箭楼,所以,正阳门箭楼按照宣武门箭楼样式放大加高一些复建(大意如此)。

4 {; W( e y# ?. S- J" E

 

8 l3 `: ]2 c# v% L% Z( ~

所以,宣武门箭楼应该与今天的正阳门箭楼相似,区别主要是增加了一列箭窗、增加券洞,抱厦加宽、提升高度。其余的不同没有细致的观察过。

: G8 B A/ ?+ y5 W

 

, I3 G" h0 t7 y/ N* l) o

排除法是必须用的,有时候不太可靠,可哪种办法更可靠呢?

0 i5 m4 l4 e$ W: R$ D

 

- h; e. l, J! n \

 

' F7 W) R/ @4 g0 J9 }* ^# t: I' Y

 

+ {- G1 U8 E- U$ ?3 b9 w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 O) V, g) K6 f

 

- F ]7 C y' w }

 崇文门照片比较好确认。箭楼正面有棵小树。遗憾这不是正立面,几乎见不到崇文门箭楼正立面的照片。

0 I7 @7 i. r& u+ h* O

 

: I( m1 \/ F& \5 ^3 a3 [

 

4 M: l! j8 j. F0 S3 k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4 C' ] m& h# u

 

/ M r$ |/ B) Z' G G" l

 

6 K0 M5 k5 ^# U: g. H

崇文门箭楼侧立面,箭窗正中隔墙宽出一砖。

# t1 p& q( z6 v7 C4 {/ w9 ^) i

 

$ v5 y5 B# V9 Q- `

 

4 w- w4 C* [5 ` z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2 w( n$ F7 L# ~/ b6 J9 F' ^

 

0 x( M c8 s) y8 x' H& m; R8 U2 V4 g5 B( `

西直门照片。西直门箭楼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城台和城楼线道灰的收分相同,所以倾斜角度几乎一致。

# E9 L) l2 ?% b+ a) K

 

/ e, K" T, z" c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 _* w! _$ a; k4 J0 M! }+ @

 

. n) R7 i- b" v+ |( o2 L

 

" J& n* o' x' H/ |6 h5 `. m* R

西直门外围景观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条御路:石头道。(这是西直门吗?)

: k" ?5 A* ~* p& M: n

 

# v: [6 C4 ~. M5 |# b: N6 s7 p

 

; T& ?. T9 ^# J- N j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 i& l9 e. a7 a# Y


 

+ }' m4 p; N8 N3 T% Z0 \


正阳门箭楼最大特点是箭窗侧墙壁宽出其它箭楼很多,可以容纳下另外两个箭窗,别的箭楼此处宽度大约仅能容纳下一个箭窗。这也正是宣武门箭楼的特点。

- H# [( _" Q1 n/ @$ M

 

d0 M: h& S- G

 

) p, P: V2 v6 G" N; a, P6 p

下檐之上尽头箭窗侧壁与下檐之下的箭窗侧壁收进宽度各城门门有所不同(图上显示蓝色部分)。

3 x5 c: p( b# o, X6 w* I1 Q

 

@& g8 ~3 g0 `. V- i2 }5 l$ C

 

6 U* r; K3 o8 a: o1 u! q

看下边这张,我们能确认这就是宣武门箭楼吗?

$ t* m0 O# o$ }2 t+ F

 

. H6 O7 x9 B2 H% \' v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5 ?( m. q, H; F$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8:54:42编辑过]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发表于 2011-11-30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11-11-29 22:50:00的发言:
1 e8 Q! a6 M( Z/ U' c


 

* O' P3 x$ ~; m* R' P% ^) t" ~

 

4 J2 _" ^( m. ~! t: k+ ]) m! G C

 崇文门照片比较好确认。箭楼正面有棵小树。遗憾这不是正立面,几乎见不到崇文门箭楼正立面的照片。

! @1 L' G6 q0 i/ l

 

3 q3 H/ k5 k! E0 a

 

- K! ^+ X9 L- B& Y3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031037277937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 G/ m' T" Y: y" J" Z( E- O

 

$ e- ]# [, w- Y" w# T$ c" t( g; A

 

: V- V/ y( t/ M6 Q! Y1 N6 g: x y. @

崇文门箭楼侧立面,箭窗正中隔墙宽出一砖。

@4 L# u/ }7 S b( \

9 C; M6 t$ v8 I& x% V

! e- u) g3 J8 X, }2 C* B0 ^

& W% h; _* a" Y1 g6 O

 

' g# J5 V }0 T: T, H0 c

 

6 i" }0 \# o9 ~& S: `( O8 {* p

您那张“箭楼正面有棵小树”的崇文门我收录的标注是1886年。不知确否?

- l$ O8 C* M; U2 y) x

 

" C9 \" g" [) g7 s- `& a$ Y1 F

 

0 m( Z* q% b) @: a* \

[求教]:

+ Z3 p% j# n! B1 N1 A" L5 `

 

: k2 a: s2 x- ?. P

1)有一张未最后确认的,稍早时间(1870-80年)拍摄的,

' W7 c4 {0 D V& v8 @' [- d

正面无小树(时间稍早,小树还未生成?)的疑似崇文门箭楼照。

! `. l! O" [1 W$ H- O9 u; F# {2 c

图163.里箭楼的侧立面是否附合“侧立面,箭窗正中隔墙宽出一砖”?

