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P1 r7 M! e/ u+ N1 C) `( u北京传统文化消失的具体日期fficeffice" /> % A& R1 k. P% @. U6 c z# @
——论北京的一副大门对联被拆除
. c8 |* G5 K2 s2 M9 o7 z8 A; { & J7 R8 p# ^- v! c! D$ p/ y4 Y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园南里社区的西门,是一座用铁架黑漆做就的大门,上面半圆形,有一行金光闪闪行书大字 “稻香园南里社区”,在大门两边原来矗立着一副高约ffice:smarttags" />四米,宽约半米的木制红底白字的对联,上面写着:
0 p6 q; I& S+ M4 C5 u图便宜,请另谋它路
5 L. b0 j1 {5 ?" W5 ?+ u9 U# e找车位,您莫入此门 7 G1 O' U! o5 V
这是一幅对仗比较工稳,音韵也算协和的对联。我猜想它一定出自一位喜欢诗词类传统文化的老者之手,要说这个创意倒也新鲜有趣,但显然有些措辞冷悍,也可能是由于该社区长期以来受到外来停车的困扰,因此才出此下策,其中也难免有作者的卖弄成分。不过我到是挺欣赏这样表现形式的。明白昭告,勿谓言之不预也。借助一定语言艺术,亦庄亦谐,也算不得伤害什么人,历史上以这种形式表现一种诉求的例子,所见多多。
/ ]: Y- |- e, z最近经过那里,发现这幅对联不见了,门旁立着新做的牌子:外来车辆请勿进入。
# ]' |, r/ a7 T1 @我看到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衰亡。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朝阳区劲松里那边的社区每栋楼门都制作了极文雅的对联,不都保留的好好的吗?我说:那不是真正传统文化的反映,那只不过是故意制造出的、试图恢复传统文化的尝试——是好心人的主观意志产物。真正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融进人们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往往是一种主动的、自发的,非刻意的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别看上面极力叫喊重视传统文化,实际上已经把传统文化置之高阁或放到祭坛上去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制造少数人垄断传统文化的局面,他们把传统文化变成僵尸,或者像张艺谋那样把传统文化变成可以随意利用的元素。
- s$ S+ Z1 T1 h9 B" A0 L( K3 K( B可以想象,那副对联的作者本人是不会主动去拆除的,广大百姓也不会提出必需拆除的要求,一定是在政府影响下,觉得这幅对联有损“和谐”,而且在习惯了当今官腔人看来不伦不类,于是,自有积极分子动手将其除掉。 . u+ K* `. i% B5 n0 v( q
请记住这件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实际就如同最后一只藏羚羊被杀害一样,海淀区稻香园南里社区的西门对联被拆除,北京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标志消失了。时间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政府提出北京精神的日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