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持续近一年的整治无名路专项工作结束,全市共有1006条道路被分成三批命名,这其中包括数十条胡同的名称。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旧城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里的胡同一直在减少。解放初期北京共有3000多条胡同,据民俗学者统计,目前北京二环路范围及周边的胡同,大约还有500至700条。如今随着这一批道路被重新以“胡同”命名,北京的胡同终于要做起“加法”了。 本周,记者走街串巷,去寻找这些名字“失而复得”的老胡同。虽然如今它们的样貌已不是大家印象中平房院落组成的小街巷,而变身为道路宽阔、两边高楼林立的大街,但带有历史感的名字却让它们韵味悠长。 “这是老北京地名‘难得’的一次回归,真的是个好消息啊。”民俗学者高巍向记者感叹。 新胡同已不再是印象中的小巷 为了寻找“口袋胡同”,记者在西单街头转悠了好一阵儿。南来北往虽然人多,但即便是北京人,也没人听说过这个地名了。 直到记者遇上一位老先生,才豁然开朗。“这儿就是口袋胡同”,西单婚庆大厦南侧,和记者擦身而过的李老爷子说。“这个地名自打上世纪60年代就没了,我也是后来听老街坊们说起过才知道。” 也难怪没人能说清,据资料记载,口袋胡同当初呈现为“”字形,因其好似一个口朝东开的口袋而得名。从1965年起,这个地名就被取消,改、并为“西槐里”和“大木仓”两个地名。如今大木仓胡同仍在,西槐里胡同则已在上世纪90年代便经历一次次改造,至今成为西单婚庆大楼所在的位置。 不仅是口袋胡同,今年恢复的这些胡同名称里,与这一情况类似的还有多处,比如此次命名的新街口六条。记者查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市地图,发现当时从新街口往北的东西向有几条胡同。随着城市改造,杂乱的平房区、狭窄的小胡同,已被高楼大厦取代。当初新街口七条的位置,如今路北是新华百货,路南是星街坊购物中心,“幸运”的新街口七条在经历一系列改造后,位置没变,仍然是一条道路;新街口六条所在位置,改造时间稍晚,且道路走向略有变化;至于它们的“弟兄”——五条、四条等,位置则早已被大楼、小区占据,名称也已不复存在。 又如骡马市大街北侧、中国联通大厦后面的一条路得名“棉花胡同”,其实这里也已是一条平整的新路,没有了平房院落。命名为“棉花胡同”,是因其所在位置曾为棉花上头条等胡同,这些胡同已在2002年被拆迁,如今仅西侧还剩下棉花下二条胡同。 相比那些曾经的胡同已变身大街,“果匣胡同”仍然是一条小巷,只是街边已变成高楼大厦,而非四合院落。说起这个地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有著名的“民族大世界”。据记载,早年间这里叫做“火匣子胡同”,是一条死胡同,后来又改名为“果匣胡同”。1965年这条死胡同并入了小石虎胡同,从此这个地名消失。西单商业区开发后,这里不再有平房区和居民。 记者向过路的人们打听“果匣胡同”,一位北京姑娘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哪个果?水果的果?你是想找吃的吧?以前这条街旁边都是小吃店,不过半年前都关张了。” 一批胡同“失而复得”了 正式得到名字的还有“莲花胡同”和“永庆胡同”。这是两条垂直相接的胡同,位于菜市口十字路口的西南角。与一些被恢复的老胡同名称不同,这两个地名虽然很少被提起,但从未真正消失,因为附近还有着“莲花胡同”名称来源的古迹“莲花寺”以及“永庆胡同××号”的平房院。 “莲花寺以前被北京医疗设备四厂占据,我记得附近小孩常常捡到塑料点滴管子之类的东西当玩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厂子停产。”附近的一位老先生说。现在的莲花寺虽然挂上了文保单位的牌子,但大门紧闭,看上去还没有彻底复原。而永庆胡同东侧路口处曾有一家粮店,“这话说起来就没完啦,我从这儿走了二十多年,每路过粮店门口儿,都觉得飘着香味儿。” 两条垂直的路究竟哪个是莲花胡同,哪个是永庆胡同,两位街坊抬上了杠。“永庆胡同是南北向,莲花胡同主要是东西向带拐弯,我的记性错不了。”另一位老街坊则笑呵呵地反驳:“那为啥现在人们都管南北向这条路叫莲花胡同呢?”也难怪有人分不清,记者发现,莲花寺的铁门上,地址牌上竟然写的是“永庆胡同37号”。 提起老胡同,两位老街坊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从1998年菜市口建设南大街,菜市口胡同、北半截胡同、儒福里过街楼就拆掉,聊到醋章胡同、烂缦胡同等也被拆掉一半,最终盖起了新的楼房小区。“拆迁改造之后,没了的地名不少,这些地名现而今只有老街坊们聊天时,彼此才能听得懂。” 莲花、永庆两条胡同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也被拆掉大半,盖起了枫桦豪景小区。提起小区周边的这两条路要正式恢复老地名,遛弯的居民先生还挺高兴,虽然他当初带着兴奋的心情离开了小平房、搬进了这里的高楼,但现在他挺怀念小巷人家的生活。“将来我也能跟人家说‘我住在胡同里’了。这胡同平房都是北京特色,虽然我说不出家门口胡同名称有什么深刻含义,但这样的文化应该通过地名流传下去。” 采访手记 希望能有更多的胡同 被找回来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这些恢复旧胡同名的街巷还未安装路牌,这一工作将在不久之后展开。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重新得名的胡同,基本上都是直接恢复道路原址旧名以及邻近老地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保护一千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为此工作人员在梳理城区的无名路时,更加注重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 前些年菜市口东南侧拆迁改造的时候,曾有民俗学者提出过一个保存老地名的建议:在曾经遍布小巷的地方新建起的高层单元楼,可以用其覆盖的老胡同名字来命名单元门。比如一单元又叫“米市胡同”,二单元又叫“包头章胡同”。小区里一些设施,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设立一些标牌。在向他人介绍自家住址的时候,带上一些老地名当成辨认依据,既方便又有北京生活味道。 “有些在现实中无法保留的胡同,也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手段留住。”老北京网负责人、民俗学者张巍说,“可以使用GPS对胡同进行定位,建设新的小区后,在道路位置标示出来,再制作一些标牌摆放在路边。虽然胡同不在,但这样能体现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一些摄影爱好者早在十多年前拍摄胡同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使用上了GPS记录下拍摄地点,同一位置新旧对比,既增加历史厚重感,也能为古城增加一些文化味道。 民俗学家高巍先生小时候居住在北海与景山之间的魏家胡同,1965年这里改名叫园景胡同一直延续至今。“北海公园与景山之间,叫园景胡同也挺好。但查阅资料可以发现,魏家胡同是因魏忠贤的宅子而得名,历史一下子又多了好几百年,这就是老地名的魅力。” 过去居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们常说一个词——“上街”,这便是胡同与大街定位的差别。“油盐酱醋胡同里就能办了,要撕块布买块肉,就得去相对繁华的大街边。”如今命名的一些胡同已无居民,“城市发展过程中,为改善居住条件,拆旧盖新无法避免,此时使用老胡同地名,看得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本报记者 张硕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4 , Processed in 1.08392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