* R _: @$ K' T2 v* T

 

; S6 w$ F5 a* _0 D ^3 ~" V

2)再请将图163.里箭楼箭窗下的城台前立面残破处与

& W; j- z7 p- j$ l3 v+ t* I

图839.崇文门被毁箭楼箭窗下的城台前立面残破处比对。

* V) n, b5 |# S8 ~+ Q5 C, f' ^7 {

能否确认以下二图是同一处箭楼——崇文门箭楼?

3 d2 K5 H( g8 T& T* S+ ~& [1 w% z

 

0 h. w4 q' D; x ^% \; w0 \

yMELr8UC.jpg
cckh9CNf.jpg

- e @; e4 K# c9 N. L) f

 

9 ^4 P' ~9 q1 |/ K

图163.标注(崇文门-箭楼)是我相册里自己加的,不做为判定的依据。

& a% j- ~& `# h

 

' h9 i# V3 a$ X0 v

 

/ m+ h2 R- j) {

其实图163已讨论过多次,结语:

9 W) ^( ^5 `* g' D4 T& @+ g9 Y* s

瓮城墙“每垛下一孔”,是前三门之一;

1 I" ?% Y) N) m1 i1 c# L! t1 ?/ k

箭楼东侧无通道(闸楼在西侧);

2 K2 K7 K T8 U" g( T# H4 ?8 K

基本可以认定是崇文门箭楼。

- h6 Q& P, V.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1:34:0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30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11-11-29 22:50:00的发言:
. G0 e: R1 i; N V# s0 i& W

宣武门箭楼照片少,真正能确认的更少,其难度在于宣武门箭楼与崇文门箭楼很相似,

. }/ x& p; D$ J _

 

! o0 s0 Y2 c) T& u* y0 ]2 v' G$ b: q

我选了几张疑似宣武门箭楼的老照片:

# e L6 q; H- g* ^: o

 

/ g) p( I4 j, a5 M9 i! r

 

# S8 U4 n4 \+ d' x- G0 E z" S

 

# Y5 ~- Q% i, _7 i, `

PtqQDoJL.jpg
DSkDfSY7.jpg
LwefUnuq.jpg
vDuvlKsE.jpg
AYade7dm.jpg

$ i6 E/ p$ t9 q" y" ?* U

 

+ |% b& d; x! S+ c0 B( J: \- g


图一一和图一二可以看清瓮城墙是“每垛下一孔”。

1 o* E6 X5 [: p$ `/ t& r

 

B8 a+ t G* v5 R! t* o

 

5 S% }7 m( J3 a6 a- ?

我用我的(另类的)方法解析图片。嘿嘿!

% m( a+ k2 k( {" w

 

/ Z, `; b/ C9 `( V* a

 

1 H% c; O; L2 W) ~

 

. f: p0 L! }; B0 H

 

7 ~$ w' p7 k* l$ F

1.1)图一一里,瓮城墙是“每垛下一孔”,箭楼正面下方无券门;

* }* q. b% O8 X2 h

       应是崇文门或宣武门之一。

3 \! C; r' h% Z; O* p

 

: d% k! k. E+ U$ X1 Z9 Y

1.2)图一一里,箭楼前方有一座铁制的加悬臂的小塔架。

F, d* I$ O: v: H: h

       我认为那是路灯的灯杆。

$ J9 I: B( q5 v, \6 `

       这种灯杆在老照片里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初,

& N/ G/ k6 t! I, r" c% d4 @* n* U

       但不早于重修正阳门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工日。

, Z( S% C- V# W; P6 S# w

       我认为图一一里的箭楼应是宣武门箭楼。

( ?1 S6 ~5 H' g0 b

 

7 T: _1 b5 z4 o6 x) Z8 G6 w

 

" N [1 }9 e0 r# M

 

( D2 l& z4 F# X2 q6 i8 {

 

2 B. i' g. B5 S5 a

2)  图一二可以看清瓮城墙是“每垛下一孔”。

2 G1 H" ?; I/ @& e% A6 V

      将图一一和图一二进行比对,

% }+ g B7 f+ W2 g( @0 H; P

      我以为图一二是稍早拍摄的宣武门箭楼。

* O/ J- Q( h. E

 

- g! q1 F2 q2 t0 Z% n1 l3 u8 R$ D

 

" Y) R8 g4 v3 o6 E+ M+ q

3)  我以为图一三与图一二拍摄时间相近。

, f7 h; t- Z5 n1 r

      两图里,顶层左4和左6箭窗挡板开的角度相似。

3 s. n- C0 h6 u2 r

      我以为图一三是宣武门箭楼。

0 ~" S2 r/ l; c

 

: p, v! T3 H A5 U% f4 b( I

 

* ] {0 i; q ?

