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0163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5-26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郭大誌 于 2013-7-30 17:06 编辑
' s: \3 e- E/ e; S, Q% f
! f2 s z6 g6 c1 ~9 E1 G东四七条的那些人和那些地儿' ~+ J2 q1 r X4 `+ G8 y
* m! E" s( w% J6 r( p郭大誌, D6 ] f8 l# v
/ k. `& f% H3 x; D: B9 X
: W! p: ~8 Y! K; |
! b( y2 O( B! {! x2 k) W我家住的东四七条63号广亮大门$ }1 K% d+ \8 a8 V2 h
东四七条老宅大门
; i" H, B% y2 V( A, v8 x- ? h- N
2 l1 X! }3 e5 v7 T2 k' S3 M大门洞儿里堆满建筑材料8 U1 M( U' ^+ D" C- g
东四七条老宅通前院门框
, V; I+ ~6 x1 l3 [& i4 N6 f. U P! l% Q( N2 ^, K& d8 Y& A
大门边儿的门墩儿,上边的卧狮已被破坏" e2 Y7 d0 L: w) U; u5 }* y6 t
东四七条老宅门墩
4 w4 W7 e' Z5 n6 [. s$ |1 y# ^
8 ?4 W( V. |# ~: U前院儿过道儿东侧的过厅曾是我家
8 K! n6 `" |0 l: T! L1 a8 n5 o+ n
东四七条老宅我家
$ ^1 K% g2 s3 `' c" h# n# ~
A6 {0 ?* k7 |7 w$ b3 W. N F
中院儿正房建在五层台阶儿上- z6 w. `4 ^. j0 e; q2 Q& y
东四七条老宅中院
* a% u& k+ }1 c& S H2 C Z# [; W* s, e; p' R
中院儿正房的前廊推出来了
) b5 l2 @* v* ~* v- D
东四七条老宅中院正房
) v6 a) S* d" | o
# g5 U( D* C: O5 J! l7 g) `中院儿正房西耳房通后院儿的抄手回廊残迹
- }3 A% ~* u4 Y
东四七条老宅西跨院连廊
: i1 `" S$ s/ |1 H. k. i w$ t2 {( L4 I1 {, E( L& o/ t+ w
七条居委会原所在的院儿4 j: y6 q4 y' q7 V9 l( N
东四七条原居委会院
! j" Q s# w6 c- Z3 ?+ ?
$ z5 K* f: C: @6 h1 Z1 t" a1 ]东四七条63号后院儿1 A7 q/ |" S' J3 B X
东四七条老宅后院
7 Y/ J( `9 A2 ^: p( o4 `/ @6 N& M( t
东四七条“八一厂”宿舍
, `8 Z8 e+ }4 n7 G" K% X; Y8 A
东四七条“八一厂”宿舍
" V- x9 q( E+ y4 H2 Q6 e* U. b. \' m# f
东四七条65号(刘长瑜曾住过): v7 i/ X, w, ^' }
东四七条65号
& B {1 y% _' `: u! i9 p- |7 ^; R* k7 f7 z# z
东四七条通六条的德华里袁宝华原住过的院儿
9 W# r- m, ~; ]& g
东四七条通六条德华里袁宝华家
# C) A9 \& E" i6 f6 y) r6 ~/ V% r* w
- }5 B# M; V4 D) w5 u东四七条通六条的八宝胡同
6 g2 i }# ^* G4 S8 s
东四七条通六条死胡同
/ j2 ^6 k9 b8 G/ L
+ D6 J+ Y% s; }8 ?东四七条通六条的八宝胡同内神秘大门
) d- [$ w" K/ Z; Q6 h
东四七条通六条死胡同1
1 _# L5 }" s! ~% t/ o9 N
& o* S- ~& X! V) O: ^& l6 z东四七条小学新校门 + B: E5 ]* c# F6 l
东四七条小学
3 v9 R# @" O+ K
' }% w3 P" T" N# [' ?4 j东四七条西口儿往南原副食店和门诊部旧址
* n9 L" K6 n( h1 |! P5 O S, U4 w
东四七条口原合作社和门诊部旧址
X4 j: _, ~9 Y# a# @4 Q* \( J
; e A9 @4 i' `0 [& }
" u! d+ A' Y' _5 f y在热闹的东四北大街上,路东靠近张自忠路和十条的十字路口不远,有一条如今很容易被路过之人所忽略的胡同,就是东四七条。" C3 D$ A: n$ w; h* B* ]
而东四七条因为西口更靠近东四,咱们还是从西口说起吧!
