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花园连理柏 凌玲 摄 北海公园的唐槐 北海公园内著名的“唐槐”位于画舫斋古柯庭院西南角的假山石上,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其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15米,粗大的树干胸围达5.5米,为唐代种植,至今已一千二百多年,所以人们叫它“唐槐”。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北京的“古槐之最”。因年代久远,历尽沧桑,它上部的原树冠早已枯死,而南侧的一个大枝又形成了新的巨冠,仍是枝繁叶茂、绿冠如荫。“唐槐”早已空心,在八十年代古树复壮时修补上。古柯庭院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为此槐而建,乾隆还写有两首《御制画坊斋古柯庭古槐诗》。乾隆二十四年古柯庭古槐诗云:“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阅岁三百久,成荫数亩多,底须向王粲,工拙较如何”。乾隆二十五年古柯庭古槐诗云:“古槐五百年,几度荆凡阅。春明迹已貌,春屿梦亦歇。闲庭构其侧,几榻皆清绝。树古庭因古,偶憩辄怡阅。满院绿琼荫,一窗黄夹缬。顾竹如得朋,比榆自多洁。壁间逸史画,早为传神设。”(二诗见清《日下旧闻考》一册389页)。到清光绪年间古柯庭又成了光绪皇帝读书的地方,慈禧也经常来古柯庭游玩。 故宫御花园的“连理柏” 故宫御花园内的古柏很多,而且大多是桧柏。桧柏成树后显得古朴虬蟠,形奇状怪,更能把我国的精美古建点缀得古香古色,为世界园林一绝。园内最著名的一棵古柏,是位于天一门内的“连理柏”。它为清乾隆年间种植。这棵“连理柏”是由两棵古柏组成,其双柏的主干跨在北京的中轴线(龙脉)上,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相交缠饶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冠。而且树干相交的部位里面的木质部已融为一体,成为一棵树。我国人民历来喜欢视树木的连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清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曾在“连理柏”前照过合影。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人情侣在柏前留念。在“连理柏”上还有一绝妙景观,就是游人从树的北边看,树上西侧的一个大枝,其扭曲处很像一只猴头。这棵连理柏是乾隆皇帝授意所植,其双柏的连理是经人工整形而致。 西单“民族大世界”的明代古枣树 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府邸,这里原是明代的“常州会馆”。到清初时,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住宅。因清太宗的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人们一直叫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这里为清右翼宗学,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就在此大院的一个北院内,矗立着一棵巨大的古枣树,其高达10多米,干周长达2.85米,为明初所植,距今已六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枣树之最”,人称为“京都古枣第一株”。因在清时这个大院的门口有一对石虎,故红学家们称这里为“虎门”。曹雪芹在这里教学,红学家们说是“虎门晨夕”。在古枣树下,有多少江南落第举子仰天长叹!在古枣树下,曹雪芹和他的学生敦敏、敦诚饮酒赋诗,抒发胸怀。 大觉寺的辽代“银杏王” 大觉寺内的古银杏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棵是驰名京城的“银杏王”,它巍然屹立在无量寿佛殿前北侧,其高达30多米,干周长达7.8米,是辽代所植,至今已近千年。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北京的“古银杏之最”,所以叫它“银杏王”(在1990年秋,经市园林局专家鉴定,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内的唐代“香岩寺银杏”,其高达25米多,干周长9.1米,为北京的“古银杏之最”)。大觉寺的“银杏王”又有“西山银杏之冠”之称。它的巨冠参天,荫布满院,雄伟壮观。清乾隆皇帝曾为它的雄姿题诗云:“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银杏王”为该寺七绝中的一绝。 古树档案 北京古树名木知多少? 按照《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古树名木分为古树和名木。其中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凡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其余的,为二级古树。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目前,北京一级古树标挂红色标牌、二级古树标挂绿色标牌、名木标挂金属本色标牌。 据最新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古树名木4万余株,其中古树三万九千余株;名木一千三百余株。古树资源中,一级古树六千一百余株,二级古树三万三千二百株。古树名木在全市16个区县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以前的皇宫、王府、寺庙、皇陵墓地、皇家园林及庭院等地。黄三祥 刨根问底 柳树为何姓“杨”?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尽人皆知的暴君,不过,杨广也留下很多“政绩”,植柳便是其中之一。《开河记》中载,杨广在位期间,曾下令开凿通济渠,而后令臣民在运河两岸广植柳树,以固河基,“凡植柳者,予绢一匹”。同时,他还亲自挥锹栽植,并“恩赐”柳树为国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待遇”,柳树因此又称“杨柳”。在他的倡导之下,几年时间,运河两岸便绿柳成行,郁郁葱葱,河清堤固,生态良好。 “左公柳”是怎么来的? 在河西走廊,清末名将左宗棠曾留下了“左公柳”的佳话。史载,左宗棠任陕甘总督赴任西进时,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遂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左宗棠率先垂范,公牍之余,携镐种柳。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共植柳26万株,人称“左公柳”。此举意在于:一为巩固路基,二为防风固沙,三为限戎马之足,四为利行人遮凉。自古河西走廊种树很难成活,可是在左宗棠严令督导下,竟然形成了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清人杨昌浚曾赋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宗元为何自称“柳刺史”?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大力倡导绿化,而且亲自在柳州地区遍植柳树。他写诗自叙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一副亲历亲为的风范。此外,他还总结出了绿化的许多方法和技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些经验之谈,今天读来,依然有指导意义。 陶渊明为何自诩“五柳先生”? 晋代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因厌恶官场黑暗,而辞官隐居。归隐田园期间,陶渊明一边坚持创作,写下了《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一边在家乡大搞绿化,他亲手在宅前栽了5棵柳树,竟日在树下吟诗翻读,自己还因此起了个别号:“五柳先生”。他以柳树自喻,既“拂水飘绵,易生轻盈”,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而受到后人的敬仰。 诸葛亮只留800株桑树? 三国时期的蜀国名相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且率先垂范,劝课农桑,曾和家人一起,栽种了很多桑树。据《三国志》载,诸葛亮病危时,曾给后主刘禅写了一封遗书,其中有“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之句。一代名相,只给家人留下800株桑树作为全部遗产,其廉洁之风万世可表。同时,诸葛亮也用这份特殊的遗产告诉后人:“依木自养,人神俱安!” “杏林” 为何代指医生? 晋代葛洪《神仙传》中载:三国时期,福建侯官(今福州)地区有位名医叫董奉,此人医术精湛,乐善好施,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董奉隐居庐山期间,常为附近百姓治病除疾。而且,他行医有个“怪癖”:治病不收分文,但患者病愈后须在其家房前屋后栽植杏树,标准是:重病患者栽5棵,小病患者栽1棵。几年下来,董家宅前院后出现了10万余棵杏树,成为一片杏林。春天,董奉就邀来百姓共赏缤纷杏花;夏季,董奉把甜杏摘下来卖掉,买来谷米赈济穷苦百姓。“君异(董奉的字)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在史籍中留下了“董仙杏林”的佳话。后世遂以“杏林”代指医生,并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等成语来称颂医生的医术高超和高尚医德。钱国宏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9 , Processed in 1.09240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