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都龙脉——万宁古桥下闸桥通惠

2020-6-7 11:0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

摘要: 大都龙脉——万宁古桥下闸桥通惠北京中轴线上的路与桥(六)——纪念博物馆日 《唐土名胜图会》中的万宁桥,是否如此高拱,值得探讨。万宁古桥——海子桥、北门桥、后门桥、御河桥万宁桥位于北京地安门至钟鼓楼之间 ...

大都龙脉——万宁古桥下闸桥通惠
北京中轴线上的路与桥(六)
——纪念博物馆日


《唐土名胜图会》中的万宁桥,是否如此高拱,值得探讨。

万宁古桥——海子桥、北门桥、后门桥、御河桥
万宁桥位于北京地安门至钟鼓楼之间的地安门外大街上,因其在什刹海东岸,正当海水东流泄入通惠河的关口上,故名海子桥,又因处于地安门以北而名为北门桥、后门桥,一是与天安门以南的前门及正阳桥相对,二是因地安门是皇城北门,与天安门也是南北相对,三是更早的元代,与丽正门外的第二桥万安桥相对,期望天地万事安宁。万宁桥南边的元大都厚载红门,即明清地安门位于地安门外大街南端与平安大街的交叉口,今已不存;北边的谯楼即鼓楼位于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其后是钟楼,是古代用以报时的建筑。元代一改城市左钟右鼓的格局,开创性地将鼓楼与钟楼前后纵置,不仅气势宏伟,也使北京中轴线极富音乐性,在金鼓声中,还有汤汤水音在万宁桥下伴奏。
万宁桥西北侧是建于唐朝的火神庙,西侧的什刹海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伴随旅游经济的发展,世事变迁,曾经宁静的什刹海地区,似乎复现了元大都“舳舻辐辏”般的景象,从宜居之地转型为繁华的旅游目的地。是的,万宁桥周边自元大都以来便是王城规划中的“后市”,尚存大量旧时店肆建筑,昔云北京的繁华有一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该处即为鼓楼前的闹市,800年来一直是北京的重要商圈,钟鼓楼、火神庙与万宁桥及隔海相望的银锭桥、北边的烟袋斜街一带,是极富历史底蕴、商业风情与民间色彩的宝地。


万宁桥(图片引自网络)

说起万宁古桥的前世今生,与正阳古桥和“三海大河”都有着深厚的内在渊源关系。从古代北京城市的水系变迁,就可以发现这座古桥对于北京城的形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三海大河”是一个通俗称呼,指的是流经北海、中海、南海的一系列水泊,其前身是永定河在全新世早期和晚全新世时期行水的主河道,称为㶟水古道或古永定河、古高梁河故道。当时的永定河水自石景山、八角一带东流,至八宝山北折至田村,再东流经紫竹院、德胜门、积水潭,再东南折向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南海为明代开辟),过人民大会堂处的原石碑胡同、正阳门(即正阳桥下的古河道)、鲜鱼口、龙须沟,流向马驹桥。自东汉以后永定河才改道蓟城南,而“三海大河”故道就成为古高梁河河道,并演变成为今日北京中轴线西侧的一条贯通南北、形似巨龙的“水龙轴线”。就在这条水龙轴线的南北两端,各有一处狭窄的津渡,北端是万宁古渡、南端是正阳古渡。而且巧得很,这两处古渡正好处于南北一条直线上,这条天造地设般的直线就是如今的北京中轴线,当年刘秉忠规划元大都时,不是打造了这条中心线,只是发现了它的伟大意义,因势利导造就了北京城。
据史料记载,“三海大河”的遗沼湖泊处于汉唐幽州城的东北方,在辽代时开始被改造成为城郊风景区,在湖心岛上营建了瑶屿行宫。金代将其大规模扩建,将古高梁河床上遗留的一系列沼泽洼地,经人工修整后成为白莲潭及太液池,营造宫苑,始为北宫,后为专供皇家游幸的“太宁宫”“大宁宫”“万宁宫”,万宁桥即源自万宁宫,有人考证其为万宁宫的旧迹。所以,金代万宁桥以及正阳桥的修建可能在金龙津桥前后,但不会晚于卢沟桥(1192年)。从公元1179年起,金世宗又疏浚改造区域河流,扩大湖泊面积,并以浚湖之土筑高万岁山即今日北海公园琼华岛的前身。金亡后,太宁宫在元大都正式兴建之前就早已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夏宫。特别是琼华岛与东岸陆地也是依靠一座桥梁联系,东岸则是金太宁宫所在的宫苑核心区域,这座桥梁就是北海公园陟山桥的前身。
辽金时代,自都城向北、向东以及向东北方向的道路都很发达,直到忽必烈占领中都后,在兴建大都之前,联系上都和中都的道路均为金中都及以前开辟的,所以自中都城去往琼华岛的主要通道应该就在“三海大河”的东侧,南端即是出金中都东门后向东北方直达而至的正阳桥,北端即横跨海子向东泄水渠道上的万宁桥。现在海子东岸的火神庙,原名火德真君庙,据说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已有1300年的历史。这座火神庙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北、路东临街,就在海子边。其起源方位即紧邻这条古代的南北大道,也是交通最为便捷的地方。
不难想象,从早期的幽州蓟城东门、辽南京城东门、金中都城的东门出发,行人车马如果走向东北方向的“居庸关大道”和“古北口大道”,因受大面积的三海大河的限制,必须向东绕行三海大河东岸,首先在正阳古渡处过河,然后沿着海子东岸一直向北,跨过万宁桥后再绕行海子东北角,到达今鼓楼前,然后向北沿旧鼓楼大街或是斜向西北沿海子北岸,到达德胜门、健德门,径直前往居庸关方向,或是向东北出安定门或东直门,往古北口方向。这是能够联系周边重要区域、沟通北京大十字交通最为便捷的也是唯一的一条南北大道。同时,辽金时代及更早时期,三海大河以东的广大地区为农田村落,处于农田与宫苑之间出现一条南来北往的通道是自然的,符合各方面需要的。如此,可以判断,即北京自元大都以来的中轴线刚好建在了辽、金时期或古代蓟城东北方向的一条“南北大道”上。据上世纪80年代考古钻探发现,在景山以北的中轴线地下发现过一段南北向的道路遗迹,宽达28米,当时判定是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大道的一部分,但未必不是元大都之前、或辽金之前的“南北大道”的一部分,这是极有可能的,而且这条历史大道完全是由正阳古渡和万宁古渡所定位的。

