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5|回复: 12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24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北京文博网,本转帖不代表老北京网立场!!

) g6 n ]' J/ Q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一、名城标志性景观整体恢复与展示

% }. X# T, c8 r$ ^! [' U# V( q' f' W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市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由人类生活史和城市发展史交汇而成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核定数据,全市各级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含世界文化遗产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是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经元、明、清数百年建设发展而形成的北京古都,古都北京最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独特规划、整体格局、传统空间和保存至今的重要历史建筑群上,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古都的恢宏气魄。因此,历史名城的整体保护也预示着对古都城市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保护。

6 ]6 A" l% B5 J- L3 Y

    新中国成立后,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对明清北京城墙进行了拆除,造成历史遗憾。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

5 x( s$ d- g- n6 T

    因此,北京市政府及东、西城政府将组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继续按照“完善两线景观、展现皇城格局、维护古都风貌、保护京郊史迹、整治文物环境、实现合理利用”的总体设想,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型城廓平面,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力争启动明北京城城墙遗迹、永定门瓮城及箭楼、北京内城西南角楼、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重要节点景观修复工程,形成内、外城的整体景观。此举将有利于加强文化中心和人文北京建设,进一步恢复和凸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凸”字型城廓整体格局,使丰富的历史建筑景观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展示首都特色历史文化景观体系。

7 H2 H! {' x0 P" j7 |" @

    二、开展文物建筑全面保护的“百项”文物保护工程

, C% m: Z8 [/ ~. L `2 G+ ]

    围绕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轴线申遗、大运河申遗以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等重点工作,每年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启动“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现代和未来生活的文化资源。
中轴线保护整治与展示工程。启动中轴线沿线文物建筑外观整修工程,按照中轴线申遗要求,继续开展中轴线保护规划研究,推动中轴线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相关申报工作,确定遗产申报名单、保护范围缓冲区。深化皇城的整体保护和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的保护等整治,加强中轴线、朝阜大街等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整治工作。继续按照规划加强重点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完成大高玄殿乾元阁修缮、北海小西天万佛楼与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修缮等重点保护工程,继续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和历史文化名城环境景观。同时进一步研究发掘中轴线文化价值,启动“中轴线动起来”数字化展示项目。

% K* Y/ b" ]8 O, Q3 q

    加强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明清皇家建筑修缮保护专项工程,完成颐和园德和园、天坛北神厨和北宰牲亭等修缮工作,加强长城等线性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修缮,配合怀柔区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完成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段长城修缮工程;开展怀柔区黄花城长城、西水峪长城修缮方案编制工作,修复后逐步实现对社会开放,发挥长城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八达岭长城(未开放段)等修缮,新开放或扩大开放一批长城景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长城游览景区;开展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保护棚勘查设计工作,开展抢险性考古发掘工作,逐步排除遗址险情;实施十三陵裕陵等保护修缮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开放区域,更好的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经济、社会作用。

( \9 a2 {5 S; U- I: \

    推动六处大遗址保护工作。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整治,做好圆明园遗址、周口店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迁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积极推进琉璃河、团河行宫、金陵等遗址的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符合条件的积极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永通桥抢险加固工程,协调沿线各区县继续实施运河大环境整治,加强白浮泉遗址、北运河周边环境整治,打造首都特色运河水系景观体系,增加城乡休憩和文化体验空间,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实施“香山二十八景”等历史名园保护工程。继续推进颐和园须弥灵境、北海万佛楼与阐福寺建筑群、香山昭庙修复等前期立项工作。根据《北京市文物保护修缮利用中长期规划》修缮任务和目标,在经费落实后启动香山寺等“香山二十八景”中香山寺文物修复工程方案编制和立项实施工作,配合海淀区整合香山地区文物资源,逐步恢复“香山二十八景”,为香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恢复香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创造条件。

$ v- |& Q, r r) ~# N7 t

    全面修缮门沟头区历史文物。整合门头沟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和40余处古村落、近百公里的京西古道文化资源,集中展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区域地理文化特征,从单体保护逐步形成连片、成线、分类、区域性的历史文化游览区,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实施巩华城修复展示工程。配合昌平区对巩华城周边进行全面整治,对现存城墙遗迹进行修复保护,形成巩华城文物遗址公园,恢复其历史风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结合的优势。
启动普查登记文物挂牌与保护。经过各区县文物普查机构四年多的紧张工作,我市已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普查登录3840处文物。将结合文物普查所发现的问题,组织及时编制保护方案、制定文物抢险修缮计划,包括对普查登记文物设立标志和完善文物安全监督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和执法力度,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损坏,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依法落实保护文物的责任。

7 ?; x. T2 ]* s# K

    开展“四厂一线”工业遗产调查保护。发挥北京地区工业遗产规模大、特色强、分布集中等特点,推动“四厂一线”即798工厂、北京焦化厂、首钢、京棉二厂创意产业区和京张铁路等近现代工业遗址文物价值调查研究,为发挥工业遗产资源优势及再利用创造条件。目前,市文物局已完成首钢工业遗产文物价值调查工作,正在履行相关手续。近期市文物局将启动北京焦化厂工业遗产文物价值调查工作,使更多的遗产类别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同时市文物局将结合工业遗产等新型文化遗产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定,为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 c3 J s4 Q2 D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

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大誌在2012-2-24 21:17:00的发言:
( v: U! `7 |) A4 F. }

应该是吧!现存的“东便门”不就是这样的嘛——与之相对称的“内城东南角楼”。

; O+ [% W, t. Z0 y2 k

内城东南角楼和东便门好像也不是一回事吧...

