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11-16 08: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 x& D( D( z# j& }. Y" s" k- U回好学的33463:6 S6 b# v7 `, G

[wéi][wèi]

[wéi]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变成:成~。4.是:十两~一斤。5.治理,处理:~政。6...
[wèi]1.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2.表目的:~了。~何。3.对,向:不足~外人道。4.帮助,卫护。
  V/ z- r0 Y2 k) W+ u, }: x* Q
- B/ b/ z, b, R7 o8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拉一9飞机》: G6 i( a6 I! P& n* L% G; Y4 ?$ }
    看了西水车领导发表关于《拉一9飞机》的帖子,我也回忆起当年样机库老师(广东人忘了姓名)给我们介绍飞机性能时的情况。拉—9飞机装备四门机头炮,炮弹从机头射出,但是,拉—9飞机又是单发螺旋桨活塞式发动机。航炮射击时炮弹会打到螺旋桨,这将是致命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设计师发明了《协调机构》,保证炮弹在击发时,恰好是两个螺旋桨叶片空隙处于击发航炮炮管处。构思巧妙,精确之极,飞行员无须考虑射击时机,飞行员只负责瞄准敌机,扣动扳机射击就行。当年听了老师介绍后,我们对设计师的发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B% T6 Q3 }- x" y2 Z& L& w) Q
发表于 2013-11-16 1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发生在北京西客站二楼西验票口的一件事情。
9 M/ d/ F5 P& J) \" [  l2013年11月4日下午一点多,一对六十多岁举止文雅的老夫妇俩,二老相互搀扶着有说有笑地来到西客站二楼西面的验票口。验票口排队的人不多,紧而有序,男的背着旅行包,右手提着旅行袋。妇人拿着车票和身份证排队等候着。在他们的前面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约二十岁1.72米)和一位长着一对老鼠眼睛满脸横肉的长者(五十开外)在和女验票员交谈什么?由于他们没有车票,验票员没能放行。照理他们应该退出验票口,然而他们非但没有出来,反而堵在门前不动。影响了下一位旅客的进入。下一个轮到老夫妇俩验票了,此时,男人上前让他们让让,以便妇人到窗口验票,小伙子气冲冲的说:你着什么急啊?男人说:赶火车!小伙子骂骂咧咧地说:早干嘛啦!妇人已拿着验好的车票和身份证,也许是着急,也不想与他们发生争执,她拽着男人便要往里走。此时小伙子揪住了男人的衣领往外拉,一边拉一边骂:今天就不让你们走,你敢把我怎么样?旁边的哪位长者(是小伙子的家人)也过来恶狠狠地骂着:妈的bi,老子揍扁你,并出手打男人的头部,男人想推开小伙子,可外衣被小伙子拽住不放,一时衣扣被他拽掉了二颗。小伙子还不依不饶,开始拳打脚踢男人,妇人急忙上来拉男人,想尽快脱离他们的纠缠,可二面夹击一时无法脱身了,长者见妇人过来便抡拳打妇人的头部,男人见此情景无力还手,只能用身躯和臂膀护着自己的夫人,并吼着说:你们想干嘛?我们不想和你们打架。长者此时狞笑着骂道:老丫挺,像你这样的再来二个,我也能摆平你们!老子就住在附近,今天老子不走了,你们也别想走。此时外面的一个中年妇女也闯进来劈头盖脸地举手开打,拳头落在了男人的头部,她一边打一边恶恨恨地说:你们把老太太碰倒了,接着小伙子和长者又是一顿拳打脚踢。无奈男人向验票员说:快打110报警!验票员说:已经求援了,警察一会就到。男人巡视了一下周围,玻璃墙外有不少的围观者,玻璃墙内有一个安检警官还有小伙子、长者、中年妇女和这对老夫妇俩。靠门口玻璃墙外的地上坐着一个老婆婆。这个场面坐在验票工作间的女验票员已目睹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尚若这位验票员或这位安检警官大声说一句:住手!也许这场争执就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尚若围观的旅客有人也喊一声:住手!也许双方不会发生肢体上的接触。尚若我要是还年轻,也决不允许他们这样胡作非为。唉!说这些又有何用呢?……。事发现场,那位安检警察没有直接劝阻只用数字视频采集器记录了在验票口发生的一切。- h! @* P* L3 l0 ~
