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安市场里的那些记忆

2022-12-10 12:5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建湘|来自: 老阿摄影

摘要: 东安市场里的那些记忆1916年东安市场西大门(东安市场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29年3月,它是出现在北京城最早的一座市场,因为邻近东安门,所以叫做“东安市场”。摘自1917年版《北京指南》) 东安市场在我的记忆中去得 ...
东安市场里的那些记忆

1916年东安市场西大门(东安市场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29年3月,它是出现在北京城最早的一座市场,因为邻近东安门,所以叫做“东安市场”。摘自1917年版《北京指南》)

      东安市场在我的记忆中去得最多的就是“奇珍阁”了,因为潭谷成伯伯在奇珍阁上班,经常去找他玩。除此之外,就是“吉祥戏院”和“丹桂市场”了,一个是去看戏,一个是去看书。经常去吉祥戏院是因为潭伯伯老是给我爸爸送一些戏票,去丹桂市场是因为有时候跟大人去东安市场,为了不让我乱跑,就把我扔在小人书摊看书。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门口存车棚(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偶尔的也去过“吉士林”吃点心,在我的记忆里姑姑离开北京之前,去过一次吉士林,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吉士林,记得是五八年的事了。那一次好像是谭伯伯又送来三张戏票,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带我去,姑姑说她带我去。因为拿的票多,那天姑姑约了她一个姓冷的阿姨去看戏,我听说要去吉祥戏院,就嚷嚷着要去东安市场看小人书。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服装店。(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听姑姑她们说想先去金鱼胡同那边旯的和平饭店咖啡厅吃冰激凌,我就嚷嚷着要去东安市场,冷阿姨说在东安市场里的东庆楼上也有吃冰激凌的,她们就决定依着我先去东安市场。那会儿东安市场从西门到南门,中间一溜有很多书摊,很多旧书都是摆在大条案上卖的,您看好了哪一本,就拿着书去找看摊儿的,几分钱一本。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的杂货摊。(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那天我们先坐车到金鱼胡同下车,从金鱼胡同东口往西走,然后就到了东安市场的北门,这是一条我最熟悉的路线。每次去吉祥戏院看戏都是下午就出发,然后在东安市场里面玩一会儿,再去谭伯伯那里吃口饭就看戏去了。那天是和姑姑她们去的,就没有拐到奇珍阁潭伯伯那里,而是直接穿过市场去了东安市场南头儿。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杂志专卖店。(店里挂的《主妇之友》是一本创刊于 1917年2月的日本杂志,以登载烹饪、裁缝、育儿等生活实用性的内容著称。北京沦陷时期,这种杂志随处可见且非常畅销,日本人的文化侵略由此可见一斑。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从东安市场的北门往南走,两边都是卖书的,到了丹桂市场我就走不动了,非要在那里看书,姑姑连哄带拽地把我拉到了东庆楼,后来才知道那里就是吉士林,楼下是个不大的门脸。楼上都是一个一个的包厢座位,我们到楼上找了一个包厢坐下,就像火车上的座位一样,中间是一张玻璃面的桌子,两边是很高的靠背椅。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旧书店。(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我们上楼的时候,看到二楼楼梯口有两个比我大一点儿的男孩子在那里玩儿,我们的包厢就在楼梯旁不远处,姑姑她们坐好以后,我就站在包厢座位门口,远远地望着楼梯口的男孩子,也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好像是在玩捉迷藏,高一点个子的男孩子趴在楼梯拐弯柱子那里,小个子男孩噔噔地往楼上跑去,跑了一会儿又蹑手蹑脚的下了楼。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的书店。(店里也有一些日本人为给中国人洗脑而出版发行的书籍。