发表于 2012-2-24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enghy76在2012-2-24 18:07:00的发言:
8 r9 E' f& B& T9 S" {

北京要在史上最大的“名称标志性历史建筑毁灭性拆除工程”的五十几年后进行“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了......

' L2 V: { N- ?* O" p: e

(顺便请教各位前辈:“内城西南角楼即原西便门的城楼、箭楼、瓮城”这个说法对吗?)

0 X: f! E3 U2 ~2 ^. P1 B

应该是吧!现存的“东便门”不就是这样的嘛——与之相对称的“内城东南角楼”。

发表于 2012-2-25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发表于 2012-2-25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过若干年,俺们的子孙后代会以为这些复建的假古董是当年的真玩艺儿!
发表于 2012-2-25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enghy76在2012-2-24 18:07:00的发言:
# F/ ]. P1 y% A9 k/ B& s/ w+ Z

北京要在史上最大的“名称标志性历史建筑毁灭性拆除工程”的五十几年后进行“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了......

0 L% R9 o- A: }$ t" |

(顺便请教各位前辈:“内城西南角楼即原西便门的城楼、箭楼、瓮城”这个说法对吗?)

; s& y& b% m8 V% T+ H2 o

不对。角楼是角楼,西便门是西便门,虽然很近,但完全是两回事儿。就如同你跟邻家小妹每天晚上睡觉都只有一墙之隔,但你跟她绝对不是两口子、一家人一样。

发表于 2012-2-25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12-2-25 13:01:00的发言:
* L+ r, A( x) V9 X$ f6 V; z

不对。角楼是角楼,西便门是西便门,虽然很近,但完全是两回事儿。就如同你跟邻家小妹每天晚上睡觉都只有一墙之隔,但你跟她绝对不是两口子、一家人一样。

8 ?& @; @) [5 X$ f

多谢前辈指教!这比方打得很生动......

发表于 2012-2-24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要在史上最大的“名称标志性历史建筑毁灭性拆除工程”的五十几年后进行“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了......

H$ E k2 r. R# l& ?$ D0 o

(顺便请教各位前辈:“内城西南角楼即原西便门的城楼、箭楼、瓮城”这个说法对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将恢复6处建国后被拆毁古城地标
新京报讯 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这些建国后被拆毁的城楼旧址,将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建起新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们能在地理上对于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廓,形成一定的直观感知。作为建国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准备在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

5 G3 Z. e8 I4 c3 P

  城楼、角楼建国后拆除殆尽

1 E$ x3 A. @9 S5 ~3 ^3 ]

  这6处标志性景观分别为: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

- \. A9 z: H$ A( p/ @

  城墙和城楼是北京城最显眼的标志,但在建国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拆除,造成历史遗憾。

( _- Y3 Z$ a% K7 `! P

  时至今日,位于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内侧的东南角楼,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城的角楼。它处在北京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末端,现存角楼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此后历代均有修缮。

7 O$ F7 H) r; F8 [1 X* _

  6大标志性历史建筑将重现

/ [0 x! x1 d9 Z* K+ m W

  经元、明、清数百年建设发展而形成的北京古都,最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独特规划、整体格局、传统空间和保存至今的重要历史建筑群上。

6 O8 Z, L6 f6 G/ \3 C! P

  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

1 A7 G4 N" @! q: R3 g

  北京市文物局介绍,北京市政府及东、西城政府将组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

3 I7 l9 n; m, y/ w' p

  并非所有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

( u+ e, e! Q8 E0 ]- H) ?0 K" a

  北京拟定建设的古城地标共有6处,从周边环境的建设难度考虑,预计最早建成的将是位于左安门的外城东南角楼。6个地标建筑,分别位于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天桥、西便门和地安门。建设难度也各有不同。由于建设将选址在旧址,而旧址周边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建设并不容易。有的旧址周边目前已经建成了铁路,距离旧址仅有几十米之遥。也有的地方虽然现在是绿地,但也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相比较而言,目前位于左安门附近的外城东南角楼的恢复难度相对较低,预计可以最早开工。

) M% _! t9 d9 a

  市文物局表示,再现城市轮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的允许下进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另外,类似天桥地表的标志,未来计划是把仍存的天桥的桥基进行展示,具体的展示方式也在研讨中。