等二位便衣警察到了验票口,才止住了肢体上的争执,好在没用凶器,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6 i* e3 ]. Y) z" W% f! C之后,在二位便衣警察及那位安检警察的监督下,双方被带到了候车大厅二楼的公安监察站前。上了二楼,那位长者(刘中华)打电话又叫了他的二个家人,一个少女和一个体宽个高的小伙子。老婆婆由中年妇女搀扶着也到了楼上,老人是步行上的二楼。警官接收了双方的身份证和车票,看来这对老夫妇一时走不了,已经误点了。警官本想调解,可是上来的少女气冲冲走到男人面前,一边骂一边举手开打,男人没有还手,只是用臂膀遮挡,然而脸上还是被碰伤。接着那个小伙子也要上来大打出手,被警官制止了,那位安检警察再次用数字视频采集器记录下了在二楼候车大厅又一次发生的打斗。经过警方的调解,哪位长者和中年妇女咬定老婆婆是被老夫妇撞倒受伤的,要求看病验伤。调解无法让事态平和,警察只有让双方的的当事人到车站派出所去解决,并让他们的家人带老婆婆到医院去看病。
6 O5 y" Z* }+ U9 l& u2 l在西客站派出所的值班室里,一位年轻的警官开始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由双方讲述并作了笔录,同时又将验票员唤来做了笔录。其他警官去看监控录像了。笔录是先让一方进值班室,另一方在外等候,那位安检警察带着老夫妇俩去售票厅退票去了。笔录一直进行到晚上八点,直到老婆婆的病情检验报告(腰椎骨折)拿到值班室。其实在此时间派出所的警们通过监控录像,已经可以作出结论了。为了让事态淡定,只能拖延时间。老夫妇俩做完笔录后一直不言不语,让施暴方继续表演。其实老婆婆的跌倒和老夫妇俩没有任何关系,是他们的家人(小伙子)后退时身子碰倒了老婆婆。当时双方发生争执,老人家来劝他的外孙不要打人,但小伙子不听劝阻,并在长者的嚣张气焰下开始拳打脚踢。那位中年妇女,见老婆婆坐在地上误认为是对方造成的,便不依不饶地冲进验票口来助威。显然老夫妇俩是受害者,然而对待这一群蛮狠不讲理的一家人该怎样淡定呢?也许拖延时间是最好的办法。经过派出所警官们的裁定,他们让双方都回去,看病验伤。这个决定宣布后,那位长者带着一家人(共六人)不服,边和警官们争吵,警官们一再劝说忍让,最后警官说:这是他们和领导一致决定的。若不服可向上级申述或向法院起诉。现在双方都回去吧。那中年妇女嚷嚷着说:不能让他们走!要求让警官拘留老夫妇,并说:老婆婆住院要动手术,手术费要5万元,要让他们出医疗费用。警官说:我们无权执行,我们的权限就是搞清事情发生的经过,谁是谁非都已清楚,老婆婆的跌倒是你们的家人自己碰到的,小伙子在作笔录时自己讲的。关于手术费由谁出?要通过法医鉴定,和肇事的责任者,由法院判定,我们无权执行。争执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那中年妇女要警察让老夫妇出治疗费。开口要四万,又改口要二万,最后一万或五千……。快十点了,警官说:这些都由法院来审定吧。这一时半伙是不可能的,你们回去吧!那中年妇女的目的未达到,只好领着他的家人,走了。半小时后,四位警官护送着老夫妇俩出了车站派出所,等他们上了汽车走了……。
# h+ o( r! C# t" T8 U+ l& s/ @( T但凡有头脑的人看的出,此事件的结果,无碍乎是想要钱,要讹上这外地的老夫妇俩。6 X! T. n& q8 u3 }; f. p6 t
我不想发表什么意见,只是说说事情的经过。因为我曾听说过用老人的病倒、摔倒,好心人去搀扶来栽赃讹钱的。而今,目睹了这一切,并看到了讹人的竟是北京四合院的人,真丢北京人的脸面,无耻!
- W* e) h+ S6 `+ ]+ ]/ G9 x在这全国人民向往的首都北京,南来北往列车的交换枢纽,成千上万旅客都要停留的地方,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北京西客站,发生了这样令人气愤的事情,实在让人毛孔肃然义愤填胸。那种太平无事,和谐平等,尊老爱幼,互敬礼让的美德,此刻间早已化为乌有。
( k; {1 o  `' b) _' `. T$ Y, _1 _" Z社会的公德,人类的品德至今对这些人没有任何改善,像这样的为人之父又怎能教育出优秀的儿女呢?再说到那些骗子,无赖、贪官、他们只会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干着昧良心的丑事,肆意危害社会,伤害他人,为什么法律不去狠狠制裁他们呢?……
7 `! J8 A9 h0 a# z8 n/ k4 b6 F

