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门为北京内城南垣之东门。内城南垣是明永乐初年决定迁都北平后,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时,废元大都南垣,南拓两里地重新建成。元大都南垣原有三门,南之左为文明门,南之右为顺承门,南之中为丽正门,崇文门即文明门南移重建之门。初沿用元大都文明门之名,明正统年间重修九门,增修箭楼、闸楼和瓮城门洞,取《左传》“崇文德也”之典改名崇文门。“崇文”之名,与南之右的“宣武”,还充分体现出了皇权的空间结构布局,即“左文右武”。可比勘的还有东江米巷的“敷文”牌楼和西江米巷的“振武”牌楼,千步廊左右分列文衙武廰;紫禁城的“文华殿”和“武英殿”也是这种布局;此外,皇帝上朝,百官列于殿前,也是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当年北京城外东南一带有很多酿酒作坊,所以崇文门多走运酒车。按《易经》方位来说,崇文门踞南东,是“景门”,属火,有光明、昌盛之门的涵义,其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 元朝的文明门,在民间又俗称哈达门、哈德门。《日下旧闻考》引《析津志》(元人熊梦祥撰,江西丰城人,人称松云道人。元末任白鹿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云:“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哈达”又音转为“哈德”,哈德门之名一直流传至今,哈德门牌香烟众所周知,前些年崇文门路口东南尚有哈德门饭店。在元朝时,哈达门这种称呼,就已超过了正式名称文明门。一些读书人在写作时,认为“哈达”不够文雅,一方面利用它的谐音,一方面利用文明门在南城东端的地理位置,写成“海岱门”。明朝人蒋一葵《长安客话》云:“泰山、渤海俱都城东尽境,元时以‘海岱’名门取此”。海,即渤海、东海;岱,即岱宗,海岱,即指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位于东方,解释尚通。到了清乾隆时有杨从清著《北京形势大略》云:“(崇文门)又曰海岱,言山陬海澨皆梯航纳贡,税课司在焉”,把“海岱”解释为“山陬(zōu)海澨”,即山脚海边,也是东尽之意。但不管对“海岱”二字的解释如何,明清的文人雅士往往不用“文明”、“崇文”,而用“海岱”。有诗为证,如明人卓明卿《登崇文楼》诗:“城头初夜净氛埃,海岱分明望眼开,紫气半空时入座,秋声万里此登台”。清《白华堂诗录》:“海岱瞻门高,风苦身贱。”等等。 崇文门有“税门”之称,从明弘治六年(1493年)起朝廷即在此设立税关,对过往客商征收赋税,成为明、清直至民国初年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故尔,崇文门又有“天下第一税关”之称。据说河北所酿酒水由南进京,得经崇文门上税,故此,崇文门常走酒车。另外,相传崇文门护成河桥东北有一铁龟,用于镇持此处海眼,保得一方平安。 从元到清不断有达官名士,居住在崇文门一带。如《宸垣识略》(清吴长元著)载:元朝御史王俨在文明门外东南里许,筑有别墅,“园地构筑,甲诸邸第”,更有一座“水木清华亭”,尤为出众。时人云:登上此亭“北瞻闉(城楼),五云杳霭;西望舳舻(护城河上船只),泛泛于烟波浩渺、云树参差之间”。可见当时文明门附近的盛况。雍正进士、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刘统勋(刘罗锅乃父),雍正皇上赐他御制诗中说他家是“海岱高门第”。《水曹清暇录》记有名书法家张照(字得天)也住在崇文门外,展宇宏深,有楠木厅,极为讲究。清代的崇文门,已不是元大都的南城郊和明朝初期的都城最南端,而是变成很热闹的内外城进出孔道。到清末,东江米巷南北成为了使馆界(江米巷也叫成了交民巷),洋人活动频多,崇文门内外店铺林立,南北通衢车水马龙。 崇文门城楼与宣武门城楼规制相同,体量均大于东、西、北各垣城门,略小于正阳门城楼,为三滴水重檐歇山式楼阁建筑。上下两层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楼宽28.7米,进深14.4米,廓面阔33.4米,进深18.8米,城台以上楼高25米,楼连台通高将近40米。上下层檐柱均为24柱,二层廊四角的翼檐下各有1根擎檐柱(戗柱),戗脊走兽(小跑)7个。