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最后,我说到安定门的第七张老照片,就是有一支送葬队伍来到了安定门外,送葬的人站在马路中间的,都是从杠房雇来的打着执事的人,而大部分死者的亲属都站在了道路的右侧。 老北京讲究人去世了,送葬的时候,走到比较宽的大街上,如果死者是男的,送葬队伍就走道路左侧,如果死者是女的,就走道路右侧,所以我判断死者是位女性。 在照片上,还看到路边停着几辆马拉的轿车,老北京讲究送葬的时候,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近亲属中的女眷是要坐轿车的:儿媳妇坐的轿车要蒙白布,结了婚的女儿坐的轿车要蒙青布,死者的妹妹坐的轿车要蒙兰布。看这几辆轿车是不同颜色的,也就是说这位死者家中,姑娘、儿媳妇、妹妹全都有。 最后再看照片上的人,全都站在那里,没有往前走,但是显然还没有到墓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是走累了休息呢吗?据我判断不是走累了休息,而是与死者关系一般的亲戚、朋友,在送出城门后就告退了,死者本家的人还要对不再继续送葬的这些人告别一下,说些感谢的客气话,这时候前面送葬的人就要停下来,等告别完了,再继续往前走。 这张照片拍摄于安定门外不远的地方,正是这些送葬的人,在等待死者本家儿人与不准备继续送葬的人们在安定门里告别。一般只有非常亲近的亲朋好友以及吹鼓手、念经的和尚以及杠房的人继续前往坟地,或停灵的寺庙,我这也是借着这张老照片顺便说说老北京送葬的一些规矩。 下面我发9张安定门的老照片: 1910年从东北向西南拍摄的安定门的箭楼、城楼和瓮城,看那时候的箭楼、瓮城还是很完整,没有破损之处的。 1910年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的箭楼、城楼和瓮城。这次拍照的照相机距离安定门远了很多,而且用的是广角镜头,拍摄的这张照片放大了看,那时候的安定门外还有宽阔的水面,整个照片场面宏大,非常的漂亮。 1912年,在安定门外护城河的石板桥旁从北向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看箭楼下面有拉洋车在等生意的车口、有骑驴的过客,有推着水车的送水工,也叫水三儿,还有几个支起遮阳布,做生意的摊贩,照片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是在民国初年在安定门外关厢,从北向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仔细看,虽然安定门外已经栽上了电线杆子,架设了电线,但是看道路上坑坑洼洼、充满泥泞,马路两旁是破旧的稀稀落落的房屋,和其他内城的所有关厢的繁华、热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曾经说过,在清末民初,朝阳门外的关厢是这几个关厢最热闹的,今天我说,安定门的关厢是这几个关厢中最简陋最不景气的。 这是在1915年铺设了环城铁路之后,在安定门的城楼上从南向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的背面,照片上可以看到新铺的铁路和道口,还可以看到安定门的箭楼还挺完好,箭楼下面的真武庙保存的很好。 这是在1920年左右在安定门外护城河的北岸,从西北向东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通过照片看箭楼的正面,还是比较完正的。 这是拍摄者又往东走了有200米,从东北向西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可以看到,因为建环城铁路,所以拆了一部分安定门的瓮城,所以在照片的左侧能够看到安定门城楼的一角。 这是又过了几年,在安定门城楼上从西南往东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的背面,通过照片可以看到箭楼后边东侧的二层檐进一步破损了,已经耷拉下来了,再看安定门瓮城内的铁路,很可能是为了安全,靠箭楼一侧砌了一堵墙,靠城楼一侧安装了长长的栏杆,来火车的时候下落的撂杆也改成了栏杆,这应该也是为了交通安全做的改善。 这是瑞典人喜龙仁在1921年左右站在安定门的城楼上从南向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的背面,喜龙仁的照相机镜头略微向上抬了一点,所以只拍摄了安定门箭楼与真武庙,没有拍上下面的环城铁路,仔细看,箭楼东侧的二层楼檐犄角已经脱落了。 这是喜龙仁又来到了安定门外面的护城河北岸,从东北向西南拍摄了安定门箭楼的正面和下面的护城河,在河水的映衬下,安定门箭楼显得非常高大雄伟。 在也是在1921年左右在安定门外,是从西北向东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是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在护城河大石桥的两侧,有十几家摊贩在做生意。