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北京故居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祁建

摘要: 梁思成与林徽因合影 北总布胡同3号(现在北总布胡同24号)外观   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北总布胡同故居要被拆毁之际,引起社会关注,最终得以保全。   最应该纪念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不是我们,而是一座城市— ...

梁思成与林徽因合影

北总布胡同3号(现在北总布胡同24号)外观

  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北总布胡同故居要被拆毁之际,引起社会关注,最终得以保全。

  最应该纪念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不是我们,而是一座城市——北京,但北京“消失”了,只留在梦中。故都的逝去,让一个人痛心疾首,但他无能为力,今天的北京,还记得这个人吗?北京不是梁思成的故乡,但北京“消失”的时候,他最心痛,依稀听到他的叹息声,北京,你真的就这样“消失”了吗?

  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夫妇,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当历史的风烟散尽,人们再回忆起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的国宝级人物,这两位真正的建筑大师文化大师时,在这片他们深深挚爱的土地上,仿佛看见了人间四月天。

  北总布胡同:林徽因“我们太太的客厅”

  梁思成、林徽因长期在海外生活,是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的,然而他们更钟情的却是中国民族的建筑和艺术。从1930年至1945年的15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国15个省的200多个县,测量、摄影、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处。这些丰富的积累和深邃的建筑理念,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1901年,祖籍广东新会的梁思成出生在东京,此时他的父亲正在日本担任《新民丛报》主编,他是12岁时才随母亲回到北平的。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的梁思成赴美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硕士,继而就读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东方艺术专业。与他同行的是被称为“旷世美丽、才华绝代”的林徽因。不同的只是林在宾大美术系读学士,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研修舞美设计。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诗人兼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是堂兄弟。祖父林孝恂为清朝翰林,进士出身,他本给孙女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之“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是美誉的意思。她从17岁开始发表新诗并爱好戏剧和绘画,后来改名徽因,是在她大量发表文学作品后,与一同名同姓的男性作者经常相混,排印也常发生错误,于是在1931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上,由主编徐志摩将女作者林徽音改为“徽因”。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现在北总布胡同24号)的故居,是林徽因和梁思成1931年到1937年间的住处。这方院落里曾经有过名噪京华的“太太的客厅”,聚集过中国文化界名流,承载着林徽因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她家的客厅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俱乐部和文学沙龙,经常集聚着一批文人墨客在此高谈阔论。每当这时,正如费正清所说的:“她交际起来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部围着她转。”林徽因令大家瞩目,是个活动中心,因为“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萧乾也说:“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别说沈(从文)先生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赏。”而金岳霖则说:“她是全身都浸泡在汉朝里了。不管提及任何事物,她都会立刻扯到那个遥远的朝代去,而靠她自己是永远回不来的。”林徽因身边大多是男性朋友,她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几乎圈内女性都对她敬而远之。

  北总布胡同3号从前的院子是个宽广、温馨的地方,院子四边各有一排单层的平房,灰瓦…………铺成的屋顶,房屋之间铺砖的走廊也是灰瓦顶子。面向院子的一面都是宽阔的门窗,镶嵌着精心设计的窗棂。院子中间种着几株开花的树,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双小儿女常在树下嬉戏。

  就是在这间客厅里,每到周末,金岳霖、徐志摩、萧乾、沈从文……这些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人士就会聚集一起,在阳光中畅叙,间或飘起几杯刚煮好的咖啡的浓香。而聚会的主角自然是林徽因。梁思成说话不多,他总是注意地听着,偶尔插一句话,语言简洁,生动诙谐。

