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7|回复: 15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14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序)

5 K- T) ]4 p& R# D; K4 w

 

# {6 m) P* H8 w- r# K! j

 

) H6 P: E* Y9 [- R8 e7 d8 q' E, ~

我发此帖的想法源于 aidushu  先生新贴《这个怕是不好猜 城门 》里的一张老照片。

# A% M$ T: t6 f' h2 k

老照片考证区 → 这个怕是不好猜 城门

) F5 q2 N' r6 D% ?% W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72_81526.html

3 K* i7 d! [2 l7 k" X4 I9 S

 

- v/ \8 U5 _- f+ G e: ?+ v

 

" C* h" Z9 w/ S8 m! _% G/ |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 D! l0 U, K z/ z7 R9 K

 

/ H; W2 U; g, |) J- A1 ~8 ~

 

6 c( h3 l# K# `! u% L: Y$ g1 E

我找了一些内城九门的门洞的老照片。

+ d5 {* Y! }& F6 ~7 u4 [6 [

我简单地做了分类。

2 @+ }# X; x, `4 K1 q- K

我顺便谈谈我的辨析城门洞老照片的方法。

; T h7 O% p7 @) H

 

# ~/ m7 b/ b$ _0 h* |

 

. g' g0 J/ H9 ^; a

我此贴只是抛砖引玉。

" q- K2 P* Y# {8 a* c$ ] F

欢迎各位参与讨论!

4 B+ h3 R' s J, ^6 O; {

 

$ O* L% i [% D$ ~% r! x' m5 Z

 

+ E$ E5 J& d: J% ^6 z2 |" ?

我此帖的文字描述不专业。

( N0 E" M5 b, B0 M. ~/ k

烦请  adam58588  先生再作一篇《老北京城墙与城门照片赏析方法》。

" @( A; @ k; ?7 N! V

先谢谢了!

7 T, Z* A( }! p5 M- a: p2 f!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7:45:3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adam58588  先生的回帖!

8 l+ ^; l+ n& P7 v

 

7 ?) {4 d4 { q9 U% w" D

烦请  adam58588  先生再作一篇《老北京城墙与城门照片赏析方法·五》。

e2 E1 c# Y& p# F( w

喜欢城门老照片的朋友们在查找使用时会方便一些。

8 K- Z2 ]: j9 m7 A3 m# O1 M

 

3 w/ d/ n3 a; m, i" z8 j

注:最好能制2张九门立面的合影图片附在文内。

发表于 2012-1-14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先生以上图片及分析论述,非常细致、认真。

3 e; c$ v# }1 {) Z7 P

我尝试总结成文字,请zhaohq先生审查是否准确。

8 U5 X5 P# `/ i

 

3 u$ N8 {* ?2 H) h( o. t# m$ p \

内城九门城楼门洞立面辨析

. C3 D, [* g1 o* _7 F6 x% ]

 

: J, f. Y& b+ d) r/ J9 i4 X5 n

一、城门门洞外立面
    内城九门城楼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可分作两类:
1、平面型
   前三门城楼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都是平面型。
   西直门城楼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也是平面型。
   对此4门的辨析方法:
1)前三门城楼门洞左右两侧有石条砌就的基座。
     西直门城楼门洞左右两侧未见到石条砌就的基座。
2)崇文、宣武、西直三门城楼门洞上方均有石制门额,正阳门门额则在箭楼门洞上方。
3)正阳门城楼门洞前方有笔直石御路通向箭楼门洞。
   崇文门城楼门洞前道路通向右面(西侧)闸楼。
   宣武门城楼门洞前道路通向左面(东侧)闸楼。
4)观察城楼廊柱。西直为6-8,崇文和宣武为8-8,前门则10-10。

0 W0 d# e$ t; V

 

. n/ o' A& T- e u, F

2、凹进型
   见于朝阳、阜成、东直、安定、德胜五门。
   此5座门的辨析方法:
1)5座城门石额均位于门洞外周凹进的方框内。
2)安定、德胜二门石额上沿紧贴外周方框上沿,

