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四爷很忙”这句话总被人提起,“四爷”指的就是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虽然是句调侃,但也能看出很多人对康熙朝晚年“九子夺嫡”的话题很感兴趣。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不论登基前后,胤禛身边总有一个坚定支持他的人。那个人就是胤禛一生的好兄弟——怡亲王胤祥。 胤祥及他后人居住的怡亲王府在历史上有三座,这几座王府的规制、情况不同,其主人的命运与结局也各有千秋。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其背后发生的故事,小志将怡亲王府的故事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讲第一座怡亲王府及府主胤祥,下篇主要讲后两座王府及胤祥的后人。 那么,今天就让小志先带您走进第一座怡亲王府,去看看这里面都有哪些故事吧! 胤禛与胤祥(左)(电视剧《雍正王朝》截图) 生性淳诚 兄弟情深 怡亲王府是清代四个恩封世袭罔替亲王府之一。第一座怡亲王府位于王府井帅府园,该府只居住过胤祥一代。雍正八年(1730)胤祥死后,雍正帝命将此府改为贤良寺,为自己的弟弟祈冥福。 在《乾隆京城全图》上,从所绘贤良寺的形制上可见曾经王府之貌。王府南起帅府园胡同、北至金鱼胡同、东起今校尉胡同、西近王府井大街。 王府内有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7间的正殿、面阔各7间的左右配楼、面阔5间的后殿、面阔各7间的后寝和后罩楼。整座王府十分严整、气势恢宏。 贤良寺图(原怡亲王府) 据《宸垣识略》记载:“贤良寺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建。本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赐名贤良,乾隆二十年(1755)移建于冰盏胡同。有世宗(雍正帝)御制碑暨今上(乾隆帝)御书心经塔碑。” 清朝时,因该寺临近皇宫,故成为很多朝廷重臣从外省来京朝见时的临时住处。据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载,院中古柏参天,十分幽静。由于寺内建筑宽敞,当年还在这里开设过小学。 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母章佳氏在康熙帝后妃中地位平平,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去世时仍只是一个没有名号的妃子。 皇子时的胤祥(电视剧《步步惊心》截图) 少年时代即失去母爱的胤祥生性淳诚,谨度循礼,在诸兄弟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但文才武艺都不落后于人。《八旗通志·胤祥传》中说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尝从猎,猛虎突出林间,王深色不动,手利刃刺之,见者服其神勇。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康熙帝对他也是十分喜欢,在其十二岁时便命其随驾前往盛京谒[yè]祭祖陵。此后,康熙帝巡幸江南、避暑塞外、视察河工等都曾携他同往。 因胤祥生母早逝,按照皇宫内的惯例,胤祥由其他嫔妃代为抚养,而抚养他的正是胤禛的生母德妃。自此,兄弟俩虽相差八岁,但性情相投,亲密无间。 当短暂分开时,兄弟俩频频书信往来。在胤禛为胤祥收录的诗集《交辉园遗稿》中,就有一多半是胤祥为了和胤禛韵而做的诗,如: 《暮春》 胤禛 春暮饶佳景,闲行踏碧苔。 落花浮水面,戏蝶舞墙隈。 春拂兰丛暖,阴移竹影回。 流光将入夏,更有牡丹开。 《奉和兄雍亲王暮春元韵》 胤祥 好景当三月,红云点绿苔。 莺啼垂柳外,鹤舞曲池隈。 丽藻毫端发,熏风纸上回。 尧阶多雨露,棠棣四时开。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二十二岁的胤祥卷入诸皇子夺嫡的漩涡之中。在康熙朝最后的十几年中,胤祥一直默默无闻,以至在康熙帝前十四个皇子中,除幼年早殇者外,只有他一人终康熙帝在世没有得到任何封爵。 但胤祥一直被胤禛视为最信赖的兄弟,他本人也在胤禛登基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 康熙帝与胤禛(左一)、胤禩(左二)(电视剧《步步惊心》截图) 理财治河 公忠体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登基称帝。胤祥(雍正帝即位后,将自己兄弟名字的首字均改为“允”,胤祥也改为允祥。允祥去世后,雍正帝下诏,怡亲王名字可以不避圣讳,即按康熙时原名写作“胤祥”。为方便阅读,以下统称胤祥)也因此成为朝中显赫之人。 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又将他从闲散皇子破格晋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胤祥也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一个获得王爵世袭罔替殊荣的皇子。 第一代怡亲王 爱新觉罗·胤祥 后世有人认为,雍正帝给他十三弟的“怡”字典出《论语》:“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即兄弟之间亲热的样子,这也完全符合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 当时,雍正帝刚刚从“九子夺嫡”中争得皇位,尚立足未稳,不甘失败的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十四阿哥允禵等人心怀怨愤,虎视眈眈,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将胤祥提拔到朝廷的核心位置,也是雍正帝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佐理朝政,化解危局。而胤祥遭遇十几年的冷落后,得到四哥如此厚待,自然是感激不尽,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恩。 后来雍正帝回忆这段时间的情况时说:“辅政之初,阿其那(八阿哥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guǐ](奸宄指坏人)不得肆其志。”(雍正帝在上谕中单独提起“王”“王子”的时候,大多特指胤祥) 雍正帝与胤祥讨论政务(电视剧《雍正王朝》截图) 雍正初年,面临康熙朝后期遗留的国库空虚、钱粮匮乏的财政状况,要想稳定时局,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是当务之急。