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单,西单

2022-12-14 13:2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文鼎|来自: 筑城通鉴

摘要: 西单与王府井、前门并称北京三大传统商业区,在城市商业仍不发达的计划经济时期,北京人购买较大件的商品大多都会前往这三个地方凑个热闹,由于王府井和前门外地游客较多,又由于王府井的商品相较而言略显昂贵,西单 ...

西单与王府井、前门并称北京三大传统商业区,在城市商业仍不发达的计划经济时期,北京人购买较大件的商品大多都会前往这三个地方凑个热闹,由于王府井和前门外地游客较多,又由于王府井的商品相较而言略显昂贵,西单则成为当年北京人购物的首选之地。

《乾隆京城全图》上的西单牌楼

西单因西单牌楼而得名。以紫禁城为中心,西单牌楼与东单牌楼分列西东,呈对称布局。因为都是路口处的单座牌楼,因此俗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简称西单和东单,并成为牌楼所在路口及附近的地名。在西单与东单迆北各有一处四座牌楼的路口,因此称为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简称西四和东四。上述牌楼旧物均已无存。

西单是今日西单北大街沿线区域的泛称。西单北大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地区西部,为西长安街地区与金融街地区的分界线。大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西长安街,北至丰盛胡同东口。全长1288米,车行道宽22米。

元代称顺城门街;明代以甘石桥(位于今灵境胡同西口稍北)为界,南段因南端有单牌楼称单牌楼街,北段称甘石桥街;清代南段称西单牌楼大街、瞻云坊北大街,北段仍称甘石桥街;1911年后,南北两段合并,统称西单北大街;“文化大革命”时期曾一度改名“延安路”;1980年复称西单北大街。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地图上的顺城门街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年)地图上的单牌楼街及甘石桥街

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地图上的西单牌楼大街及甘石桥街

民国早期《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上的西单北大街

1953年《北京市西单区管界详图》上的西单北大街

南北走向的西单北大街与两侧东西走向的胡同形成鱼骨状的旧城道路肌理及网络。

清末民初西单北大街西侧胡同自南向北依次为白庙胡同、舍饭寺胡同、皮库胡同、大木仓胡同、口袋胡同、辟才胡同、红庙街、前英子胡同、粉子胡同、丰盛胡同;西单北大街东侧胡同自南向北依次为头条胡同、二条胡同、武功街、石虎胡同、堂子胡同、馓子胡同、细米胡同、东斜街、小酱坊胡同、大酱坊胡同。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胡同除东侧的头条胡同、二条胡同无存外,大多仍基本留存,但一些胡同的名称已变。西侧的舍饭寺胡同改称民丰胡同,口袋胡同改称西槐里胡同,红庙街改称宏庙胡同;东侧的武功街改称武功卫胡同,石虎胡同改称小石虎胡同,馓子胡同改称东槐里胡同,细米胡同改称灵境胡同。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辟才胡同与灵境胡同沿线以北的胡同仍基本留存,辟才胡同与灵境胡同自身及其沿线以南的胡同则已改造为城市次干道或城市支路,成为徒有虚名的名义上的胡同。

民国早期《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上的西单北大街及两侧胡同

《西城区地名图》(1981年编制)上的西单北大街及两侧胡同

西单作为商业繁华之地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此地当时为通往京城西南孔道广安门的主要路口,外地商旅及货物进外城广安门后,经菜市口向北入内城宣武门,再经过西单进入内城各处。为此,西单一带开设了一些店铺、酒馆、饭庄,以招待过往旅客。

由宣武门城楼北望,远处隐约可见西单牌楼(1915年前后)

明清时期西长安街附近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刑部、都察院、銮仪卫等衙署的采办多来自西单,也推动了此地的商业发展。清末民初,满人贵族多居西北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许多机构也设立在西城,为满足清朝遗老及政客新贵的需求,西单一带的饭馆、酒店、百货商店、菜铺及摊贩日益增多。原来在西四、护国寺一带的店铺和商贩也纷纷向西单集中,促使西单逐渐成为全市范围的商业中心。

自西单路口由南向北看西单北大街(1930年代)

从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再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西单北大街基本维持着逐步有机更新的旧城肌理及尺度。这一时期的街道景象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与记忆,这一时期的西单也是最具亲切感的西单,是鳞次栉比的店铺连接成经典街景的西单,是构成历史名城整体风貌不可或缺的西单。