0 }! O, T8 a- r p1 E# Z

     而朝阳、阜成、东直三门石额上沿距外周方框上沿有距离。
3)观察城楼廊柱。安定、德胜、东直三门为6-8,朝阳、阜成为8-8。

7 o* l$ V" U0 c, u1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23:15:53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4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错了zhaohq先生的意思,真抱歉。
再仔细看照片,您发现的这一部位细节,前三门与西直门确实有差异,

) w' L: l6 X) o( ^- ]4 f

在分辨城门时,确实有参考价值。

4 g2 v [2 m$ z0 F6 |/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23:52:4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4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zhaohq先生方法验证一下:

4 C# J4 q8 |" n( }2 v: V' h

 

1 i8 p* J( b" B$ S2 |( W' I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2 f+ R! l9 J! @- c: R, G! z) U: B

 

( g% O9 m$ |$ x2 T' s% U

1、门洞正立面、凹进型,见于朝阳、阜成、东直、安定、德胜五门。
2、门洞石额距外周方框上沿有距离,可以排除安定、德胜,剩朝阳、阜成、东直三门。
3、廊柱8-8,又可以排除东直,剩朝阳、阜成二门。
4、城门前有铁路,可排除阜成,只剩朝阳一门。
     这张应该是朝阳门城楼东侧面。

发表于 2012-1-14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城门门洞内立面
    内城九门城门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大致分作三类:
1、平面型
    同外立面一样,见于前三门加西直门。
    对此4门的辨析方法:
1)正阳门:透过城楼门洞可见到南侧宽阔且笔直的石御路及箭楼(大前门)下的券型门洞。
2)崇文门:早于1901年的照片,透过城楼门洞可看到瓮城南墙。晚于1901年的照片,透过城楼门洞可看到瓮城南侧箭楼城台新开的券型门洞。
3)尚无清晰可辨的宣武门城楼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老照片。
4)西直门透过城楼门洞可看到瓮城西墙及有轨电车轨道(后期为无轨电车)穿过门洞通进瓮城。
5)观察城楼廊柱。西直为6-8,崇文和宣武为8-8,前门则10-10。

! b2 S. ~# i( ]$ b3 {+ m2 I

 

1 F" k0 r0 ^8 m. I, n$ A% @

2、一次凹进型
   见于阜成、东直、安定三门。
   对此3门的辨析方法:
1) 安定门城楼透过门洞可见真武庙小影壁。
    阜成门城楼透过门洞可见瓮城西墙及瓮城内小平房。
    东直门城楼尚无清晰透过门洞照片,较后期照片门内道路两旁电线杆子成排,树木成行。
2)观察城楼廊柱。安定为6-8,阜成、东直为8-8。

, y7 p* l5 X2 ~/ K$ h' v

 

, i$ p" ?0 q' R4 X; a3 W

3、两次凹进型
   见于朝阳、德胜二门。
   对此2门的辨析方法:
1) 朝阳门常见城门内侧正面照,而德胜门(因门内是斜街)几乎没有城门内侧正面照片。
2)朝阳门城楼透过门洞看见环城铁路东面的铁路用房。
     德胜门城楼尚无透过门洞的照片。
3)观察城楼廊柱。德胜为6-8,朝阳为8-8。

发表于 2012-1-14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

- ~1 V7 q4 i1 Z

文中使用的“凹进型”、“一次凹进型”、“两次凹进型”等都不是专业术语,

: p2 M. E, C i' e" J' V; W

只要大家能看得明白、能相互交流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2-1-14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zhaohq先生的新帖,先生的活跃敏锐之思维、求知勤奋之精神
真令我钦佩。非常愿意与同道一起深入探讨。

; x' k# z7 R# `4 T( D# k0 A

 

, W- @+ m4 }1 f0 c) b

关于您的4门鉴别第一条:“前三门的门洞外延,有石条砌就的基座。西直门的门洞外延,未见到有石条砌就的基座。”,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前三门城楼门洞有石条砌就的外沿。西直门城楼门洞无石条砌就的外沿。”对吗?

