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w# g6 ~* c6 ~- x 点评推荐老照片:54号天兴号油酒堿店
% N2 J+ t# c* J4 H此图主体建筑物是三间门脸的商铺,中间主匾题写“天兴号”,两旁副匾题写“油酒”、“堿店”。“堿”字是“碱”的异体字,见于第11 版的新版《新华字典》228页。左上方浅色横版的招牌上写“天兴号油酒店”。可以看出,主匾是书法家题写的,副匾是“二把刀”题写的。 ( A0 }, v- `7 l* u
这种商铺在老北京亦称油盐店,主要经营日常生活常用的与吃喝烹调相关的油盐酱醋花椒大料杂货,多为山东人经营。碱,是制做发面馒头、发面饼的添加剂,也是洗衣服常用的洗涤剂。老北京人煮粥、手擀面条的面里边也会加入一些碱。 # X* ^7 @& x1 W, d( X. G
老北京市井俗语“小孩打醋,直去直回”,指的就是去这种商铺买东西。
1 v2 d# ?$ h0 `天兴号左边是茶庄,竖版的招牌写着“本庄自置诸品名茶”某某。
( F: \' r/ L' q) Y老舍先生著作《正红旗下》提到,油盐店和粮食店可以赊账,他们家每个月必须请几束高香、买一些茶叶末,香烛店和茶庄概不赊欠。还说,旗人穷了以后,就连山东人开的油盐店、山西人开的钱铺也对旗人主顾越来越不客气了。
2 h# z. ~& s. W2 }- {; o老年间,这些店铺的主顾多是住在附近的街坊邻居,所以商家不敢得罪主顾,得罪一个少一个。现在则不同,得罪了一万个主顾,还有一百万个主顾替补呢。 2 ?% X0 U! E3 T2 a7 r# e5 v z
那个马车,称为“轿车”。后来的小轿车(小汽车)就是由此得名的。赶车人的坐姿称为“跨辕”。 4 M/ D$ @8 C' ?( R, A
看那平整的路面,和路旁的马路牙子(沿子),当是修路以后不久。在民国初期,北京整修了不少马路,这个在《北京市志稿》书中有记载。 9 z+ l7 y" q( r1 y: g# E: ~1 \
* j. F# L' U) ?! j' q/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