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沙河大集,南大桥西北侧的鸽子市(也有叫狗市的),已经成为沙河镇的标志物之一。 寻根溯源,集市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每个乡村周边都有规模大小不一的集市。 年代久远的沙河集市是什么样子,在什么位置,老祖先们没有留下记载。清朝的沙河大集是每月逢双日有集,大集的位置在工商街的关帝庙(沙河诊疗所)大空场,1935年,这个大空场盖起了关帝庙,集市就搬到西门粮店后身,就是下坎那个位置。 集市主要交易柴草、水果、蔬菜、粮食、肉类和活禽牲畜等农副产品,其中也有少量的劳动力在此等候雇主雇佣。卖柴草的有三种,一是劈柴、二是树稍子、三是草柴。早晨用毛驴把柴草驮至集市,买柴人自由选购,双方定价后,由中间人给过秤,而后由卖柴人把柴草送到买主家中,搬进院子垛好,然后结账付钱。柴草按垛卖,一垛有二百斤左右。 粮食交易由斗局子负责,斗局子是粮食买卖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斗局子的更替在每年春节之前由商会进行组织投标,中标者就是本年度的斗局子掌柜。每逢开集之日,斗局子伙计事先准备好笸箩、簸箕等,待卖粮的农民、粮贩和买粮的居民、商户到达后,就开始交易,交易前由买卖双方看粮议价,斗局子的伙计帮助鉴定粮食质量,撮合成交。买卖双方成交后,由斗局子的伙计给过数称重。斗局子的伙计没有工资,他们的收入是从买卖双方交易中提取一定的佣金。 1954年国家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粮食统统上交国家,集市中禁止买卖粮食。 1956年,实行人民公社,解放初期土改刚刚分到农民手里的耕地,又被国家收回,农民也被分到各个生产队种地,农民失去了土地,没有了农作物,失去了自由时间支配,没有了副业,沙河大集彻底关张。 到了1980年,随着乡镇社队的瓦解,经济政策的放宽,沙河镇内又有了少量自产自销,走街串巷卖蔬菜和水果的本地商贩。 1984年以后,在巩华城大街(新华书店那条街上)两侧逐渐形成了农贸市场,开始有外来人口在此经商,大多经营蔬菜、日用百货和服装等日常用品。 西门市场 1995年左右,沙河纺织品公司仓里开办了红都市场,在巩华城西门外填埋护城河建西门市场。 南一村沙河大集市是在1980年以后,逐渐由小规模的鸽子市演变而来,最初的鸽子市地址是在沙河南大桥南西南角,只是一些养鸽户交流鸽种和养鸽经验的地方,后逐渐演变成买卖气枪、鸽子和家禽、宠物的场所。 1990年后,鸽子市搬到南大桥东南侧定福黄庄路口经营。之后规模扩大,于是又搬到定福黄庄定泗路南大院中经营,形成了京北地区有名的大集市之一。 2006年以后,由于该市场用地被占用,大集又搬到南大桥北侧路西的旧货市场外经营至今。市场占地面积有几十亩,从南沙河岸边一直到沙河清真寺过街天桥。 搜索 复制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4 , Processed in 1.0934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