9 H- y5 G) A S: a( h; b7 R2 R3 B4 `% Z; g) ]3 j; P( m
胡同西半部的情景6 H5 E* g/ M) o% z' D
) Q" l. Z$ {& P4 ]7 h' j
东四七条西口儿南边有一个副食店加菜站,当时都叫“合作社”,被称为西口儿大“合作社”。其南侧旁边有个门诊部,候诊大厅跟当时很多医院一样是个大棚;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常跟这个门诊部打交道,老妈也因此跟那儿的大夫护士都特熟;我做梦也常梦见在这个门诊部里所发生的我的活动。( b! J0 k3 J' I8 y2 }
西口儿的西北角上是个大公共厕所;至今印象很深。
. o4 a, H; [! j& ]" B再往东走不远,路南边儿就是一个大院儿,后来成了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它东边有一个胡同好像叫“娘娘庙儿”?(以前还叫过月牙儿胡同?), ?; I5 f y9 K& e- ~
路对过儿北侧有两个大门相邻,一个大红门带车库的,住的就是当年当过红五军团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后来是中央党校前身“中央马列主义学院”首任院长的李卓然(据给我们修房的专管中央和国家机关宿舍修理的房修公司师傅说,他比邓小平的行政级别还高呢)。那个黑漆大门,门口凹进去,比胡同路面低一块儿的,住的是中国社科院前身“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行内人都简称为“学部”)负责人姓刘。
8 W F* n) K# T. T ?- n! A北侧再往东,就是“八一厂”宿舍大院了。那院里别人我不认识;“高、高、实在是高”的“汤司令”刘江老师的儿子是我们中学同学,那时我常去他家玩儿。: \5 v( v) p& ]& K# b: D1 u
从六条到八条南北横穿七条的南板桥儿胡同,成了七条中部的一个小十字路口儿。它的西南和西北角儿都是两座二层中式小楼。南边儿那个有一位腿残疾的人开了家小理发铺,我们小时候都是上那儿剃头。它西边儿有家小铺儿,卖油盐酱醋、手纸,还有糖豆儿、爆米花儿什么的!也是我们最常和最爱光顾的地方儿!$ B* L2 t/ x0 k2 E
从南板桥儿往东路北一连四个院儿都是我们文化部的宿舍。2 F) a6 m1 N7 q4 y4 F: a/ T& C
第一个院儿是比较小的两扇黑门儿,只有一进院儿;正房和倒座儿都是高台阶儿。
2 s# ^0 b1 G1 ]1 \% w第二个院儿原来是个大食堂,南房的倒座儿原来是办公室,后来也住了人。屋里都是花砖儿地呢! V, i. O: t. P Z/ B
第三个院儿倒座儿对面有垂花门,三进院子;第二进通第三进东侧有廊子。第三进院儿的西侧还有一小跨院儿,内有假山。著名京剧演员刘长瑜在他们那院儿住过。
7 ?/ }6 C0 V; j' y6 V3 l( \) B& x. Y5 T) |- B& }1 W9 V" ~, Z/ f
我们家住过的院子
' b! E9 A1 a# n E5 K& ?; R N! b+ q9 X$ f$ U. g$ R
我们家住在第四个院儿,我们院儿的对门儿有两个小哥哥,是双胞胎,除了他们家人,我们根本分不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E D( q7 M3 s! ?: D
我们院儿的斜对门儿是新的大食堂(后来拆了盖成排房,著名播音员薛飞还在那院儿住过;住的是他爸分的房),从小儿到大都是到食堂打饭吃。我老爸著名戏剧表导演理论家郭亮被打倒之后还被造反派押着到食堂吃饭;我们吃忆苦饭的时候就不让打回家,那么难吃也非得当面塞进去还不许吐!4 {/ h0 s% C% b" l' y% W
我们院儿在我们文化部宿舍搬进去之前,是“解放军华北空军油料处”的办公地点,据说还有持枪站岗的呢!大门是红漆广亮大门,门两侧各有一个带趴着的小狮子的门墩儿;大门洞儿两边儿外撇的八字墙内各有一棵合欢树(北京人称“蓉花儿树”)。大门内有影壁;大门和影壁之间的东侧是两间门房儿。西侧是一个大门框,下两级台阶通向第一进院儿。2 k ~3 p4 I, F+ y; E
倒座儿一溜儿五间,方砖铺地。尽西头儿是男、女厕所。三进院子也都是方砖铺地。第一进院子的北房是过厅,中间是过道儿;过道儿两侧过厅的门都是有点儿类似现在的折叠门似的一扇连着一扇雕花儿镶玻璃的木门。 I" l7 \* `0 |5 U2 o
