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郑希成和他笔下的北京民居宅院

2021-11-29 09:3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黄加佳|来自: 旧京图说

摘要: 北京西城区陟山门街5号北新桥一带,虽然胡同逼仄,院落破旧,却是北京少有的几片还保留着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地区。经常有好奇的外国观光者,拿着相机到这里寻找属于老北京的一鳞半爪。每到这时,郑希成就想拿出自己画 ...

北京西城区陟山门街5号

北新桥一带,虽然胡同逼仄,院落破旧,却是北京少有的几片还保留着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地区。经常有好奇的外国观光者,拿着相机到这里寻找属于老北京的一鳞半爪。每到这时,郑希成就想拿出自己画的北京民居图给他们瞧瞧:“北京的院子原先可不是这么破破烂烂的。”

郑希成笔下的宅院,屋舍俨然、格局工整、绿树成荫,甚至连屋顶上的瓦当都片片分明,与现实中房挨房、房挤房的大杂院看不出一点相似之处。他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才是北京的院子——那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存在于心中的院子。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90号

东城区史家胡同内西罗圈胡同1号

东城区八宝坑胡同37号、39号、41号

南池子普度寺西巷35号

学院胡同39号

东四五条

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1号

南池子胡同82、84号

东四十三条77号 完颜府

郑希成画的第一个院子是他在九道湾的家。郑希成家是个南北小院,他们一家四口住着三间北房,南房租给了两个街坊。院子里种着四棵石榴树,搭着葡萄架,还有夹竹桃,一年四季花香不断。夏天院子当中的水缸里泡着西红柿,谁渴了随便捞着吃。隔壁院子是武家兄弟,过年的时候两家孩子组织了个“松竹剧社”,一板一眼地演节目,街坊四邻都来看。斜对面8号,住着郑希成的同学卢熙庆。郑希成腿脚不好,每天卢熙庆都用自行车驮着他上下学。规整的院落,温馨的场景都被郑希成画入画中。

  为了弄清楚九道湾的来历,他找来明代和清代的北京地图。“明朝的时候这边还是空地,到了清乾隆年间开始有居民了。这一片原来是新太仓,住家都依着仓墙盖房,逐渐形成了三坑一湾。从小我父亲就跟我讲谁家的房子先盖的,谁后盖的,(地界)谁压着谁,(地界)谁咬着谁。谁家有钱了把旁边的院子给买过来了。不但能看出人跟人的关系,还能看出一家一户的发展……”从自家的院落画起,画出半个世纪前支起过机关枪的邻居家,从街坊老人们的回忆中画出每家大门不同的朝向,二十来道湾中,每一道弯因为怎样的风水说法而形成。在老人们的回忆中,一张九道湾地区的民居图画了出来,这张画打开了郑希成幼年时的记忆:从东直门沿护城河(运河的一部分)运进来的木料,运到桓兴木厂;由磨坊发展起来的面粉厂;前店后厂的点心房……一幅幅富有老北京生活情景的民居图从郑希成的回忆中定格在画纸上。

东城区石雀胡同15、17、19号

东城区建国门内内盛芳胡同3号

东城区九道湾南巷31号

崇文区前门外大江胡同21号

东城区东总布胡同10号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

西城区复兴门内察院胡同23号

画完自己的小院后,他拖着有残疾的腿,拿着相机和小DV,在四九城内探访那些尚且幸存的院子。
  “北京的民居不单有四合院,还有南北房、三合院和排子房。原来崇文区是商业区,晋陕的生意人多,那边院子窄,有很浓的晋陕风格……”说起北京的院子,郑希成就滔滔不绝。
  但要把如今面目全非的大杂院恢复成最初的模样,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每次要画一个院子之前,他都要在院子里走上好几圈。正房、厢房、大门、二门的方位要辨清楚,遇上特殊的砖雕、瓦当,都得用相机拍下来。那些干扰视线的后来搭建的小厨房则要一一剥离,他把这种方法叫做“剔牙法”。“是不是老房子看看灰(鉴定墙上陈年涂料)就知道。”宣武区有一处宅子,院内低于地平约一米,拆迁前这里有一道经年的石梯缓缓地铺进院子,郑希成一看就判断出来,这是明代留下的院落。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渡寺后巷10号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68号

东四五条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46号

 魏家胡同里的马辉堂花园总面积近八千平方米。1915年由营造世家的传人马辉堂亲自设计建造。马辉堂先祖马天禄在明代营造过紫禁城,马辉堂本人是清末营造家,承揽过颐和园、慈安陵、慈禧陵的营建。马辉堂花园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位于今天东城区东四北魏家胡同。营造家给自家设计的庭院自然极其讲究。亭台楼阁,山石水榭,安排得别具一格,气魄极大。如今的马辉堂花园戏楼被拆,游廊被毁,荷塘填平,园林不见,林立的山石尽失,园内私搭乱建比比皆是,历时三年修建的马辉堂花园墁地金砖早已不见,墙壁磨砖对缝也成了营造学的一个名词。郑希成在里面转了好几回,也没弄清所以然。正待放弃,有朋友为他介绍来马家的正根儿传人——马旭初老先生。80多岁的马老领着郑希成在马辉堂花园中一处一处看,一处一处讲。最终,这处气势磅礴的北方园林又在郑希成笔下复活了。

  与马辉堂花园比起来,“半亩园”的情况更棘手。“半亩园”是清初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据说它是园林建筑大师李渔设计的。“半亩园”垒石成山,引水为沼,平台曲室,有幽有旷,更以它半亩大的大花园闻名于世。“半亩园”三个字今天早已成为传说——1949年以后,“半亩园”成为三家单位的宿舍,塞进了几十户人。现在它的花园早盖起了楼,只有东边一溜宅子还在。别说“半亩园”已经拆得七零八落,就算主体建筑都在,也很难把握。

  就在郑希成犯难的时候,一位编辑朋友给他送来一大批“半亩园”的老照片,一位建筑师朋友送来了1943年美国人拍的北京航拍图。航拍图密密匝匝全是小黑点,能看出所以然来吗?郑希成说:“能!把它拍成照片输入电脑,再放大,就能看出房子来。”根据航拍图,郑希成把老照片上的建筑一一定了位,但终究还是些零散的片段。这时候,又有朋友给他找来《鸿雪因缘图记》。《鸿雪因缘图记》是“半亩园”当时的主人麟庆请画家所作。其中,清晰地记录了“半亩园”的全景和局部。四下里的信息拼凑,再加上实地探访,郑希成终于勾画出了消失几十年的“半亩园”。
马辉堂花园

东城区朝阳门内新鲜胡同42号

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367号

如果您喜欢郑希成画的老北京民居宅院请看他的书——



图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20:00 , Processed in 1.10831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