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4349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11-30
最后登录1970-1-1
|
老北京的記憶0 X2 Z! }3 X# Y( d) u5 c1 k
◎王丹
( C, z" e; j- c
6 C3 s8 u) p1 D% Z/ k
! e8 d# C, W1 @. j常遇到有人問我,是否會想念北京?我都是如實回答:還好。
! `. ]. \, A) h3 T8 \' k7 R
+ H: }' [1 U$ q2 B. k% U, M3 u& \( m# V( E' }& r+ A5 f
這不是我缺乏對故鄉的感情,而實在是因為,我的那個故鄉──北京,現在已經是面目全非了。前不久北京因為一場暴雨居然淹死七十七人(官方版本的數字),再次使我確信,現在那個叫做北京的地方,已經不是我心目中的北京了。老北京,只能留存在我的記憶中了。7 E( x) [7 }/ X1 [
; l; n& L' X! x$ ~
! m! S8 d/ ~) P# g. `# a! r我記憶中的老北京,是80年代初期的北京。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時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還不高,但是全社會的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的,大家似乎對未來有了很多的憧憬和希望。日子很辛苦,但是畢竟一天比一天心情舒暢,而人情味,也構成了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成分。我們那時候住的大雜院,是典型的北京民居,其特點就是家家戶戶擠在一起,誰家裡要是吵架,全院子的都能聽見。擁擠,同時也帶來溫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家家都在自己搭的小廚房前面拉開桌子和椅子,一家人圍在一起在外面吃飯。這當然是因為誰的家裡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拉開吃飯的桌子。結果每天誰家吃的是什麼,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經常有鄰居會端過來一些新鮮的菜肴相互交換品嘗,各種白天發生的話題也在吃飯和刷盤洗碗的時候進行交流,大人在一起聊天,小孩在一起玩耍。我們家那時候有一架留聲機,有時候會拿出來在院子裡播唱片,全院的人聽得津津有味。這樣的鄰里氣氛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多年以後,我有機會在台灣的成功大學任教,在台灣偶爾還能看到依稀類似這樣的景象,小小的街道上家家戶戶把桌子擺在屋外吃飯,路過的熟人會打個招呼,而在台北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4 K( S0 B) w! z6 Z, d. g0 i
( C& ?) j" F4 J3 t* `) l
4 }/ w. x8 a5 }" ~' X
現在回顧童年的時代,記憶中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白色的鴿子在藍天的映襯下飛過灰色的屋脊,天上留下的是清亮的鴿哨聲。這是典型的老北京的景象,今天恐怕已經很難見到了。我記憶中的老北京,其魅力是體現在特有的胡同文化中的:在一個晴朗的上午(那往往是北京的胡同卒子安靜的時段),任意選一條胡同走進去,會看到灰牆和磚瓦房沉默地排列在兩旁,那份安詳讓人可以體會到什麼是「深遠」。牆頭上偶爾會有從院內探出頭的不知名但盛開的小花,或者會有一個小男孩站在屋頂上,揮舞著一根頂部繫上紅布條的竹竿,招引幾十只雪白的鴿子,在藍淨的天上畫出一道道銀線。這樣的景象,在今天的北京,不知道是否還能見到了。
7 M$ R& |2 }4 F4 D& x, K
! p+ ], h% m* V) |- `7 c% {5 }$ N6 o6 I. |# h L
我總覺得,再悽慘單調的童年在每個人的心目中也是美好的。童年的心因其單純明亮,而壓抑了外在環境的險惡坎坷,所以再醜的東西,在童年的眼睛中也可以看到美。老北京留給我的記憶,就是這樣一種美好。而今天的北京呢?算了還是別提了。
2 Q: @& ?1 V0 e$ N% I) Q+ O; k
& ]( F2 q5 E% t,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