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都龙脉——北京中轴线地安门北段的五行八卦意象(下篇)

2020-6-7 12:1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

摘要: 北京中轴线上的路与桥大都龙脉——北京中轴线地安门北段的五行八卦意象(钟楼、鼓楼、万宁桥、火神庙、厚载红门)(下篇)北京中轴线上的路与桥(九)——纪念博物馆日 厚载三桥之坤地(当为“一夫”) 坤地净土、 ...

北京中轴线上的路与桥
大都龙脉——北京中轴线地安门北段的五行八卦意象
(钟楼、鼓楼、万宁桥、火神庙、厚载红门)
(下篇)

北京中轴线上的路与桥(九)
——纪念博物馆日


厚载三桥之坤地(当为“一夫”)

      坤地净土、大都龙脉——发现大都厚载影山之像
万宁桥为后门桥,居北方为坎水,元万安桥为国桥(明清转移到正阳桥)居南方为离火,这是后天八卦方位寓意;而元皇城北门厚载红门为坤地,元皇城南门丽正门为乾天,这是先天八卦方位寓意。这里,主要说说坤地。
前面说过,万宁桥与东、西步量桥,以厚载红门为底边中心,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斜边长度为240步,东西两桥距离厚载红门170步,厚载红门距离万宁桥也是170步。关于步长数字的寓意,前面做了讨论,关于三角形的形态,需要探讨,本文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围合之处,名为厚载三桥之坤地。
首先,这个等腰三角形应该是有意设计的,三座桥梁是自然需要,但其所在却不会自然形成,桥梁的位置肯定是人为选择安排的。其次,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在大地上做出这么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第三,大都建设、几何作图,必然需要测量,那么东西步量桥的名字是否与此相关?
可以推想,当初刘秉忠选定万宁桥为大都中轴线时,万宁桥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不过调整的余地不会很大,既要保证桥梁工程和水利工程的需要,还要保证大内宫城的西墙与太液池东岸有一段最小的距离,同时还要使中轴线向南刚好穿过丽正门外第三桥即正阳古桥,同时确定升平桥、周桥、龙津桥和万安桥的位置。元大都的中轴线上一共不下六座桥梁(群),与各个宫殿、门楼、牌楼和钟鼓楼同时进行精确定位,保证同步施工的需要,这个测量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那么,不在中轴线上的东步量桥和西步量桥的桥址,其调整余地应该比较大,但因与皇墙北墙、厚载红门和皇墙北大街的位置息息相关,与水道湖岸的位置密切关联,必然都要经过缜密的规划和计算。特别是厚载三桥围合之地的中心点,即厚载红门的位置和寓意非常重要。
厚载红门的名字来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坤,象征大地,地具广厚之德,故能载生载育万物。按先天八卦方位,南为乾为阳为动、北为坤为阴为静,所以宫城和皇城北门,元代名为厚载门和厚载红门,明代为北安门和玄武门,清代为地安门和神武门,玄武、神武为北方大帝。北方为地,地拱为山,地可静而平、山可靠而稳,故山可简化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厚载三桥之坤地的形状就是一座山,一座大内的靠山。不过,后来明代在厚载红门南面的大内御苑堆起了一座景山,也可以说厚载三桥之山就是景山的前身,也是景山之影像,可以将其命名为“厚载影山”。


厚载影山

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大都龙脉隐隐伏现
这座厚载影山正居大都中轴线上的坤位,左有御河之水、右有玄武海子之波,不仅真正是“山环水绕”,完全符合八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之说,而且还可能有着多重山影,寓示大都龙脉的伏现并且直入大内。其形态表现为:一是上述三桥围合之等腰三角形的厚载三桥山影;二是以厚载红门为中心向西、北、东三个方向各量取240步即一元里的距离,由此组成的山影恰好把三桥和海子、玉河所围的半圆形空间全部包括进来,更像一座厚重的完整的山脉。如是向北扩展,至于鼓楼则为厚载鼓楼山影,其“西坡”正好通过银锭桥;至于钟楼则为厚载钟楼山影。
按风水学说,背山面水方为藏风聚气之宝地,所以,大都大内应该有一座靠山。有文献说元大都有万岁山就是靠山,不过这座万岁山在太液池(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可是从五行八卦方位和大内朝向看来,都不合道理。看起来,以风水大师刘秉忠的才智,不会置之不理,或者蒙混过去,一定有他的道理可讲。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元大都在大内北面有座有形的靠山,那么这座或几重应该有而不可见的靠山,按现今的厚载三桥桥址且不出元代的位置来推测,应该就是这座隐藏在我们脚下的厚载影山。
至于为什么不堆起一座真正的靠山呢?本文推测:刘秉忠和忽必烈可能认为没有意思凭空堆造一座假山,假山是靠不住的,对于草原民族的忽必烈来说,真山真水才具有可依靠的神力。再有,在大都北部既然开创性地起建了钟楼和鼓楼,即可从大内直达楼下,也完全可以将钟鼓楼当做大内和大都的靠山。为了风水和龙脉,想必刘秉忠一定是特意规划布局了这样一重重神形兼备的厚载影山。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之地

另外,据《周礼.考工记》:“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此一夫相当百亩之地,即皇宫的前朝之地不小于一夫,后市之地也不小于一夫。若以15方步为一亩(合875平米),240步围合空间之半当为128亩。厚载三桥之坤地亦有“一夫”之地的寓意,以符合《考工记》周礼之礼制。再有,可以看到大内御苑和宫城的横向尺度应与厚载影山的宽度相同,虽然这是从明清宫城来比拟的,但估计与元宫城的格局不会有多大的差别。
如上看来,元大都多重空间的数据安排,确为有意为之的,足可说明本文关于钟鼓楼的所有推测,以及钟楼和鼓楼确的是修建在元明清的中轴线上,是完全有意规划设计的,是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元大都规划建造中获得全面体现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建设的伟大创造。


北京鼓楼

北京钟楼

正阳、万宁和东西步量桥的交通地位和历史价值
到了明清时代,正阳桥与万宁桥,前门桥与后门桥,在中轴线上一南一北一阴一阳相互呼应,此观念深入人心。其原因在于北京东西城之间的交通往来,因为皇城居中造成了巨大障碍,不得不向南绕行前门或向北绕行地安门,唯此两条路线方可沟通东西二城,更加凸显了前门和后门、正阳桥和万宁桥之间的呼应关系,成为老北京人心中的重要交通坐标、北京城市地理的重要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交通地位和历史价值。
作为北京中轴线南北两端的两个著名节点,一处作为地下古迹的正阳古桥和一处作为地上古迹的万宁古桥,以及还应该包括东、西两座步量桥,它们不仅在桥梁与渡口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文物价值,而且在北京城市历史发展与地理变迁中,与元大都的规划思想、中轴线的起源、古代城市水系的变迁、北京古城街道肌理和胡同路线的形成、古代城市交通地理空间的变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特别体现在将中国传统五行八卦风水学说,运用于城市格局的规划设计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彰显出古渡古桥的特殊历史价值与人文魅力,成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地安门

从景山遥望地安门和钟鼓楼

要全面了解东、西步量桥的历史意义,且看下回步量桥之谜。
文章已于2020-06-06修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7 , Processed in 1.08493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