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9-6-10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Z5 V" Y: G. s* s& H @3 H5 o$ r: p
, c1 J5 X8 P4 r- `" n- S9 d7 A5 L8 F
I& L: g' B. o' ]2 m
8 u3 E0 m' Q0 C9 E2100【机器人】
/ _8 O8 T! s; `9 w2 u% w V老爸单位又增加了一项敬老服务项目,为80岁以上老人家庭每周提供一小时的免费服务。去年开始的餐饮服务我们受益不浅,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要不每天的吃食费事不说,还要操心,天天要吃饭,不知今天吃什么。现在好了,这一份餐饮,要是两位老人吃,可以吃上两顿,自己再炒上一个菜,一家子都够吃。有食堂在,不操这心了,老人们的烦恼事减轻了。
% @5 @# ]0 @* s$ V* L中午楼下打饭时,管理人员再次通知下午的上门时间。我问除了打扫卫生,能做饭吗?能,你准备好食材,因为参加培训,上周没有上门,这次是两个小时。想想还是不行,两点就来做晚饭,太早了,还是卫生吧。, j+ M, J: Z$ y$ e1 H: ]7 A
两点敲响了门。这是第二次上门,听说上次来是擦的玻璃,还携带着个机器人。这回也让我开开眼,上次前阳台的玻璃擦了一半,这回接着擦。
# d! V1 X: A- O$ @/ [% S4 q工作人员是位女士,从包包里掏出个小物件,擦玻璃的机器人,长方形,约莫16开一部中型字典大小,背板之上两个圆盘,接电之后放置在玻璃上,圆盘转起来,这是带有真空吸附功能的两个擦拭盘,在玻璃上下移动,一两分钟的工夫一块玻璃擦拭干净,美中不足的是玻璃的四个角无法触及,另需要人工找补。工人关闭供电,把机器取下挪至另一块玻璃上,再一轮的操作。) C- x& h. G: w6 u8 M* @) I
看下来这小机器与人工比较优势不明显,工人主要用它擦拭外部的玻璃,减少了人工外挂的风险,但四个角的问题无法解决。小机器的坠落风险还在,万一临时停电,这种情况不能完全排除,吸附功能瞬间丧失,机器就会坠地,为此,小机器也有一根保险绳连着。! U) Q, ?9 z6 i
工人擦拭玻璃的内面时还完全是传统办法,外面还在转着,这里面三下五除二擦干净了,过会儿还要拿下小机器,探身外面找补四角,这机器省力不省工。真要是好使,摩天大楼的蜘蛛人就不必弄险了。大块的玻璃幕墙更有利于机械作业,为什么不使用呢。看来还是不经济。工人说这个机器人两千多块。
- ?1 F0 ]3 M2 d一个小时,剩余的十几块玻璃擦亮了。擦地吧,好几天没擦地。清扫阳台和大厅里的地面,再干一小时的。机器人歇了。6 c; k7 H7 k, F6 z
次日填写了“家庭派出劳务意见表”,在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栏中自然是勾上满意二字。白吃馒头还嫌面黑,不带的。( D; ?- W3 m0 V- O3 i9 U! b
3 G8 i( J# E. @/ m& P, m9 O- ?( b3 r& O2 A
3 O4 J, [& i6 p4 L; o
y% n* A, c$ J9 l# S/ Z' {
2101【AI】
% ~" g/ J; o: D: m7 I; V又是一年麦子黄。北三环边农科院的麦子地黄熟了。; R" ^7 b: w9 Y0 h* H2 j& t# N
我体会农人的辛苦是从拔麦子开始的。中学时学农、支农来到昌平县山脚下的亭子庄公社(大队)。后来就是上山下乡,北疆一望无际的麦田,好的年景机械化作业,有时也要挥舞镰刀上阵,长长的麦垄,酸痛的腰,头顶灼热的日头。记得梁晓声的作品改编为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其中有一割麦的场景,主人公累得挥起镰刀砍向自己的腿。现实中镰刀伤人常有发生,但罕有自残的,人被累昏了头,理智丧失,作品并非失真的场景,过来人感同身受。
' P6 ?! I8 e- K6 v$ K3 [9 i: ^# l( T若干年后弃农进城,不再汗滴禾下土。农人的影子挥之不去,春种秋收还在心头。《麦客》八十年代在哪部文学期刊上发表,不记得作者是谁。麦客,自古以来的一个季节性职业,受雇于农家,一年一度这个群体,背上铺盖卷,自南向北一路收割麦子,东家西家,关东平原。华北大地。以数十天的辛劳,挣得全家半年的嚼谷。
+ R. k; G# X9 `+ x, S到了上世纪末,这个群体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新时代的麦客,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大部队跨区域作业,追随着黄熟的麦子席卷半个中国。
& p( N& u) A$ O- x这个时节还要想起农地里的麦子,龙口夺粮,还有很多人在争分夺秒,丰收的喜悦和辛劳。
3 V) L, \, x: s6 h网上视频,麦客们升级换代。在山东省济宁一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新奇的是驾驶室内居然没有人。 “无人驾驶收割机启动,自动合上主离合器,自动加大油门,割台自动下降。” “这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是首次在国内的麦收中运用,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准定位,自动路径规划和无人驾驶行走。”“作业前设定好割幅、耕作面积等参数后,导航系统便引导农机进入自动作业模式,用户摁下遥控器启动开关后,收割机便按照事先设定好的作业模式以及作业轨道进行自动作业,行距误差不超过4厘米。”, Y; l: U. ^2 g5 h0 f) w
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农业。不是农业缺人手吗,多老弱病残。农机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农机手依然辛苦,无人驾驶技术实现有望使他们解脱,再有一代人的工夫。9 E( `! H; F( B- \! A
D( o( g& j: k' `+ o( A
; l2 Q& l8 a, Z! D3 z$ M6 B* Y3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