  北总布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北起大雅宝胡同,南至东总布胡同,东有两条支巷通先晓胡同,西与向春胡同、后赵家楼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小羊宜宾胡同相通,属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因位于东总布胡同北面得名。总布胡同,清朝属镶白旗,清乾隆时称城隍庙胡同。因街内有一城隍庙得名。此庙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彼时香火甚盛。次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香火自此开始萧条,宣统时称城隍庙大街。民国八年(1919),因庙有碍交通,遂拆毁。民国三十六年(1947)称北总布胡同。北总布胡同内2号原是用建协和医院的余料所建,是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为其父母盖的。抗日战争时一个日本官僚曾经在此居住。日本投降后,此宅被收归国有。根据停战协定,为调处国民党、共产党之间的军事冲突,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美国政府代表罗伯森,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也参加。民国三十五年(1946),此宅为军调部国民党代表驻地,后又归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居住,解放后成为某单位宿舍。北总布胡同32号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旧址,后来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址,直至今日。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有好多故事,比如1933年11月1日,沈从文将正在就读燕京大学新闻系三年级的萧乾的短篇小说处女作《蚕》,发表在他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几天后,读了这篇小说的林徽因对沈从文说:“萧乾先生文章甚有味儿,我喜欢。能见到当感到畅快。”沈从文随即写信告诉萧乾,说有位“绝顶聪明的小姐”喜欢你的小说,要请你到她家去吃茶。就这样,兴奋而有点紧张的萧乾,穿着自己最好的蓝布大褂,与师傅一起叩响了北总布胡同3号院的门扉。

  那天的情景萧乾一直记忆犹新,“她刚刚骑马归来,身上还穿着骑马装,显得格外潇洒轻盈,哪看得出是个病人。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后来聊起天来,谈锋甚健,几乎没有别人插嘴的机会。别说沈先生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赏。”

  1937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逼近之时,他们不堪沦落日寇之手,操起行囊远赴深山老林,抢救祖国的建筑遗产。自此,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北总布胡同住过。

  林徽因与冰心的祖籍同为福州,算是同乡。二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住一个宿舍的同学,是真正的同窗。

  当时,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后引起平津乃至全国文化界的高度关注。那么,这篇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的小说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在《我们太太的客厅》中,关于人物的介绍是这样的——

  “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守旧,特别琐碎,特别小方。”在我们太太那“软艳”的客厅里,除了玉树临风的太太,还有一个被改为英文名字的中国佣人和女儿彬彬,另外则云集着科学家陶先生、哲学教授、文学教授,一个“所谓艺术家”名叫柯露西的美国女人,还有一位“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此诗人“头发光溜溜的两边平分着,白净的脸,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只见:诗人微俯着身,捧着我们太太的指尖,轻轻地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见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彩云……”我们的太太微微一笑,抽出手来,又和另一位文学教授把握。

  教授约有四十上下年纪,两道短须,春风满面,连连说:“好久不见了,太太,你好!”哲学家背着手,俯身细看书架上的书,抽出叔本华《妇女论》的译本来,正在翻着,诗人悄悄过去,把他肩膀猛然一拍,他才笑着合上卷,回过身来。他是一个瘦瘦高高的人,深目高额,两肩下垂,脸色微黄,不认得他的人,总以为是个烟鬼。后来,诗人笑了,走到太太椅旁坐下,抚着太太的肩,说:“美,让我今晚跟你听戏去!”

北总布胡同3号(现在北总布胡同24号)外观

1931年梁思成在北平总布胡同3号梁家的起居室里

梁思成与林徽因合影

  文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甚至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的色彩。

  但林徽因并不在乎,还特意将从山西带回的一坛陈醋送给冰心食用。由于林徽因喜欢交际的性格,产生一些意料中的故事便不足为奇了。

  对于林徽因,与她过从甚密的作家李健吾有过这样的描述:“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为此,李健吾还加以举例说明:“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时代应有种种现象和问题。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对于这一趣事,李健吾得出的结论是:林徽因与冰心之间“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

 

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外观

林徽因 与梁思成

林徽因  梁思成照片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清华大学校门

新林院8号: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

  新林院8号,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林徽因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时的居所,不仅见证了清华建筑系创建的历史,而且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北京及全国急需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从这里诞生。新林院8号成为新中国首批国家艺术创作的诞生地,留下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起步的见证。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今天的新林院8号依然意韵隽永。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梁思成致函母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我国各大学实宜早日添授建筑课程,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今后数十年间,全国人民居室及都市之改进,生活水准之提高,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之际,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兼系主任,新林院8号从此成为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清华园的居所。