雍正帝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胤祥,命其总理户部。 胤祥上任后,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先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数十日内即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 当时朝廷新设会考府,负责审核财政出纳,由胤祥和隆科多等人会同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雍正帝对此要求很严格,谕示胤祥:“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言外之意就是告诫十三弟,此事必须办好,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 总理事务大臣 佟佳·隆科多 胤祥对一些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贵族也毫不留情,如十阿哥允誐[é]、十二阿哥允祹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最后,胤祥较好地完成了雍正帝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 雍正三年(1725),直隶地区发生水灾,损失严重,雍正帝决意下力量解决水利问题。是年冬,胤祥受命总理水利营田事务,主管营田水利府和下辖的四个营田局。《八旗通志》中记载,领命后的胤祥“建议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画沟塍[chéng],躬亲巡视,往返辄经旬月,栉风沐雨,寒暑靡间,务成万世永赖之利。”他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绘制出水域图进行御览,雍正帝看后十分满意。工程实施后,京畿[jī]地区水患减少,粮食增产。 江南地区是治水的重点,很多河道淤塞不畅,雨季时常泛滥,迫切需要疏浚。胤祥属下官员李淑德曾久任江南,有着丰富的兴修水利经验。胤祥便向其求教治水方略,并奏请实施。雍正帝本想等京畿地区的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再派胤祥亲往南方调查,制订详细方案,然后再正式实施。但胤祥接受当地官员的建议,向雍正帝表示兴修水利之事刻不容缓,早一天动手早一天使当地百姓解除水患的威胁。雍正帝同意他的意见,决定提前兴工,使得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胤祥在免除诸省不合理赋税、整顿两淮盐务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现,成为雍正初年治理经济方针最得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为财政状况的好转和国库日渐充盈做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在赐给十三弟的诗中有“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之句,又曾将他管理户部的政绩,列为“公忠体国,涤弊清源,劳绩茂著”的典型实例加以赞扬。 雍正七年(1729)六月,雍正帝初设军需房,即军机处前身,胤祥也在此调配有方。 军机处(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截图) 宠冠当朝 秉公为国 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四哥那里获得诸多的恩遇和荣耀,可能在清代宗室、臣子中,无人能和他相比。但胤祥在如此境遇中,依然十分清醒,保证了自己始终深得皇帝信任,荣宠经久不衰。 雍正帝对胤祥的称赞(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截图) 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传旨,鉴于“怡亲王于皇考时(即康熙年间)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心翎戴,克尽臣弟之道”,故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二十三万两。面对这笔巨大财富,胤祥既非受宠若惊,也没有欣然接受,而是百般谦退,经雍正帝再三宣谕,只收下十三万两,其余十万两固辞不受。雍正帝又援引父皇康熙帝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六年(指六年内可以随意领用宫中的物品),胤祥仍是辞谢。 就连去世二十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被追封。雍正元年(1723)六月,雍正帝命将其原有“敏妃”封号提高两级,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同年九月,又奉旨陪葬景陵(康熙帝帝陵)。 当时,帝后在生前一般都要为自己选定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奉旨为皇室相地,并将结果奏闻。雍正帝想将其中一块风水之地赐给十三弟,但胤祥认为自己不能享受供帝后们的修墓之地,便极力推辞。他又到涞水县(今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县)自选了一块地,请求赐为安葬之所。后来胤祥生病时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雍正帝不得已只好依从他。 尽管胤祥总是竭力推辞,还是得到了诸多殊荣。根据雍正帝的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十七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兄弟二人日常之间的对话(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截图) 康熙朝晚期,一些皇子与大臣结党营私,互相倾轧,甚至威胁皇权。雍正帝亲身经历,深知其危害。在他即位后,严禁王公大臣结党,并御制《朋党论》以申其害,但对于十三弟却多有例外。雍正二年(1724),雍正帝在给江宁织造曹睿ú苎┣壑福┑囊坏烙兴担骸澳闶欠钪冀挥脞淄醮嗄愕氖碌模钍绿踝咏逃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13 13:30 , Processed in 1.0665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