万宁桥与澄清闸
万宁桥下为元代开通的通惠河二十四闸之一的澄清上闸。北京的闸桥始于金代的闸河,正阳桥、万安桥和万宁桥都是建在闸河之上,而历史上最有名也是蔚为壮观的系列闸桥就是通惠河上的闸桥。所以,北京的中轴线与闸河即运河的关系极为密切。


万宁桥(图片引自网络)绞关石处为闸板位置

通惠河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但是万宁桥和澄清闸的修建要早于郭守敬开通惠河,万宁桥下游一段成为玉河、御河,也是早在金代就存在(或开挖)的一条河道,郭守敬只是选对了进出积水潭的位置和总路线,由此修建了通惠河。如《金史·河渠志》载:“金都于燕,东去潞水五十里,故为闸以节高良河、白莲潭诸水,以通山东、河北之粟。”金称白莲潭、积水潭,元称海子,即今什刹海。以闸节白莲潭,当在万宁桥下。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金史,食货志》中又有“放白莲潭东闸水与百姓溉田”的记载。这里明确提到“放白莲潭东闸水”,与前面“引宫左流泉”,都是指引白莲潭水。所以,金代开发白莲潭时,在万宁桥处就已修建了闸门,就是白莲潭东闸,这是积水潭所建最早的闸门。
1999年在修复后门桥施工中,先后在两岸挖出六个镇水兽,在桥东北的镇水兽上有“至元四年九月(1267年)”刻字。说明此闸是元初在金代基础上修建的。万宁桥的修造时间,史籍只记为“至元中建”,可能是元初重修的记录。元大都就始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处于中轴线的万宁桥的修建时间按说不会晚于大都的修建,而且在金代就已存在。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重修了澄清闸和万宁桥,元贞元年(1295年)才被赐现名,在24座古闸中名气最大,是当时积水潭东岸、通惠河起点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澄清上闸与万宁桥原为木质结构,至顺元年(1330年)改用石材重建,澄清上闸闸口遗址现位于万宁桥下西侧,历经数百年后,河堤南北两岸尚存有闸门槽和绞关石等原有构件。该桥现为单孔石拱券,西侧拱券上雕刻有镇水兽头,在桥四角河堤上还有四尊姿态不一的镇水神兽。所以,要说万宁桥始建年代,当不晚于至元四年(1267年),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万宁桥下镇水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17 , Processed in 1.09357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