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相声的开山鼻祖,到底是哪位

2022-6-16 12:0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张永和|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作者简介张永和,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原《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作有戏曲《烟壶》《龙须沟》《大清药王》(合作),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合作) 《同光十三绝合传》《马 ...

作者简介
张永和,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原《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作有戏曲《烟壶》《龙须沟》《大清药王》(合作),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合作) 《同光十三绝合传》《马连良传》《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

《相声趣话》
相声这门大众化的普罗艺术,尤其在过去,就说解放前吧,可是不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待见,从业者大多在天桥撂地演出。当然这原因很多,最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有一大部分相声艺人,说的段子的内容,不够健康,带有黄色内容的所谓“荤活”。还有在使活(表演)时,逗哏和捧哏的对话中,语言不够卫生,就是行里说的“脏口”,也就是脏话,把相声的格调降低了下来。据说当年在天桥使活的相声演员,除去艺名大狗熊的孙宝才,他说的相声、双簧绝对不带一个字儿的“脏口”,其他的从业者,大多不能免俗。所以过去逛天桥的妇女——大姑娘、小媳妇儿,包括老太太,除偶尔听一听孙宝才的相声外,其他的相声“明地儿”都不敢问津。后来,一些积极上进的优秀相声艺人,严格自律,一是绝不使“荤活”,二是表演中绝不说一个字儿的脏话,于是相声这门艺术,很快便进入了京津的杂耍园子,甚至是大剧场。其中民国年间的代表人物如京津的相声名家张寿臣、常连安、常宝堃、侯宝林、马三立、郭荣启,赵佩茹、高德明、孙宝才等,他们对相声进行了纯洁、提高和改进的工作,使相声这门艺术毫无逊色地进入了大雅之堂。当时还没有电视节目,但杰出的相声段子,已在京津的广播电台大量播出。

相声的来源‍

我曾在北京曲艺曲剧团工作过,在创作室搞创作。既要给曲剧队写曲剧剧本,也要给曲艺队写鼓曲段子和相声段子,所以就得研究这些门类的艺术真谛和奥秘。我还有一个便利条件,夫人的娘家是曲艺世家,和不少相声艺人,沾亲带故,所以问点什儿,讨唤点什么行里佚闻逸事倒也方便,故此还应该有些话语权。
相声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相声的发展历史悠久,探根求源几乎可以往上推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汉朝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传世之作《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一个叫旃的优人,古代这个优,有代表演员的成分,记载了这个优人一个讽刺秦始皇的故事。
说秦始皇有一次异想天开,想在他的首府咸阳,修一座东至函古关,西至陈仓县的大花园。内养珍禽异兽,供自己享乐。当时正值匈奴侵扰,边境烽火不断,这个叫旃的人,虽然是优伶,忧民忧国,极富正义感,对此很不满,但他地位低下,只能用讽刺这个武器。他对秦始皇说:“您建造花园很好,还要多养麋鹿,假使敌人从东边打来了,您把鹿放出来,让他用角去撞,就完全可以抵御了……”秦始皇听了这些话,觉得很不是滋味,明白这是人们反对他这个想法,最后还是取消了这一庞大的修建计划。
司马迁记载西汉的智者东方朔讽谏汉武帝的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有个人杀了汉武帝花园里的鹿,汉武帝大怒定要杀死此人,东方朔便说:“此人确实该杀。一、他使天下人知道皇上因为鹿便杀人;二、他使天下人晓得皇上重鹿轻人;三、匈奴人一旦入侵,本可使鹿抵御,现在却伤害了守卫者,该杀!”
汉武帝一听这话,没说什么便把杀鹿的人赦了,这话恰恰打中了皇帝的七寸!像这类以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讲话,形象生动地阐述滑稽故事,便具有相声的某种因素在内。
现在一般人都公认唐代的参军戏和今日的相声有密切的关系。参军戏又称弄参军,弄字有嘲弄戏弄的意思。参军戏根据古书的记载,是讲有个参军,(这是个官名),这个人做了县令,贪污了官绢数万匹,罪恶本来很大,可是皇帝爱惜他的才华,特予免罪。可是每逢宴会,要他必须穿上白袍,任凭优伶戏谑,所以叫弄参军。后来扩大了内容,凡是对坏人坏事或趣味低下或带有嘲讽戏谑的内容,都利用这一形式来进行讽刺。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参军成为戏中角色的名称,参军戏的格式也固定了,台上只有两个演员,一个参军又称付净,一个苍鹘又称付末,一捧(苍鹘)一逗(参军)化妆做滑稽表演,台词除事先编好后,还可以即兴编笑料。另外苍鹘手持棒槌,每当参军以语言引人发笑的时候,苍鹘便手持棒槌,敲打参军的脑壳,这很类似传统相声中的捧哏逗哏相互用纸扇敲打对方的脑袋一样。由此可见,参军戏与相声的渊源之近。