点评

世界绝无仅有,可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完全具有中国特色。  发表于 2013-11-16 13:35
发表于 2013-11-16 14: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3-11-17 16:26 编辑
! G# ]; A# p* s
$ B+ M7 p5 O7 E) w( L$ `   bjhx82793在3934楼的发言,心中真有一股说不出的无奈与愤怒。北京四合院的人真的有这样的人吗?有关工作人员面对事件的发生真就如此无所作为吗?但我觉得应该是在那偏僻的小街小巷发生的,怎么也想不到是在西客站的大庭广众中发生的。但这些人能算北京人吗?为此,我也想说一件一直想说而没有来得及说的事,可能与之成为鲜明的对比。
9 o  m  v' G9 m5 ~9 Y3 @   10月19日是我离开北京的日子。这一天正赶上恩孝同学歇班,于是他热情地送我去北京南站。他安排的很好,想叫我在离开北京之前去北海公园留张影做个纪念。我们从北海北门走到南门,又要走到西四去坐地铁。就在西四过十字路口时,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人行横道等红灯时,突然有一个老太太问恩孝同学,现在可以过马路吗?这是一个大约六十来岁,穿戴都很旧也有点脏的老人,而且双目失明。恩孝同学耐心的和她说,现在是红灯,人行横道也不能走,要等一下。老太太求我们等绿灯亮了告诉她一声。恩孝说,放心吧,我会告诉你的。绿灯亮了,恩孝一边说可以走了,一边用手搀着老人的一只胳膊过马路。我分明看到老太太那没有一点目光的双眼闪着泪花。最后,老人家又要求恩孝帮她送到汽车站。我看管着自已的行李,看着恩孝一步步的把老人送到车站,又若无其事的回到我身边。我想,这应该是我这次回北京一个最大收获。我收获了一个真正北京人的情感与人格,收获了一个北京航校校友的品德与风范。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 p' H  K! [( \$ q
发表于 2013-11-17 06: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wwf 这些照片拍的真好,北京的秋冬景色真美。第一次看到柿子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大柿子。打开就欣赏一遍。真棒!上航wwf赞$ l2 n- r, a  H0 u, ^7 R8 e" X5 I

7 A4 ~+ w$ f$ h欢迎上航校友,感谢你的鼓励。' ]+ N& H3 {1 a& b5 }7 {: J
发表于 2013-11-17 1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7 11:56 编辑 * z, u" \" N. M' s/ D  [7 h

1 h9 Q- k4 \  P5 Y: N/ T    北京航校6207提出:“‘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十七年共培养了十七期7403名毕业生。’逻辑错误:按道理应该十五期;何况62年没有毕业生,实际上是共有十四期毕业生。”下面把各期毕业生数列出来回答这个问题。4 U  T, L5 w& _
    第一期:   1955年8月  455人(1、2、3、6科)
& z$ q$ I4 N% r    第二期:   1956年8月  297人(2、3、6科)
2 k, O' _( |. R" t% t& g    第三期:   1957年8月  494人(2、3、6科)
! x, d+ |; a9 Y    第四期:   1958年9月  727人(2、3、6科)+ }. B  Z* ^8 U; Q0 k. D
    第五期:   1959年2月  475人(2、3、6科)
/ m5 \& B; [8 Y( O    第六期:   1959年8月  145人(6科)2 L, A  U. Z9 V& q
    第七期:   1960年2月  599人(3、6科)
: k# Y( ?7 p5 i  z$ C& F    第八期:   1960年7月  205人(6科)
0 t1 a( R/ Z) {' e& W    第九期:   1960年8月    80人(3科)
9 z- f& T: `' |5 q# C: z- t    第十期:   1961年8月  458人(3、6、15科)
7 \% }; y5 L$ J    第十一期: 1963年8月  590人,其中大专57人(3、6、15科)
! X1 Z4 a5 ]  j& I+ w, l    第十二期: 1964年8月  822人,其中大专318人(402、405、               
409科)
2 ~' z( j1 Y: ~7 H: d4 l    第十三期: 1965年9月  355人(3、6、8科)% f3 i2 C! g9 u; k: F
    第十四期: 1966年9月  317人(3、6、8科)
$ `$ W1 U4 t% e/ P: a- V6 D    第十五期: 1968年8月  309人(3、6、8科)
9 f9 o8 q5 t- z( Z4 B    第十六期: 1968年10月 493人(3、6、8科)" c0 i/ @, c8 `8 v
    第十七期: 1969年9月  582人(3、6、8科)! ~, M; J/ o/ b* Y7 ?) I5 z. a, F+ b
    毕业生共计十七期,7403人。因改学制1962年没有毕业生。所列科为当年各科的代号。