- ?: X6 ~ s, c& w2 p, Z

 

' V* w! `; n& Q# D( Y& n: X

再次仔细观察照片,似乎不尽然。请看我制作的4门城楼门洞照片比较,

1 A$ \! l9 P0 V3 L3 v7 G3 {

4门洞在外形上应该是一致的,当然在大小尺寸上肯定有差异。

8 W9 c% _* K* {

 

* X B4 Z+ W5 J r+ h+ Z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 @0 W$ f ~0 f9 Q$ @0 J

 

+ o4 B, @- Y" f, J* {. B& U# l1 ~

可点击看大图。

& J: e* N+ N* L0 {+ ]* Y' a6 V


4门鉴别的后两条,我完全同意,建议再加上一条:

2 ?/ t4 `7 ^2 T+ c) d

观察城楼廊柱,西直为6-8,崇文和宣武为8-8,前门则10-10。

8 e3 H! X K. Q5 L. w) }" t(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13:46:1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4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整理的很细,还要慢慢看来,认真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 adam58588 先生回帖!

" S# c5 D+ l/ S J n3 g

 

/ ~% _6 ~: v# G% i3 d! ^6 [5 U

 

) s* l: K3 ] J) x3 h

 

: j6 y! W* N# A, G0 f) D

也许我的“门洞外延”词语使用出现了错误。嘿嘿!

" K, i) F5 l, @" C8 u* U

 

) l4 ~4 b/ j5 w9 H7 F0 a5 Z3 g

我想说的是下图(前门-瓮城内) 红圈内的石条砌就的城台基座。

/ B I6 j' E& U

 

& F" S6 b: J& X

 

6 H4 M P9 D! v/ M& n2 x

西直门图里城台处,石条砌就的城台基座看得不是很清楚,

1 w! p! f/ n2 M0 T" q

 

$ q, J3 u0 a w% O) U: P0 N

或者西直门石条砌就的城台基座(图223.西直门-城楼)没有前三门那样的高度?

7 u5 a3 r" K$ R! C4 ^7 k& `

 

! {% e2 t7 F# G* l* m. g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讨论]: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1)

6 c7 V R% [8 T7 `/ n

 

/ w( ~1 t; V1 A. `! c) t

 

+ l2 F+ {" P% o$ C5 W3 ~

内城九门的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大致分作两类。

: f# j6 M. k6 N* M

 

& e/ q# w" F& o. @

1)平面型。

, C! l3 w! G4 S

 

6 m8 y6 B' {& U* e

3KXoLxId.jpg
3wn0Lawc.jpg
US223TIb.jpg
8SNItyrR.jpg

6 G% @1 N* E) G# f. y8 ^3 {

 

7 a, u! R/ m2 z

前三门的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都是平面型。

8 `& T/ |; t- t% D4 k# J: e8 R

我想与明朝南移前三门有关吧?

4 \; K. a: u+ p& p' k

新朝新气象。嘿嘿!

A" {* B; u2 R0 Q; c' j6 N/ S

 

6 {, ~; L/ a6 m, O4 W2 G3 T/ K

 

' P, Q; a- o( T: J4 a+ R

西直门的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也是平面型。

6 _9 P+ s9 D, _6 o* j- W f0 T' j6 I

 

. c% I' O" U+ C) G2 E0 }& Y

[转帖]:

5 ?5 |" _$ S, y: z& A6 d

  

1 B9 t7 j0 F( y. u0 e3 e; t 4 [& w! \$ l; u& D# S- H2 R; E* o

......

