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9|回复: 10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5-12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 @* T# N D& E

 

E- q! A# s7 H# X7 ]!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2 13:31:32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发表于 2012-5-13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2/5/13 19:1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506720e994f9fe67acbe169.jpg

; ]3 p2 k- Z* |* s3 K* p: j2 p. {

 

& D; g' X8 Y1 b+ @/ L- ?2 c

 谢谢大贝勒补充资料。

( J4 L) B8 s1 W/ H1 I! @2 ~

 

6 `1 j4 k- h7 r9 H* x- y

 再补充两张。

aVfilYoF.jpg
pvsxGUij.jpg
- [3 x# W# x+ R6 w k(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3 21:14: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2/5/12 13:49:00的发言:
最后一个字是“署”,推测全文应该是“大法国钦差全权大臣公署”。 7 }, O( X9 w; [# ?8 ] s7 H1 g/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2 13:52:06编辑过]
( z P/ B/ ?5 m; o# B; G

   

! ?0 C# f: S6 @& T1 Y0 l' S

谢谢。这个推断有道理。

2 @: L7 O4 L" {$ r: a' x

 如果从设立公使馆的背景看用“大法民主国”最合适。

3 x, g& f+ K# [& c1 j$ g

从匾的长度看容不下这么多字。当时的外交上也用了

9 f* `: K: _/ u) I+ d

“大法国”一词,但从匾中“钦”字前一字的笔划上

. N3 r% s( E: N6 P

看,不像是“國”字。还可以再推敲,引证。

- l1 R' T+ [. f r" k

最后一个字应该是“署”,不会是“馆”。

4 `6 x( n+ x8 o( a0 I

当时的英法外交使团已学会了礼仪上的“咬文嚼字”。

发表于 2012-5-12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字是“署”,推测全文应该是“大法国钦差全权大臣公署”。  E5 l) k5 L)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2 13:52:0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12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府正门也是五间?
发表于 2012-5-12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5貌似是俄国馆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醉心食色在2012/5/12 13:59:00的发言:
公府正门也是五间?
7 i1 Q, ], S- g1 ?& k9 x7 H

   

. |+ c; J8 c& V) a6 r

这个问题提得好。

( t* }& z( w8 e8 r6 i0 D

法公使使用“纯公馆”有一个过程,

$ H: x+ O, y, s/ n* D+ ?" Z

1860年)8月(清咸丰十年), 英法联军进占北京,

4 }( c& s4 b: ~" u9 n# a; y- I( o

法军占领了肃王府,并根据11月签订的《北京条约》,

$ `% C6 n y7 ^& l9 B- |

要求租肃王府为公使馆。清政府因肃王身份难以接受,

7 P+ g. {& a: `0 L+ k

提出可将宗室景崇府即纯公府租给法国。法公使先不接受,

5 [) B$ ]0 Z) a0 ?

清廷全权大臣奕欣同意法方可自行修葺,并准许在府西

$ l# |) L) h7 J/ Q# s

花园自建房屋,一切修建装饰费用,在每年一千两租银

# z/ J! D0 x- l

内扣除,法方这才同意。

/ X! X9 Y9 f, S6 Q# I! t" Z0 Q

下图是修建法国公使馆的设计平面图(图1),从右下角

3 L. K+ l) w% c: [4 X

可看出有两道门。而第一道门原来如图2,建筑也不像是

# w! N3 N/ b+ g/ s

“王府大门”,前有上马石,后经改造成了1楼图2的样子。

; M1 K) j; b' B2 ?/ _# ]( t

第二道门是“原门”素描(图3),后修建时基本保留原样。

$ P. e* W+ ~ R) O- m& y" W; U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醉心食色在2012/5/12 13:59:00的发言:
公府正门也是五间?
! D/ i5 q) I& w1 t) i- ~

 再补充几句:

8 r% z0 z7 G, h C$ R: g: I7 E- F

 我曾读过参加当时谈判的法方随员的工作手记,大概的意思是:当初,法国公使拒绝清廷建议“纯公府”的重要的理由就是“级别不够”,没有五开间的大门。而且太小,新馆不能低于英国公使馆的建筑级别。

5 A& {6 R) H7 X% T$ F

而当时的清廷代表提出的理由很多,真的像是给法方设身处地考虑的,大概有几十条。

, ^+ j4 X3 e' ]( k. g+ A5 u

说肃亲王今后主要和法方打交道。法方给肃亲王方便,也是给自己今后工作方便。

9 s& X' Q' T7 V% C. A& s% C" i

肃王府的所占位置没有扩大的余地,周围有河有庙。

9 w" b, L* a" e* @

使馆区的主要街道是“使馆街”(即东交民巷),大国的公使馆大门按中国习俗要朝南,正对大街。

# `- [8 U: L4 p

“纯公馆”过去也是“王府”一个级别的建筑,过去也是五开间的“广亮大门”,还拿出历史资料加以说明。现在“纯公馆”小,主要和中国承继爵位有关,每一代要降一级,所住房的级别也要减少:去前丢后瘦两边,如减大门,去花园。

$ f9 V5 ?, O H( k# A6 f

所以清廷谈判代表答应,把原属于“辅国公”府建筑全部划给法国公使馆,而且所有规划修建,由法方自己决定,费用还全算在中方的帐上。

) S0 x# H& h0 H

还有很多的理由和阴阳五行,迷信有关,包括,水井的水好(我记得有一张明星片是使馆区街景:卖井水的,那口井就在纯公府原花园内),花园的位置好。

( V: w% @8 A, u+ R8 T0 q6 ]( r% n

这么多的理由,怎么能不让人动心呢。

' A; H# f. T. n- R3 j1 x

清廷的谈判代表可能是奕䜣。

) {6 [5 G) k2 A' U; F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3 |8 E2 W( A. A& q I5 Q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 w# I$ z& F$ @, [6 k$ Q* H. E

 

8 k& R' M0 B0 \: f' e5 \

上图是一张比较早的原法国公使馆照片(1870-1880),从当时照片可看出,外来的坐轿,驮轿可以来到这座二门前。照片的右侧,可以看到的建筑,就是五开间的公使馆大门的边墙。从距离看,很可能是原建筑的一部分。如果是“新建”,按法国人的习惯,完全可以向南稍移动些,事实不可能,这座五开间已紧靠公使馆街。从乾隆时期到1900年之前,这条江米巷基本无太变化。存在这座五开间也是当时说服的理由之一。从现在能见到的照片看,这座五开间到了法国人手里发生了不少变化:也有个像英国公使馆那样,搞过“三明两暗”,,(见图1,图2,后来发现“不合适”。后就改成一楼图2的“一明四暗”了。

e: O+ K W* U

fficeffice" /> 

- k6 H$ w! W* |# d7 j! L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分享]1896年法国公使馆大门正檐下的公使馆门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1 14:14 , Processed in 1.2008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