自西单路口由南向北俯瞰西单北大街及两侧的西长安街(1958年)

我们还是先从曾经作为西单路口标志性构筑物及城市坐标的西单牌楼说起。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拆除元大都南垣及顺城门、文明门,在两座城门故址之间形成长安街,顺承门故址处于向西不通行的丁字街尽端,往西受阻于旧刑部街与报子街两条胡同之间的四合院民宅。

明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1439年)建北京内城九门城楼的同时,在西长安街西端丁字街迆北街上(即丁字路口中心偏北位置)修建一座坐北朝南的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牌楼,因在皇城西,又是单座,故称西单牌楼。牌楼匾额上题“瞻云”,与东单牌楼“就日”相对,“瞻云就日”典出《史记五帝本纪》,原文为“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寓意“贤明的君主恩泽施于民”,亦为“得近天子”之喻。

1916年袁世凯当政时,将西单牌楼“瞻云”、东单牌楼“就日”分别改为“庆云”和“景星”。1923年10月,因通行有轨电车拆除西单牌楼。

匾额改为“庆云”的西单牌楼(1916-1923年间)

2008年西城区人民政府投资改造西单文化广场时,在西单牌楼旧址东移约一百余米且略偏北位置复建“瞻云”牌楼。由于西单牌楼鲜有旧照,遂以东单牌楼留存历史照片及资料为参照,按比原牌楼略大的1.3倍之比例复建。新建牌楼坐斗枋以上为木结构;未加戗柱及抱柱;冲天柱出头比原牌楼出的多,夹杆石也比原物高;主楼为七彩斗栱,两侧副楼为五彩斗栱,油饰彩画为墨线点金旋子彩画。

老北京城的木制牌楼拆除后复建者并不少见,其中唯有正阳门牌楼在原址复建,西四牌楼之一“行义”牌楼(原路口东牌楼)在西四地铁站东口处复建,东、西长安街牌楼在陶然亭公园内复建。这些迁址复建的牌楼或处于开阔空旷的广场及公园环境中,或平行于街道矗立于人行道上,均缺失了原先与街巷的空间轴线对位关系及周边低矮四合院房屋的衬托,也缺失了应有的位置感和尺度感,不再发挥限定街道空间的作用,仅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孤立存在的装饰布景。

如今西单商场跻身于西单北大街的多家大型商厦之中,在南、北两侧西单购物中心及老佛爷百货的夹击之下,在西侧大悦城的君临之下,已失去往日独占鳌头的至尊与荣光。如今到西单北大街购买果蔬食材,也不得不钻入深藏于商厦内部的地下超市。遥想当年分列于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的西单商场和西单菜市场,借用今天的商业业态规划术语,绝对堪称西单商业街中人潮如织的主力店。

位居西单购物中心与老佛爷百货中间的西单商场(2017年)

西单商场内景(1962年)

西单菜市场外景旧貌

1930年至1941年在西单北大街东侧的堂子胡同北侧至槐里胡同(今东槐里胡同)北侧从南到北陆续建成福德、益德、惠德、厚德、福寿和临时商场,统称西单商场。1945年后六座商场又按照从南向北的顺序依次称为第一至第六商场。当年西单商场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分别为西城与东城最繁华的商号及摊贩聚集地。

西单商场创办人黄树滉

厚德商场又称作第四商场,于1929年动工修建,1930年开业,是统称西单商场的六座商场中最先建成并开业的商场,创办者为祖籍广东开平县的加拿大归侨黄树滉。至1949年厚德商场共有商户231家,是六座商场中规模最大的商场。厚德商场中表演曲艺的茗园茶社及表演相声的启明茶社都是当年京城的著名茶社。

厚德商场商户分布平面图

福寿商场又称作第五商场,由奉军将领万福麟开办,于1932年开业。南临厚德商场,北至槐里胡同,商场旧址原为洵贝勒府的马圈及花窖。1937年与厚德商场同时失火焚毁;1939年重建;1940年重新开张,临街的三层新楼房为日本商店高岛屋;1945年高岛屋关门停业。福寿商场最有名气的店铺是益茂绸缎店。

日伪统治时期福寿商场的高岛屋旧址

寿商场后门

益德商场又称第二商场,于1933年建成,建设用地原为一大杂院,位于厚德商场南杂技场的南侧。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建为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门市部。