) B# K! ?6 s4 D# Q5 a

西直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元士祖忽必烈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

8 A6 v M( z( W

元朝时西直门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

2 c9 N3 D" }) @% \8 ~

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

2 Z, P4 Z% j# U' M

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完成。

2 w/ C+ v* a4 n3 I. E$ h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冬天元顺帝为防农民起义军攻城,

9 p; H0 I8 J K' \. c$ V3 r

下令赶筑包括和义门在内的11座城门的瓮城和城外护城河的吊桥。

# v& g F9 h/ j' ^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大军攻占北京城,为了防止北元的反扑,

+ d O9 r1 q+ w, G# x0 d

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

* T& x& e/ {8 i' D7 ^4 {0 j

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

3 W# \- X% A# a6 Z2 j$ m1 X$ @

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

: o Z5 A5 ]+ I$ f- |& I7 H
# i; c, ~4 F* X& L

  

5 R6 g; p8 ~3 ?4 E/ V, A; I5 @ 9 N& U4 B8 @ N. p

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瓮城之下。

7 f2 @: A7 _( s/ N

史书中曾有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的记载。

x9 y4 M* o* e, ?

清朝乾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

4 r; j7 [# _8 {* _

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之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

$ u/ O, X3 E' }7 ?6 A/ I

后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

9 g7 r9 B0 c. l. k: x+ n

......(略)。

: ^0 s/ a9 H9 t9 u H/ S$ B

 

* p3 k) O9 v$ L, D K- e

 

! U2 X. @! {5 }5 ]$ ]

我以为,也许是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的那次大修,

8 e. P0 R9 r1 f& n( m

西直门的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和内立面(城门背面)改成了平面型。

' H6 m. ?4 m. m

 

# p% r! F5 g3 u; o

 

2 t' \) c9 o/ s V! [

 

- |9 w0 c7 }4 @

 

( {- F" N5 K, ^' A7 j

谈谈我对此4门的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的辨析方法。

* R+ k' Z5 b) ~- w, l

 

7 E* _4 }, h* Q

1)前三门的门洞外延,有石条砌就的基座(图502)。

* O( S3 d! d4 y' Q

     西直门的门洞外延,未见到有石条砌就的基座。

; c7 y8 y9 `2 c- G. p" H/ v s

 

3 ~. y9 f5 h6 z. g- a

kZY7GThW.jpg

# z9 i" B2 Q. a- }

 

2 Q: P0 R; A) X, O7 r2 O( t

 

0 v- b+ K8 m, P" y8 o2 ^

 

- v* z& r5 i: K0 I* {5 q( f% j

2)正阳门门洞上方无石制门额(“正阳门”门额在箭楼处)。

/ P5 l; s: N H0 ^% i

     正阳门门洞前方是笔直的石御路。

( G" h8 ^. S4 L

 

3 A4 g, r2 `" a4 b" E& @" h. Q" [0 o

3)崇文门门洞前道路通向右面(西侧)闸楼。

% {* [5 u+ _. n8 N# i

 

4 f! U& V" M+ m& l8 U

4)宣武门门洞前道路通向左面(东侧)闸楼。

2 z( f! C# r2 J+ b# ^2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8:25:28编辑过]
mh7DZMEe.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2)

r( i& O2 X- F; {1 q7 {

 

8 E, e3 }& R" e- B

 

" ~( H1 Y8 V$ B7 C$ Q- W- m9 Y# R

内城九门的门洞外立面(城门正面)大致分作两类。

) b1 n* |) x7 e3 i/ Y2 l

 

1 c9 C, o: O Q

2)凹进型。

N- m. a: I2 b" K5 ^! Q T5 X

 

s9 x* K Q" x

IfmjfhML.jpg
l20YZsJE.jpg
ZZyRvJGG.jpg
NIMX0hlI.jpg
6ApDgY6N.jpg

" A- r1 R, y4 C+ i; C4 w( w5 N' Y

 

7 A8 W3 B6 X7 d Q7 r3 s) ]; |

 

: ~9 z- {3 B- I! G9 A; g

我对此5座门的门洞外立面的辨析方法。

# j! \6 Q/ @9 T; Q s0 N. `

 

