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算是古城吗? 很多朋友一看本期标题大概就会提出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确实,各种文化产品,尤其是电视剧和电影中的天津,一直是以一种近代化的、民国的、华洋交融的面貌示人的,整体风格和上海十分近似(很多时候两者用的是影视城里的一套布景),实在是让人感觉不到“古城”的氛围。 经典言情剧《金粉世家》的背景是北洋时期的北京和天津。原著作者张恨水也长期生活在天津 《雷雨》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作者曹禺并没有明说,很多人会以为是在上海,但是根据一些细节(周家的煤矿产业,周朴园在东北的哈尔滨承包过工程…),以及曹禺本人的履历(出生长大在天津)来看,大概是在天津。曹禺也提到过周公馆的原型就是图中是天津大实业家周学熙的宅子 这些文艺作品的一个特点是主要描写的是居住在天津租界中的华人上层阶级的生活。当然了,也有很多描写租界外的普通天津市民生活的作品,比如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相信很多人高中时读过)。但是这些作品主要写“俗”,也就是市民的生活琐事、衣食住行,对城市、街道、建筑、环境等的描写并不细致,也鲜少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大家也就不太熟悉。 一言以蔽之,天津的曝光点主要是租界,所以大家可能只认识西洋化的那个天津。但天津卫自燕王朱棣于1404年筑城算起,也有六百年历史了,算得上是历史悠久。 从运河上看天津卫,Wenceslaus Hollar(荷兰),1669-73, 铜版画, Royal Collection Trust 天津于1861年开埠之前就存在的城区被成为老城厢。老城厢的中心是明朝修建的天津卫城,四四方方的城墙,东南西北各开一座城门,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有鼓楼。天津卫城的面积很小,只有约1.5平方公里,因此随着漕运繁荣和商业发展,市区越过城墙向东、北方向扩展,形成了以三岔河口(子牙河、北运河、海河交汇处)为中心、沿河道自由发展的格局。 清末繁荣的三岔河口,背景中高耸的楼阁是南岸的玉皇阁。除玉皇阁外,南岸还有著名的的天津天后宫,天后宫门外的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和卫城北门外的估衣街、针市街一起,构成了天津卫的商业中心区 天津老城厢依靠漕运保持了数百年的繁荣。1861年天津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老城厢仍然是绝对的市中心,大部分外国商人都生活在老城厢而不是刚设立的偏远的租界。然而事情很快起了变化。 天津老城厢与租界的位置关系图 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外国人和基督徒担心受到攻击,纷纷避入租界,使租界有了较高的人气,开始与老城厢抗衡。租界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宽阔的道路、良好的排水系统、稳定的供电等等,逐渐受到商人们的青睐。 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左侧为英租界工部局所在地戈登堂,右侧为利顺德大饭店 除此之外,天津老城厢三叉河口的交通优势也逐渐减弱。1855年黄河改道导致大运河淤塞,漕运断绝,南方船只无法通过运河抵达天津,对天津的经济一时间造成了重大打击。随着天津开埠,海运替代河运成为了主要的交通方式。大型轮船从海河口溯流而上抵达天津,租界地处下游,河面更宽阔,远比三岔河口处适宜停泊,因此天津的交通与贸易枢纽开始从老城厢向租界转移。 天津万国桥(今解放桥)。宽阔的海河河面和现代化的开合桥使大型海轮可以直接驶达租界码头 1900年的庚子之乱对老城厢造成了致命打击。在战乱中,老城厢的商铺被八国联军洗劫,许多街道被纵火焚毁,市容凋敝、一片狼藉。随后八国联军主导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天津卫城墙,彻底地改变了老城的格局。 正待拆除的天津卫城墙 清末民国年间,随着天津的城市发展,老城厢的商业地位愈加削弱。动荡的时局使得商户大多迁往更安全的租界内,即使不去租界,海河北岸新建的中国城区也好得多。老城厢从此一路衰败下去,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是危旧房屋遍地,多为底层民众居住,是天津城内的一块“洼地”。 2003年,在这个中国房地产业狂飙突进的时间节点,天津市启动了老城厢危旧房改造工程。这一工程主要由香港中新集团承包实施,集中开发约1.5平方公里面积的天津卫城,并对毗邻的三岔河口附近的老城区进行统一拆除重建。四四方方的天津卫城内,四边建设高层住宅小区,中心部分建设低层别墅小区和仿古商业街。老城厢的商业中心区宫南宫北大街也拆除建设仿古街区(现在的天津古文化街)。 这个庞大的改造项目需要搬迁12万居民,拆除3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短短1年内,整个老城厢被夷为平地。新房的开发却颇为缓慢:直到6年后的2009年,老城厢内还有大量荒地没有建设。原预期5-6年完成的工程,事实上拖了将近10年。 老城厢的破坏是很彻底的。回顾之前谈过的大同(拆城记 大同 上篇),耿市长的“造城计划”无论如何还对重建后的城市风貌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划与控制,而天津老城厢的重建则是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完全放飞。老城厢旧有的街道和城市肌理完全消失,被大规模的封闭式小区代替。城墙没有像大同那样复建,而是沿城墙建设了大量的高层住宅。文物保护状况十分糟糕,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大量破坏,只有天后宫、文庙等少数文物保护单位得以幸存。老城厢在改造后,留存的只有地名。 老城厢的中心鼓楼,以及新建的商业街和高层住宅 注意“保存现状”一列 老城厢改造工程与北京(拆城记 北京)和大同这两个案例都不太一样:规模比北京大、和大同类似;但开发强度高于大同、与北京类似。