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碧云寺山门前的一对儿石狮子据说是明代魏忠贤生圹的遗物,此对儿狮子雕刻精细,威武凶煞,让人望而生畏。 2 `2 Y8 \- K0 f Q+ x
不过奇怪的是这对儿狮子非常的消瘦,肋骨清晰可见,尤其是那只雄狮,其左侧肋骨显露出有九根,雌狮也就显现四五根肋条骨。
( _$ C% e" e( q2 W# f! ~& W 更奇特的是母狮子利爪之下的小狮子更是骨瘦如材,在母狮利爪之下仰头像是在哀求母亲,甚觉可怜。
9 m% L" I9 d& v# b , f+ T- a0 s1 j$ ~' d4 P3 Q
为此我曾经询问过碧云寺的工作人员,但告知明代狮子是写实的,就是有肋条骨的。这几天我特意观察了明代狮子和清代的狮子,发现都是显现肋骨的,只不过表现手法没有碧云寺的这对儿如此的夸张。像颐和园东宫门前的清代铜狮子,隐约有三条肋骨;排云殿前的明代铜狮子只是在肋部刻了三条凹陷。重要的是还未见到它处母狮子脚下的小狮子也是瘦骨嶙峋,看来碧云寺的石狮子显现的如此之瘦并非当时流行的做法,而是另有其意吧。 6 z" Z% a" D \& C7 x+ ~
8 K5 Z( R! U( O( m
不知是否是魏宦官自己刻意所为。将自己生圹前的狮子雕刻成如此样子,或许是为了暗示自己是清廉贫苦之人,就如同这对儿狮子一样,暗中在标榜自己呢? $ G. v' O, ]# F
但是雄狮的肋条骨一侧九根、一侧五根,又是暗示自己是“九五之尊”? ; ]: b2 d; C8 B) Z2 I5 g5 _- J
5 p/ w8 M* n1 \# k( f$ K3 r/ X/ P + F' |* j* u4 ?; L
- Y I; X0 x# e, p) w: s, O
前面看还是很威武的:
碧云寺的狮子----瘦中之王
碧云寺的狮子----瘦中之王
7 r p% v5 r) V$ j" I[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3 7:42: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