6 ^- @( C' m3 L: v! w    北京航校共招生十五期8221人。其中第一期是从部队选送的;第二、三期是从中学选送的;第四期是市招生统考的;第五期是中学选送的;以后全部是市招生统考的。另有二年制培训班热加工、机修专业在1959年为地方培训240人。一年半的培训班,无线电专业在1960年招收120人。2 P( c3 G" y3 q! z- e6 Y

  I5 e6 Z% N) M$ [# ~+ a, f# X$ b! ]' v; k* }: c2 L
& I0 z' e7 q- T$ q2 B( }
5 I! d7 H& P0 B: D, i

8 C+ e4 N* p* X$ y2 ^% x' n
9 e% @  h' e2 ]: D* O5 C+ W/ Y9 F1 z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1: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1-18 20:26 编辑
6 H- S8 L; _* C1 K2 Y
  D8 d& P% j' W% K3 j/ x陈超学长:你来到《北京航空工业学校》论坛较晚,前面的帖子可以随时浏览。可以从后往前看,也可相反。前面老掉牙的帖子顺序可能已经混乱不堪了,是由于老北京网多次被整顿的结果。所以在这里为了生存,不要谈敏感话题,以求安全存在。《北京航空工业学校》论坛的历史也有近5年多了,有兴趣就耐下心慢慢浏览吧,也有酸甜苦辣,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浏览。3 [) f. C% E6 P/ d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北京航空工业学校2》
* \# \1 W* }! S- q' d5 _! B- v《北京航空工业学校3》
8 w) g* V, x0 U8 V《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7 p0 A  t  R5 i  k7 N* n, C, ^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

& P* Z! J9 [( |
7 ^( Y0 H5 b* X9 |' M! s4 P
8 s3 t) A. \% D
& W1 }* G% G, c1 |9 n
发表于 2013-11-17 11: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11-17 11:27
+ O* X! V7 G  h' Y4 p北京航校6207提出:“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十七年共培养了十七期7403名毕业生。”逻辑错误:按道理应该十五期; ...

) E- m9 W1 \8 T {:soso_e183:}谢谢尽职尽责的好领导!{:soso_e144:}
发表于 2013-11-17 1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以前从网上复制的资料:   
& A6 H8 E3 s1 e     称“航校xx期”很好!。“航校xx届”说不清是入学还是毕业。我们的班级号码比较好,能看出何时入学、哪一专科、哪个班。但是这种称谓仅是后来几届,原来班号在专科后面的数字是年级。综上所述,称“航校xx期”最佳,比“航校xx期”准确且高雅,有“黄埔xx期”感觉。
" k1 w% I  c$ H- O     航校1955年第一期毕业,称“航校1期”......65年11期、66年12期、67年13期、68年14期、69年15期。
8 Y; \0 S7 U) o( E5 i) h) j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共15期,毕业生7403名。
# x4 Q7 n6 C7 N% s' {
                                                                                                                        可以称其为历史了!* F$ \  |& L+ d
发表于 2013-11-17 14: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京航校6207 于 2013-11-17 14:18 编辑
* N. X& @. [' e" g" t; X( c( C0 x5 [
点评 924_3346_3 以上网上说法是在见到《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校史》以前的说法,当以校史为准。一次招生由于学制不一,因此毕业不一,当以毕业为准。还有某人留级只能认为他是留级后的那期毕业了。  发表于 1 小时前 .( u: \7 F, T# N# M; a
      留级只是个例。一般认为哪年毕业可谓一期,哪成想一年之中那么多的校友竟然是分月毕业;看来是认知误区。再次谢谢您0 E1 v% f1 ?* P. ^7 f% N! N2 L! i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7: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1-17 18:40 编辑
, m; z, b( P# V1 G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11-16 10:38; n, @$ J9 \4 m
也谈《拉一9飞机》
2 N* V; O% K$ C6 z    看了西水车领导发表关于《拉一9飞机》的帖子,我也回忆起当年样机库老师(广东 ...
/ j5 }* P; |+ f7 ?6 l) b+ y
拉-9飞机的枪炮发射与螺旋桨的矛盾通过“协调机构”解决,在校期间我也听老师讲过。现在想想也还是觉得这个机构挺先进,三条螺旋桨在高速旋转,枪炮要在其间隙中穿过是通过计算机解决的吧?陈超学长能讲一下如何协调的吗?- j" U6 y' A; _! E' N, w
1301283216ktJvTnOR.jpg * H/ ^' Q, Y0 R$ _$ G' `2 L1 a' Y

