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国门:70年前一片荒凉,而今寸土寸金

2022-6-16 09:31|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旧京图说

摘要: 现而今提起建国门,您的第一反应估计是堵,一天二十四小时,估计只有半夜不堵车;北京核心区的核心,寸土寸金;北京最上档次的大饭店、大商场、大餐馆都在这儿。不过,倒退70年,这里可是一片荒凉,被称为东郊;倒退 ...

现而今提起建国门,您的第一反应估计是堵,一天二十四小时,估计只有半夜不堵车;北京核心区的核心,寸土寸金;北京最上档次的大饭店、大商场、大餐馆都在这儿。不过,倒退70年,这里可是一片荒凉,被称为东郊;倒退80年,连建国门这个名字都没有呢!

刚解放时的建国门附近。

1953年,东郊建国门外新建桥梁。看那时候荒凉的,要不说是建国门您肯定猜不到。冯文冈摄

1957年,东单西裱禙胡同是通向建国门的单行道,公共汽车、载重车、大马车、三轮车拥挤不堪。李祖慧摄

老北京城内九外七16座城门中,压根儿就没有建国门。

1939年,日本人占领北平,为兴建东郊的所谓工业区和西郊的“新北京”,在内城东西城墙上扒了两道豁口,就成了建国门和复兴门。虽然说名字叫门其实压根儿就没有建城门。

日伪当局初定东豁口名“启明”,寓意“旭日启明”之意,但人们仍然叫这两处豁口为“豁子”。1945年,抗战胜利,东边这处豁子改叫建国门,西边那处豁子改叫复兴门,这都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

1957年,麻线胡同小学的学生到建国门外光华路以南的新建街道挖植树坑。冯文冈摄

1958年,东单到建国门新建马路的通车前的紧张场面。不能想象吧?这就是东长安街的前身。冯文冈摄

1958年,东单至建国门的修马路工地上日夜轰鸣着机器马达声,工人们日夜突击争取在十一前通车。高宏摄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里的交通很不发达,主要交通工具主要是马、骡、驴拉着的大车及人力三轮车、少许的自行车等。由于建国门城门是城内外人们来必经之处,也是诸多畜力车经过之处,所以在古观象台的西边墙根下有一家“钉马掌”的铺子。钉马掌,就是赶车人为了保护牲口的蹄子,在牲口蹄面钉上一块半圆形的铁掌,俗称“钉马掌”,小孩们戏称“给马穿鞋”,店铺简称“马掌店”。

1958年,建国门外新建的居民区。现在这些房子都叫简易楼,当时可是高档住宅区。王一波摄

1958年,在建国门外新建的四层楼房之一角,左边是即将建成的外交官大楼。冯文冈

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为拓宽道路,将建国门豁口扒开了。

建国门最具地标性的建筑就是古观象台。古观象台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清代,观星台改称为观象台,至今台体南面的城墙内还嵌有一块刻着“观象台”三个苍劲大字的长石。古观象台看着脚下车水马龙的大街,总有点遗世独立的感觉。

解放后,古观象台作为北京天文馆的分馆,它改名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1959年后,曾先后被北京市物资局供应站、市科协幼儿园以及中央科技馆等单位作为办公用房。在此期间,只供国外科学工作者考察参观。

民国时期的古观象台。

1959年,东城区建国门街道金漆镶嵌加工厂厂长唐淑贞给代表们讲人民大会堂北京馆陈列的花镶嵌屏风是他们厂女工生产的。冯文冈摄

1960年,建国门公社的市民在做花束。高宏摄

1960年,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和房管所的职工在清扫北京火车站前的马路。真是暴土扬烟啊!高宏摄

1960年,建国门人民公社镇江托儿所的孩子们在暖烘烘的火炉旁听阿姨讲故事。高宏摄

建国门内有两条文人荟萃的胡同——大、小羊宜宾胡同。

瞿秋白16岁来北京第一站就住在小羊宜宾胡同,并在这里学习了俄语。后来,他在这里完成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重要作品。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夫妇20世纪30年代也曾在大羊宜宾胡同居住。在《费正清自传》中译本中,他当时在北京的寓所被译为“太阳一品胡同”,这个胡同在北京是肯定没有的,很可能是大羊宜宾胡同之误。当时他们夫妇是“太太客厅”的常客,而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在北总布胡同,离大羊宜宾胡同只有数分钟的路程。

