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2680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7-20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中轴线 于 2013-4-13 16:20 编辑 - d J. ^, c# ?' \
" }9 m7 t# K0 [' C9 o
首先声明:题目中最终结论是指照片呈现的是宣武门这一结论毋庸置疑,至于其它细节仍可讨论、质疑。/ B: L. s' j V0 b) J
" j5 q# r/ }4 U% p( c2 ?问题的提出请见adam58588先生《再辨崇文与宣武》http://bbs.obj.cc/thread-89189-1-1.html一帖。9 B* F) [& @( u/ h [$ }/ f' f6 x3 A
9 U& q g; Q: P: y
问题的延续讨论请见本人帖子:《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http://bbs.obj.cc/thread-89291-1-1.html一帖。8 T& s+ E- z3 i2 c
$ H7 r) T3 S+ f- V+ J; N* G7 B说一说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0 K X# {) U) Q0 ]
* A* y8 v2 Y& ]$ C' s
9 J" d& j. ~; v图1
/ O g8 J# Z; Z- Y
( r$ H8 b: {" i! ^/ C% ^9 o2 ]3 @1 p首先,从照片背后阴影的疑问入手,其次,比对照片某些细节做同一认定,进而,通过旗帜判断拍照时间。最后得出结论:“图1这张照片是(约1900年至1901年间)在宣武门瓮城西侧与闸楼相对位置上拍摄的宣武门城楼。并将远处位于宣武门东北方向故宫午门上部拍摄进画面。”(图1)
# a% g. O3 n0 I5 L% s' o4 Z, y2 ], A
( v8 ^7 e, s2 x$ S6 p
图2' k- T6 y4 l/ D7 O P7 ]3 l! l
) C+ ]2 f& T- Y6 H( B, a3 k不能否认zhaohq先生提出的“旗杆问题”确实让人疑惑(图2)。所以本人在《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中说:“但这幡杆的位置在何处还需深入研究。”即已经怀疑幡杆位置不在庙前,可能在庙的其他处。; ^+ o9 }& K& ~- @ k8 a. m* \
7 Q/ ?6 o" I$ B" L6 O
9 x& w) i( c+ B8 S: Q
图3' Z0 ?3 D0 d! a% e7 A% Y b* B5 d
7 L* o! D. i" [' K
但观察正阳门两座庙的的幡杆位置,都似乎遵循着一定的规矩。(图3)( X1 @6 G1 ~( Q. E
) `! t s8 @4 @+ M# f
8 P2 p7 X- r Z2 `; i' F
1 \8 O4 y: P6 O$ |% E图4
4 r. N1 k+ y+ n2 K. `
* {; i3 N) L' X k" E y% x4 \再看宣武门关帝庙,原本有幡杆,(图4)于是又怀疑这杆子曾经移位它处,但庙就那么不大的地方,杆子也不能立在庙后啊,若真在庙后,那就成了孙悟空变土地庙——旗杆在后了。进而怀疑《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中对城门的同一认定有误,但重新核对后未发现错误。并且,通过对宣武门和崇文门大木结构进行分析,再次确认这二者的不同,图1上就是宣武门无疑。于是,做城瓮照片透视图,确认这幡杆确实不在关帝庙前。本人在《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中说:“这就是关帝庙的旗杆”是一种错误认识,它的出发点就是认定宣武门瓮城里仅有一根幡杆。但事实如何呢?8 [7 l0 _: g* E3 W* @
7 G2 o x& J8 E. @3 R9 ]) w
后来,重新翻读旧图,发现宣武门瓮城里至少曾经有过三根杆子。1 ^* z0 \3 ~" x6 ? e5 f
3 e/ K/ L: K! `; n: j
% n. P' F. R1 j! V- h' W
3 `+ o! t [; t8 ] h- [
图5$ }$ N5 _3 z4 g8 M% X
# ?8 V* x! u) w3 X8 D一个是关帝庙前的杆子1(图4),一个是城楼正南略偏东大路南的杆子2,还有一个是关帝庙西厢房后山的杆子3(图5)。图1中的杆子就是这三根杆子中的第2根。" {9 e# U7 V: g" B$ }8 l
1 x) c& ~: M' E8 E+ S
从喜人龙先生照片宣武门瓮城及闸楼门洞的照片中(图5),至少让我们见识到了这后两根杆子。其中,位于瓮城中央的那根杆子2的头部形态与图1中的那根杆子的头部形态极其相似。这就解释了图1中出现的这根旗杆的合理性。它就是图1中的那根让人困惑已久的杆子(图6)。(至于这第二根杆子是做什么用的不大清楚,像是灯杆。)
. K! I' ~5 \( O L! G: d+ F7 a7 a# `% N) Z, i5 S
W% v9 y; z/ h& {" i. f5 x9 Z, A
图6
6 }2 I5 Z% _/ @. e" A
1 z/ [- \4 b; `7 I由此,我可以再次认定《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的结论中:“图1这张照片是......拍摄的宣武门城楼。并将远处位于宣武门东北方向故宫午门上部拍摄进画面。”是正确的。洋人确实标错了城楼名称。我们可以欣慰地给宣武门添上一张她曾经伟岸身躯的留影了。. [2 |9 V+ p9 i& n+ Y
$ q1 A. S t9 d2 W: p另外,我注意到了adam58588、zhaohq两位先生的质疑,大略回答如下:+ c$ g9 b. l+ N8 ^! M% X) O1 e
6 @7 c3 Z! Q6 v/ X- T% k
adam58588先生认为:“关于“城楼二层正立面西头栏杆望柱头向外掉落之势”,这正是崇文门城楼的证据。崇文城楼二层廊柱外围栏特点:189-年照片即有西侧缺失,1905年则全部脱落,而1921年又修复一新。而宣武城楼照片二层外围栏自1890年代起一直完好,1901年一张也完好,直至1950年代后才脱落。”
* ^* D8 C; O$ ^6 e. r3 l* |! z3 |- x, H% p* V
我理解adam58588先生的中心意思是认为既然“城楼二层正立面西头栏杆望柱头向外掉落之势”,那么它就一定会掉落。但我想它大约未必会掉落。( B# P/ x1 `5 B$ A: r& E7 V+ t
+ s3 z* ^# E' ?: p
zhaohq先生用西直门和正阳门的瓮城来解释宣武门的瓮城,但我想,其实,最比较类似宣武门的还是崇文门,用崇文门做比对更具有说服力(图7)。
1 E2 T- h+ B" b2 f* U5 u) K& Z- w
9 Q7 V' {# k3 p2 \" L图7
+ C% c. c6 t. h5 w! g& Y, f
, Z* D3 B. n& X现在,摄影者是否在闸楼顶子上拍照已经不是判断照片是不是宣武门影像的关键了,但宣武、崇文两门瓮城城墙宽度和闸楼大小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F+ r% `! F- o& F! F4 e4 P
/ K0 ?6 F/ H3 j9 @
3 d- g# b0 B+ E祝各位下午愉快。
" |3 @8 k9 @- e7 t
. s$ v2 D6 {7 f) e, @: h m6 x& p" Y% Z. L! @6 f
7 F* I- n3 ^2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