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弦这种民间戏曲在京南地区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它是在清代光绪年间,由直隶宛平县(今属大兴)朱家务村兴起。其创始人是张家务村的朱广达和朱家务村的贾万全。清光绪二十年(1894)左右,他们先是在朱家务村兴办诗赋弦座腔戏班,后逐渐发展成农村会戏。光绪三十年(1904)以后,相继有西里河、西胡林、贺北等村成立诗赋弦会戏,邀请朱、贾二人教戏。两人自20多岁起合作,朱广达负责编写剧本和唱词,贾万全负责谱配曲牌,他们共同编创的剧目有《老少换》、《双拜堂》等40余出。 诗赋弦的音乐属五声音阶调式体系,多为征调式,一部分为宫调和羽调式。乐队以文场为主,初期乐器有南弦子(小三弦)、瓮子(二胡)、四弦(四胡)和海笛;有的曲段也加大笛,中、后期加进板胡、笙、奏琴等;打击乐器有单皮鼓、竹板(也称阴阳板)、铙钹、大锣、小锣和小堂鼓等。唱腔全部用真声(大嗓),不用假声(小嗓)。一段唱腔只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有些曲调带有衬腔(用衬词、衬句演唱),其声腔韵调有9腔18调72衬音。 诗赋弦曲目大多数取材于当时的一些奇闻轶事、民间传说或古典文学作品情节。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流行于河北一带的民歌,有的来源于彩唱莲花落、单弦、西河大鼓等民间说唱艺术。语言通俗,场面简朴,唱腔委婉而易于上口。诗赋弦的代表作有《老少换》、《秃子换》、《苏落缘》、《双全扫雪》、《十万金》、《千里驹》、《金玉缘》、《循环报》、《当琴》、《输姨》、《眶亲家》、《双拜堂》、《告金扇》等,均为内容新颖、诙谐风趣、独具特色的喜闹戏曲。 诗赋弦诞生后,迅速流传于大兴、宛平、固安、涿县、良乡、房山等地区,后受到京剧等大剧种的影响而加强了戏曲化程度,曾为京南地区的主要地方剧种。50年代后逐渐衰落、80年代西里河诗赋弦剧团恢复演出。1998年大兴县有两个诗赋弦剧团。2006年5月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11月21日被收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主要引自《大兴县志》)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3 , Processed in 1.0780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