+ ?* w0 h& _  A, q9 N( D) G 13178542.jpg
" m5 Z+ T$ O0 U% Z2 c6 j就是这架拉-9原在北航作为教具和展品,1986年英国的航空爱好者协会和中国谈判希望购买它,10年谈判后英国人买下,中国换回英国鹞式飞机,后运到新西兰奥克兰ardmore机场,请捷克人修理了发动机和螺旋桨。2003年漆有中国空军八一军徽的战斗机重返蓝天。

6 o6 a- ^' ]/ I: R
发表于 2013-11-17 2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33同学发的在通州照的北京市的照片,非常令人震撼,那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雾霾来形容。北京本来人口就多,再加上到北京淘金的青年男女和他们的父母,北京承受了几乎无法承受的人口压力。众多的人口制造了空气、水源、环境的污染。到了实在无法生存的那天,国家迁都了、有钱人出国了、外地人回家了,北京只剩下那些无奈的北京人。. f, l8 k" u, o4 @7 ^+ B5 H; i
看了82793同学发的见闻,同样感到震撼,那些北京人的精神道德已经堕落到完全没有底线的程度。而且周围没有人主持公道和正义,因为他们不是那个被欺负、被伤害的人,这也是一种精神道德的污染。马尾沟的经历,是像我辈一样的北京人,这种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像82793同学所看到的北京人则传承有序,绵绵不绝。这种没有信仰的人是最危险的,他们不相信天堂和地狱,什么坏事都敢做。一言以蔽之,北京已经是最不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2 \5 r0 q9 S  R2 D4 e但是,中国的精英大部分居住在北京,我们能看到、感觉到的问题,他们同样都能看到、感觉到。他们不急于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就是会影响到中国的GDP。最近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地惊动了世界,中国不是不想韬晦,而是无法韬晦。首先是日本,其次是美国,还有那些邻国,谁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他们会想方设法搞乱、搞垮中国,中国也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崛起,在经济上压垮日本,赶超美国。我想中国精英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其他问题只能等以后再说。今后的前景可能是中国崛起了,危险没有了,科学技术发展了,北京又是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也可能是改革失败了,中国动乱了,到那时连吃饭和活命都成问题了,也就没有功夫抱怨雾霾和污染了。因此,北京的同学们还得在享受北京市的福利的同时,继续忍受雾霾和各种污染。
* e: j* F( R) o1 G5 ^2 X! j( k$ B* X: Z
发表于 2013-11-18 09: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8 09:08 编辑
; I, n3 h& `- A, m1 b+ [0 N$ D9 V
: S% i4 [$ E8 Z0 z: m2 T2 ]% Y3 C! W    新华社消息: b+ G: K5 Y( _. a4 Z* K/ ~% M
    日本本州东南部千叶县出现pm2.5浓度加重的情况,当地官员说,这是受到气候影响,与中国一些地方雾霾天气没有关系。, D7 ]+ t7 A, R3 A
    千叶县位于东京湾东北岸,地处东京湾沿岸平原,冬季干燥,气候受周边影响较大。根据千叶县气象部门11月3日预测,由于3日当天当地大气湿度增强,4日早晨外部气流将吹向这一地区,或将导致pm2.5浓度增加。根据千叶县政府12日的表态,当局认为当地pm2.5浓度增加,主要原因是空气湿度加大所致。
发表于 2013-11-18 1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8 12:24 编辑
8 \. P( T* ~' e" i
1 j$ n& ?# n0 q1 Z    分司厅几次提到33号楼,现在把2009年912聚会时以33号楼为背景的照片贴出来,请分司厅回味去吧。
20099197494789116.jpg
200991822315163081.jpg
200991822435639217.jpg
20099182252288796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6: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1-18 16:26 编辑
6 |! _3 y  J8 ]# g  p. b1 z. [% [+ _% _$ x1 i: ?( {" p
再发几张33号等楼的新旧照片,请分司厅过过瘾。/ U3 `9 ~# ?; N# U- H+ u, Q9 c  _
20105321451213107.jpg
" f: m' X; j$ n; Y9 r6 R8 X& k
200991220243761308.jpg
1 Z( ^% y  s( ^( R+ W33号楼- C4 f5 Z7 Z% w- D9 h4 d

$ n, h( j1 S& ^. V0 Y; } 20099198252773867.jpg ; b( D5 c( h! Q
俄校楼已经是长空宾馆了
% f! t3 A1 a& Q: K" |, r$ t