益德商场商户分布平面图

1937年厚德、福寿两家商场毁于火灾后,由万福麟的荣易房产公司出面,在槐里胡同北侧原洵贝勒府旧址西南部开辟临时商场(又称第六商场),暂时安置厚德、福寿两家商场受灾的商贩。1940年厚德、福寿两家商场重新建成后,多数商户并未迁回,仍留在临时商场。1956年公私合营后,商户逐渐离开按行归口,临时商场被撤销。

1937年1月11日《北平晨报》刊发的《西单商场尽成瓦砾》的报道

惠德商场又称第三商场,1939年在厚德商场南杂技场基址动工修建,1941年开业。常州风味的明湖春饭馆及西城第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久大体育用品商店是惠德商场内的知名店铺。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为风味小吃专场。

惠德商场商户分布平面图

最南边的福德商场又称第一商场,于1941年开业,位于堂子胡同北侧,西临西单北大街的三层铺面房有盛锡福鞋帽庄、威钟表店、华光女子服装商行和明明眼镜公司。1962年改建成食品商场。

明明眼镜公司

1956年西单商场的私营摊点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改称“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百货公司西单商场”。1958年饮食服务、新旧书店、旧货、特种工艺等25个单位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1963年先后将第一食品商场、第二新旧书店商场、第三饮食服务商场分别划归对口专业公司经营领导,第四商场、第五商场更名合称“北京市西单百货商场”。

1956年公私合营后的西单商场

西单商场正门(1959年)

西单商场(1960年代)

西单商场(1961年)

1972年西单商场员工在厚德商场(第四商场)和福寿商场(第五商场)基址自行设计、施工,建成西单商场营业大楼,当时是规模仅次于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全北京第二座商业大楼。1978年正式对外营业,新商场大楼沿街五层、退后四层,由董必武题写“西单百货商场”匾额,成为当时北京四大商场之一。1981年在临时商场(第六商场)旧址建北货场。

1972年西单商场员工自力更生建营业大楼,当时称为“争气楼”

1978年新建成的西单百货商场正式对外营业

西单商场(1980年代)

1993年西单商场实施股份制,1994至1995年对商场大楼进行第一次全面改造,利用东槐里胡同北侧北货场建设西单商场北楼,东槐里胡同西口成为南北两楼之间的过街通道。扩建后营业面积达2.7万平方米,是当时北京最大的百货商场。2003年西单商场完成第二次大规模改扩建装修,营业面积增至3万余平方米。但其建筑规模与京城四处拔地而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相比,已显相形见绌;与二三线城市动辄十余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中心、购物广场相比,也已难望其项背。西单商场的品牌影响力有所削弱。

西单菜市场于1919年开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盛,初为露天市场,1945后年加顶形成室内市场。1956年公私合营组成西单菜市场,地址为西单北大街195号,位于西单北大街西侧民丰胡同与皮库胡同之间。当年与东单菜市场、朝内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并称为北京“四大菜市场”,其中以西单菜市场名头最大,曾经日接待顾客5万人次。

西单菜市场(1961年)
西单菜市场(1980年代)

图片1990年代初改建后的西单菜市场内景

1994年西单菜市场被拆除,原址及附近区域今已被高层楼宇君太百货占据。

如果说以“西单”两字冠名的“西单商场”和“西单菜市场”是两大主力店,那么旧时西单北大街众多的老字号则是销售应有尽有的各色商品或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专卖店。这些老字号多集中于西单牌楼与灵境胡同西口之间,西单商场与西单菜市场所在位置恰巧将这段街道距离大致三均分,两大主力店终日爆满所聚集的人气也使周围商号受益。

西单北大街西侧民丰胡同东口至大木仓胡同东口路段沿街立面图( 1961年)


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的小尺度沿街店铺连接成连续完整的街道界面,其间仅被若干胡同口打断,构成统一谐调、尺度近人、丰富多样、富有节奏感的整体性街景。

西单北大街东侧西单商场至欧亚照相馆以南路段沿街立面(1960年代)

店铺多为一至三层,有的是中式传统风格,有的是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格”,有的是近代装饰艺术风格,有的是现代国际式风格,完全采用欧式风格者并不多见。