宋代已有简单的相声出现。据考,宋朝的经济一度十分发达,GDP名列全世界第一,都镇形成繁华热闹,所谓市井文艺便也兴盛起来,一些说书讲史的说唱艺术,包括滑稽戏在内都已经相当活跃了,有的滑稽戏的片段已经类似现在相声的小段。据宋朝张知甫《可书》记载,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滑稽艺人为讽刺南宋王朝内不积极抗击外侮的主和派,编写了《天灵盖》这样的幽默巨讽小段,引用如下:
甲:要想打败金兵,咱们大宋朝要样样都比金兵强才行。
乙:对,比方说,金兵有大将粘罕;
甲:咱们大宋朝有大将韩世忠。
乙:金邦有柳叶枪;
甲:咱们大宋朝有凤凰弓。
乙:金邦有凿子箭;
甲:咱们大宋朝的将官有锁子甲。
乙:金邦的将军有敲棒;
甲:咱们大宋朝的将官有天灵盖!
最后一句非常类似当下相声的攒底“包袱”,引出现众的轰笑!像这样的滑稽戏表演,已经是较为完整的相声段子了,只不过篇幅短小,内容单一,而且表演的人也还要穿行头装扮起来,在滑稽戏中是以垫场的形式出现。相声真正做到有本可依、师徒相传,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则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事情,比道光年间从徽班发展成的京剧晚不了多少年。

相声的开山鼻祖?

一般一个艺术门类,都有一个开山门的人,虽然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这样,是许多艺术家多年创作积累丰富而成,其中有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相声这门艺术,过去一般人都说开这门类的鼻祖,是清同治年间艺名穷不怕的朱绍文。但渐渐有人提出异议,说相声的开山人应为比穷不怕早些年,清道咸年间的张三禄。
这个张三禄是干什么的?根据有限的文字记载,说他是清道、咸、同年间的全堂八角鼓丑角艺人。什么是全堂八角鼓?这门艺术今在北京已经很少见了,根据现有很少的文字记载,再加上我对曲艺界老先生的采访,大致是这样:先说八角鼓,这是一种乐器,扁扁的小鼓,由八块花梨、红木等优质材料的小木板组成,形成八个角,空心,用蠎皮蒙鼓面,每个木板中间镂空。嵌上二三小铜钹,鼓内有小柱,拴上两根很长的丝穗。演奏的时候,手竖拿小鼓,用两手手指弹击鼓面发出铿锵有力的鼓声,结尾时摇动小鼓,鼓内嵌入的小铜钹就会发挥作用,发出脆的钹声。
八角鼓是满族子弟自娱自乐的一种乐器。还有许多说法,如八个角代表满族八个旗粘结团结一起,长穗代表麦秀双穗,五谷丰登!鼓没有把儿代表永罢干戈,是全堂八角鼓的主要乐器。其他乐器还有三弦、鼓、锣等。全堂八角鼓的组成,随着年代的不同,内里的组织也变化很大,简单说它有三种形式:“鼓”,包括单弦中的岔曲,杂牌子,拆唱八角鼓;“柳”,柳活,包括时调小曲、各种化装小戏;“彩”,即古典戏法等等。这个拆唱八角鼓,最初是三至五个人表演,后来简化为三人,有正角、丑角和弹弦子的一人。
这里丑角最重要,手里不拿任何乐器,而正角要手持八角鼓,随演唱弹奏摇和震。丑角除按固定文本演唱外,还要随时插科打诨,现场抓哏,抖包袱,引观众发笑。这就和相声的逗哏演员很相似了,张三禄就是专业的丑角演员,而且非常优秀,有相当多的粉丝群。这位张三禄能耐很大,不是“死口”,能够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现场编词,变“死口”为“活口”,出其不意,观众大笑,这本事非凡人所具有,而且运用了说学逗唱,三翻四抖,这完全是相声的手法了,所以后人说他是说相声的第一人,是相声的开山鼻祖。
可是对这种说法为什么有争议呢?据老相声专家们介绍,张三禄这个人脾气不好,性格又孤僻,不能融入群众之中,也就是人缘很差。所以各个八角鼓演出团体,都不欢迎他加入。这样他就搭不上班,但他也得吃饭呀,于是干脆他就上天桥撂地一个人演出。他不说他是八角鼓丑角艺人,说他是说相声的。因此许多人讲他是说相声的第一人。可是由于他性格的问题,不收学生没有传人,这就成不了相声的开山门之人了。

开山人朱绍文

朱绍文是咸同时代的人,比张三禄小二三十岁,他原本是北京二黄班(京剧)的丑角演员,清朝咸丰皇帝死后,清政府下令,全国为他“戴孝”。“国服”期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很多戏班艺人为了糊口,只好流落街头卖唱。二黄班艺人朱绍文到北京的各大庙会和当时的天桥、现在的珠市口一带演出。这一带当时五方杂处,是市民聚集的热闹场所,他露天演唱太平歌词或说滑稽故事。朱绍文自起艺名“穷不怕”,在演出以前先用白砂土在地上画一圆圈,艺人叫作“画锅”,再在圈内以左手持白砂土撒写大字和人们熟知的“对联”,右手打板唱太平歌词来吸引观众。艺人们管此叫“圆粘儿”。
朱绍文是位多才多艺又非常正直的艺人,他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又博采其他姊妹艺术的血液,特别京剧丑角的插科打诨,成功发展了滑稽笑话的表演艺术,这就成为今天的单口相声。后来穷不怕,又收了六个徒弟:“贫有本”、“穷有根”、徐有禄、范有缘、高文元、冯昆治等,并带着他们一起演出,常常师徒两人或三人共同表演一个滑稽笑话,这就是对口相声,或三人相声的由来。这样相声艺术便传宗接代,有了传承,故此大家还是认朱绍文为相声的开山人。
朱绍文的表演风趣自然,并且经常对当时的黑暗统治进行无情的讽刺和揭露。所以相声的讽刺功能,在相声的发轫时期便显示出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6 , Processed in 1.11289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