二层平座下的滴珠板(燕翅板)以及檐柱均油漆朱红色,斗拱和枋施彩绘。1910年代末曾修饰一新,1950年瓮城及铁道券洞、箭楼城台券洞全部被拆除。为改善交通,在城楼左右两侧的城墙上各开辟了一个券洞。1966年为修建环城地铁,城楼和城墙被彻底拆除。 崇文门箭楼。北京内城南垣三门面向南面,是北京内外城的通道,俗称前三门。箭楼规制与其它各城门的箭楼相同,但体量要显得高大雄伟些。崇文门箭楼屋顶形制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重檐歇山式,重檐下与楼体的间隙略大于除正阳门以外的其它门箭楼,外观上可见有小短柱支撑着上层楼面,这与正阳门烧毁前的老箭楼形式相同。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正南面每排12孔,两侧面每排各4孔,后抱厦两侧面各1孔,总计82孔。箭楼在1900年庚子之变时毁于战火,后来再没有恢复重建。庚子之变过后,箭楼重檐以上全部塌毁,是英、美军炮轰所致,后被全部拆除,瓮城的箭楼城台也被打通,修了正对城楼门洞的券洞,这使崇文门内与崇文门外的街道笔直连成一线,北京城门瓮城曲折迂回的城防作用被彻底打破。与它相仿的姊妹门宣武门箭楼,也于1910年代末因无力修缮而被拆除了事,笔者也未找到确切的近代测量数据。据说1903年恢复重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时,在皇家档案里也找不到原建筑的图纸和建筑数据,无奈之下只能参照崇文门城楼和宣武门箭楼的实物,加大尺寸重建。但许多细部与原建筑已经不同,也就是根本没能够原样恢复,这在介绍正阳门时再细说。 崇文门瓮城,内宽78米,深86米(以上城门相关测量数据引自喜仁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85年汉译本),瓮城门洞和闸楼辟在西月墙,闸楼为灰筒瓦歇山式,外侧(西)辟箭窗2排12孔。关帝庙建在瓮城内西北角,坐北朝南。庚子之变后,在八国联军的主导下铁路修进城,终点设在了使馆区城墙外的正阳门东,当然洋人是为了自己坐车方便。铁路要穿崇文门瓮城而过,所以拆除了闸楼和瓮城门洞,对面的东月墙也被打通,分别修建了两个双向铁路券洞,实现了铁道穿瓮城而过。这在城门洞前就形成了一个与进出城道路平交的铁路道口,过火车的时候,进出城道路只能中断。崇文门瓮城是北京第一个被“改造”的瓮城,确实是改造,并没有拆除瓮城。但是,从此就开了北京扒瓮城修铁道的先河,也使北京的城池真的就踏上了不归路。 崇文门的老照片较为丰富,从1870年代查尔德([英]Thomas Child)进京拍摄,到1920年代初喜仁龙([瑞典]Osvald Siren)来访,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呈现。尤其崇文门临近使馆区,洋人的影集里多有以崇文门为背景的照片,这得以使我们现在能见到多于其它城门的影像资料。但是到了1930年代后期,崇文门的影像数据突然变少,尤其整个1940年代,我没有搜集到一幅崇文门的影像,解放后的也是寥寥无几。是否1928年使馆迁往南京,洋人少了?整个日伪时期也几乎没有,光复后大量的北平照片中也难寻崇文门城楼的影子。解放后的情形倒是基本一样,各个城门的影像资料都不多。真想见到再多一些的崇文门晚期,或是临终的影像。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上的崇文门图 1860s,崇文门箭楼东侧,护城河、石桥。 1870s,崇文门城楼东面(城墙上),城门楼两侧城墙上各建有堆拔房(明朝称铺舍房)。 1870s,崇文门城楼西南面,在瓮城西月墙上拍摄。 1876, 崇文门瓮城西月墙,箭楼(西北面),闸楼、洞子门(瓮城门洞)外侧 [(英)托马斯·查尔德 Thomas Child] 1876, 崇文门西面冬季日落前 [(英)托马斯·查尔德 Thomas Child] 1878,崇文门箭楼东南面。箭楼下的平房,有两栋规格比一般民房高,是筒瓦硬山式,一座是卷棚硬山,画面右边的另一座是有正脊硬山,像是庙宇,但一看就不是规划建筑,有点费解,因为瓮城外边的建筑都属于“私搭乱建”。冬季的护城河已冰封,冰面上有一人坐在冰床上 [(英)托马斯·查尔德 Thomas Child] 1880s,崇文门瓮城外西侧,城楼、箭楼、闸楼和护城河 [(英)托马斯·查尔德 Thomas Child] 1890 年前后,崇文门城楼北面(崇文门大街)。 