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33|回复: 23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含1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18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坠是捕鱼工具之一,上古时代使用石网坠、陶网坠。

n1 A$ u2 \- |; J

这件陶网坠采集自吉林哈达岭深处的辉发河源头打虎沟,是2700年前的濊貊族遗物。濊貊族是渔猎农耕的滨水山居民族,族源和去向复杂,不赘述。

0 n3 x4 w% b1 y3 Y' j- |' m, U% a

 

( ^1 `! \) Z9 ]6 G0 x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 M% m7 ` ]$ |

 

$ f" A# q5 J! P# @* Y- d

 

+ [) c9 T/ [, e& @

 

- _( w+ Q5 O% {2 x2 z

前天气温回暖,导致山区泥泞不堪;虽然昨天气温下降,山沟内和山坡上向阳的地点依旧到处是水和泥。遗址又偏偏多在向阳的地点,泥泞和突然的降雪影响行动。回家时都成泥猴了。

* B3 M/ e* |% `( S1 l

 

) L; [ a; D' H5 j. v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1 _% H+ S: [4 J" r9 q2 I, t, O

 

: B# i: m, C! h4 I$ [* U

 

E/ m2 D p3 w- y6 |" W

 

; q E8 W( i% s. M

濊貊族典型遗物之一是高柄豆,昨天采集到很多豆的残件,其中一个大型豆的残柄高达35厘米,这是一件少见的大型豆。

& B0 v0 m0 f) u2 N4 l% m! T5 X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 g8 e& T4 C! m6 Q9 g' Q# g

 

! ~8 K6 N! q, d+ c7 C h

 

) r! `% _2 k5 Z0 b- p4 ?! P2 L

 

1 `3 P% h5 @; B

 

4 N: c9 x0 ^0 t% s# @

濊貊族的生存环境特别险恶,这个民族共同体本身是栅寨林立攻杀不断;东胡和肃慎等民族又是巨大的外部威胁,加之东北地区严寒的天气造成大半年食物缺乏,这个民族必然成为柔韧剽悍粗犷的山中之王。

0 I7 s# u a* m" B& W# u

他们的陶器体型多巨大,很多大型器耳比我的手还要大得多;他们的石器很粗糙,但是看上去很实用~

0 ]3 d! I- p- X& W) Y' `/ L. Z$ f

 

( g, q! F$ y4 r4 `) s% t! y- |. f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 l. |+ a1 _( A3 d

 

$ {* W& p/ M- s) h& m( d

 

! F# X ~4 ~+ R7 k8 l

 

" N# @* [- ~4 j$ W5 w

濊貊人简单的美:

7 k" v6 n* h- D

 

/ c* B8 y* v' X9 O; X7 z. U6 y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小土疙瘩是永远的主题——陶网坠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好古陶,勤奋,执挚,在北方小镇有深厚的文史学识不多见的江南女子。佩服。 n8 a. z, E) r6 F& G( d* K3 \0 v6 f$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8 13:36: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18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发表于 2012-3-18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洗澡、 摆好。拍照。收藏研究。
发表于 2012-3-19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民族活的跟印第安人似的
发表于 2012-3-19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泥团手心里揉成球儿 尖头棍穿过 两手搓扁长 晾干后交窑上 600度伺候。搓多少才能不饿!情景再现。。。。。 VY0o2Xgy.jpg
+ \$ U/ W" N$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22:51:1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核桃在2012-3-18 12:42:00的发言:
楼主辛苦
$ ]7 {" b3 `" B2 f

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土著在2012-3-18 12:51:00的发言:
洗澡、 摆好。拍照。收藏研究。
4 m+ g. p, y1 k* l

邻居小孩认为我家快成垃圾堆了,吼吼~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2-3-18 13:32:00的发言:
爱好古陶,勤奋,执挚,在北方小镇有深厚的文史学识不多见的江南女子。佩服。 4 X, u$ U ~' l* I*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8 13:36:12编辑过]
$ F0 o6 O, q8 ]8 z. j" C; ], J n0 ?

您实在过奖了,俺就是瞎折腾。。!

* X+ h# z. r* |- y* {# g2 T5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11:36: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2-3-18 13:32:00的发言:
爱好古陶..
0 J9 q5 Z' z9 K: U7 i' ^8 W/ z

嘿嘿,说来羞愧哦。其实那天是去寻找青铜短剑的,这个民族使用曲刃青铜短剑。可是在野外的运气跟天气一样坏,没找到;连平时多见一些的短剑加重器也没找到。

' r+ K8 S4 }1 F U. r" _+ E

不过运气也跟天气一样会变化的,就快傍晚的时候我们在山下农户家中见到一支青铜短剑,朴实的主人很低的价格送给我们了。短剑只有一支,同行是四人,我们三个年纪小的决定短剑归同行的长者所有;这是一个敦厚长者,在企业内是我们的领袖和师长。