  新林院8号院落周围砌筑低矮的砖垛略作围护,四周花木扶疏,阳光自林荫间透过。正房前檐用水泥砌出拱形雨蓬,房间十分高大,当时还没有暖气,冬天需要生三、四个约有半人多高的大炉子才能暖和。

  几个院落都被院墙遮掩着,基本见不到主体房屋的样子。小小的门牌提示来访者“新林院8号”到了。大门紧闭,主人想必在午睡。树影婆娑之下只见得屋檐处的构造,其余已经被加建的房屋和高高的砖墙围得严严实实。这里是清华园最早的家属区,若干像8号一样的院落围拢着一个200平方米的小操场,白天孩子们在操场上追跑,晚上还有露天电影看。小操场早就没了,被几栋板楼取代,与8号所在的几个院落同向排列。

  “新林院8号”以前没有高的围墙,只用矮矮的砖垛一围,正房和后院就是大家伙围聚和工作的地方。恰好碰到有人从旁边小门出来,才得知,这里已经住上了四五户人家,正房里住的是房东,加建的几间小房是租户。既然来了,便想看个究竟,试着叩响正门,果真有人在家。推开院门,终于发现了以前8号的些许印记,原来围护小院的矮矮的砖垛已经成为了高大围墙之内的一个长台面,摆放着花草,正房的门头还在,透过门帘,后院沐浴在阳光下,因为主人很不情愿被打扰,两三分钟我们就识趣地离开。

  1946年深秋,吴良镛受梁思成之邀共创清华建筑系,从南京北上清华。他来到新林院8号,林徽因与他长谈专业、艺术与生活。1948年,林洙第一次来到清华园,第一次来到新林院8号拜访梁、林二位先生,客厅陈设至今记忆犹新:

  “开门的刘妈把我引到一间古色古香的起居室,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北半部作为餐厅,南半部为起居室。靠窗放一个大沙发,在屋中间放一组小沙发。靠西墙有一个矮书柜,上面摆着几件大小不同的金石佛像,还有一个白色的小陶猪及马头。家具都是旧的,但窗帘和沙发面料却很特别,是用织地毯的本色坯布做的,看起来很厚,质感很强。在窗帘的一角缀有咖啡色的图案,沙发的扶手及靠背上都铺着绣有黑线挑花的白土布,但也是旧的。我一眼就看出这些刺绣出自云南苗族姑娘的手。在昆明、上海我都曾到过某些达官贵人的宅第,见过豪华精美的陈设,但是象这个客厅这样朴素而高雅的布置,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书架上是少年林徽因与父亲合影的老图。”

     新林院8号时期,梁家仍保留了抗战前住在东城北总布胡同时的“午后茶聚”习惯。每天下午四点半开始,金岳霖先生、张奚若夫妇、周培源夫妇、陈岱孙先生是座上客,还有建筑系的教师。金岳霖先生每天风雨无阻,总是在三点半到梁家。梁家准备饼干、花生米之类的茶点,林徽因自然是茶聚的中心人物,无论谈论什么都语言生动,引人入胜。梁思成说话不多,语言简洁,生动诙谐。谈话的内容广及哲学、美学、艺术、社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马恩著作等等,都在讨论之列,其实质为小型文化沙龙。

  1948年末,虽然清华园解放了,北平尚在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下。梁思成林徽因忧心古都北平的命运而夜不能寐。“一天晚上,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来到新林院8号梁家,为攻占北平城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的和平谈判失败,不得不被迫攻城时,要尽可能保护古建筑。他们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公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并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这使梁林夫妇惊诧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们在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产党接近了。”他们为解放军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建筑系教师为南下解放军编写全国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目录,最大限度保护了文物建筑。“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值得依赖,值得拥护”,从此他们坚信无疑。解放后他们以建筑师的眼界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奋力提出保留北京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绿带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方案,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前瞻性地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祖先和子孙都负有保护文物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的责任,不容躲避。”

