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军都山的风采

2022-6-10 12:5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高建军|来自: 跟随高建走昌平

摘要: 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市区进入昌平境内就能清晰地看到秀立挺拔的军都山姿,对于昌平人来说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说起军都山,对于昌平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说昌平人的日常生活丝丝缕缕都与它发生着联系;陌生是说 ...
       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市区进入昌平境内就能清晰地看到秀立挺拔的军都山姿,对于昌平人来说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说起军都山,对于昌平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说昌平人的日常生活丝丝缕缕都与它发生着联系;陌生是说现代生活节奏忽略了它的存在,无暇顾及到它的变化。但它伟岸的身躯是无时不在的,始终陪伴在昌平儿女奋斗的过程中!如果用心去感受它的陪伴,就会发现它的存在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开的一部分!
       远古时期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巍峨的军都山,横亘在京北大地,它如同一座天然雕饰的丰碑,记录着昌平的历史和沧桑。它像一位高大威严的父亲,挺拔伟岸俯视着昌平儿女。军都山是北京主要山脉之一,属燕山山脉。燕山山脉是北京市和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山脉。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呈东西走向。八达岭至密云水库间山地称军都山,密云以东的山地为狭义上的燕山。太行山与燕山山脉在延庆与昌平交界处交汇,两大山脉交汇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南口——关沟。地质学界一般认为,太行山和军都山在南口镇北面的关沟相撞交汇,在地质构造上,这里是一个大断层,两侧的地壳运动不同,再加上山间小河流水冲刷、切割,逐渐形成关沟,成了二山交汇的天然分界线。如果您仔细观察,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的地形特点,这一带的地形仿佛是南边地壳冲进了北边地壳的底下,平原到山地,方向没有折转,高低没有过渡,从山脚平均150米的海拔,陡然升到600多米的山颠。这两座山脉相撞的情形,可以从南口镇马坊村、北方国际射击场、桃洼村、檀峪村到花塔村这一线看到,特别是在花塔村后山沟的小水库两侧,山上兀地隆起一列岩体,猛地看上去很像是一段长城,再细看却是地壳运动形成的一线斜指苍天的岩体。
       如果说温榆河是昌平的众河之源,那军都山就是昌平的众山之首。无论是峰峦叠嶂、城墙楼台蜿蜒的八达岭还是苍翠森郁的皇家陵园天寿山、峰奇水清林秀的沟崖、梵音凫凫的银山都是军都山自然造化的结果。军都山在昌平大地既有海拔高达1000多米的险峻高耸的山峰,也有军都山余脉在山前平原的残丘亢山、雪山、宋山、大汤山、龙、凤山、孟祖山以及南至百善村的青蛇、白蛇二山。
        军都山,又名居庸山,“太行八陉”之一的“军都陉”,就在南口地区的关沟。关沟在军事上是昌平乃至北京地区主要的一条战略要道,沟谷长20公里,两旁山岭壁立如削,形势极为险要。千百年来,军都陉是沟通北京与山西的通道之一,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的必经之地。战国时,居庸塞已巍然屹立于军都陉中,《吕氏春秋》称“山有九塞”,居庸已名列其一。秦至西汉时期,昌平地区的军都县曾在军都陉设军都关,与上谷郡居庸县的居庸关并峙。40里关沟两关并设,重关相阻,足可见其锁钥要冲的地位。
        军都山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走近见满山草木葱葱郁郁,山花丝丝簇簇。如果在绵绵细雨中,则见漫山云雾,山峰在袅袅云烟中若隐若现,更显得雄伟险峻,清幽而富有野趣。在关沟和德胜口沟内潺潺的小溪从山谷间流淌下来,穿过乱石,水石相击,声音流畅悦耳。沟两侧坡地上的柿树,秋天一到,柿果累累,压弯枝头。柿叶尤其好看,深红的叶片里含着娇黄;娇黄的叶片里,透出叶脉的淡绿。每当春临大地,八达岭上绿意盎然,桃花、杏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长城。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冬季的八达岭,皑皑白雪,将长城银装素裹起来,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军都山的雄伟壮姿。
        而历史上的军都山,却没有这么诗情画意,而是一片“边城与明月,俱在关山头。焚烽望别垒,击斗宿危楼”的景象。早在春秋时期,定居在延庆、昌平一带的先民部落山戎就曾向燕国发起强悍的攻势,致使燕国迁都河北易县避敌,几至灭国。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在燕地反汉,刘邦以樊哙、周勃为将,率汉军北上击燕。汉军攻陷蓟城,对昌平地区的军都县城屠城,史称“屠浑都”。这是历史上记载发生在昌平地区的第一次战争。西汉末年,上谷郡太守耿况在长子耿弇劝说下归顺刘秀,从河北怀来县入居庸关,进驻昌平,帮助刘秀消灭占据邯郸的王郎。东汉初年,匈奴与彭宠里应外合,在北京地区发起叛乱,其先头部队“两千余骑经军都”,在昌平大地上点燃战火。刀与剑,鼓与角的争锋,对阅尽沧桑的军都山来说,实在是太多了。东汉末年,幽州地区的公孙瓒和刘虞曾在今幽州蓟城争战,刘虞兵败,经昌平、军都“北奔居庸县”;十六国时期,前燕慕容皝率精骑二万出居庸关,“长驱至于蓟城”;北宋初年,宋太宗伐辽,辽军驻扎德胜口,以逸待劳,大破宋军。元代在昌平地区发生的两都之战,也在军都山留下了战火的硝烟。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昌平军都山地区的南口大战,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昌平儿女展现出来的激扬的爱国热情至今仍然激励着昌平人民!
        战火纷飞,刀锋铁骑并不代表军都山的全部,在它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人文的一面展示在人们面前。南口的“雪山文化”开启了昌平约6000年文明史的序幕,白浮山下西周时期墓葬说明早有古代先民在昌平大地耕耘。东汉末年,大儒卢植为躲避董卓残害,隐居于昌平军都山中,茅庐授学,蜀汉昭烈帝刘备、东汉幽州蓟侯白马将军公孙瓒在昌平求学于卢植。五代时期,窦禹钧在天寿山东山口创建窦氏书院,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饱学之士为其子及学生授业。他的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均先后中进士。燕山好友冯道与曾赠诗赞曰∶“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时人赞为“窦氏五龙”。又称燕山五龙。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明亡后六次踏进昌平,行走于军都古道,遍谒明十三陵,访谈明代遗民。他将多年艰辛的调查研究结果,写成了《昌平山水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军都山的姿态那样秀美可爱,猜想它看昌平儿女也应该是这样吧。军都山的胸怀、雄壮、挺拔、气质,无不对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对生活的启迪。也许不愿看到,但的确如此,俯视昌平大地数千万年的军都山,随着历史的脚步进入到现代社会,也在向它过去的辉煌历史道别,面临着新的择决。但军都山绿色生命的底蕴是绝不会消失在昌平儿女的心中,它顽强不息的生命绿色底蕴已经牢牢的铭刻在昌平大地上,永远伴随着一代代的昌平人民,传下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2 , Processed in 1.07545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