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高个子男孩子趴着嚷道:“好了吗?”,小个子也不说话就往包厢座位那边移去,高个子抬起头望了望楼上就跑了上去,不一会儿的功夫又跑了下来,他又向楼下望了望,高个子看到了我,就问我看到了那个小孩没有?我摇摇头说:“没有!”,但是不自觉的就转过身往包厢座位那个方向看去,这个时候小个子已经躲进了包厢座位里面了。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的书肆。(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高个子好像明白了什么,就往包厢座位那边跑去抓到了小个子。他们两个嘻嘻哈哈的又出来了,路过我的时候,小个子冲我吐了口吐沫,说了一句:“叛徒!”我马上解释:“我没说。”他们两个也不再搭理我,又跑到楼梯口边上去玩了,这个时候姑姑在包厢里喊了我一句,我心里感到一种莫明的委屈,赶快跑回到了包厢座位里面。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布服店。(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我们吃完冰激淋起身准备往吉祥戏院走,下楼的时候,又看到那两个小男孩子在玩,小个子看到了我又“呸”了一声,说了一句:“叛徒!”姑姑看了看我问怎么了,我委屈的哭了起来。路上冷阿姨拉着我的手问我,为什么叫我“叛徒”?而且还边走边喊我“小叛徒”,然后哈哈的大笑了起来,我极力辩解我不是“叛徒”!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腊味店。(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我一边走一边哭,姑姑只好去骂冷阿姨,不让她再逗我。我们路过丹桂市场的时候,我也没有心情看书了。那天戏院里演的是武戏,直到散场的时候,我的心情才好起来。回家的时候姑姑和我在钱粮胡同下了车,冷阿姨没有下车,又冲着我说了一句“小叛徒再见”,我差点又要哭出来,姑姑赶快瞪了一眼冷阿姨,说:“刚好点,你又逗他!”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灯笼市。(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后来我去七条找姑姑玩的时候,最怕见到的是冷阿姨,怕她又提起了“叛徒”这件事。我上学以后好像和爸爸妈妈去过几次吉士林,不过还是去奇珍阁的时间多一些。为了查阅资料,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了一本董善元先生八十年代写的《阛阓纪胜——东安市场八十年》一书,里面详细记载了吉士林和奇珍阁的历史。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铁器铺。(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据董善元所著《阛阓纪胜——东安市场八十年》中描述:吉士林的前身是个经济小食堂,三十年代初开业,在东庆楼的二楼和三楼,是由西餐厨师出身的周省三独资经营的一家老西餐馆。一九三八年改字号为吉士林,并扩大了规模,一楼是门市部,二楼是咖啡馆,并自制冰棍和冰激凌,除经营冷热饮和茶点外,还同时供应西餐份饭。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首饰铺。(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餐馆设有舒适的座位,且伴有音乐;三楼设十个单间雅座,供应西餐大菜,并可举行数十人的宴会,夏天还在平台上设座,类似“屋顶花园”。全店职工四十多人。入夏生意非常兴隆,有的时候要雇用大批的临时工,最多时高达—百多人。吉士林综合各式西餐之长,既保持西餐的传统做法,又力求适应我国顾客的口味。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字画店。(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吉士林制作西点,质量优良,丰富多彩。他们用制作糖葫芦的方法,把红果、海棠等果子蘸糖,但不用竹签穿起,而是按照花篮的造型粘接起来制成篮体,篮内装以奶油栗子粉,上面饰以糖制的花篮边框和提梁,外观极美。宴会中作为一道甜点心,既可用汤匙吃奶油栗子粉,又可吃蘸糖的水果。这种做法十分别致,也是别处很少见的。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鞋铺。(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吉士林的顾客,多以社会上层人士为主。既有军政界、知识界和工商企业界名流,也有前清的旧贵族、大宅门和一部分外国人。许多有名的大学教授曾在此宴集、聚餐,特别是邻近协和医院,许多名医如钟忠澜、张孝骞、林巧稚等都是座上常客。同仁堂乐家,古玩商杨家等大戶也常常举家光临。溥仪被特赦释放后也曾多次来过这里。