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砖塔胡同东端,第43集介绍过的万松老人塔(微博正文)西侧不远处,曾有座鲜为人知的大宅院,多罗贝勒永恩府。这座大宅是万松老人塔的邻居,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府邸的大部分已经被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称作“遗存”。可能是由于遗存较少且房屋老旧不堪,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很少有人去仔细考察,有关介绍资料也有些含混不清。其实对这座古迹仔细探究深度发掘后,还是能解读出不少信息,背后的故事挺有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 ️◼ 府邸的主人 这座大宅最初的主人是爱新觉罗·永恩,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身世声名显赫。永恩是代善的后裔,崇安的次子。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为建立满清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后被封为世袭罔替礼亲王。而在代善之后礼亲王一度又被改封为康亲王,永恩的父亲崇安就世袭了康亲王的爵位。按说崇安之后应由永恩继承,可是当时的雍正却将康亲王的爵位封给了永恩的叔祖父巴尔图,只封永恩为贝勒,这就有了本篇介绍的贝勒永恩府,他在此居住了20年。直至乾隆十八年(1753)巴尔图过世后,永恩才被改封为康亲王并搬离贝勒府。乾隆四十三年又恢复了他的礼亲王称号。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清室贵族爵位及世袭的等级森严制度严谨,但具体执行时还是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一定灵活度的。有关其贵族爵位及世袭的简介请看第二十五集(微博正文)。 据史料记载永恩在清室贵族中算是比较有才干的,且为人稳重朴实,在乾隆年间曾任过高官。他的 文学修养和绘画水平不低,有诗文与画作传世。 自永恩封王搬离贝勒府后的一百多年间,没有从史料中找到这座宅院主人和房屋的修缮记载,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院子被民国将领冯治an购得自用。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也曾在此居住。目前前后五代人在此居住上百年的老住户也姓冯。 ◼ 永恩与万松老人塔 位于永恩贝勒府东侧的万松老人塔南面石券门上留有石刻匾额,上书“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七月谷旦康亲王臣永恩奉敕重修”(图1)。这一记载说明,是塔的邻居永恩在被封为康亲王即将搬离贝勒永恩府时负责重修了这座塔。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座于清代重修的万松老人塔。 ️◼ 贝勒永恩府对周边街区的影响 老北京两条胡同之间的距离一般为60-70米,这也是一座较标准四合院的南北进深。而贝勒永恩府尽管东西边界还有争议,但大门开在大院胡同,后门在砖塔胡同(图2),南北距离超过130米没有异议,相当于中间跨越了一条胡同,占据了两座标准四合院的南北进深。这就造成中间的敬胜胡同无法向东直通西四南大街,只能向南北转弯(图2),形成了这地方比较独特的街区格局。 ️◼资料中描述的贝勒永恩府 一般资料都引用《乾隆京城图》描述永恩居住过的贝勒府(图3)。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五进的宽敞大院,由南至北分别为:气派的五间正门和倒座房、五间大殿、五间后殿、后寝、后罩房等。但通过实地观察和走访在此居住了70年以上的老住户,可以断定在永恩迁出后院落进行过比较大的改造,建筑格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 现在的贝勒永恩府遗存 通过走访老住户冯先生,并经分析判断,冯治an购房的民国时期这座宅院有房屋200多间,由较开放的会客空间、私密空间和后花园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已经拆除建成楼房,现在的遗存是后花园部分。 贝勒永恩府遗存部分在砖塔胡同42号(图4、5),入口是原宅院的后门,现在已经沦为大杂院。主要遗存有后罩房(图6)和后花园中的花厅,其中花厅建筑形式比较活泼,正房为硬山两卷勾连搭(图7、8、9)北房、南房各3间,正房两侧有东西配房各3间。有花园内建筑的特色。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04 , Processed in 1.09459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