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3-9-20 11: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n; L1 z0 M0 T( u$ I% X3855【拆违】
$ E- S8 ] W& A9 o8 }$ C6 J5 `6 e: x$ ^9 j# q
早早晚晚的事,已有预期。前一天,周三群里还发了告示,我没看,大概就说的这个事。违建拆除闹了两三年,告示贴了几次,大概从前年就开始贴,沙河镇府贴的。刚开始还看看,后来就不看了,无非是说违章,限期拆除。到底违章与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村长的,理都在咱这,农庄有土地证,有租赁合同,照章纳税。但上面的公告有大红公章,也是有据可凭的。就这么耗着。已是古稀之人,不愿再操这个心,偶尔到邻居老张那里喝茶听上一耳朵。老张一大家子呢,住得挺稳当。什么时候他那杀鸡宰鹅,就预示着要拔寨搬家了。- G! A: e2 d" {8 O, y% o
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怎么就说不清楚呢。打官司,走法律程序,民告官,村里还请了律师,好像去年村长还赢了一阵。法院的判决,放大了贴在了大门口,跟喜报似的。转到今年的夏天,眼见得,物业中心的大房子和后面村长的宅子都被强拆,刨了。% P, ?; [& V, B& K1 J5 C+ G; \
违章,与当初土地使用的批复相悖。批复的据说是绿色农业项目,我是没见过什么批文。但这项目做着做着就走样了。我刚来到这里时,还真是村子的模样。从高速公路下来走的“小农路”长长的林荫道,高高的大白杨,一路烟尘滚滚,砂石路,要与前车拉开距离少蒙些尘。太有味道了,令人怀旧 。(感谢是哪位邻居发上来“小农路”的照片。路早就消失了,路碑被搬到了物业中心的藤萝架下)农庄里面,是比当时的京郊农村还农村,一律朴素的小平房,家家房前一方菜地,左邻右舍都打的水井,冬日烧的秸秆压缩的燃料。物业小吴告诉我,装修不能搞二层。我来干什么的,就是想执杖种地,重操旧业,眼看着就要退休,找这么块清净之地,躲避城里的烦扰。那时城里的雾霾,蔬菜的安全性都是担忧的事,来这里农事,一举多得。装修从简,够用就行,外观与邻居,我的东邻取齐。除了没打井。
& Q2 b8 C3 r) I# X自认为没违章。房子和大棚是村长给我们现成的。又过三年五载的,村里人多了,后来者房子盖高了,二层楼起来,种不种菜的不要紧的。由此说到违章也不为过。5 o6 q8 m& [, Y
于是夏日,强拆开始,先扫外围,将闲置的房子拆去。第二步,中心开花,物业中心掀了个,连带村长家,一片废墟。这是“擒贼先擒王”的招数,震慑其他。都是有规定套路的。群情激愤又如何,举报,打市政热线“12345”在农庄网里面七嘴八舌,多是七七八八转过来的小视频,像是站在被拆迁对象的立场上的仗义执言。可管什么用呢,拆迁工作按部就班的推进。* l, g4 x3 R9 u6 p5 Q) ^ t
全面强拆迁前的十多天,我回到村子收菜,中午时分,一个人都没见到,小半天的时间没说上一句话,收了瓜菜,拔了大草就回了城。现在想,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期。* b8 f& M+ J; `# J
村长在网上发声,再次起诉,正在走司法程序……
: k1 y S# L3 } W% ]鬼子进村了。: E: Q/ p; m* T+ M
4 x$ |; @5 {# I9 F. }( ~& e: E2 ~
0 [1 k4 r" i1 N5 h* m& o, V3856【美梦】, f+ M" _4 j. c) L' c5 j! z4 |
8 k4 J# K0 o: j我还记得当年村长的说辞,村长可不是农民,是这块土地的承租人。十多年前了,这里原来是个矿泉水厂,经营失败,地方上招商引资,村长接盘,租赁下来,为期50年。合法合理,全套手续都有。连当年的那条“小农路”,直通干道的小路都是花了钱的。200多亩的土地,分割出百来个单位,大的一两亩,小的五六分地。盖上简易的小房——从建筑工地收来的钢筋水泥小房,打上地基,摞在上面,通上水电,每个单位前,少则三分,多则一亩多的可耕地,号称绿色农业项目招商租赁。来这里的多是老人家们,有农村情结。加之离着城里不远交通方便。更难得的是周边环境绿意盎然。租赁费吗,工薪阶层负担得起,最小的单位二十万起,先到先得的便宜,越卖越贵,40 ,80,据说到后来价位翻了十倍八倍。我落户是第二或第三拨了,算下来,每年租赁费不过一万元。安安静静,可以住上自家的农家院子,种点菜,挺美的。4 ^4 Y5 w! T: R: b* l) }# }9 D6 \. ^
在有些村民看来,村子是越建越好了。诉求不一,我的看法是农村土点好,鸡鸣狗吠的就对了。后来村里的路面硬化铺上了柏油,接通了燃气管道,我都反对。有电有水有通讯就够。越来越与城里相似就没意思了。但最后都从了众,掏钱集资。
( B3 T; \0 K( L5 c8 T6 ]) h& V一个个小院落都花费了许多心血。每次有朋友到我这来,第一次来的,我总带着他们在村子里走一段,隔着栅栏门参观各家各户的作品,尤其是种花的园子,花团锦秀争奇斗艳。去过欧洲小镇的国人都惊艳人家小院的绚丽多彩,其实是国人的居住太过逼仄,没地方可点缀发挥。看看我们村子里的人家,至少是不在洋人之下的。十多年的营造,无数的心血。相形之下我的园子是最朴素的,只有菜花和野花。我的这三分薄地也是小心呵护,下的工夫不多,但也是春种秋收,免耕法、两三年深翻一轮,生地变熟田,石头瓦块差不多挑尽了,秸秆还田,杜绝化肥农药,十多年没有施过农药,绿色种植,土地友好型。黄鼠狼、流浪猫来串门,飞鸟常落下,土地甜美了,鸟兽们就愿意过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收获不丰。但有一份安逸和舒适,每周出上一身汗,静静地读上一会儿书。房后咯咯哒,老张家的鸡下蛋唱喜歌了。
% Q5 \ ]: j# V! S7 k按照五十年代初的划分,我属于“基本守法户”,贯彻着绿色农业的宗旨。曾与村长交流过,就是整改,我这里问题也不大。可最终的结局是一遭推平了。
. P: }, N* h% X' o* E' ~8 y! E* Z拆,破拆机轰隆隆,如临大敌,制服的队伍呼啦啦一大片。村长说秀才遇到兵了。
5 ~1 x0 g# p6 g* k+ c- X不破不立,他们要立什么?据说是某电信企业相中这片地了。镇府收回地,再转手买个大价钱,都知道近些年基层财政吃紧,要设法生财。地是最金贵的。一口咬上了就不撒嘴。吃相太难看了!
% t# D" W/ l) L; c- b美丽乡村的梦破碎了。3 |0 }: k3 P$ `
7 C6 u& t9 @/ S8 k: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