$ n7 r, n1 M. U8 x6 |. Y5 e% ^

归途中大家很疲惫,300公里的冰雪路,天色又很晚。我们的师长虔诚的双手握住短剑,草纸包裹的短剑好象他胸前手中的一支玫瑰花。

! o6 b' U4 {8 H6 r6 Y# u

这支短剑没拍照片,大概就是下面这样的:

, W, o' ~/ Z5 F. c' y& m% ~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周末如果不开会不出门不不不不……俺一定带着小团伙再到打虎沟找遍梯田小溪树根水沟草叶……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土著在2012-3-19 22:51:00的发言:
小泥团手心里揉成球儿 尖头棍穿过 两手搓扁长 晾干后交窑上 600度伺候。搓多少才能不饿!情景再现。。。。。
% u8 t! V$ N, Y, k$ b8 ^0 \

没那么苦啦~

- s1 j* ]+ G* Y7 M C7 u9 d

濊貊人在部落内以家族为小单位生活,使用公共的陶窑烧制陶器,缺什么烧什么,自给自足。他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收成归家族成员使用。狩猎所得扔在地上,参加狩猎的人一人一份。

B3 Q# I; Y6 W# _* c

他们的陶器火候低,水准甚至不如史前的陶器;可是他们的武器异常精致。这是一个传统,他们的后人夫余人,也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12-3-20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是短剑?我怎么看像个镖头啊 缺柄手还是缺长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辽宁式铜剑嘛,也叫做曲刃剑。剑多见,加重器更多,金属剑柄少见。使用的时候皮绳绑住剑柄使用,大概木剑柄多、金属剑柄少,木剑柄会腐朽,所以出土时都是这样了。

9 G1 r3 l' V8 L" `4 j# h5 O) t2 v$ l

这种剑所属文化辽宁是腹地,外延至朝鲜半岛。

; I1 b- g- w: B

辽西东大杖子出土过黄金剑柄曲刃剑,下面是辽宁省博物馆的:

6 ^4 W. k. }+ L& P# C; ]: I

 

" z# _# L0 U3 M( m7 u

 

J4SuZFFt.jpg
1 i+ U; V6 ~$ d( E5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0 2:03: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0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真漂亮!
发表于 2012-3-22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么巧,小心让人忽悠。____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3-24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陶坠真好看,手捏的感觉很强,看着也像孩子的玩具,要是这么古旧真是好玩啊,虫大人真棒!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2-3-22 12:27:00的发言:
没那么巧,小心让人忽悠。____
8 {1 J) h0 o, x

恩,提防着呐~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2-3-24 23:32:00的发言:
这个小陶坠真好看,手捏的感觉很强,看着也像孩子的玩具,要是这么古旧真是好玩啊,虫大人真棒!
; B' Q1 r5 M; k! Y( J" F0 v

屋姐好!这个小网坠是俺见过的最小的陶网坠了,观察附近的河流,只有一条不太大的河。网坠这种东西,附近的河越大,古人就把它制造得越大;海边的遗址,就会出土非常大的陶网坠~

/ t- F( M& w7 C/ z0 L+ Q( y

最有意思的是昨天在海边,俺在渔村海滩找到一个现代的瓷网坠,居然与这件2800年前的小网坠是完全相同的形状,只是大得多、结实得多~~同行的人看到这一幕都笑了~

5 _0 i5 u% ^6 S

 

, B |/ O' ~2 Z& t/ n: Y9 Q- C

 

wTTfPsdL.jpg
. m$ J7 O V- g- g1 W% h*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8:43:2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2-21 17: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2-3-25 08:43
( ]8 [+ {3 ^  l! V5 u9 ]* qQUOTE: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2-3-24 23:32:00的发言:这个小陶坠真好看,手捏的感觉很强,看着也像孩子的玩具 ...

6 B0 u5 j8 q% |& K9 g0 H# w4 G6 \+ c* h明代的网坠,,
  Y; W' a3 S. k+ O" j- F( D, d. u
% H0 k' }5 Q+ N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地 发表于 2012-12-21 17:41
* @% W" ]8 ?6 ~' p明代的网坠,,

8 e) J* J7 z7 T# P, U7 H, c是明代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宿城小雪 于 2012-12-22 20:45 编辑 + q8 N# F- ~$ }2 n
4 p0 ]* k0 I* b: B
今年找到两个明代网坠,在一个被建州女真扫荡的小村遗址.../ J! J( h$ P3 Q0 G

  [8 p9 H. R9 C) r
STP61554.JPG
发表于 2012-12-23 18: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2-12-22 20:42
# \6 \( \: J0 A6 E! ]0 _( D# K今年找到两个明代网坠,在一个被建州女真扫荡的小村遗址...
  M3 l- _2 \. w3 K
开眼了!与中原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发表于 2013-2-13 16: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2 20:44 , Processed in 1.21331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