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白浮引水为何西绕瓮山泊

2022-10-27 11:0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郭京宁|来自: 北京日报副刊

摘要: 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内,坐落着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的水利工程对北京的城市格局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今年,是他主持开凿通惠河730年。开发玉泉水供应皇城郭守敬少年时就跟随祖父学习天文和水利。16岁时拜元大都 ...
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内,坐落着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的水利工程对北京的城市格局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今年,是他主持开凿通惠河730年。

开发玉泉水供应皇城

郭守敬少年时就跟随祖父学习天文和水利。16岁时拜元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为师,20岁时在家乡兴修水利,显示出杰出的才华。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元大都从事水利建设。

元中统三年(1262年),32岁的郭守敬初见元世祖忽必烈就提出了发展华北水利和漕运的“水利六事”,第一条建议就是修建从大都城到通州的漕运河道,“权以玉泉水引入行舟”。忽必烈认为他的建议很有道理,当下就任命他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并称赞道,担任公职的人如果都能像郭守敬这样,就是不白拿俸禄了!

京西山区自古多泉水,从辽代开始便依泉水建造了清水院等众多寺庙,金代更有“西山八大水院”,每座寺院都有泉水。清代京西海淀泉宗庙内有大小28处泉水。乾隆帝为玉泉水题“玉泉趵突”四字,列入燕京八景。

玉泉水亦称玉河,导其水汇高梁河入京城再分为二:一入护城河,一入积水潭。玉泉水入城后导致北线运河水源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279年,郭守敬在河道上修了七座坝用来蓄水,这就是坝河一名的由来。

开发玉泉水为皇城供水与漕运,是郭守敬兴修北京水利所建的第一功,也是历史上北京大规模开发水利的最早记录。

1266年,郭守敬在总结前朝引永定河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开永定河分支河道——金口河通漕运获空前成功,西山的木材、石料被源源不断运进大都,以供应城市建设需要。虽然只使用了30年,但这是北京历史上唯一成功引用永定河水通漕运的记录。

开凿通惠河解漕运难题

玉泉水量终究有限,漕运仍不通畅,规模也不能适应庞大城市发展的需要。30年过去了,经过大量实地调查,郭守敬把目光集中在玉泉山北几十里的温榆河上游地区,提出了白浮引水方案。

他以白浮泉为源头,修建白浮堰导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前身),再汇入积水潭,与南来的河道相接,成为惠及京师的新运河——通惠河。白浮泉、虎眼泉、马眼泉、龙泉、一亩泉、冷水泉……或喷薄或涓涓的百十条泉水次第进入白浮堰,汇成奔涌银浪,冲到瓮山泊,冲进积水潭,撑起大都帆樯竞秀、舟舸密集的非凡景象。

解决了运河水源问题后,如何让漕船直航到大都城内呢?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已经61岁的郭守敬,像30年前一样向忽必烈上奏了自己多年研究的开发水利11项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全面修建通惠河的宏伟计划。忽必烈高兴地说:“当速行之!”于是在当年12月恢复都水监,由郭守敬全权负责通惠河的设计、施工。

郭守敬归纳出大都修建运河的两大困难:一是水源紧缺;二是河道坡降过大,河水容易流失,难以行船。所以他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一是建白浮瓮山河,跨河引水增加新水源;二是在通惠河通航水道上修建11处船闸,共建24闸,实现“节水行舟”“逆水行舟”。郭守敬在通航水道建设上的创新,是实现京杭大运河贯通的根本保障。

通惠河路线图

1292年8月,工程开工。忽必烈为了表示对工程的重视,下令丞相以下的官员都亲自拿着簸箕和铁锹等工具到工地参加劳动。第二年7月,工程竣工,忽必烈赐名“通惠河”,表示运河畅通惠民之意。这样浩大的工程只用了11个月就完成了,今天来看,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