  新中国刚成立,梁思成和林徽因以从未有过的欢欣鼓舞和昂扬精神,不顾病弱之躯,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1950年6月,梁再冰记忆中的新林院8号客厅,“到处是红、金两色的国徽图案,沙发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满了国徽,好像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作坊’。妈妈正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其他一切似乎都暂时忘记了。”与解放前下午茶的氛围相比,“新林院八号客厅中的气氛也变了。这里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作间’,建筑系的师生们川流不息地来来往往……感受到家中浓厚的‘国徽氛围’。”当时的建筑系教师郑孝燮记得:“为进行重大设计工作的需要,客厅中临时增设了高大的绘图桌。建筑系参与设计的教师前来讨论和修改设计时,常需围绕绘图桌对方案进行评论修改。”凝聚着清华建筑系师生集体智慧和梁思成林徽因艺术才华的国徽方案,作为中华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与革命精神完美结合的象征,在新林院8号诞生了。

  完成国徽设计后,他们又投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林徽因负责纪念碑须弥座装饰纹样的设计。她逝世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决定把她亲自设计的的一块汉白玉花圈纹饰镌于“建筑师林徽因”的墓前。

  50年代初,清华建筑系担当起“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各项实践,梁思成领导建筑系师生完成了中南海怀仁堂改建设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城市规划、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规划设计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篇之作。梁思成以城市规划学者特有的敏感,关注北京市的市政建设中最为迫切的卫生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成就。清华建筑系发展初期,如吴良镛先生所言:“林徽因虽然经常卧病在床,却能运筹帷幄,是一位事业的筹划者、指挥者,能协助我们解决颇多的难题。”清华建筑系成立时间不长,很快成为清华大学无论学术文化还是政治活动方面都非常活跃的一个系。1954年,梁家从新林院8号迁入胜因院12号。

  1953年完成了景泰蓝抢救工作后,林徽因的身体又一次垮了下来,她生命的热能仿佛彻底耗尽了。每到寒冬,她的病情就愈加严重,药物已不能奏效,只能保持居室温度。即使一场感冒,对她都是致命的。所以一入秋,梁思成就把窗户糊个严严实实,几只火炉也很早点起来。就是这样,林徽因仍不停地咳嗽,无情的病魔吞噬着她。

  1955年春节刚过,建工部召开了一次会议,从此,“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的批判,在全国开始了。在受批判的日子里,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的梁思成百思不解,但他又不能对病床上的妻子说。后来梁思成也因肺结核住进了同仁医院,与林徽因的病房是隔壁,但却一步也不能走近她。他们只能靠护士传递纸条互致问候。

  林徽因进入弥留状态,病危通知已经发出。几天来她一直高烧不退,医院成立抢救小组进行全力抢救。肺部感染像大火般蔓延着,她的生命最后被这火焰吞没了。

新林院8号旧居

梁思成 林徽因昆明旧居

  1955年4月1日晨6时20分,旷世才女林徽因终于告别了这个世界,走完了她51年绚丽多姿的生命旅程。4月2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同时刊登讣告,公布了由张奚若、周培源、柴泽民、金岳霖、钱伟长等13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名单。4月3日在贤良寺举行了追悼会。年已60岁的金岳霖听到噩耗,先是沉默,说了一句林徽因走了便嚎啕大哭。他给自己心仪的挚友撰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他把林徽因的子女当做自己的孩子,跟随梁从诫生活一直到1984年去世。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林徽因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把她亲手设计的一方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基座花圈浮雕作为她的墓碑,上方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梁思成亲自为爱妻设计了朴实简洁的的墓体。

  梁思成曾先后担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林徽因去世7年后的1962年,他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林洙女士结婚。林洙在梁思成1972年病逝后致力于编辑出版《梁思成全集》,并撰写了《建筑师梁思成》、《困惑的大匠——粱思成》等著作。当初她作为梁思成的资料助手,曾多次见过林徽因,她说:“当然,我见到她时她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病魔已把她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但是,一旦和她接触,实体的林徽医就不见了,你所感受的只是她的精神,她的智能与美韵光芒,我常常陶醉在对她的欣赏之中……”林洙在写完《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部回忆录,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可以说,林徽因是我见过的最美丽、最有气质的女子。她有很好的口才,语言表达极其丰富,她对艺术和建筑有着很高的领悟力,而且,她在处理感情上也是很高尚的。这一点是我很想传达给大家的一种看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1:07 , Processed in 1.10696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