4)  图一四和图一五看街景应是同一箭楼。

7 h" d, l6 t, ~

      图一四和图一五两图的左侧有一块高高的招牌,

# Z( f+ _8 d6 C

      招牌的形状和文字与图一三里看到的高高的招牌相似。

% \; u3 i2 E# `7 a& p/ N7 J

      但我还无法确认图一四和图一五两图里的箭楼是宣武门箭楼。

8 P) ]- R' B2 g3 e.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3:17:1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30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先生的讨论题正是城门鉴别难点之一:崇文与宣武的鉴别。

: V6 F+ Y* C# {5 W

您的帖子给我很多启发,感谢。

3 D- r( P2 p9 l. M( {

向您请教:1、“城台和城楼线道灰的收分”指什么?

* r5 O/ k" S& m4 [6 N5 l4 @

              2、“下檐之上尽头箭窗侧壁与下檐之下的箭窗侧壁

. f1 W7 W7 a! }, ?% @

                   收进宽度各城门门有所不同”,能有详尽些的说明吗?

7 N- D& i, {% |: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8:21: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30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武门箭楼还有视频存世。那段铁路的视频就能看到他。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am58588在2011-11-30 8:20:00的发言:
* a$ X5 m* p5 N# u9 w: O0 C7 J

北京中轴线先生的讨论题正是城门鉴别难点之一:崇文与宣武的鉴别。

; |5 M; D) A; W. o

您的帖子给我很多启发,感谢。

, V, s8 Y- e" l

向您请教:1、“城台和城楼线道灰的收分”指什么?

+ |* _, N; F: ^

              2、“下檐之上尽头箭窗侧壁与下檐之下的箭窗侧壁

( c, U- e/ w3 g( K% S

                   收进宽度各城门门有所不同”,能有详尽些的说明吗?

* f* c: _) Q$ ^9 @$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8:21:12编辑过]
, y2 s" L5 u" [& P# `

adam58588朋友辨别城楼的思路别致,很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 }% l: m* X e3 D2 ~: N

1、城台是大面积铺砌的建筑,为防止外闪塌落砌筑时向内均有一定坡度,每砖向内收入如半分即出现俗话说的“砖牙子”,这就是为什么城墙可以爬的原因,业内把这种砌法叫线道灰。收分是指收进的大小对坡度的影响,当砖大小一致时收分大小决定坡度大小,收分不一致坡度改变,收分一致坡度相同。

0 g5 M0 g; h" _& a" R, r& e

2、下檐指重檐建筑下层围檐。箭楼最上一行箭窗在围檐之上。箭楼七开间,最末箭窗边墙内有角柱,其实在最末箭窗楼角部分的墙体里除角柱外尚有另一根檐柱形成第九间,我说的侧壁收进宽度是指这第九间的宽度。这个宽度的大小各楼不同,可能是因为楼梯的宽度不同造成的。

: `4 Y: d$ u P& L9 x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说清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1-11-30 8:22:00的发言:
宣武门箭楼还有视频存世。那段铁路的视频就能看到他。
5 r! m: y% v, E ]' y

老盘子先生,这个视频我看了,视频非常精彩。城门部分前立面城砖的破损状态值得参考。

发表于 2011-11-30 0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想法是:

* _# W+ Y; y# D/ |

 

) D0 U) b4 ~: d& O

若能将2楼帖里的图163.确认是崇文门箭楼,

$ q. b, S+ o/ s

利用图163.里,早期拍摄的且1900年那张照片(图839)还

2 a7 H5 i+ N& c& d- ]% O0 x N4 ~

存留的箭楼下部前立面的一些残破痕迹,

) u4 D: T- d& R# v1 l% V6 m ~6 s

就可以排除图一二和图一三是崇文门箭楼了。

3 j: J! r4 L% o! Z

 

# w2 C$ e2 L2 n: T3 r6 c. w8 B+ {

 

- S; a6 A. M/ D- `- P V6 n; l

这也是我发2楼帖的原由。

发表于 2011-11-30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盘子兄的提醒!

6 v2 U e& @; \, F6 Q2 p, Q

 

3 F+ s& c9 m* ~9 e7 u8 o" l/ Y s

 

$ }. N& C- s# b( d% Z

我在视频里截得了一图(图一六)。

4 h. Y- F* x% U

 

4 ^) T3 e9 }6 i! _

 

5 h" T5 ~* k2 e, M+ U5 ] j0 p4 a' u

 

* ~" k1 J- b; k

在截图(图一六)里,可以看到在宣武门箭楼和铁轨间有一道呈弧状的障墙。

% ?* c' y; P) o

在图一三中,箭楼的前方也可见到高约1.5米左右的障墙。

# J, N+ w+ m' H

也许图一三里看到的是铁轨南侧的另一道平行的障墙。

, R; U: K8 e5 o( B

这种紧邻箭楼前方的“高约1.5米左右的障墙”在其它城门箭楼(1909年后)的老照片里是未曾见过的。

, x+ @* a6 b, h ]

 

/ d( b3 m! O0 }5 z

 

" s) h& z/ d4 K( E& Z6 L

 

! C* ~! ~8 Q4 J; E$ `5 @9 g# w

4dz8Inow.jpg
Pk6LjXKT.jpg

% w u$ G$ s1 A' \

 

9 [ ]8 }3 }6 i" q5 M% E* [

我以为图一三里的箭楼是宣武门箭楼。

& {# k# i. j! F) [4 U1 E3 \&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9:55: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1-30 1:09:00的发言:
7 G. s' H, q7 c2 k- Z0 P

 

7 `2 R* y; E" J6 ~7 [

 

% |1 q0 n) S4 c) Q. {) |

您那张“箭楼正面有棵小树”的崇文门我收录的标注是1886年。不知确否?