我们家当年就住在影壁后面的东侧的两间原过厅里。最东边儿有个耳房,我们家当了小厨房儿。因为影壁和我们家房子之间有一块儿空间,就好像是个小院儿;当年老妈忙于工作之余,还在这个小院儿里种了葡萄架,豆角儿、丝瓜、南瓜、苋菜等,随吃随揪。丝瓜瓤子还可以搓澡用;就是怕外院的儿小孩儿跑进来偷葡萄吃!( j: O9 }0 Q) f: }# p
西侧的两间原过厅房根儿底下是一棵参天老槐树,夏日遮阴蔽日,为整个前院儿带来了阴凉儿。唯一的膈应,就是院儿里老有吊死鬼儿!前院儿的到树底下的水管子打水老能碰上;一打药又弄得一地的绿!曾经有一阵儿我们宿舍的主管单位想拆了四个院儿打通了盖楼;没想到园林局先来了,说那棵树是明朝的,有好几百年了,不能动!结果盖楼事告吹! i0 l$ g* w% A7 m5 x( e! S
过道儿的北边儿,就是黑框儿绿漆的中门,当年是只有大人物来了才开的!我们住的时候整年开着,好像每个人去中院儿都跟“大人物”似的!
4 p7 Z( w8 D% z# P中门的两边儿就是连接前中后三进院儿的抄手回廊了,再大的雨也淋不着!但“文革”时,造反派在院儿里批斗老爸等被打倒的人,老爸他们站在大雨里坐着“飞机”,鼻涕流着都不许擦;造反派们却站在雨淋不着的抄手回廊里大喊口号!
5 Y+ u, w, R1 h. P# q其实那抄手回廊相当于前廊后厦,南边是我们那排过厅的后墙儿,东、西、北三面是厢房和正房的前廊沿儿。, _' X: o! E5 U# H4 i; L
中院儿的正房建在六七层台阶上;东边带耳房一直拐到东房的北侧;西边儿的抄手回廊在西耳房前和西侧一直通向后院,连上了正房的后厦。% Y: S. R' d7 [4 u; m# J
后院正房三间在三层台阶上,西边有耳房两间;东边有耳房四间。1933年便已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后曾任著名的延安平剧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的老革命罗合如;曾任东北鲁艺和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前身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和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的晏甬等都住我们院儿。& N0 P- S0 J* R6 y( c l
' N+ z7 n3 T' [9 i胡同东半部的景儿0 a" U x |% K+ R% ?
6 `4 k( B, n8 G% L
胡同南侧原来还有个通六条的小胡同儿(好像叫月光胡同?),后来成了死胡同儿(里边有个特神秘、老关着大门的机关)。它对面原来叫“大庙”,还有大殿呢!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庙,庙西边有个小死胡同儿。“大庙”西对面路南就是居委会,原来那院儿还有公用电话。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还在那儿创立了“一个人的广播站”;并因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中,从地震那天出来后便“过家门而不入”,累晕倒在厕所里而荣获了“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 G1 h9 N, M- ?( ^
居委会那院儿的东边就是通六条的胡同“德华里”,原来权力很大的国家计委主任袁宝华在那胡同儿住过。, ~! s3 C" U5 D! }2 d
“德华里”里边还有分叉的小胡同儿叫“后坑”、“皇姑院儿”(也不知道是哪个皇姑住过?)什么的。
; v- M6 _5 ~8 k- [: W0 {“德华里”的东北斜对面就是七条小学了;也是个好几进院子的大院儿!1976年前后,我还在那儿当过“工宣队”(“文革”时占领上层建筑的“领导阶级”,参与领导学校工作)呢!
6 K7 {& @7 y f" P2 x. |/ t5 y东四七条快到东口儿的地方分了个叉儿,在那三岔口儿上,就是东口儿的小“合作社”,也是副食店兼菜站。它北边儿是个小吃店儿,从上学时到上班儿就常吃那儿的烧饼、焦圈、糖油饼、素丸子或者豆泡儿汤,中午还能包伙。它旁边就是粮店了,每月领粮票(包括油票),买米买面都短不了往那儿跑!
* @8 _* l" {: `) \+ W; t再往东,我就不太熟了!那不是我的地儿(活动范围)了!
! c+ C" S" F0 Q% o- Q: c1 W8 z- ^2 \/ V+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