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栅栏商铺林立,车水马龙。 秦风老照片馆供图 ▲1900年,北京前门箭楼一带被义和团放火焚烧。FOTOE供图 ▲这张照片是庚子年大火熄灭后一位外国摄影师在前门箭楼西侧的城墙上向南拍摄的,昔日繁华的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已经是断壁残垣,一片凄惨景象。徐家宁供图 华乐园(原为天乐园)的戏码每天演到半夜才散场。近日这座有200年历史的大戏楼已重张开业。 清末,洋货的供应已从皇家和富商扩大到普通百姓,诸如钟表、洋布和洋烟都是受欢迎的货品,而售卖这些洋货的店家也都集中在前门大街和大栅栏一带。这张照片是1899年在北京开设照相馆的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从前门大街东侧的一家店铺房顶向北拍摄的,展现了庚子年大火之前前门大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徐家宁供图 鲜鱼口是一条仅次于大栅栏的热闹街巷,以鞋帽业为主,聚集了众多老字号。 然而,当年北京城最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区,却未能像同仁堂老匾那般幸运。那场大火中,前门楼子和前门附近的商铺,几乎被烧成一片白地。 前门一带在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商业街。到了清末,这里已是北京的商业中心,可谓“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然而这满目的繁华,却几乎被庚子年的一场大火焚烧殆尽。 1900年,义和团运动传入北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把“洋货”也视作攻击对象,前门大街上出售洋药的“老德记”因此被放火烧药、烧店。前门大街的店铺那时多是木质结构,火借风势,一路烧开。金店、绸庄、参店、洋货店全都毁于一旦,一时间前门“商贾尽行闭歇失业。” 但是大火造成的停业只是暂时的,前门大街的商家们并未放弃这块商业上的“风水宝地”。最早恢复元气的是瑞蚨祥绸布店。掌门人孟觐侯找回了失散的老店员,在店铺的废墟前将花花绿绿的布料摆了一地,沿街叫卖。凭着几十年的信誉垫底,瑞蚨祥很快攒够了重新开业的本钱,仅仅过了一年,一座豪华别致的新大楼,拔地而起。此后瑞蚨祥又在大栅栏的西口和东口开办了“东鸿记”、“西鸿记”茶庄,“鸿记皮货店”、“鸿记绸布店”四处新店,经历一场劫难,买卖反而做大了。 同仁堂在大火中只是门面儿被烧,更大的损失是在火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把药店强占成军队驻扎点,药材、店面损失惨重。直到侵略者撤走,同仁堂才重新修缮了前庭,那块被张翊亭抢救出来的老匾,也重新被挂了起来。重张之日,道贺之人摩肩接踵,店方向每位顾客赠送了一瓶虎骨酒和一盒再造丸。 1902年,前门大街的各家店铺经过恢复和修建,相继重新开业。一场大火没烧走前门的人气,火车的到来使这里愈加兴旺起来。随着前门火车站的落成,“京奉铁路”和“京汉铁路”终点站修到了前门北边。外地人下了火车,直奔前门大街。那个年代还流传着“没到过前门大街就不算到了北京城”的说法。就连亨得利钟表行、精明眼镜店,这些专卖洋玩意儿的店铺也相上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把分店开到前门。民国初年,前门大栅栏的商铺已经接近千家。从大火中复兴的前门大街,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 今人流连的前门大街,就是按那时的历史影像复建的。重修后的前门大街,“全聚德”吊炉里的烤鸭香了半条街,“都一处”的烧卖还是皮薄大馅,“内联升”的千层底儿蹬在脚上依旧那么舒坦,大北照相馆拍出的照片仍然那么显人精神,已经行驶了半个多世纪的铛铛车穿梭在老字号扎堆的街道上,仿佛带人们“穿越”回旧日时光。 从2008年开街以来,前门大街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在厚重古韵和繁华气息中蓬勃复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4 , Processed in 1.08128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