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17|回复: 59

隆福寺街有我儿时的记忆[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6 19: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小时候见过隆福寺。我记得很破旧了,庙内有一些小商贩,我的一位街坊就是里边的一个“剃头棚”的“理发师”。六十年代拆除了隆福寺,改建成“东四人民市场”(董必武题词),后来又改建成了现在的隆福大厦。我凭印象复原了“东四人民市场”三维立体图的基础上,继续向东复原,争取完成整条街的复原图。(见图)
从东口说起还有四个电影院分别是:明星电影院、东四工人俱乐部、蟾宫电影院(文革改为长虹电影院)、东四剧场。东口把口的茶叶店,还有现在还在著名的灌肠店,中国书店,鱼鸟小摊,绿植花店.......太多的儿时记忆。可悲的是现在的隆福寺街成了破烂市。/ O; p" f, }" I$ I7 J2 }* ]" J
东四人民市场-1.jpg

( [# P2 l( q" w4 k& J
( }  _% i7 k& T+ G6 u7 g 东四人民市场-3.jpg " J) G& g/ H6 B$ J1 S! c5 o
: _( N2 E( q$ @6 j/ A8 U/ s
东四人民市场-2.jpg
5 ]' R5 _. U$ G. a, C' f. Q6 r) [- ?9 V

相关帖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6 21: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晚报》2011年5月1日四合院专栏,有一篇我写的《打小爱逛隆福寺》,看看与你的印象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0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一定拜读
发表于 2013-6-7 08: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四剧场后来改名为井冈山电影院.
发表于 2013-6-7 1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印象是:东四人民市场的早期1960年之后,在东边有个公共厕所,它的对面是个小广场。侯门首席的图是较晚些的情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2: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四人民市场-4.jpg 4 Q' B& S# M0 b# f5 L

( F. x% D7 i/ R. q' g' j/ @- K/ {& O您看是这儿吧。
5 }9 x# k" i, Y! p1 j; M# @7 D; U

点评

对,就是这个公共厕所。但是对面还是后来的的情况了,没有了小广场。  发表于 2013-6-7 17:51
发表于 2013-6-7 13: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原图真漂亮.要是能画出有隆福寺山门时的人民市场,就更好了.还有胡同口熙熙攘攘的卖鸟,蛐蛐罐的场景.这些,今天想来,恍如隔世喽.
发表于 2013-6-7 1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6-7 10:35
$ E9 f+ E+ e' F. O我的印象是:东四人民市场的早期1960年之后,在东边有个公共厕所,它的对面是个小广场。侯门首席的图是较晚 ...
. Y- c( C/ c) I# b, Y8 d/ }
没错,那时候是三座庙门,里边是殿堂,后边是小空场,东边有座小楼,是办公的地方,小楼的南边是公共厕所,那时感觉这厕所规模还比较大。公共厕所的后墙外就是通往东四剧场的死胡同。现在这条胡同仅剩下北头一小段,叫人民市场东巷。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侯门首席 发表于 2013-6-7 12:28
# x4 u& H  u" Z9 t" d4 |4 I您看是这儿吧。
. R! e! C2 p3 A
厕所大概是三阶台阶,面向西的小便池,哈哈!太细了,

点评

没错!  发表于 2013-6-7 22:26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8: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13-6-6 21:38
3 L9 t, I( H- @+ N《北京晚报》2011年5月1日四合院专栏,有一篇我写的《打小爱逛隆福寺》,看看与你的印象如何。

# Q/ D/ X+ ~2 x希望您能将您的《大小爱逛隆福寺》这篇文章给大家伙看看。
发表于 2013-6-7 1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小爱逛隆福寺》全文:* x5 I0 B3 c* |4 W) C! w: \
从小住在东四附近,隆福寺就成了我打小儿经常去逛的地方。
7 I2 N+ k8 a2 u% a0 n" L
& o$ u2 q$ n7 y+ d7 r2 u0 W( e7 b  {    东四十字路口往西,直到现在的美术馆十字路口,“文革”前叫猪市大街,隆福寺就在猪市大街路北。: \# g( d+ k1 q; y6 Y+ T
" Q6 f# `! t/ d, R& S8 U0 j7 i& m
    从隆福寺的东口出来是东四北大街,出西口是大佛寺街,现在叫美术馆东街。原来隆福寺的山门前往南有一条路通到猪市大街上,马路正对面是冶金部。隆福寺的北门,也就是后门,在钱粮胡同。其实在北京人的心目中,隆福寺前的一条东西向的街,都属于隆福寺的范畴,说隆福寺就是指的这条街。% a" c" ]; J# x6 j- M