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水果店。(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一九四八年通货膨胀时期,吉士林不惜把二楼的大半个餐间改成了舞池,有乐队而沒有舞女,顾客可自带舞伴来跳交际舞,从而增加收入,勉强维持。解放后及时改变了经营思想,关闭了舞厅,着重经营大众化西餐份饭及自制糕点糖果。随着经济恢复和社会购买力的不断提高,营业逐年发展,欣欣向荣,直到—九六八年市场拆建时才关闭停业。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扇子店。(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有关奇珍阁的历史,在《阛阓纪胜——东安市场八十年》中也做了详细记载:奇珍阁开业于一九五三年。筹办人是来自南京曲园酒楼的会计周鲸澜、厨师周福生和解放后来京筹办过曲园酒楼的赵金斋。他们十八个股东集资人民币三千元,接过了东安市场内已歇业的新太和饭庄的铺底权和家具,重新开业,并得到国家的贷款支持而发展起来的。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德美钟表商行。(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开业时劳资双方共二十六人。除会计一人外,全部是湖南同乡。楼上楼下共有一百多个座位和五个单间雅座。奇珍阁开业时,所有厨师都是从湖南聘请来的。掌灶宋寿祥是家传名厨。他的父亲宋善斋在长沙开潇湘酒楼,是湖南省三大名厨之一。还有胡克武、谭谷成、何华坤、师玉昆等厨师也都是技艺高超,各有专长。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鲜花店。(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当年郭沫若、于立群夫妇常来奇珍阁吃便饭,郭老多次举行湘菜宴会,每次举杯祝酒,总要说上一句:“这是毛主席的家乡菜!”梅兰芳先生也很欣赏湖南菜,每年祝寿都在奇珍阁设宴;梅剧团在吉祥戏院演出,也常在奇珍阁请客。周扬、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等文化名流,对奇珍阁的湘菜都有很高的评价。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饮品店。(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有一次,在唐生明为周总理举行的家宴上,宋寿祥伯伯的拿手菜得到宾主一致赞赏。周总理即席接见了宋寿祥,同他握手致谢,并一同照相留念。奇珍阁原是长沙有名的老酒楼,曾名重一时,但已歇业多年。把这一老字号移植来京,老一辈湖南人都很熟悉。厅内所设雅座,亦以洞庭、岳麓、桃源等湖南名胜命名,顾客进店便如回到家乡。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小吃摊。(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彭德怀元帅也曾轻装简从到奇珍阁吃过家乡菜。后来,张治中先生在家里为彭总设宴,由奇珍阁厨师谭谷成备餐、赵金斋服务。一见面,张治中便问:“这是你们湖南鼎鼎大名的人物,你认得不认得?”赵说认得,并向彭总问好。彭总平易近人,亲切地询问:“你是湖南哪里的?”赵说:“湘潭的”彭总满面笑容说:“我们是同乡!”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内东来顺涮羊肉。(图片来自@一剑一蓬莱)

      齐白石是湘潭人,也是老人会成员。后来年事已高,不能每聚必到,但还偶尔有人搀扶到一楼就餐。他对奇珍阁很有感情,九十二岁时曾在他的画室里应约书写了巨匾:“湖南奇珍阁酒楼”。每字二尺见方,七字一气呵成,中间并不休息,十分难能可贵。这件珍品,曾为奇珍阁增添了光彩,可惜于六七十年代散失,成为一件憾事。

三、四十年代,东安市场内东来顺后厨。(图片来自@风吹草语)

      在《阛阓纪胜——东安市场八十年》一书附图中画有东安市场五十年代及八十年代摊商货位分布图,我根据回忆和其他资料上的记载加以补充整理,有出入的地方望大家斧正。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头条@风吹草语”和“新浪@一剑一蓬莱”的文章,没有拍摄者的信息。

五十年代北京东安市场摊商位置模拟图(原图绘制刘洪文,老阿补充)

八十年代北京东风市场商品货位分布图

(根据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实况绘制,原图绘制刘洪文,老阿整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9:23 , Processed in 1.08778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