祥茂斋清真食品商店为西单北大街并不多见的采用欧式风格的建筑

我们不妨在穿越时空的遐想中,以旧时西单牌楼所在地的西单路口为起点,一路向北寻踪当年的老字号,回溯西单北大街历史变迁。

西单路口全景( 1955年)

今日西单路口是南北向的西单北大街与东西向的西长安街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旧时西单路口并非如此,而是西长安街止于此、向西并不通行的丁字路口。路口再向西为两条狭窄街道,南边是报子街,北边是旧刑部街。旧刑部街因明代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设于此而得名,都察院旧址现为民族文化宫等建筑。

自东北向西南看西单丁字路口,右(北)侧为旧刑部街东口,左(南)侧为报子街东口(1953年)

报子街(1954年)

从西单丁字路口自东向西看旧刑部街(1955年)

从西单丁字路口西北侧旧刑部街东口两侧房屋(1956年)

西单丁字路口自南向北看西单北大街,路口东北角(右侧)二层弧形转角店铺仍未拆除,西长安街仍未拓宽(1953年)

从西单丁字路口自西向东看即将拓宽改造的西长安街,路口东北角二层弧形转角店辅(左侧)准备拆除(1954年)

从西单丁字路口自西向东看即将拓宽改造的西长安街,路口东北角二层弧形转角店铺已拆除,远景可见仍未拆除的庆寿寺双塔(1954年)

从西单路口自东北向西南看,远景可见宣武门城楼,右(西)侧为报子街东口及同懋增纸行(1956年)

西单丁字路口西南角的报子街东口南侧原有同懋增纸行,为一座屋顶为双卷棚勾连褡的二层小楼。1921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因经费短缺,竟将存放于紫禁城端门的共计8000麻袋、总重约15万斤的清宫重要档案变卖,以大洋4000元的代价卖给同懋增纸行。

同懋增纸行(1955年)

1956年将旧刑部街与报子街之间四合院民宅拆除,两街合并拓宽形成复兴门内大街,同懋增纸行同时被拆除,西单丁字路口也被打通为直通复兴门的十字路口。

西单路口以西正在拓宽施工的复兴门内大街,由报子街与旧刑部街合并拓宽而成

从西单路口东南角向西北方向看已开通的复兴门内大街 ,远景可见民族文化宫东侧的原合作总社办公楼正在施工(1958年)

从西单路口东南角上空向西北方向俯瞰西单十字路口(1961年)

在西单路口东南角上空向西北方向俯瞰西单十字路口,远景可见已建成的民族文化宫及其东侧的原合作总社办公楼,近景平房已经过扩建改造(1960年代)

同懋增纸行南侧有名列长安街“八大春”(上林春、淮扬春、庆林春、大陆春、新陆春、春园、同春园、鹿鸣春)之一的同春园饭庄,为京城最早经营南京风味苏帮菜的餐馆。同春园饭庄于1930年开业,原先位于西长安街路北,1936年扩建为有东、西两个四合院并带几个小套院共计25间房的大饭庄;1954年西长安街拓宽时迁至西单路口西南角;1999年西单路口大规模改造时迁至新街口外大街甲14号十月大厦;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同春园饭庄(1962年)

今日西单路口西南角为中武大厦(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及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驻地)。

西单路口东南角在西长安街拓宽前为一组二层“民国风“建筑,位于转角处外墙抹成圆弧形并将檐口女儿墙拔高的店铺是“永隆号百货”。这组店铺随着西长安街的拓宽被拆除。原先位于西单路口以南宣武门内大街的和兰号食品店与震兴号食品店,迁至西单路口东南角的西长安街南侧。

西长安街拓宽前的西单路口东南角,圆弧转角处为永隆号百货

西长安街拓宽后的西单路口东南角,可见和兰号食品店(1955年)

西长安街拓宽后的西单路口东南角,可见和兰号食品店与震兴号食品店(1958年)

震兴号食品店东侧为名闻遐迩的老字号剧场——长安大戏院,由家住旧刑部街的四川新津人杨主生创办。杨家投资3万多大洋,请天津卫华营造社社长亲自设计,卫华营造社与北平一家营造社共同建造两年多才竣工,于1937年2月1日正式开幕。戏院用地原为京城著名的日升杠房的仓库;占地面积1044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能容纳1200名观众;西端向北侧长安街突出6米宽、13米深的楼体,设置戏院入口。1949年夏,毛泽东主席连续两天在长安大戏院包厢内观看梅兰芳《霸王别姬》和程砚秋《荒山泪》。长安大戏院于1989年因建首都时代广场被拆除,1996年迁至建国门内大街北侧光华长安大厦内重新开张。

