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内城九门,瓮城内皆有庙,因而有“九门十座庙”之说。为什么多出了一座庙?原来,正阳门作为明清北京内城的正门,京师城门之首,独有两座庙,东为关帝庙,西为观音庙。 庚子事变前的城楼,关帝庙和观音庙分立左右 城门有庙,为的是神明护佑,保境安民,也因城关皆繁华要冲,方便民众祈福赶会。在极盛时期,正阳门瓮城内有关帝庙和观音庙,瓮城东西两侧有朝阳阁和万缘庵,城墙内顺墙根还有两座庵,一座紫竹庵在东,一座清凉庵在西,可说是六庙环绕。 这六座庙中,数关帝庙名气最大,香火最旺。 正阳门关帝庙庙门 《帝都景物略》中记载:明成祖朱棣在大漠行军时遇险,冥冥中见关公骑白马现身助阵。他又听说,北京有一白马,每日晨出,立于庭间,大汗淋漓,仿佛就是关公的那匹马,于是在京城各门瓮城里建了多座关帝庙。虽说除了北城墙安定门和德胜门,北京的七个城门里都有关帝庙,但正阳门的关帝塑像原为皇宫大内之物,后被明万历帝移到此地,足见大明王朝对此庙的重视。 关帝庙关公塑像 别看这座庙背靠城台,仅一进院落,却在六百年间都香火极盛,民间还流传着“灵签第一推关帝,更向前门洞里求”的说法。 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关帝庙神像十四尊,画像一帧,神马一匹,青龙刀三柄。而关帝庙“三绝”,正是唐代圣手吴道子所绘的关公像、传说中神马的汉白玉雕像、嘉庆十五年打磨厂刀铺制作的青龙刀。庙里的碑,因碑文为明万历朝翰林焦竑撰文、大书法家董其昌书丹,也被《燕都游览志》称为“二绝碑”。 此碑于2008年南苑槐房村拆迁时被发现,大概是被老乡拉渣土运回了乡里,今已被妥善建亭保存。 1920年代的关帝庙内景 关帝庙可谓“庙小神仙大”,就连清光绪皇帝都崇信此庙。据《清实录》记载,他从16岁起,持续22年,在此拈香64次。除了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六年没来外,年年数回来拜,远超以前所有皇帝来正阳门庙宇次数的总和。 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光绪为什么没来?原来,二十五年(1899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二年,他被慈禧太后幽禁;二十六年(1900年)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 1901年,失火后的正阳门城楼,两庙俱在。 从西安回北京时,慈禧、光绪专门下轿在此拈香默祷,当时在瓮城上站岗的是洋人,被烧掉的城楼箭楼都拿彩牌楼临时装点,不知帝后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对光绪来说,“灵签第一”的关帝庙这回真是没显灵。 位于正阳门瓮城东北角的观音庙,同关帝庙面貌基本相同,常被同时提及。明崇祯皇帝曾在此庙祭祀“殉国”的洪承畴,结果洪承畴非但没死,反而降了清,实在是令皇帝大为尴尬。 1915年正阳门改造后,两庙仍在。 庚子事变中,正阳门箭楼、城楼先后烧毁,正下方的两庙竟奇迹幸存;1915年正阳门改造,瓮城虽拆除,但两庙得以保留。到了1967年,两庙因地铁建设和扩充道路,才一起被拆除。 正阳门瓮城东侧,可见朝阳阁及龙王堂。 朝阳阁和龙王堂已经拆除,只剩门前大树 更早拆除的,则是瓮城外东侧的朝阳阁和龙王堂。顾名思义,朝阳阁朝东,而且是在瓮城之东,它与阁东的龙王堂实际上是一体。此地为粥厂,是官民合办的慈善机构。 正阳门前建起火车站之后,朝阳阁和龙王堂先后被拆,做了货场,只剩一棵大树,标示着昔日的位置。不过,朝阳阁仍在,只是搬迁到了附近的大席胡同,“为善最乐”碑也搬去,延续着清末民初的慈善业。 “为善最乐”碑 除两庙一阁之外,还有三座尼姑庵。同朝阳阁东西对称的,是万缘庵,在前门西侧第一个墩台(中心台)前靠东,仅有一进,山门、大殿,以及厢房,坐北朝南,这里在修前门西车站时被拆。 1901年被拆之前的万缘庵。 正阳门西侧城墙内侧有清凉庵,外侧有万缘庵 在城墙的另一面偏西,贴墙还有一座尼姑庵,名为清凉庵,大殿坐东朝西,整体两进,二门朝西,进门就是大殿和一座北房,南面就是城墙。 和清凉庵东西对称,在正阳门内侧靠东,第二墩台内侧,贴墙有一座紫竹庵,坐南朝北,小殿外并无配房。这类庵堂,同瓮城两庙不同,多是民间自建。正阳门内外店铺云集,捐资修建还是有条件的,这也正说明了正阳门不仅是国门,也是市井的大前门。 1947年的观音庙,是绿瓦红墙,山门绿瓦黄剪边,大殿黄瓦,碑亭灰筒瓦 正阳门瓮城早已不存,环绕这古老国门的六座庙宇,也已成为过往,好在还有巍峨的城楼箭楼,依然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3 , Processed in 1.11006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