0 u- ?- e$ A$ L+ M

  ■ 专家

, p+ b5 }4 K7 ^

  “恢复的是标志,不是文物”

5 k1 l7 O B) F9 ^

  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已毁坏文物无法恢复

" |, J9 x9 R% o, y4 }+ m

  对于此次北京市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目前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也可以,但必须明确其不是文物。

( A" K# i% {( ~1 V2 Q

  谢辰生先生说,标志性恢复,首先就不是文物,原来的文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肯定的。

% A2 x$ u% d& m1 c

  但现在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用原来的形制,从标志上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说原来的东西已经恢复了,“恢复不了,全不对了。”谢辰生说。

. H4 s6 ^5 ~! |

  “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不应是恢复古建筑,只能说是恢复了一个标志,让原来不知道的人可以看到一个轮廓,这样做还算可以。

w7 [& U$ l% X, W$ d

  ■ 背景

- A3 i0 ~/ Z. u

  “凸”形城廓意在御敌

7 H8 K* G0 A* V* J" y+ u

  北京的外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在内城城墙外加建一圈外城,意在增强城池安全,抵御外敌入侵。

& W/ s6 A! G X5 d

  由于资金不充足,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总长只有14公里,开有7座城门,包括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广渠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 x% B; D, v; W2 M5 b+ n

  外城只修建了内城南面部分,此后未再扩延,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现在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就是沿“凸”字形轮廓线修建。

) j4 u& }9 h8 \+ k( D: `1 f

  【永定门】

y" ^) Y/ x- m/ K3 c

  公元1564年,为保京城安全,北京外城建成,正门命名为“永定门”,寄寓“永远安定”。

3 u# \. I; }6 |7 D' Q

  作为正门,永定门是北京外城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门的规模已远远大于其他6个外城城门,以雄伟姿态矗立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直至1957年被拆除。永定门复建于2005年国庆节前竣工。

6 A- o2 W* |8 I

  【左安门角楼】

O/ F6 `! V% h# s8 S9 }/ x

  紧邻外城7座城门之一的左安门,在明清时期,外城东南角楼,又称左安门角楼。

/ \. m7 A x( ~! J }6 T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外城整体拆除过程中,左安门角楼也于1955年不复存在。去年9月,东城区官方网站就复建北京外城东南角楼,进行项目公示和征求意见,外城东南角楼有望2013年原貌重现。

- c8 _; n. T0 B0 s

  【右安门角楼】

1 k3 F% V- f$ e

  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灰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南侧、东西侧分别面辟两层箭窗。1958年完全拆除。

( ^' ` r& M- e4 S# I# B, Z' }; g

  【内城西南角楼】

( S# [' r! T U, V

  内城西南角楼即原西便门的城楼、箭楼、瓮城,建于1439年。其结构与东便门城楼相仿,但高度略低。

5 s" [) |$ S+ ^) |# i

  建国后,西便门城门、瓮城和箭楼被选定为拆除的第一座城门,1952年即被拆除。

8 E. e H ~3 q- |- o/ J9 z

  1988年,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在外城相接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 b+ z- o1 ^0 R/ r) A/ s1 F' Q

  【地安门雁翅楼】

, P, g$ e: ~/ Y$ I+ M0 |2 C

  中轴路上的知名景观,始建于1420年,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

+ p2 U6 Z% e" ^" n; q3 x0 G* B, |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除。1954年起,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将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目前修复工程尚未开工。

5 F8 i! @' p# O' R" N/ X

  【天桥地表标志】

4 o2 y0 l' {- D9 |; s. n X

  古时,天桥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后形成河流。1420年修建天坛后,在现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建起了一座壮观的单孔高拱桥。后得名天桥。

+ U3 J! u- p: X& Q0 a1 R3 L

  1929年,因修有轨电车桥身被修平,1934年,桥栏杆拆除。自此,天桥仅成地名。

4 o+ B: {! p8 }3 |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佳琳 魏铭言 王殊

; N' Y% s: `) |4 a4 }# t5 `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4 12:32:4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24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辰生先生说,标志性恢复,首先就不是文物,原来的文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肯定的。 7 e9 [$ l5 @ b: M" {; e6 O ] B/ ~

  但现在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用原来的形制,从标志上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说原来的东西已经恢复了,“恢复不了,全不对了。”谢辰生说。

$ Y( G* T( |, @% f6 ?# ^

 

. x0 Q9 i" @9 J- H1 E: K$ g, [, o: a

 

+ K# X6 u* ?2 f

保护性拆除呀,哈哈

发表于 2012-2-24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百项文物修缮计划中有的项目很小呀,像围墙修缮,本身就应当是日常的维护修缮,这么也挤进来了

发表于 2012-2-24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2-24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还是走上正道了,总比修个裤衩,盖个坟包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5 16:14 , Processed in 1.20807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