5 Y5 e8 F7 N' R/ o 200991220243771444.jpg
% R8 f4 C8 V  A5 a1 v
18号楼0 s6 X3 }% l+ Q8 \# ?' |  s& R, {
发表于 2013-11-18 2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菩提树,你还惦记着咱班同学。我这次回京见到了刘福林和宋延宾(他们是自学校分别后45年才得以相见),见到姜淑敏、韩宝柱、于春华等外地同学。在北京的见到了王祖荫、王进魁、巩振华、李根帮、张容华等,特别值的一提的是见到了咱们班的新姑老爷——李明义(也是20多年未见).特别要感谢三三领导,10月4日亲自驾车载着我、张容华、韩宝柱和姜淑敏不远数里前往延庆看望刘福林。10月15日校友联谊会又见到了好多老同学,照片上都有了,不再说了。10月16日王祖荫、王进魁、老崔、杜燕、美丽、三三领导、西水等又小聚一次,畅谈分别之情,见面之欢,有照片可见。10月27日在张容华家小聚,于春华、领导、等参加(二王因有特殊情况未到会)。怎么不见聚会照片呢?
0 ~! e  y1 ~; E/ A) K我老妈于10月20日下午3点10分驾鹤归西,享年89岁,说虚岁就是90岁,也算高龄了。因为老妈的离去,将来回京的机会自然减少,和同学们见面的机会也就不多了,所以我现在特别珍惜和校友们在网上的交流,现在心情还不是很平静,说话有点语无伦次,望同学们见谅。待心态稳定以后再聊吧。
发表于 2013-11-19 0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9 17:26 编辑
. [! [2 j; E) h9 z- A
( x: U1 b9 K/ d  z5 @) O    向分司厅和多年没到学校来过的校友介绍一下学校和周边的环境。3 K; C& }7 V1 O  d
    原来学校的建筑仅存的还有:33号楼、32号楼、30号楼、19号楼、18号楼、俄校楼。操场没了,建起了居民楼;家属院重建了居民楼;游泳池北半边是居民楼,南半边是居委会;33号楼前的小锅炉房变成了小马路;机库东半边成了我们两次聚会的这个饭馆,西半边还有小饭馆和理发馆,西北角建了社区娱乐场所。停机坪也就是俄校楼后面是饭馆门前的空地算个小广场吧,要么聚会也没地呆呀。大门堵了,现在南门是在32号楼东侧新开的,北门是在18号楼西侧开的,18号楼后边(北)建了座居民楼。学校西边的农田建了中国音乐学院,德清公路(现在叫京藏高速路)到学校的斜马路调直了。高速路往南不远就是四环路,那个立交桥叫健翔桥。学校南边大烟囱那片房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南边路叫安翔南里。学校北边就是马蹿儿偷枣遇见狗吓得...那边,先是一条马路,叫安翔路,西通学院路,往东是水立方、鸟窝,再往东通安立路、北苑路。路北是解放军306医院。学校东边一个大建筑物叫盘古大观,盘古七星公馆。北顶村没了,但是那座娘娘庙保留了,就在水立方南边。
# p; P1 e* d- Z- ?$ z' Y  y' Z    现在学校那个社区叫安翔里社区,周围还有健翔桥,安翔南里,安翔路。感觉多多少少还带个“翔”,尽管很牵强 ,也算和航校有那么一点可联想的地方吧。是不是DNA里有点相似的地方呀。
% a7 r3 w7 l- `6 z5 M8 Z4 M    请记住,苇子坑这个名字消逝了,车站也被“健翔桥北”取代了。

# m0 z/ k! T2 U: h+ [
发表于 2013-11-19 1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领导、马尾沟、菩提树、西水的关怀和安慰,我自己慢慢调节吧,总会过去的。再次谢谢关心我的同学们。谢谢了。
发表于 2013-11-19 10: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1-19 12:39 编辑
7 H# Y  j4 }# |. |3 w* S0 y" I
9 p' j& K5 z' K
也谈北京航校老师