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住在大羊宜宾胡同。王先生早年学习行意拳,在行意拳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去芜存菁,逐步创立了一种新“意拳”。1940年初,王芗斋在北平《实报》上发表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的发展,地点在大羊宜宾胡同1号。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大羊宜宾胡同1号成为意拳的练习场和各派武术的交流地。当时已是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田健一深为王乡斋高超的功夫所折服,向他学习意拳,回日本后创立了“太气拳”。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人民文学》编辑部设在小羊宜宾胡同3号院。《人民文学》是当时主导文学潮流、有全国影响的文学刊物。它的编辑部联系着全国的重要作家,更是无数爱好文学的青年向往的文学殿堂。《人民文学》编辑部迁出后成为作家协会宿舍,先后住过许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如秦兆阳、葛洛、黄秋耘、张天翼等。

1972年,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从干校回京,因东堂子胡同51号的住室已被挤占得只剩一小间,作家协会在小羊宜宾胡同3号为她安排了小小的东厢房,这里便成为沈从文的一处“食堂”。夫妻两人分居两处,年过古稀的沈从文便以“东家食而西家宿”的方式两头奔走。他住在东堂子胡同,仍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餐时到小羊宜宾胡同。为节省时间,他每日来吃一餐再带走两餐,就这样坚持了7年多,直至1980年搬到前三门大街新居。
    

1961年,东城区区长刘文伯、建国门公社党委书记成育民等来到了闻一多烈士的夫人高真的家里,向闻一多烈士的夫人高真贺节。

1962年,建国门房管所的工人在修缮喜鹊胡同十九号的居民住房。高宏摄

1963年,建国门医院的儿科大夫出诊到病人家里,为儿童看病。冯文冈摄

1964年,绿化队的工人们在建国门外大街马路西旁栽松柏绿篱。高宏摄

1974年,东城区建国门街道洋溢胡同居委会的居民们正在搞院内卫生。司马小萌摄

1979年,建国门内回民幼儿园坚持勤俭办园,点滴节约,少花钱,多办事。这是幼儿园老师用自制的墩布擦地。哈哈,现在看起来这段图片说明好有喜感。

1980年,建国门托儿中心园所西镇江托儿所保教员王崇兰在给幼儿上美工课。胡敦志摄

1980年,由待业青年开办的建国门旅馆是用人防工事改成的。这旅馆如果现在还营业应该很火,多有意思。丁世儒摄

1981年,建国门街道赵堂子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称体重。王宝琴摄

建国门立交桥,1977年4月由基建工程兵兴建,全部工程于1977年12月30日竣工,1978年4月初步验收后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接管养护。是年8月因挡墙和桥台沉陷不均,发现桥台裂痕,至1979年汛后沉降基本稳定,是年9月通过正式验收。是我国第一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完全分行的三层互通式立交桥。

1981年,建国门立交桥夜景。你能想象建国门桥车这么少吗?

1980年代末,建国门外。

1980年代,建国门桥。此时面貌已经今非昔比。

建国门立交桥正式通车。图为通车仪式后首批车辆通过情况。

建国门外外交公寓。叶用才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人数连年翻番。可是1978年全国具备接待海外旅游者条件的饭店仅有137家,客房约2万间。

经常发生客人已下了飞机还不知道要安排到哪家饭店的尴尬局面,最严重时还发生过请求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派出专机,将北京的游客运到南京住宿的情况。

此时,邓小平指出:利用外资建旅馆可以干……第一批可以找华侨、外资,然后自己发展。

国家旅游局带领北京市旅游局与美国陈宣远集团经过多次商谈,就在北京合资建造一座具有现代国际水平的约500间客房的旅游饭店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1979年10月,中外双方终于签下合作合同,由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北京建国饭店成为由国家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

1980年6月建国饭店破土动工,1982年4月全部竣工,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建成,总投资2200多万美元。

建国饭店由陈宣远亲自设计,饭店由两座楼和群房组成,前低后高,建成之初共有房间467套(间)。1982年4月28日,北京建国饭店正式开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亲笔为建国饭店题写了店名。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中国第一家真正西方式的旅馆在北京开张,为这个单调多风沙的城市带来必要的魅力”。

开业当年,建国饭店接待了外国旅游者1200余人次,大大缓解外国旅游客人在北京住店难的问题。

刚建成的建国饭店。

建国饭店内景。当年进去过的人少,今天小编带您重返现场。

建国饭店客房。

1999年的建国门夜景。

图 | 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资料来源 | 当代北京古建筑保护史话、揭秘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等
编辑 | 黄加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23:15 , Processed in 1.10107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