1890s,崇文门箭楼西北面和瓮城西月墙外的道路。 1894,崇文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英)伊莎贝拉·露西·伯德 Isabella Lucy Bird] 1898,崇文门城楼南面。瓮城内西北隅,关帝庙。 1898,崇文门城楼迤西城墙上面(东向)。城墙上的堆拔房和值守的役夫。 1898~1899,庚子之变前,崇文门迤西城墙、护城河景象 [(日)山本赞七郎] 1900,崇文门东侧,箭楼已塌毁,废墟还未拆除。铁道也还没有修到这里,城墙下是占领北京的八国联军骑兵。 1901, 崇文门西侧,箭楼已被英、美军炮火轰塌。 1901,被英、美军炮火轰毁的崇文门箭楼南面[(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1,崇文门城楼北面(城里)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1,崇文门城楼北面(城里),箭楼城台已扒开豁口,券洞尚未修建 [(美)霍姆斯·伯顿 Burton Holmes] 1901,崇文门城楼东北面及东马道(城里),登城马道的实榻大门楼和扶手墙已毁 [(日)山本赞七郎] 1901,崇文门城楼东面(城墙上),城门楼两侧城墙上的堆拔房(铺舍房)已拆除。落寞的值守人望着这满目疮痍的京城 [(日)山本赞七郎] 1901,崇文门城楼内侧(城里),这里民房已被拆除,成为了八国联军的操场和跑马场,画面前的是德军。 1901,崇文门大街。从崇文门城楼上向北俯拍。远处可见东单牌楼,画面左下角是教会同仁医院工地,路面仍为土路,修有排水沟,交通工具以骡马车、洋车为主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1,崇文门-东交民巷使馆区东界的屋顶岗哨,外侧为各国跑马场,再外即崇文门大街,远处可见崇文门城楼。 1901,崇文门瓮城东侧,瓮城已被英军打通,正在修建铁路双向券洞 [(美)霍姆斯·伯顿 Burton Holmes] 1901,崇文门瓮城内,城楼与门楼门洞。此时被轰毁的箭楼、闸楼和城楼两侧的堆拔房(铺舍房)已拆除,铁道尚未修进城 [八国联军相册] 1901,崇文门瓮城内南向,庚子之变后。箭楼已毁,城台被扒成豁口,后砌成券洞,与崇外大街连成一线,铁道横贯瓮城而过。摄影师在崇文门城楼上向正南拍摄 [(美)霍姆斯·伯顿 Burton Holmes] 1901,崇文门瓮城内已铺铁轨。拆除闸楼门洞后的豁口(英军扒开西豁口,铁道穿瓮城而过) [(美)霍姆斯·伯顿 Burton Holmes] 1901,东交民巷使馆界东区俯瞰,崇文门城楼、圣弥厄尔教堂,远处可见内城东南角楼。 1902,崇文门城楼北面(城里),箭楼城台已修成券洞门。 1902,崇文门城楼门洞南侧(瓮城内)。 1902,崇文门瓮城东侧,打通瓮城修建了双向铁路券洞已完成。向西拍摄。 1902,崇文门瓮城及箭楼城台下开的券洞门,在城楼上远眺南城,高耸的天坛祈年殿在低矮的平房衬托下屹立在视野之中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2,崇文门瓮城内,西侧闸楼门洞已被英军拆除,修建了铁路券洞,西北角的关帝庙已拆除。 1903,崇文门内东交民巷东口洋人修的城堡式大门,门外可见崇文门城楼。 1905,崇文门城楼南面,瓮城内铁道口 [(日)山本赞七郎] 1905,崇文门内东侧孝顺胡同,伊莉萨白戴维斯纪念医院,后来被称作妇婴医院了。2010年北京保护百年洋楼,平移了一座这个三角地的洋楼,很像是这栋建筑遗存至今的部分楼体。 1910年前后,崇文门城楼下(南面,瓮城内),出城走过铁路道口的满族女人。 1917~1919,崇文门城楼门洞南面瓮城内,走出内城的骆驼与行人,通过门洞可看到城里同仁医院的建筑。原注释:Camels & Gateway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7~1919,崇文门城楼门洞外(瓮城内)出城的骡车。原注释:Peking Cart Mud.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7~1919,崇文门内东交民巷东口,洋人修的城堡式大门,口外可见崇文门城楼。原注释:Legation Gateway[(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7~1919,崇文门瓮城内东侧双向铁路券洞(向东拍摄)。