/ E2 e  C% t4 v3 S/ p% t" v$ s$ ^    看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关于老师的议论,勾起我的回忆。我58年进校,64年毕业,教过我的老师很多,现捡记得的回忆一下:3 M; r, E: }6 o
   杨小芳 语文老师,四川人,乡音较浓。
, r5 U9 e6 X  A   李希南 体育老师,北京人,大个。  x9 `: [6 z: h0 }% q2 D
   蒙乃清 高等数学,广东(西)人,中等身材。
: [1 b! D, l; \" K( F& F8 i   汪永年 制图老师,身材偏高。9 D; r$ Z( d3 o0 K. u. ~2 \' g! m/ C
   张国帧 理论力学,北京人,大个,驼背,其父为北京四中老师。
! y# l4 I; n# C! A   马自天 飞机装配,安庆人,教工话剧队队员,话剧《记忆犹新》中饰演美军顾问。
* `; i+ s' G$ O: s2 {6 @   徐  急 三角老师,中等身材。7 ]: B, Z1 w' V  I, Z
   胡景云 金属工艺学,高倍近视,教工话剧队队员,在话剧《红岩》里饰演华子良,演出时屁股后面系一块座垫布,跑起来一扇一扇的,引起台下观众一遍笑声。
% K; ]" w4 I( C   赵之添 班主任,广东人,教什么课记不清了。# ~6 i+ }- u' {: f
   李德惠 班主任,教什么课记不清了。( Y3 B9 z& O: i0 V" Z. F5 `1 p7 ~
   黄  凯 机械原理,归国华侨,戴眼镜,与飞401班女生刘XX谈恋爱,后分手。
" u: ^7 r- [. ~' c$ v) j; ~   孙慧娴 普通化学,戴眼镜女老师。* k0 i( b5 Y5 L9 S2 T0 y
   朱一萍 俄语女老师。! c9 d3 ~9 Y; x
   王长征 俄语男老师。+ N# j' M2 l6 ?" v* b
   X X X  化学教研组组长,未教过我们,教工京剧队队员,在《辕门斩子》中饰演穆桂英。实习工场米师傅饰演焦赞。演出时,特意从天津将她弟弟请来照相,同时照相的还有丘克和我。我把剧照送给她,她高兴坏了,化学期末考试时,特意到答辩现场关照我,我很感激她。她家是大资本家,文革时可能被斗得够呛。哪位校友知道她姓名,望告知。

! m' \! |7 u3 O; K5 h) J
穆桂英.jpg
' S* g, p$ E* V0 d6 |
    《辕门斩子》剧照/ j4 G6 {, j+ Z, h: T

& u0 b  l$ \/ |- @
记忆犹新.jpg
2 Z# e8 r4 |! P* ^% N2 e《记忆犹新》剧照
# ~' g9 e/ r' C$ R
- J5 {9 Z8 {$ |' M* ?! B  O. O: a, I# S8 V. \* |' s; I: r8 m
& |4 r0 R  L# |' M5 v8 `
发表于 2013-11-19 1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9 13:55 编辑
; j1 s% T& c* q/ ^9 a/ R
- C. H; p9 W  p! }1 t* H发几张过去发过的照片
20113262103838536.jpg
2011326216027077.jpg
2011326216047919.jpg
20113262103864668.jpg
20113262103884492.jpg
20113262124979319.jpg
20113262143977143.jpg
20113262143985431.jpg
20113276531750281.jpg
发表于 2013-11-19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9 17:44 编辑 6 C9 r; G7 Y2 |) M5 F' |. I
) n& Z9 y$ O2 b' W3 g
   
2009918224931755.jpg
2009919804850324.jpg
20099197574794113.jpg
200992210413853638.jpg
发表于 2013-11-19 18: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19 18:45 编辑 4 _; y  z. s( M4 m, h" q3 A: M; s- V

9 M1 P/ G+ g# S5 F5 z    今天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厕所日,平均每人每年进厕所2500次,男人平均每次39秒,女人平均每次89秒,算起来挺可怕的,一生要在厕所里度过那么长时间。5 o4 e" e* ^( f
    我和不少人说过,若按上述数字计算,女性每年平均要比男性多用膝盖4000次,按70年计算要多用膝盖280000次。可见女性换膝关节的几率比男性大多了,男性没有任何理由不多干一些活。* I3 L* t6 X. g' s9 L2 A% s4 S8 \$ e
    厕所的叫法各有不同,谁能列举出有什么叫法?
发表于 2013-11-20 08: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京航校6207 于 2013-11-20 11:50 编辑 0 Z( ^$ ]' s6 {5 V+ m- y% b6 v, v8 H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11-19 18:44
+ r. K- t3 v1 I- I6 I, A4 p今天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厕所日,平均每人每年进厕所2500次,男人平均每次39秒,女人平均每次89秒,算 ...
    water  closet0 {8 \+ I; o+ I% S% r$ D1 D
发表于 2013-11-20 1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11-20 10:45 编辑 7 b; C: P2 m9 w0 n3 w% S