; E8 ?2 _8 g/ ~7 O4 m

 

& K$ k3 }4 _2 d* l6 N

 

, d+ ?5 F& g4 O, Q+ A4 E+ J7 j

[求教]:

+ }7 E S' a2 r4 \" Y% U" O% }

 

9 L) `: Z* e* w

1)有一张未最后确认的,稍早时间(1870-80年)拍摄的,

7 p8 q3 V+ E3 L4 b- j4 T, ]- q

正面无小树(时间稍早,小树还未生成?)的疑似崇文门箭楼照。

0 z1 t% c- u9 W

图163.里箭楼的侧立面是否附合“侧立面,箭窗正中隔墙宽出一砖”?

9 b% | ]7 P7 N4 y0 c# T% e

 

7 [1 c7 u8 }" F5 _# O) ]

2)再请将图163.里箭楼箭窗下的城台前立面残破处与

+ \2 [9 r4 C3 t0 U/ I' g# C- Q

图839.崇文门被毁箭楼箭窗下的城台前立面残破处比对。

9 h0 u: l) o) T& j% a; ?! Y+ X

能否确认以下二图是同一处箭楼——崇文门箭楼?

5 D$ s+ ?2 Z# ?: l

 

0 g( E9 a4 k8 [# b6 p5 Q2 u3 V: J! U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63.崇文门-箭楼 (1870-80年).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39.崇文门被毁箭楼.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F3 R- q( @6 U, u/ C* T8 V

 

4 R- V4 D3 ]7 {/ C3 |

图163.标注(崇文门-箭楼)是我相册里自己加的,不做为判定的依据。

3 j/ `5 |' f' ]) p) f, H9 P7 V- o

 

; o7 [/ g' c, v8 ~" J6 W; z

 

9 Q; S: O2 n* Z$ m0 Y3 O

其实图163已讨论过多次,结语:

! z8 c' V) G9 ?% o+ s/ U

瓮城墙“每垛下一孔”,是前三门之一;

2 a# l- K' X% D; y6 t( u

箭楼东侧无通道(闸楼在西侧);

- \. ~- ]8 @9 v) j% R4 E

基本可以认定是崇文门箭楼。

. \& `6 @8 w$ ]5 X9 ]&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1:34:01编辑过]
9 u0 w: ~* j$ R3 b8 H

 

6 F6 r( H3 g" w. J3 f: k' x

先说说这个貌似比较容易的,这两个城门可以认定是同一座门,就是崇文门,只可惜第一图是45度仰拍,有些细节特别是尺度上不太容易确定。但这是崇文门箭楼最好的照片了,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一百多年前的摄影师象建筑师一样的拍照,当年他把镜头对准崇文门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今天他对北京城建史的非凡贡献。当初我因为急切想见到宣武门箭楼,几乎就把它认定为宣武门箭楼,后来因为考虑到闸楼行道的方向才非常不情愿的认定这不是宣武门箭楼。

; r# ~! i! X3 c- t0 C; A' h7 [! i

 

+ L/ Z" r- z$ L0 k' Y4 ~$ m

 

HZR5sgrf.jpg
i58YNXI7.jpg
) |1 Z+ f( i7 B.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9:30: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zhaohq先生的几幅图中,前三幅(11、12、13)是同一城楼;后两幅(14、15)是同一城楼。从广告牌上看,13、14两图两广告牌不同,当年商家没有创意,只是模仿,很多广告牌几乎相同,但细节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am58588在2011-11-30 13:11:00的发言:
% o- r9 l- k# n" c7 J# q

感谢北京中轴线先生详细的讲解。

) ]3 o2 Q# U! v' x" ?. R

先生一定是建筑专业业内人士,日后讨论中遇有疑难问题,

5 s6 ?& a/ `% \, m% b8 H0 u% G( F# N

还需向先生讨教,先谢过了。

7 r V. q3 }/ }3 \3 D W

您客气了。

) y6 Y% e+ ~; r: M

很愿意看您的帖。

$ s! }: _% o; }& n)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很高兴与各位朋友探讨。谢谢。

. H3 u0 F+ Z1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 14:43:4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30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晚辈我没看懂

根据您的图片我自己做的标记  不知道我是否对号入座了?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宣武门箭楼,会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发表于 2011-11-30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北京中轴线先生详细的讲解。

5 o' I2 }( I5 ^% d

先生一定是建筑专业业内人士,日后讨论中遇有疑难问题,

- l2 {8 \" i7 \8 k: u9 y( ~

还需向先生讨教,先谢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1-30 2:03:00的发言:
, W- L" r4 t& Q! }3 |