原注释:Railroad Tunnel & Wall[(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8,崇文门城楼北面,城楼上搭着脚手架,正在修缮。 1918,崇文门城楼南面,瓮城内鐡道口。选自《北京城之面貌》,1928年德国出版[(德)佩克哈默 Heinz von Perckhammer] 1918,崇文门护城河桥,崇外大街。由箭楼城台上向南俯拍。 1918,崇文门瓮城外,箭楼已没有,行人、车马走正中开辟的券洞进出内城 [(奥)汉茨·冯·佩克哈默 Heinz von Perckhammer] 1920 年前后,崇文门城楼南面,瓮城内鐡道口,城门楼修葺一新。原注释:Train in front of the Hatamen in Peking. 1920 年前后,崇文门外护城河桥,崇文门外大街(雪景)。 1920~1921,崇文门城楼内侧西面及西马道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1923~1924,东单“景星”牌楼南望,可见崇文门城楼。该牌楼1925年被拆除 [(奥)汉茨·冯·佩克哈默 Heinz von Perckhammer] 1924~1927,崇文门城楼北面(城里),崇文门大街。原注释:gate & street.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24~1927,崇文门城楼北面(城里)门洞前,清洁工在向街面泼水(净水泼街)。原注释:wagon & car.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25,崇文门箭楼城台门洞北望城门楼。庚子之变后改造瓮城,闸楼改造为双向铁路券洞,并辟东月墙券洞,箭楼城台下辟进出城券洞。 1928,崇文门外护城河桥,崇外大街 [(日)山本赞七郎] 1930 年前后,崇文门大街上的当当车(东单牌楼站),远处可见崇文门城楼。 1930s,崇文门城楼门洞南面,明拓南城墙辟崇文税司,即在崇外路东上三条与上四条间设京师税务衙门,成化年设宣课分司,弘治年将内城九门课税统由崇文司监管,清依明旧,设监督署专收货税,此为出城情景。 1930s,崇文门内,东单附近(南向),东单牌楼已拆除,有轨电车已开通。崇文门大街(现东单北大街和崇文门内大街)。远处可见崇文门城楼,以及使馆区的操场。选自《亚东印画辑》。 1933,崇文门城楼西南面,由打磨厂东口附近胡同向东北方向拍摄。原注释:Shop sign of a bone-worker's shop showing articles made from bone. [(德)赫达·莫里循 Hedda Morrison] 1935,崇文门外护城河南,瓮城尚在。东打磨厂东口外,崇文门外大街。选自《北京名所》 [美丽照相馆]。 1936~1940,崇文门城楼南面瓮城内的骆驼和铁道口。选自《亚细亚大观》。 1937,崇文门箭楼城台门洞,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军由崇文门外大街开进城。 1941,崇文门城楼南面,火车疾驶而过。选自《北支》摄影杂志,1941年8月号。 1945年前后,崇文门城楼北面(城里)。城门紧闭,估计是戒严了。 1951,崇文门城楼西北面(城里)。 1952,崇文门城楼西南面(西券洞铁道口)。崇文门城楼屋面蒿草茂密,已显破败。瓮城于1950年拆除,为便利交通,在城门西侧城墙上开辟了一个券洞,城墙新修补的痕迹尚在,火车头正穿越原瓮城双向铁路券洞(闸楼)位置。 1955,崇文门城楼西南面及护城河。 1956年前后,崇文门内大街,洒水车在街道上洒水。 1956年前后,崇文门外大街,瓮城已拆除,城楼左右各开有一个券洞。从护城河桥头向北拍摄。 1958,崇文门外大街。上运动课的小学生,戴红领巾的是少先队员。可见崇文门城楼东侧新修的券洞,进出城这时只走两边的券洞啦。 1966年,崇文门城楼南面。即将被拆除前的时刻,是临终遗照。为地铁施工,出动工程兵拆除北京内城。从1965年开始,到1966年拆除了宣武门城楼、崇文门城楼和内城南垣。这场面是在做拆除前的准备,这座存在了550年的城楼,正无可挽回地面对自己的末日来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5 , Processed in 1.08011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