5 C& @# q+ B; v* i' J8 J$ r5 y: x    隆福寺在老年间是北京的四大庙会之一,咱没赶上过,只能说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的印象。
6 Z; }' c6 O# [+ T! r8 a5 |
& D8 }7 K& Y' t  J- N+ b" {4 o) P% R    解放后隆福寺最聚人气的应当是东四人民市场,北京四大商场之一,规模大,货色齐,逛商场成了人们平日里的一大乐趣。( P# A9 {5 S5 W" V( F$ m

5 X) E4 y+ y/ D: V$ ?( Y5 E9 W    人民市场是在隆福寺这座庙宇的基础上改造修建的。进了山门修了前后四栋铁皮顶棚的大货场,除了经营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食品之外,还经营旧货、古今字画、图书,困难时期还增加了修理行业,比如修补棉毛衣裤、修鞋、修钟表等,让市民感觉很方便。当时“东四人民市场”这几个字,还是吴晗副市长(《海瑞罢官》的作者,明史学家)题写的。
, `  C- f# i5 v0 d& v' v+ R 2 k+ }% A" O7 o4 ]" l- N0 q
    1964年山门拆了,原地盖了新式的商场营业大厅,焕然一新,主要经营百货、食品等,后面的大货场没有拆,经营其他不太热门的项目。董必武同志给重新题写了“东四人民市场”几个端庄的大字。“文革”之后东四人民市场又盖成了大楼,改为“隆福大厦”,安装了电动扶梯,但是人气比过去差多了,1993年夜里起了一把大火,把人民市场仅有的一点人气彻底地烧没了。' ^, c1 i. Y; L1 D
' c6 o4 y) P5 r! Y  S
    隆福寺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其中所蕴含的老北京的文化底蕴。
( p& T0 w, Q2 O5 G) ~
3 l4 R8 V1 g2 L' |) X% ?3 Q    隆福寺街最热闹的是人民市场往东一直到东口这一段。往西没有什么店铺,困难时期盖了个十三层的民航局大楼,据说是当时北京最高的楼房之一,让这段路变得更窄了。+ o+ d3 q& Z. F- H
8 D* s; ?, r0 Z  W6 [' g
    东口把角路北是明星电影院和德一茶庄。德一茶庄店面不大,朝向东南,门脸是五彩沥粉的两根圆柱,黑底金字的牌匾,两扇总共一米多宽的玻璃门,进去店堂不大,茶香四溢,光线有些昏暗,但总是十分整洁。是隆福寺这条街上最漂亮的建筑。可惜后来东口路北盖了一栋楼,就把这茶庄给拆了。: L) Q# ?, N1 u
$ U8 @1 q' Q0 E/ f
    紧挨着的是明星电影院,正门朝着东四北大街,里边还是楼上楼下的老式木结构,而且比较陈旧,按现在的标准肯定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但是它的成人票价比其他三家便宜五分钱。. q" w3 a: O5 S: l: X! d6 N
3 G3 b% w  E+ A$ b1 j
    除了明星电影院外,这条街上还有东城区工人俱乐部、蟾宫、东四剧场三家影剧院。蟾宫这名字本来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多好听的名字!“文革‘破四旧’”的时候,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原来位于隆福寺街西口)的红卫兵贴大字报,说蟾宫就是癞蛤蟆宫,后来改成了长虹电影院。* ^2 D  Q7 B- e7 g9 P
$ p; H/ ~+ F* X
    东四剧场在人民市场旁边的一条死胡同的尽里头,平日演电影和戏曲,周末和礼拜天晚上演木偶戏,那时候看过的《画中人》、《鸭司令》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没跟家长打招呼就自己一个人溜达去买了张戏票听京剧《杨八姐游春》,根本听不懂,中途睡着了,散场了旁边的大人才叫醒我,回家天都黑了,差点挨家长一顿揍。6 K4 i  C$ p- b2 I. |
1 ~* D, ~0 l, a* r
    隆福寺那时有几个很有特色的买卖人,常常引人驻足观看。
, o, g( k( u& M7 {; i2 l , {- q3 @# z+ w' b" H! `/ f2 B
    当年有位四十多岁的男子,站在进了东口不远路南的台阶上,脖子上挎着绣花绷子,手持绣花针,一边表演绣花一边叫卖绣花针。您要是买,当场教如何穿针引线,同时让您亲自绣上几针,很快就可以掌握基本要领。您要是老主顾,兴许还送您一张图案纸样。% _9 M, b" Z  c3 R% P% r$ ^, b" Z( M5 R