长安大戏院入口(1950年代初)

长安大戏院的二层楼房,入口在右(西)侧(1954年)

长安大戏院东侧为天源酱园。清同治八年(1869年),京城“四大当铺”之一的总管刘湛轩用200两白银,买下西单路口东一家即将倒闭的油盐店,开办天源酱园,前店后厂,引进御膳房的技术,自产自销甜面酱和各种甜酱菜。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1959年至1961年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原料短缺,天源酱园与西城酱菜厂合并;“文化大革命”时期,改名“立新酱菜厂”;1972年恢复天源酱园独立经营资格,不再归属西城酱菜厂,启用新店名“田园酱园”;1978年恢复“天源酱园”老字号;2000年企业变更为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天源酱园。

天源酱园

长安大戏院迆东有另一家享誉京城的戏院,于1937年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筹资修建,称为“新新大戏院”。1945年后改名为“国民大戏院”;1950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为“首都电影院”,并由郭沫若为影院题名;1957年成为全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家光学立体声电影院;后因长安街改造,迁入首都时代广场地下一层;2008年首都电影院在西单大悦城十层重新开张。

首都电影院(1961年)

首都电影院(1980年代)

今日西单路口东南角自西向东分别为中国人保大厦(原首都时代广场)、国家电网办公楼及中组部办公楼。

西单路口东北角原有天福号酱肘子铺。清乾隆三年(1738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在西单牌楼拐角处开设一家没有名号的酱肉铺;清乾隆五年(1740年),刘凤翔购买旧货摊的一块上书“天福号”的旧匾挂于店门之上,天福号遂成为店名。

天福号

1947年天福号生产作坊迁至西单头条24号;1953年天福号北侧紧邻西单北大街1号的永增银号,后永增银号迁走,西单北大街1号变为晋发祥国旗椅套庄,天福号南侧为震通烟庄;1953年长安街拓宽时位于规划红线内的天福号门脸被拆除,门市迁至西单头条24号,生产作坊迁至西单头条22号;1956年公私合营后,天福号门市迁至西单北大街西侧的皮库胡同东口;“文化大革命”期间仅能保持最基本生产,牌匾及其它历代珍贵文物被破坏殆尽;1979年天福号恢复正常营业;1993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00年成立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长安街拓宽前的西单路口东北角,可见天福号及其南侧的震通号、北侧的永增号(后改为晋发祥)(1952年及之前不同时期)

今日西单路口东北角为西单文化广场。

西单路口西北角原有禾香食品店和西单剧场(前身为哈尔飞戏院)。清朝末年,在西单丁字路口西北侧旧刑部街东口内路北,有一座将军府,府邸主人是曾任清朝黑龙江副都统、盛京将军等职务的满族镶白旗人增祺。清朝灭亡后,增祺寓居天津,将府邸送给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将这座将军府改为奉天会馆。会馆正门临旧刑部街,进垂花门往东,是一座千余平方米的花园,花园西边是戏台,为中国古典戏台样式。1928年张作霖败走北京后,奉天会馆日渐衰落。

1929年吉祥戏院经理郝锦川出资租赁奉天会馆的花园和戏台,筹建西单地区的第一家戏院。一座砖木结构的棚式戏院在戏台原址建成,占地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09平方米,原来的方形戏台被改为半圆形舞台。初建成时仅容纳观众600余人,后经过多次改扩建,可容纳观众1089人。戏院开业前在报纸上做广告,将英文“Happy”作为戏院名字,写广告词时误将“Happy”拼为“Haipy”,音译为“哈尔飞”,于是将错就错,称作“哈尔飞戏院”。

哈尔飞戏院戏单(1936年2月7日)

1930年哈尔飞戏院开业;1939年改称哈尔飞瑞园茶社,专营曲艺杂耍,不再上演戏剧;1940年瑞园茶社宣告停业;曾在奉天主办过《文艺画报》的天津人杨宜之、奉天人吕晚雷两人集资承租瑞园茶社,将其改建为大光明影院,由于时局多变,其间多次歇业;1949年建国后,大光明影院重新开业,并开始实施公私合营;1954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接管大光明影院,改称西单剧场并对外营业;1994年西单剧场被拆除。