8 `, L  U& x( t' a- d7 n    刚才做了点北京辣菜。把芥菜洗净切片,萝卜擦丝。芥菜片水中煮至将将能用筷子扎透,连说一起立即放入泡菜坛中,没有泡菜坛用瓦盆也可。把萝卜丝覆盖在上面,盖好保温一段时间。估计四五天可吃。吃的时候适量放点酱油、醋、白糖、香油。一股芥末味,质量高的吃的时候鼻子发酸,眼泪狂流,好不痛快!    此菜解油腻,无盐利于健康。  N$ F- B9 K  ?: h( q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11-19 10:45
$ W. I1 e5 v! @( z/ y( }也谈北京航校老师9 E/ L# x  a* L2 L( _
    看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关于老师的议论,勾起我的回忆。我58年进校,64年毕业, ...
# w5 s! h. q/ i
陈超学长说“李德惠 班主任,教什么课记不清了。”这位李德惠是不是女老师?如果是,她曾经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和关盛隆、鲁洪印、张伯南等一样,她是航校留校生。/ ^; j' d1 ^7 t6 p4 u! U2 B3 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9: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1-20 19:48 编辑
8 E) V% ?  e4 H+ g1 R2 [) o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11-19 18:44) ?8 `0 ~9 \3 U4 N
今天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厕所日,平均每人每年进厕所2500次,男人平均每次39秒,女人平均每次89秒,算 ...

2 G, P3 q2 ?" ]3 m: e7 T! n“世界厕所日”活动背景。
2 L0 g- J' ~$ z  n* z6 Y: U2 Y  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以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

- v$ `/ J4 }+ Y! m$ a( |! ]    北京市的街头厕所是免费的,但是手纸却被管理者私藏了,除非你提出要手纸,他才不情愿地拿出很少给你。当管理者不在时,你就必须自备手纸了。现在,时传祥掏粪式的厕所还是有的,不过都是在较偏僻的地方。在国外根本不用考虑出门带手纸,国内手纸就是大问题。有了管理者卫生情况好了一些,在外面上厕所,尽量找大宾馆,里面的厕所卫生条件非常好,手纸足够,洗手后还有檫手纸,可以说是免费享受了。饭馆的厕所条件更差,大家都有体会。' A7 I6 |" t0 n* ^* a& p$ h
发表于 2013-11-20 23: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hao5720 菩提树:你也看过《辕门斩子》,那你应该是62年以前进校的吧?
( h. v" I; l" O- L9 _3 g) N    我在前边的点评中回复过陈超学长,学长可能没有看到。我是1962年从汇文中学毕业考入北京航校的,分到6209班,当时叫13109班。同班的还有张治安,入校体检时有色盲,不能分到3科和13科,后来去了8279班。我1964年因病休学了一年,复学后到了6311班。当时学校话剧团、京剧团的演出是学校的一件大事,所有同学都会积极参加的,而且他们的演出确实精彩,一点不比专业剧团差。记得比较清楚的有程玲老师,是我们09班的班主任,教电工课,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演陈喜。杨仲华老师,是08班的班主任,教机械制图,以对教学严格著称,所以深受不少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的“痛恨”。他在该剧中演黑帮老大----老七。葛林老师也在剧中跑个龙套,演个黑帮打手。丘克老师是学校专门负责照相的,他那里应该有所有演出的剧照吧?
: \) X2 @$ i" n( M' N/ r! c( w( d
发表于 2013-11-21 08: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1号兵站 于 2013-11-21 08:31 编辑 9 V( o8 d  r  e: n3 d/ _
菩提树 发表于 2013-11-20 23:27+ p! ^4 A$ z0 h
chenchao5720 菩提树:你也看过《辕门斩子》,那你应该是62年以前进校的吧? 8 c! E, O4 i4 t% T3 F; t
    我在前边的点评中回复过 ...

& G2 P# Y1 z8 C6 i$ p: ^
5 a" g  W' T) A9 v$ f% D. h        菩提树:您提到13109、我感到特别亲切,我是13103_33号。网上这么多学友,大部分不懂咱们的代号,即使同窗聚会大家也没机会提及。应当祝贺您:^_^虽然有点儿色盲,然而最终毕业于咱们的六科。8 j* A. I2 |8 D0 f9 j- ~
发表于 2013-11-21 08: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11-19 10:45
4 ^3 \$ e4 F4 D# n5 I4 t/ f也谈北京航校老师
% _/ I/ d& y7 o; ?6 s: ~1 P( o    看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关于老师的议论,勾起我的回忆。我58年进校,64年毕业, ...
( o; z4 _( z) }" M$ r
陈超学长:您的点评帖子提到您的同班同学也是你们班的辅导员,您能否详细解读一下?谢谢!
发表于 2013-11-21 08: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1号兵站 于 2013-11-21 09:18 编辑
# W5 @* C! a$ \# p7 J& f9 o5 ^8 J  O3 N# K6 [. {
电视剧:离婚协议”。有点常识不太清楚?3 W: r9 Y, v! Q  H
      高家儿子娶了于家女儿、于家儿子娶了高家女儿,四个人如果都可能生育下一代,那么:高家新人如何称呼于家儿子、于家新人如何称呼高家儿子呢?
; }- B6 ^2 ~2 y&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 13:19 , Processed in 1.26104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