这时候的安定门外有些热闹了。看照片左侧的城墙下面,安定门火车站白色的站房,还是挺醒目的。 这是在1924年左右,在安定门的城楼上从东南往西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的背面,大的变化没有,但是仔细看,箭楼最东侧的下层檐子已经彻底脱落了。 这是喜龙仁在1926年左右再次来到了安定门,在安定门的城楼上从东南往西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的背面,箭楼后边东侧的二层檐损坏的面积更大了,有接近一半的二层檐都没有了。 这是又过了几年,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安定门外护城河的北岸,从西北向东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乍一看,箭楼的正面还是挺好的,没什么破损,其实已经多处糟朽了,护城河里的水也几近干枯了。 这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安定门箭楼的根底下朝上仰拍的安定门箭楼,仔细看箭楼西侧楼檐已经严重破损了,可是由于战乱,政府已经顾不上修缮了, 这是在同一时间,拍摄者来到了安定门箭楼西侧的城墙上,从西向东拍摄箭楼的上部,可以看到箭楼的前檐、后檐都已经严重破损了,再仔细看,箭楼的根底下还有四个人,看来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拍摄者的到来,我估计拍摄者距离他们比较远,是使用的长焦镜头拍摄的,所以没有惊动他们。 拍摄者又把镜头指向了箭楼的背后,照片拍的很清晰,让我们看到了安定门箭楼500年的岁月沧桑。 这位摄影者又进入到了安定门箭楼的里面,看照片箭楼里面木制的大梁上还刻满了图案,很是精美。 下午的阳光从箭楼的箭窗照射了进来,还挺刺眼。 这是在民国时期,安定门的箭楼发生了火灾,消防队紧急出动,扑灭了火灾,保住了安定门箭楼。 这是在北京快要解放的时候,在安定门箭楼背面下下面往上拍摄的仅剩下的一点瓮城和箭楼的背面可以说箭楼已经是破旧不堪了。 时间到了解放后,在1950年,26岁的罗哲文先生从中国建筑研究所调到了文化部文物局工作,作为当时文物局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他用了几年的工夫,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对大量的古建筑进行测量、拍照,这就是罗哲文先生1951年在安定门的西侧,从西向东拍摄的安定门箭楼。 在这一年4月中旬国家政务院拨给北京市15亿元(旧币)专门用于老北京内外城的修缮使用,这15亿元只相当于货币改革之后的15万元,可是当时全国解放不久,正处在恢复时期, 而且还在进行抗美援朝,能拨这么多钱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且北京市真是精打细算的使用这些资金,修缮了六处建筑,其中就包括安定门的城楼和箭楼。看照片上经过维修使箭楼焕然一新,再加上在数十棵柳树的环绕下,安定门箭楼很是好看。 这还是罗哲文先生在同一时间在安定门箭楼的西北侧向东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箭楼,可以看到在箭楼的下部写有大幅的标语,在护城河的河岸旁坐着一男一女,很有可能是在谈情说爱。 解放初期,在安定门城里,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的城楼和箭楼。 1956年,在安定门箭楼北侧的护城河岸边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的箭楼和城楼,还有一截瓮城的城墙,当时的安定门箭楼、城楼都基本完好,护城河里的水也多了,河岸绿化种植了树苗。 这是在1957年在安定门城楼的下面,从南向北拍摄的安定门箭楼的背面,可以看到当时环城铁路还在使用,照片上有一列蒸汽火车正经过安定门,很多的自行车、三轮车在等候通行,再仔细看安定门箭楼的楼檐,由于在1951年进行了修缮,所以和3、40年代相比已经焕然一新了。 1953年为了改善安定门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在安定门城楼的东侧也拆了一个豁子这是在拆了豁子之后,从东向西拍摄的安定门的城楼和箭楼,可以看到当时的环城铁路还没有拆,看照片上已经出现了无轨电车,所以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该是在1958年到1960年之间的事情了,因为在1960年就把安定门箭楼给拆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9 , Processed in 1.08698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