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交民巷——北京第一个使馆区什么样?

2021-11-26 09:5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秦风|来自: 旧京图说

摘要: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列强签订城下之盟——《天津条约》。依据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东江米巷开始耸立起一座座异域风格的小洋楼,这条胡同也由此改名为东交民巷。从此,这 ...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列强签订城下之盟——《天津条约》。依据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东江米巷开始耸立起一座座异域风格的小洋楼,这条胡同也由此改名为东交民巷。从此,这里成为浓缩近代中国丧权辱国历史的小舞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些西洋建筑有的已经拆除,有的还在使用,它们已经融入进北京的城市记忆。

1900年,义和团杀入北京城,围攻东交民巷。不过,血肉之躯抵不过洋枪洋炮,仅仅56天后,八国联军攻陷了京城。第二年,清政府与英、美、日、德、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区的四至,南起东城根,北到东长安街,西至东交民巷西口(户部街),东到崇文门大街,是原来使馆区面积的20倍。
《辛丑条约》还赋予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的权力。于是,各国纷纷开始在东交民巷大兴土木,建造兵营。使馆区四至建起6米高的界墙,上设炮台、碉堡,下挖壕沟。图为民国时期东交民巷入口,原来的木栅栏门改成铁门,白天由外国士兵把守,晚上关闭,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

1900年,义和团杀入北京城,围攻东交民巷。不过,血肉之躯抵不过洋枪洋炮,仅仅56天后,八国联军攻陷了京城。第二年,清政府与英、美、日、德、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区的四至,南起东城根,北到东长安街,西至东交民巷西口(户部街),东到崇文门大街,是原来使馆区面积的20倍。
《辛丑条约》还赋予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的权力。于是,各国纷纷开始在东交民巷大兴土木,建造兵营。使馆区四至建起6米高的界墙,上设炮台、碉堡,下挖壕沟。图为民国时期东交民巷入口,原来的木栅栏门改成铁门,白天由外国士兵把守,晚上关闭,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

奥匈帝国公使馆原为清顺治帝第二子裕亲王福全的宅邸。英法等国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后,奥匈帝国也以“利益均沾”为由,要求在北京设立公使馆。
义和团运动期间,奥匈公使馆遭受重创。从照片中可见,原有的欧式建筑已成为废墟。《辛丑条约》签订后,奥匈帝国像各国一样,借机扩大了使馆面积,较之前面积扩充数倍,并修建了新公使馆和兵营。如今保存下来的奥匈公使馆是1910年前后建成的。

图为建设中的美国使馆西兵营。美国兵营位于使馆西侧,原有东西两座营房,都是一层的连廊建筑。为了扩充驻华军队,1918年在原有的西侧营房基础上修建了新的营房,从原来的一层变为四层。这张照片是在正阳门城墙上向北拍摄的。

在使馆区中,英国公使馆的位置最为隐蔽。它的南边和西边被美国公使馆和俄国公使馆遮蔽,东边被法国、德国、奥地利、日本和肃王府遮蔽。围困期间,这些建筑为英国公使馆阻挡了不少来自清军和义和团的炮火。英国公使馆的西边为上驷院,北边为翰林院。从这两个方向,清军又很难发起进攻。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英国公使馆在围困期间成为使馆区非战斗人员的避难所。图为,英国、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英国使馆门前摆弄“国际炮”。

1862年,普鲁士代表除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各邦,在北京设立公使馆。
图中的德国公使馆建于1875年至1879年,位于东交民巷路南、洪昌胡同北口西侧,设计师是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奥尔末在北京工作期间曾拍摄了一组圆明园的照片。它们目前被公认为是圆明园被毁后最早的影像资料(详见2012年6月26日本版)。
图中的建筑是德国公使的住宅和办公室。

图片由由秦风老照片馆、FOTOE提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古仪蒙尘记下一篇:旧日繁华隆福寺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1 , Processed in 1.08418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