/ {9 Z1 w+ n! y( }, _/ n  w4 q0 ?    还有位老太太,总穿身黑衣黑裤,盘腿坐在台阶上,神闲气定,双手揣在袖笼里,面前铺一块黑布,黑布的那一头放个小黑枕头,两个用秫秸秆做的小人神气活现的摔跤,滑稽可爱。其实是一根细黑线由老太太在袖笼里的手扽着,时松时紧,使得小人变换着动作。由于是黑线黑布,猛一看不易发现而已。好多小孩伸着脖子使劲看,往往耐不住诱惑掏出兜里仅有的几个钢镚,买回家给其他小孩做表演。4 E9 J+ B8 _$ Y) V, d& e% a5 e% u$ n
& L8 T6 _1 i$ A* l6 k$ U' I
    在路南的台阶上有家灌肠店,门脸不大,炸灌肠的炉子就放在门口,上边斜放着个大饼铛,用卤油炸切成片的粉红色的灌肠,一毛钱买一盘,自己端到屋里浇上蒜泥汁吃起来脆嫩鲜香。记得小时候吃炸灌肠使用很精致的小铜叉子,后来改成用筷子,现在都用牙签了。- M0 D/ W+ Y4 o, b: u

+ B, ~+ h. q- _4 K: t1 i    当年在连丰(原来叫孙家坑)胡同把口有一家修理钢笔的小店。那时候用自来水笔的人多,来修钢笔的人自然也多,磨尖、点金、换笔胆、配零件,业务一应俱全,手艺好,生意当然也兴旺。在工人俱乐部西边有个花店,有个简易的花房,类似于温室,冬天进去暖烘烘的。% d2 H9 F2 g! W% W5 A& C7 ~& n1 ?

7 u. J8 A& A, C* |' k    隆福寺街曾经有好几家古旧书店铺,不过这行当后来没落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只有中国书店还存在,经营的还是古旧书刊。现在路南的那家旧书店原来是中国书店的收购部,门市部在工人俱乐部大门的东侧和路南各有一家。“文革”的时候路南的那家门市部还开着,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不存在了,改成卖牛仔裤的小店了。
% u3 C3 h6 }9 Y3 E$ }, u
+ F! B* w, c; C  h, g    隆福寺这条街上卖鸟的、澡堂子、理发馆、照相馆、粮店、油盐店、食品店、酒馆等一应俱全,但是饭馆只有两家,还都是清真的,一家是白魁老号,一家是回民食堂。后来回民食堂改成了隆福寺小吃店,至今还在。记得“文革”刚开始那会儿,红卫兵在小吃店里贴出告示,让顾客吃完饭自己把碗筷送到洗碗处,美其名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过没实行几天。前几年我到日本出差,在快餐馆吃完饭了,顾客都把碗自觉地送到洗碗处,我不禁想,红卫兵当年没实现的事情,敢情在日本一直实行着……
, H* u. \1 G1 `  b/ Y! v1 a( L1 E* O: q
发表于 2013-6-7 19: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7 19:23 8 i; B- t' L) b" @# n" U; L
《打小爱逛隆福寺》全文:; S9 M7 W' V( s; k; G) p
从小住在东四附近,隆福寺就成了我打小儿经常去逛的地方。
- |5 l& q* t3 g& @: F" @8 `3 _
2 q0 D7 v; X2 m
有兒時的記憶,到了現在這個年紀,真的都只有剩下回憶了。兒時的吃食、兒時的玩伴、兒時的遊戲、兒時母親的菜飯、兒時玩樂的場所、兒時隨同父母親去過的地方等等.......,都是最美麗的回憶。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2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十二楼朋友。您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孩童时代的隆福寺,历历在目。可有一事不明,这篇文章是您写的吗?不是“百事顺遂”写的吗?。
发表于 2013-6-7 22: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发表于 2013-6-7 22: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发表于 2013-6-7 2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卫兵在小吃店里贴出告示,让顾客吃完饭自己把碗筷送到洗碗处,美其名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过没实行几天。前几年我到日本出差,在快餐馆吃完饭了,顾客都把碗自觉地送到洗碗处,我不禁想,红卫兵当年没实现的事情,敢情在日本一直实行着……, n5 V0 |: k  I
嘿,这红卫兵够超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08: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有其事,目睹。
发表于 2013-6-8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原图画的不错,文章写的挺详细,欣赏了!
发表于 2013-6-8 11: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下,隆福寺东口那家澡堂子叫什么名字来着?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4: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印象,进东口路北的一个小门脸儿,记不得名字了。
发表于 2013-6-9 2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7 23:35 ' N4 g  }) W1 H# y# Q5 X3 K
红卫兵在小吃店里贴出告示,让顾客吃完饭自己把碗筷送到洗碗处,美其名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过没实 ...