* c) E. A0 J( h8 k! V, v3 E4 F

一.靠门洞上方的石额来识别。

' o9 ?7 t* E d2 K$ ~; b

二.靠与其它可确认的城门图片比对。

! P& T% x1 H4 h: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8:33: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3)

% l U8 q6 _1 P8 [0 `. ?7 U

 

3 s- V( K- G7 l h( M' h3 X8 R

内城九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大致分作三类。

7 g) P- T- P* h/ J0 _2 A9 X8 w

 

6 q! B- j8 M: `, e5 l0 i

1)平面型。

' B# P$ }' C: ~% T' V/ P

 

6 ] N* ]( C; X' u; N" T1 N

 

- q+ M( E: R' ?9 U0 ^" n

fXwfQ4iY.jpg

" s0 r1 v+ U, R6 |' l' H3 r. ^

B8tfY189.jpg
VU1sEGml.jpg
62z7fjv6.gif
jYAKQbD1.jpg

% m, x6 l& W1 r* t3 `/ J

 

5 Q/ C9 f I0 f2 _/ f$ f* m+ g5 {

 

* R6 E9 u# a) h2 B) F% f$ Y

谈谈我对此4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辨析方法。

s% m1 I _/ `8 m

 

# {/ N ?$ R) C

1)正阳门门洞前方(城门南面)可见到箭楼(大前门)下的券型门洞。

' m- S, ~8 \3 ^7 r8 Y

     正阳门门洞后方(城门北面)是宽阔且笔直的石御路。

5 b; b$ S4 { N9 H6 w" z$ N5 F0 I

 

/ H7 }: ~' j& S

 

: R2 E* \, J( @5 y# k4 W* x5 F) W, A

2)早期(1901年以前)的老照片里,

- _/ |5 H, ~: U) X

     崇文门门洞前方(城门南面)是瓮城的南墙(图505)。

9 B$ x( O; k# v6 l) U( z. U

    

# B0 n8 n) z1 A" h' T

    稍后的(1901年以前)的老照片里,

6 D' F; d2 [' R

     崇文门门洞前方(城门南面)是瓮城新开的瓮城南面的券型门洞(图506)。

" ^' Z1 \# M" y" t p( n( f; E

 

+ H6 K3 w- N3 y$ |: a% C0 ^7 P' {

3)我还未见到清晰可辨的宣武门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老照片。

8 Q& {! ]. K2 l

 

/ `* u: [/ r$ h

4)西直门内立面(城门背面)的门洞外延,未见到有石条砌就的基座。

% J3 \/ Y( A! a3 o% l0 x

     稍晚的西直门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老照片里,有轨电车轨道向西穿过门洞通进瓮城里。

3 S) t5 [6 e9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9:14: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4)

: Z) V4 Y) \7 S% U* v0 w3 h

 

8 ]( m L' ^( D2 J% m3 I; I

 

( H& c4 F+ M o" y- b

内城九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大致分作三类。

2 t8 r `# Z1 }6 j

 

4 |8 P# q0 p# c2 X

2)一次凹进型。

6 M N" i3 u8 j

 

6 k. H2 [# v1 ]" @4 h* Y

 

4 |( E2 I* {0 b1 P6 ^+ C1 J$ R. x

nb9txdOK.jpg
6Tr5bO0C.jpg
c4OtjC1L.jpg
0k09fqPb.jpg

5 ~7 z: D A/ p0 m! A

 

. s" z$ y9 N4 K* i; M

 

0 d/ C0 [5 i+ e. [/ X% t

谈谈我对此3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辨析方法。

, ^& s2 q0 \ f3 w7 Q. t

 

& K5 L. p [) S0 z2 U' o4 Z

 

' }" T. k" ?1 M; o( n( ]

1)  阜成门和东直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较难区分。

5 a E" M: m1 P2 W' [' k7 ~

     两座门一西一东,有时可采用光影法区分。

, w" s, ]2 C/ N" [% x

 

