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天安门城楼下来,去了故宫....一见那一大片人呢..真想打退堂鼓.... 还是80年代去过,再说没有人少的时候,,唉,去排队吧..
+ H' o# c4 X( t, E+ x6 S门票60岁以上半价---30元,和其他旅游景点动辄几百元,70岁以上才优惠,比起来还真算便宜了..
+ t7 I0 a- `/ |$ O7 j
2 x* u9 ?1 w4 A9 l/ r; Q2 o* w午门,从后面拍的,前面人忒多了
7 Y# ^, k" Q# {( P: D$ j7 l
% {2 I6 X( [+ Q, R! @% c
太和门 ) g Y- M0 ]4 ~' ~0 b' N* A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
% p6 K5 [% E3 l+ \- G* i
' U& r! _: i" d% b) F" Q* a# E
太和殿 . |) \# g3 }# B3 g) ?, I
/ `5 M( H4 H" h& M) M太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1 |% J; \. B8 b: y- L( X' p8 V! e
- _7 k1 b( V$ m9 r3 y
中和殿
& O- [$ ^6 b1 z5 r. n1 P4 B" i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 Q$ Q3 f1 }8 ~& t, K
: D! l# Q" ^2 M% O- q1 j
保和殿 . u+ e, S( u/ V4 a' `& X0 V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0 M* b( H- ^. v" g( b5 G5 t) s
9 D* h: J* ?) q! f
乾清宫
* L, q/ C+ w3 a! o; s3 W
. ?9 S/ M/ a3 M; y: k交泰殿
1 e& _& t4 ^% g9 Q坤宁宫
养心殿 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 O" M# n! I4 \
过了乾清门,后面的宫殿,有点意外,不再象前面的宫殿金碧辉煌....看来实在是该修复了吧..
+ u4 t8 `. s. w7 q. ]# @; n
/ P4 j' d. {& e @御花园里盛开的玉兰
% w' z$ ^7 t/ J: j) H t8 A5 r4 p御花园里人太多,显得很狭小,不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照片发到此为止.怎么没见到"珍妃井",是否是杜撰? 但若干年前好像在御花园里见到过一口加盖的井,还曾想过那凄惨的场景....
( k* P4 M/ M1 s"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9 14:25: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