 

' Z) S I& k l% t7 L

我选了几张疑似宣武门箭楼的老照片:

0 ~% G6 ^" H! n3 J

 

( C+ h3 \4 v* F7 ^/ a) O

 

; G+ g: I( Q, n6 c" z' n

 

6 ], i2 G6 c3 Q3 R# k$ F1 `4 A2 m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一四.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一五.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 q, ` q9 J7 Y; T

 

- w: J2 H6 f$ J# N0 _4 [


 

, v3 Z9 G5 i) C' U

这两幅是西直门。

+ \: r, Y4 n2 s. V, u

1、城台与城楼收分角度相同。

& H W, {5 ~- q; l5 o

2、朝向西的城门,下图不仅影子说明朝向,看遮阳布棚图左有图右没有,有的一面朝南,没有的一面朝北。

6 Q. V. ~( U* y7 @: J9 K) g

宣武门和西直门相似程度很大,区分困难不亚于宣武门与崇文门。

发表于 2011-12-4 0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2-2 8:24:00的发言:
5 i$ V2 v* N0 B- u5 U& n

 

4 f1 w6 ^5 d( m. f, j0 E7 g. m k

 

! J7 J' H8 W* Y) y, ~# B# U. E

我想谈谈一点想法。

?& z( B3 {6 x6 C. }! s

 

6 b# j+ A3 V" }, m

 

" F" X& \8 e, A8 ]! P) i Y1 }

 

; O- \0 C. F$ n$ `6 C+ R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一一.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一二.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一三.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x7 c. i; J# \# K9 l. \

 

) c: X& k" s# Y J* m* R0 y5 K5 h

 

7 m, _9 c. ^, D$ [- y

以上三张图,北京中轴线 先生同意是同一处箭楼的照片。

; G& R% B9 S' }

 

) M7 g( |% O9 B4 j# N, h4 w

 

, U* y1 @! I9 v8 L! |8 w! v" H

我以为:

6 u6 d4 T+ E0 }2 n) q6 Q5 D

1) 三张图经与崇文门箭楼(极少量的)正面照片比对,可以排除是崇文门箭楼。

6 H4 R# f, ?; F1 `3 Q# R( s! l

2) 三张图还可与常见的(向南面拍摄的)崇文门外的街景照片比对,通过临街建筑简单排除三张图是崇文门箭楼。

, f6 M# S! B( n" A

      向南面拍摄的崇文门外的街景照片(略)。

3 S. W# f9 F, s, _$ O! i

; s) F* J# o) v2 D6 j9 t) X

7 s6 F2 [8 G' ~! i! B1 I8 U# V1 K

' z) K) T9 K9 J2 Y4 S9 W

 

1 m* n$ I3 ?* C; N: Q! ^

 

6 e) R1 P7 E m! r! G" Y

补一张 向南面拍摄的崇文门外的街景照片。

4 w( _8 Z6 ]; {3 n( M+ c

 

+ ]! K# H$ g7 U

 

ScmRCPyD.jpg
: W; o: x1 s4 r. N5 r& _! Y& a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4 6:25:5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2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11-11-29 22:50:00的发言:
; V' y0 K0 @6 j

/ v( L1 `# T" @! J5 D1 }5 U! `

  5 ~3 q) r! }* }' f% v% N

9 G* A+ c) A4 r0 }; P

排除法是必须用的,有时候不太可靠,

) O& F+ t$ x3 k" k

 

( `' |" M' \- ^0 M9 y+ x! Y

 

% l, t" k0 n8 G4 g; R- e) k

我想谈谈一点想法。

$ D1 s% w# E0 p' l- U

 

( @: X0 ~' \4 W0 o6 w! c' o9 v

 

, I5 e+ ]/ }' ]" _ v

 

* [+ U$ V$ C! r

rSepYWAu.jpg
N8Dp2jrW.jpg
F76zdArA.jpg

+ v6 s7 ~6 ~' k5 G

 

/ b/ \! l Z: b8 Q, [8 k( e7 m

 

- Y1 Z! J! m3 R; J1 M

以上三张图,北京中轴线 先生同意是同一处箭楼的照片。

2 G3 r1 t2 B1 F; O" X" k

 

( p6 W. ~6 ~) U1 U/ O

 

* k; S) c z" M) [

我以为:

& @7 _! `! i- D! T1 D2 r

1) 三张图经与崇文门箭楼(极少量的)正面照片比对,可以排除是崇文门箭楼。

! c' b0 H2 L+ J

2) 三张图还可与常见的(向南面拍摄的)崇文门外的街景照片比对,通过临街建筑简单排除三张图是崇文门箭楼。

2 `3 V3 J! r8 n) ?+ e

      向南面拍摄的崇文门外的街景照片(略)。

# K9 {% L/ c1 z& s0 {7 V2 M

3) 三张图可以认定是崇文门箭楼和宣武门箭楼之一;

6 k K! f( P- x X- t( ]

      三张图又排除是崇文门箭楼......