! l; N. H( G+ P3 L/ U. l

2)安定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上方墙皮很早就部分脱落,痕迹明显(图516)。

' I2 H( C i, T$ {

     安定门的门洞前方(北面),正面可见瓮城里的小庙和庙前的影壁(图280安定门-瓮城)。

+ a4 }" \1 [9 P! q/ @' X& k, @& \- q

 

$ n) _1 R( @2 j2 a- a( E' M5 a

 

( N, Y' d$ v/ D P

tgH3x3QN.jpg

' N+ g; H/ L)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18:06:17编辑过]
Ewll0FAU.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九门的门洞立面(5)

3 Q& i3 P5 I2 V6 x

 

( Y- O! q8 T. s% N9 [4 _/ @7 g7 B

 

) f8 B, J9 ~- @1 [7 V- C M0 _+ }

 

8 C5 S* W# w0 o2 S

内城九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大致分作三类。

+ j. H2 b3 G0 M8 N& D

 

/ S% j8 v5 U; k

3)两次凹进型。

5 _, y2 C: A: U% [) h8 f

 

$ C, F) `3 f9 i/ h. U

53BvQCG0.jpg
R09yKEFQ.jpg
8cahnuAR.jpg
vxN1zvyX.jpg

5 V' W. C* b' _' F$ F- G8 P! ~

 

* [0 H" G5 ]& f' L6 `


 

/ z6 q& K& X3 Z; x7 i: X

 

) U1 b! G* e+ t( C% z

谈谈我对此2门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辨析方法。

1 g# T/ U, S8 Z" V( x

 

3 s6 V' i) o- I

 

$ v1 O1 A' ^7 N, C1 \" @8 s

1) 两次凹进型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正面照片是朝阳门的特点。

* B" Q# Q7 R/ f2 y' ^ p

    德胜门因门内(南面)是斜街,无法拍到两次凹进型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正面照片。

- i8 o; p! A7 {, s0 w# v6 i

    朝阳门两次凹进型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正面照片(图519)里,

# z. G2 G9 Z, b( x

    门洞里的亮处不是门洞,是环城铁路东面的铁路用房(见图520)。

6 K3 S/ Z, p( y

 

+ {0 G/ ]/ `$ Z3 f( D' H' v

 

6 q* j' G4 G4 z" v$ C

 

; a ^, y+ R) d8 _1 j

2)图522.是常见的在德内斜街拍的两次凹进型的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照片,

4 E0 {' K: }3 v; e$ I

    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拍的。

( J8 K0 a) ]/ ]5 ? f: c0 H

    图523.是不常见的两次凹进型的德胜门门洞内立面(城门背面)的照片,

# K1 M Y+ h z

    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拍的。

+ Q4 \, U& b3 \7 r, ^

  

; H2 E, l0 i) U5 O% n6 d' }- z

 

\3 m; _ v, J& _

 

8 a& w: I5 s3 t8 X N+ J3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4 10:13:3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18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am58588在2012-1-14 23:19:00的发言:
* e& I6 I( l& p8 l9 V

 

" ~ Y# T. m5 L. V# ~7 e l* ]5 p: T6 }

2、一次凹进型
   见于阜成、东直、安定三门。
   对此3门的辨析方法:
1) 安定门城楼透过门洞可见真武庙小影壁。
    阜成门城楼透过门洞可见瓮城西墙及瓮城内小平房。
    东直门城楼尚无清晰透过门洞照片,较后期照片门内道路两旁电线杆子成排,树木成行。
2)观察城楼廊柱。安定为6-8,阜成、东直为8-8

; @( d( g9 n% a; @0 @/ Q& t& a

 

+ q" E6 m5 ]7 ]( v e' W

 

3 @+ e2 K, k& t& O

 重要勘误:(真抱歉!笔误!)

# f$ B8 N) _9 z6 [8 J

 东直门为6-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2 06:30 , Processed in 1.25227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