在改造中,历史、文化、旧城保护完全让位于房地产开发。发展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几乎成了这个巨型工程唯一的目标。 当年报道是这样描述老城厢拆迁的好处的 很有趣的一点是,同样是历史街区,天津租界却没有遭到和老城厢一样的破坏。天津的意大利租界和英租界五大道至今仍然是保存得比较好的历史街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租界的建筑质量和保存状态整体上要好于老城厢。租界开发得晚、现代化程度高,大部分房屋有水电卫生设施;由于经济水平和管理上的差距,租界内的洋房比老城厢的四合院更加坚固耐久。此外,租界内的房屋大多是外国人和华人中上层阶级所有,建国后大多收归国有,搬进去居住的大部分是军人、公务员、教师等铁饭碗群体,社会经济条件要好于老城厢内的居民,因此私搭乱建也没有老城厢严重。较好的建筑质量和保存状态意味着更低的改造和修缮成本,拆除重建也就不必要了。 租界常见的联排洋房和老城厢常见的四合院,哪个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且更容易改造,一看便知 2. 租界更加适合发展旅游业。中国古城古镇数不胜数,租界这种富有异国情调的地方却屈指可数。天津的西洋建筑,在规模、数量、风格多样度上不逊于上海,游客想要一天之内游遍九国租界、遍览欧陆风情,非来天津不可。租界内宽敞漂亮的林荫道、林立的小洋楼、密集的餐饮和创意店铺都是发展旅游业的适宜条件。回想一下,大部分去上海旅游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是不是逛衡山路、愚园路多于逛城隍庙、老西门?天津也是同理。 与租界相比,老城厢很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 3. 文化上的倾向。文章开头就提过了,大部分人提到天津,第一反应想到的一定是九国租界,而不是老城厢、鼓楼、三岔河口、天后宫。天津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一段时期是清末民国,而在这段时期中,租界是这个城市的中心: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租界,大部分名人居住在租界,大部分经济活动也在租界。老城厢在我们熟悉的历史叙事中是被边缘化的。这导致了在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老城厢都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得到的关注比较少,与它客观上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相称的。正是这种文化倾向带来的不重视,使得老城厢的保护工作做得这样差。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上海:上海老城厢的保护与租界相比也做得比较差。 天津老城厢的拆迁重建距今已有近二十年了。今天的老城厢基本上和天津任何一片普通的居民区没有什么差别。大拆大建和商业街的建设并没有想象中的招揽到那么多游客。古文化街算是老城厢内比较热门的一个旅游景点,但也无力和五大道、意风区抗衡,老城厢的中心鼓楼商业街更是门可罗雀。六百年的津门繁华换得个这样的下场,对我们可以说是有所启示。 急功近利的房地产开发是绝对不可取的。十年的时间对老城厢进行比较精细的修缮改造是足够的。将面积庞大的老城区一夜之内拆除,晾好几年地皮,再建毫无特色的商品房和商业街,实在是暴殄天物,既毁坏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见证,也没能真正地发展经济。这种粗暴的地产经济发展模式没什么可取之处。 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置于简单的经济成本衡量之下是错误的。只要是历史城区,就应该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这里的古建筑保存得不好,所以我们要加倍花时间金钱来把它保护好,而不是因为这里的古建筑保存得不好,要花很多钱来修缮,所以为了省钱我们就把它拆除了事。 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不等于公众对它的认知度、熟悉度,也不等于它的经济潜力。商代的甲骨没人认识,不代表没有文物价值,不代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药材磨成粉;雍正乾隆的粉彩瓷器在收藏界大受追捧、价值连城,不代表它的文物价值高于没人认识的商代甲骨。公众无法认识到一些文物的价值,我们应该做的是宣传这些文物的价值并且努力保护这些文物,而不是根据公众认知度对这些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出不公正、不客观的价值判断。 希望天津的教训能让所有相信“地产兴国”的人有所反省。 参考文献: [1]天津市方志网 https://www.tjdag.gov.cn/fz_tjdfz/index.html [2]王西西. 城市纹理断裂区的缝合[D].天津大学,2012. [3]王岩,张颀.关注历史风貌街区的开发与保护——天津老城厢地区拆迁改造调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05):101-107. [4]王岩,张颀.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文化及拆迁前保留建筑现状记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47-253. [5]解琦. 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D].天津大学,2007. [6]杨昌鸣,张威,丁玮.宏伟的蓝图失控的时空——反思近年来天津的城市建设[J].城市建筑,2008(12):15-18. [7]张微. 天津老城厢历史性居住建筑保护更新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7 , Processed in 1.1750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