3 b( E! A, i. f3 @

      ?

+ V) m I+ b' N% q) Y) z B H

 

( `5 y- m( z8 u& M9 |

 

1 _9 l' K+ U. N0 N# y* j

我想,三张图究竟是哪一座城门的箭楼,还是需要权威专家来敲定的。

, S4 k6 {3 | y( v

 

) T! ~" h/ b/ k' ?; @2 [

我想,三张图暂时还是称作“疑似的宣武门箭楼”吧。

% R$ l& }0 U" h( I8 E" @

 

* p. Z1 r: r/ y' e' a

 

; a9 K+ n0 y3 _* a% d) i% q3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8:49:4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2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2-1 22:54:00的发言:
: @, l! [6 i" F8 A9 v; V" t! }

 

7 s+ S/ P F* k

视频链接:

% s! P% m5 t* S

 

. ?3 w4 ~8 K' w% h' [& V: ?

1909年京汉铁路及北京城墙的一段视频 

: o7 Y+ y3 E4 T: y

 

' J9 R( ^) s! k3 D8 h

 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19099336&uid=1218670971

5 d1 O% H$ t$ N$ T; G# i" C- p

 

2 y0 X% k" H- s


 

) @ S7 [$ ]/ j% w2 A: X" S

清注意:

- u- ^' Y, {9 X% o

 

, U3 U* p0 F$ S

视频里,可见宣武门箭楼城台的正立面下部,有近3米高的涂层(抹灰面?)。

8 ?# G) s' M) J' O2 P5 z

 

. k% k* i4 L0 E

图一三里,也可见箭楼城台的正立面下部,有近3米高的涂层(抹灰面?)。

$ l+ v% |. V4 m. P6 }$ ^" E* q3 Y
 
( ~- s. E3 _! p- T1 e7 ], S; j7 y. l* l

 

$ A4 U" h9 B! o5 \

 

7 Q; |& B$ y0 b$ }8 S+ z0 E/ H

有一张可以认定的宣武门箭楼的老照片(图一九)。

* X; A3 Y. k! N0 X: K+ Q

 

+ g o3 C4 q) ]/ t, y

 

( c6 v+ r* |. q7 ^. \$ a6 ]6 w

图一九里:

# V! o" ?' k* n R1 R

1)瓮城墙是每垛一孔;

/ s+ y$ o# z7 n% S; E- p

2)箭楼右侧(图内左侧)无通行道路;闸楼应在东侧。

1 @% a/ O7 Y& ]. D P! x: U0 A

此图是宣武门箭楼。

3 R0 C; _, i# P' S, f% d) F

此图拍摄时间应早于卢汉铁路建设前(1898年)

4 i7 _0 r. ?+ c2 c" j

 

A) p! a! z) B5 w G3 t1 ]

[转帖]:

2 U& S4 [- H+ z% m; K3 [

......  

) \; @$ [+ O9 y' u

卢汉铁路的卢沟桥至保定段,清政府按合同规定,于1897年10月统交比利时公司接办。

1 n, `8 M+ `* K5 ^$ r

比利时公司接办后,南端起点改为汉口玉带门,北端起点改为经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前门)西车站。

5 @# d) ~! G( D% N

1898年底,该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

g9 y' c6 i% m- k

......(略)

$ S; ? j+ V9 z; G0 W' g1 v

 

8 I+ c4 L9 n* A4 h' Q4 C6 Z

 

9 r; R1 _% l, O9 O& y* {

MyE5fQ7l.jpg

% S+ m7 B# L: F; t \2 J* F" t8 E

 

2 I: H2 \+ P) e- U2 l

 

- N9 n( z6 }0 _5 Z

在图一九这张可以确认是宣武门箭楼的老照片里,

/ I3 T1 u A- S" b


可见宣武门箭楼城台的正立面下部,有近3米高的涂层(抹灰面?)。

0 _9 `2 v5 {& d& ~: j {. ]& W;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7:26:0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2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11-11-29 22:50:00的发言:
2 O0 x/ Z0 [% u/ s, l! h, ]% m

 

3 \4 E p, F' r% x) {' O4 P

 

7 E3 A2 Q$ `2 r |+ ^/ g2 E4 ~

据袁世凯当年督办重建正阳门给光绪皇帝所上奏折中称:工部有关城楼规制档案损毁无踪,南城门仅存宣武门箭楼,所以,正阳门箭楼按照宣武门箭楼样式放大加高一些复建(大意如此)。

4 c/ P# l9 ]4 o' R8 m Q" I# E8 j. v' L

 

( I& {" n; V9 z5 E

所以,宣武门箭楼应该与今天的正阳门箭楼相似,区别主要是增加了一列箭窗、增加券洞,抱厦加宽、提升高度。其余的不同没有细致的观察过。

1 M/ G2 v, A3 I+ ^

 

" }6 E* H7 o5 M

排除法是必须用的,有时候不太可靠,可哪种办法更可靠呢? 