工程施工时条件非常艰苦。竣工前的一个月,气候炎热无雨,施工的军人和工匠们因酷热难耐,很多人病倒,主管官员准备请示停工休息。这时突然天降大雨,人们兴高采烈地庆祝,大文豪王恽为此专门写下一首贺雨诗:“今年旱气罩火伞,赫赫焚如惊赭赤。万人云锸挥汗雨,熏染经时不无疫。”

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划分为14个工段。主力是2万近卫军,总用工285万。白浮引水和通惠河的开凿,不仅开辟了新的水源,而且解决了漕运问题,为元大都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浮泉九龙池 

通惠河地势较高,而北运河受河流变迁影响较大。通惠河汇入北运河要解决两者水位上的落差,并保证河水不轻易流失。这也是保障漕运畅通的关键。自金代至清,这个问题都十分突出,只有元代郭守敬将这一问题解决得最好。

从科学成就上讲,这次运河工程最突出之处就是从白浮泉到瓮山泊这一段引水河道的路线选择。

从白浮泉到大都城的直线距离是六十多里。白浮泉发源地的海拔约60米,高出大都城西北角最高处约10米。看起来,似乎完全可以沿着最短的直线路径把水引过来。但实际上这条直线所经地区的地形不是逐渐下降的:由沙河和清河造成的河谷地带,海拔都在50米以下,甚至不到45米,比大都城西北地带的地势都低。如果引水线路取直南下,泉水势必将顺着河谷地带一泄东流,无法归入运河。郭守敬看到这一点,所以选定的线路不是直通都城的。

元瓮山泊,现颐和园昆明湖 

他先把白浮泉水背离大都引向西去,直通西山山麓,然后顺着平行山麓的路线,引往南来。这样,不但保持了河道坡度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可以顺利地拦截、汇合从西山东流的众多泉水,又避免穿过地势低洼的南、北沙河河谷。

从后来通航的事实证明,舍弃直线,采取这条迂回西山下的路线,是十分合理的。要知道,在六十多里长的路程上,仅仅几米的高低起伏,那实在是非常微小,不是人眼所能直接看出的。从这取舍之间,可以看出郭守敬对大都城和它四周地区的地形测量,是下过很深功夫的。改造瓮山泊,也使其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座水库,后期逐渐演变为颐和园昆明湖。

郭守敬开金口河,是北京西南方向引水入城的成功实践;实现白浮引水,是北京西北方向引水入城的成功实践。通过两个方向的成功引水,奠定了北京两条引水路线进城的格局。直至今日,北京依然没有改变这样的格局,虽然开展了南水北调,但引水入城仍离不开这两条路线。由于北京城址选择的优越,北京城区可以向东、南两个方向排泄洪水和城市污水,其中现在两条最重要的向东排水干渠——坝河和通惠河,也是郭守敬时期奠定的基础。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

改造积水潭成漕运终点

郭守敬还对积水潭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治理和改造,使其发挥了调蓄水源的作用,并成为大运河漕运的终点码头。从此以后,南方来的船舶可以一直驶进大都城中,忽必烈在积水潭看到“舳舻蔽水”的盛况,对郭守敬赞赏有加。交通的便利让积水潭成为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位于城市中心的积水潭也兼具提供城市用水的功能,并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应。郭守敬领导或参与的这些水利工程,在城市供水、航运漕运、防洪灌溉、商贸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晚年的郭守敬仍然孜孜不倦地为北京城市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通惠河竣工后增加坝河水源及环护城河引水通航;为大都城市安全,主动提出堵塞金口河等。

1299年,郭守敬根据规定提出退休,元成宗认为其贡献突出,不予批准,从此开创太史院官不退休的制度。1316年,86岁的郭守敬卒于任上。元朝名儒、郭守敬在太史院的同事许衡说,上天保佑让我们有郭守敬这样的人才!700余年过去了,郭守敬当年对北京水系的治理仍有遗迹可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3 , Processed in 1.08328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