/ b0 Z) I, K) x& X9 x那时候把服务视为“伺候人”,让别人伺候就叫“剥削”,是“文革”所要打倒的![/b]
发表于 2013-6-9 2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7 23:35
# K! x6 V: v% {: q$ @红卫兵在小吃店里贴出告示,让顾客吃完饭自己把碗筷送到洗碗处,美其名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过没实 ...

3 w0 y8 S; I1 I5 I其实国外的快餐店如“肯德基”、“麦当劳”都是食客自己吃完把盘子扔进垃圾箱;包括北京“宜家”的餐厅也是在倡导和实行着;只不过中国人还是习惯着被人“伺候”!除了“文革”时!
发表于 2013-6-9 2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座门里边的“人民市场”,包括后来后门那边残留的大殿;以前是真的经常从前门一直逛到后门,从后门出(因我家住东四七条嘛,后门离着家更近);后来就是经常在梦中如此!怀旧的力量真大![/b]
发表于 2013-6-9 2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隆福寺小吃店”好像原来在“人民市场”对面那条通往“猪市大街”的南北街的路东那儿?[/b]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7: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在“人民市场”的东南方向,“市场”直对着是一条通往东四西大街的较宽的路。
发表于 2013-6-10 1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6-10 10:55 编辑 ( Z2 E1 D( G' ~: C4 w! {0 L' s7 @
% g( _) z0 F4 t( W' {
转贴一张台湾 喜乐 老先生根据记忆的绘画(1918~1935年间场景)。$ |8 [* r- K' K+ a
(点击看绘画——超大的好图)
+ y  N8 W' V# N
+ R) B$ H  n' N# H6 d$ {0 ?8 z! i. V" h9 P, \* y: b8 w5 n
绘画源自:% i/ ~7 `- N" j. R/ s7 W, d' A# g  `
一个漂泊在外乡的老北京笔下的北平 》      作者:气定神闲
5 R4 x; Q! T5 u7 ]' Fhttp://bbs.obj.cc/thread-88739-1-9.html
; ~' k5 s8 m0 E8 {* R# N+ G$ A* L. E3 a; Q. b3 }" F

& j0 O! Z" n* d
908.鸟瞰隆福寺        [喜乐先生绘画].jpg
发表于 2013-6-10 11: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我曾在东四北大街住,(东四三条对面)楼主文中提到买绣花针的很有印象,还记得他的吆喝声“一分钟学会,二分钟当师傅,越扣嗤,越咔哧,越结实....”哈哈。得一茶店对面有一二层小楼,那是我的同学满**的家。再往西路北边有一卖鸟阿姨,面色黝黑。每到秋季花一毛钱可买一个“燕雀儿”或“朱点儿”。
发表于 2013-6-10 1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13-6-10 11:44
% r1 U# H: E2 _0 ^9 H拜读了,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我曾在东四北大街住,(东四三条对面)楼主文中提到买绣花针的很有印象,还记 ...
* S& S  g! m8 \! v
您好,我曾住东四北大街349号,就是红日照相馆旁边.76年才搬走.
发表于 2013-6-10 16: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 发表于 2013-6-10 12:08 ' V; w0 F1 d' {# v9 D) @
您好,我曾住东四北大街349号,就是红日照相馆旁边.76年才搬走.

3 s; [2 U5 v& u' y您好。老街坊呀。我住在东四北大街500号。(后来居委会那院)现在是多少号不知道。我68年离开那里,去山西插队了。
发表于 2013-6-10 17: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我们也许见过面,哈哈.居委会我知道,那时我跟我奶奶去那里开过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1 12:36 , Processed in 1.220228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