% T3 i/ A: V. K; e" F. c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重修前门箭楼.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 w2 I9 y, p$ J, p+ M+ d


 

! L9 T; X+ G5 h7 T" J& c' j


正阳门箭楼最大特点是箭窗侧墙壁宽出其它箭楼很多,可以容纳下另外两个箭窗,别的箭楼此处宽度大约仅能容纳下一个箭窗。这也正是宣武门箭楼的特点。

x# G; Y+ R" x, X* ^* b* S4 G

 

5 H3 o" l% b. L6 J* m* P7 G

 

$ {* s0 b* F' X* F

我想谈谈一点想法。

/ U, ~/ @) `* p2 p# i) U

 

% y1 I+ v/ Z* }

 

4 T6 p6 T) z2 _8 ^

 

. k8 U# R9 L. _4 ^& I

 

9 C* [) u+ g! H. [7 L- C

北京中轴线  先生有语:

/ R8 E5 r7 ]( V- O

 

, p7 V6 H' q A% V

据袁世凯当年督办重建正阳门给光绪皇帝所上奏折中称:

' U m* `. d: q6 v; k

工部有关城楼规制档案损毁无踪,南城门仅存宣武门箭楼,

' X9 M. O5 ]2 K; r

所以,正阳门箭楼按照宣武门箭楼样式放大加高一些复建(大意如此)。

4 C& e; |+ Y$ ^+ L2 ?2 V2 v

 

+ f3 c, x, @: {/ S; a# L4 v

所以,宣武门箭楼应该与今天的正阳门箭楼相似,

6 A' c2 O& ^- M

区别主要是增加了一列箭窗、增加券洞,抱厦加宽、提升高度。

: {! O' }; \$ Q/ t5 c

其余的不同没有细致的观察过。”

# j% D: i, @0 T3 P" ]

 

/ X# L" T. Q" X& j' K! O* H, j

北京中轴线  先生未提及单体的箭窗是否也增大了尺寸。

$ o, i4 W! N6 O# V# o

 

9 d5 ?1 l1 e3 A6 X) e/ I4 \4 m

 

4 {. _" r( _/ o8 `

 

9 H3 Z! E$ c V. s% N

 

$ D0 c; J+ ^- Z9 Y9 ?/ ~$ D

我以为:

3 s, e2 a& _4 Z9 r" ~

如果重修的正阳门箭楼的“单体的箭窗”没有增大尺寸,

6 _! D2 j; k2 g- d' T

将“正阳门箭楼最大特点是箭窗侧墙壁宽出其它箭楼很多,

# f! M' i' B5 ?3 o

可以容纳下另外两个箭窗,”这一特征,

& M: X# x+ Y5 j! b3 D

进而推理为“这也正是宣武门箭楼的特点”有误。

9 ]+ K( Z7 a$ O. B8 |/ b/ Q# {

 

+ \- x2 A+ d S4 Z$ k3 [5 d

 

- F/ x$ k0 Z$ W' J4 B6 S" l9 B

重修的正阳门箭楼是坐在原13列箭窗箭楼遗址的城台处。

# K! Y6 g' s1 x, I" |

 

. T7 l# c: ^( l u# t

宣武门箭楼是坐在12列箭窗箭楼规制的城台处。

7 T$ D5 x# V# I: O; c" d( u- \+ r6 y

 

% _. }; m x0 v$ c; j; v% W: v3 e

 

& t- _: d- W" B) V) O* f7 a; [

我以为:“正阳门箭楼最大特点是箭窗侧墙壁宽出其它箭楼很多,

' X& m; d0 y) y4 R0 Y

可以容纳下另外两个箭窗,”不应是宣武门箭楼的特点。

0 f6 _8 k6 ]1 K3 l2 Q1 B

 

. ~2 n v X* K' w* u, a

我以为:宣武门门箭楼箭窗侧墙壁宽出度,

6 M3 a6 C! I n' v/ y2 o

应类似于被火焚后照片里的崇文门箭楼箭窗侧墙壁宽出度。

$ H4 N6 o0 E2 h: b, D

 

oZQhyUQO.jpg
UzfuPCUZ.jpg
& |) H7 B+ T0 F$ O%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8:11: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1-30 9:29:00的发言:
% K, i+ P+ p% e: X

谢谢盘子兄的提醒!

8 W" |, ~; ?! B6 D, m

我在视频里截得了一图(图一六)。

5 m/ V. I' |; t1 {) o/ b$ B5 {

, L" V5 K4 R; R( [) }. g- S

: a: e$ d2 ^' ]4 f( Y& T- ~

8 v( V" n: F2 N, x1 j9 i

 

6 c$ @% {- M( P) }3 g

视频链接:

; ?, m* ~* L, j2 K8 T. F7 C, p/ O: w

 

5 U( l5 B+ u3 u$ k6 |1 z- K4 d

1909年京汉铁路及北京城墙的一段视频 

' }8 P8 y" k6 U t& n2 Y3 r7 r @

 

9 d6 F5 V8 p+ b7 p; {9 F) x1 C2 V

 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19099336&uid=1218670971

& Z, {. W! N' y4 j/ b! i

 

9 c/ c: |/ n& ]6 n6 {

 

