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陈方案; u, Y. A; p/ T, j) r% b" C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梁思成、陈占祥二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R/ H: n; F: R
/ Q6 g# V, D: F! ^. I& h此方案的核心是:由于旧城布局系统完整,难以插入庞大的工作中心区。因此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具体建议是: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行政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行政中心区域。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新市区主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中心,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方案明确提出要疏散旧城区的人口。《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各自组团式发展。 9 [7 g' O# m2 g3 a' ]0 H 9 `8 h$ `' M; F" W: W, x
华南圭方案 / N+ K: b- f4 C F 在关于完整保留北京的问题上,“梁陈方案”同样遭到反对。很多人认为北京旧城不必全保,完整保留北京太过保守,该保留的保留,不该保留的就应摒弃。留法回国、我国工程学先驱的华南圭是反对者之一,他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对待遗产应区别精华与糟粕,如(故宫)三大殿和颐和园等是精华应该保存,而砖土堆成的城墙则不能与颐和园同日而语。”1949年,华南圭提出了《北京新都市计划第一期计划大纲》,在示意图中可见北京城是个密集的网状结构:原有的建筑与格局被改变,城墙被拆除修筑环路,市区内除故宫、天坛、地坛、天安门广场等少数地点外,其余均被道路横平竖直地切割成密密麻麻的小方块。梁思成将之批评为“纯交通观点”。+ }' \3 y1 T& | p f
# u4 W! s7 Y( D; W4 A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