# H. R7 J* @* I* f- n+ A

 

) }, g+ Y) g( A- A3 |# T$ |4 ?- I

在7楼我的回帖里,视频截图(图一六)未做好。

' |4 v; H- R! y3 g/ O

 

4 g8 j g; ]4 Z4 ]! D8 r

我重新截了两张图:

' C! [& c+ E7 X( c

 

5 K$ V: u. Z/ i! e( ]

QYjF5wnN.jpg
a3z0uIr3.jpg

" u4 C. U" a8 F6 m7 V: m

 

# W0 c+ r7 R- d1 D! N& W

 

& n( I' y% K/ I" Z2 X

在截图(图一七)里,可以看到在宣武门箭楼和铁轨间有一道呈弧状的障墙。

( v5 A( n( Q( I8 h/ I

 

4 j& A, e3 p& @* O

在截图(图一八)里,可以看到:

; z% T- E4 H. T/ i" A

呈弧状的障墙的北侧(路外)地势稍高,障墙高出地面1.5米左右。

4 ^+ c$ k9 E4 h2 C

呈弧状的障墙的南侧(路内)地势稍低,障墙高出地面2.0米左右。

4 O" _, S) ~& ^1 S7 U0 N

 

2 x( H9 P% T5 ^0 ~6 S


 

' s1 I5 ^- d& j7 U0 y

在图一三中,箭楼的前方也可见到高约1.5米左右的障墙。

& }" c! ]4 G1 |# T1 }0 e

 

. }* E8 Q( ]6 h% c

RfJvVP44.jpg

) j( u4 p. m6 M. I

 

0 i% N" ^& R9 R2 n- `

 

4 f* Y" Z2 r6 B* q2 q) K7 W6 G0 d

 

$ W3 R. z& k" O3 {% ]

 

1 G. w7 R1 |; @

也许图一三里看到的是铁轨南侧的另一道平行的障墙。

# o! H/ }) W) l- ~% U' L; _# i

截图(图一七)这种紧邻箭楼前方的“高约1.5米左右的障墙”,

1 f5 s5 @( L" P7 @$ K2 ?

在其它城门箭楼(1909年后)的老照片里是未曾见过的。

9 X* }4 W6 j4 F2 W O! c


 

/ V" e5 r$ ?4 H, `! Z

清注意:

, |' s4 M/ P n0 x" n

 

. i! ] [2 C! F4 x+ b

视频里,可见宣武门箭楼城台的正立面下部,有近3米高的涂层(抹灰面?)。

2 n/ k4 n: h8 K5 A, U1 K `

 

9 t6 {2 w& n7 w

图一三里,也可见箭楼城台的正立面下部,有近3米高的涂层(抹灰面?)。

: `( h1 J4 v1 u7 q% a$ o%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0:15:3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12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珍贵老照片。楼主的探索精神更令人钦佩
发表于 2011-12-12 0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11-11-29 22:50:00的发言:
{2 G; t' S7 A8 J' g4 f; t

3 w7 Z/ G! F, w$ d! O

看下边这张,我们能确认这就是宣武门箭楼吗? " m5 n* Q$ s) u, @/ f! c

" F' N9 ~& C* P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宣武门箭楼.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a. `$ P: Z! t( b0 F1 H2 u
 
7 ]: \% q1 v& ?" c- ^* k# f

下图是《1902年出版的德国人拍摄的北京画册》其中的一页。

5 x2 L5 | g/ q8 C T

 

; }( i. J- R9 F. T

画页源自:

0 f& n; `1 c4 q# ?

 

! O9 }1 P, C" X+ T( e$ W$ n/ ^7 ^

图说-老北京 (非原创区) → 一组1902年出版的德国人拍摄的北京画册(74P)

8 i3 W) @/ A$ L- ?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6_73964_11.html

: ~8 |4 b; A) k; k8 d( ?

 

& ?& t% f' U/ `0 m

 

3 P5 }8 O7 K( c+ O4 v" ]2 h+ I

IgxcjM2J.jpg

; O( Z# f! w0 [# ~ M' F6 {7 W. X( {

 

4 f$ m7 P! H* I2 c6 a

在画页里有两座前三门的箭楼。

- L) s4 \( V; E

画页里下图是摄于1900-1901年的正阳门箭楼。

# x" [6 Y+ U5 i* A' d6 a

画页里上图是摄于1900-1901年的前三门的另一座门的箭楼。
    画页里上图的标注是“SCHUN-DJE-MEN”。

2 s" c7 \& p! P/ f7 U, s

 

: p/ Y/ s G8 q9 ]5 R0 l5 n

下图是《1902年出版的德国人拍摄的北京画册》其中的另外一页。

9 I: k3 \3 S: y

画页里图的标注也有“SCHUN-DJE-MEN”字样。

/ s* x2 `' L& l. B

图片较模糊,疑似是宣武门(顺直门)外大街。

O7 q- m, @0 \# a( d

 

yB0sPmsz.jpg
: Y% {! D& z4 [- o$ d+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2 6:54:03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04:08 , Processed in 0.169969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