西单剧场

西单剧场门票

今日西单路口西北角为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游览完西单十字路口的四个街角,从路口往北走进西单北大街,沿大街西侧北行,行至西单北大街西侧的第一条胡同——白庙胡同。在胡同口北侧可见一座以竖向线条在顶部形成高低错落轮廓线的三层建筑,西单北大街不少老字号都采取竖线条这种当时流行的作为装饰艺术风格典型特征的立面元素,通过这些在外墙上直通建筑顶部并在女儿墙处拔至不同高度的竖线条表达出“上升”意象和每座店铺的中心性。这座挺拔高耸的三层建筑是当年摩登时尚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沿街三开间大门上方的窗槛墙及二层以上侧面外墙转角位置设通长或通高的店名招牌。

自东南向西北远望亨得利钟表眼镜行(1956年)

亨得利钟表眼镜行(1961年)

1915年浙江海宁人王光祖与应美康、庄涵皋三人合资,在江苏镇江创办第一家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亨得利”寓意“生意亨通,利市百倍”;1927年王光祖三子王惠椿在北京前门外观音寺街(今大栅栏西街)开设分店,因地处南城,简称“南亨”;后又在王府井大街开设一家分店,因地处东城,简称“东亨”;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在西单北大街291号(后为223号)再开办一家分店,因地处西城,简称“西亨”;“文化大革命”期间,“西亨”改称首都钟表店,1980年恢复老字号。

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北侧为西单第二理发店和玉华台饭庄。玉华台饭庄为淮扬风味的老字号名店,1921年由马玉华、马玉林两兄弟创办,原址在王府井大街北口八面槽;饭庄的厨师曾经参加1949年开国大典晚宴的制作;1950年饭庄迁至西交民巷,改称“玉华食堂”;1959年迁至西单地区;1964年迁至西单北大街217号,恢复“玉华台饭庄”称号;1997年因西单地区改造,迁至西城马甸裕中西里23号楼;2007年被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玉华台饭庄北侧为乐仁堂药店。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乐凤鸣在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1923年同仁堂第十代传人乐平泉的长重孙乐佑申在西单北大街285号开设乐寿堂,是同仁堂乐家老店在北京的又一家分店,房屋、设备均仿同仁堂模式;乐佑申还在天津开设3家分店,后又在石家庄、保定、太原、开封开设4家分店,铺号统一为“乐仁堂”,为了字号一致,西单的乐寿堂也改称“乐仁堂”。

乐仁堂药店的霓虹灯招牌(1961年)

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及其北侧的玉华台饭庄、乐仁堂等店铺及白庙胡同如今已湮没于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的建筑用地中。

今日大木仓胡同东口北侧挂着“北京西亨钟表店”和“西单亨得利名表城”招牌的钟表店不知与当年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是否存在渊源关系。

西单北大街西侧自南向北第二条、第三条胡同是舍饭寺胡同和皮库胡同。舍饭寺胡同因明代此地曾有舍饭蜡灯寺而得名,1965年改称民丰胡同;皮库胡同因清代此地原有皮料仓库而得名。西单菜市场位于这两条胡同之间。清真公义号食品店位于西单菜市场南侧,两者中间隔着北京第二皮鞋厂门市部。清真公义号又被誉为“栗子王”,在老北京享有盛名。

北京第二皮鞋 厂门市部

清真公义号食品店(1961年)

德盛永烟酒合作商店、国泰照相馆等店铺位于西单菜市场北侧。国泰照相馆1944年在上海南京东路559号开业,业主最初为蒋经国的一位同学,二掌柜名叫沈章松,本是杭州西湖边上照相耍手艺的,因技术不错,被蒋经国的同学请到上海。1956年为繁荣北京的服务业,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北京市副市长万里从上海动员6家企业迁京,其中就有国泰照相馆。进京后,国泰照相馆在西单北大街189号落户,原址建国前曾是大陆银行的一个网点,两层小楼约150平方米。1974年国泰照相馆进行改扩建,场地增至1200平方米;1989年由于西城区商业结构调整,暂停营业;1995年在新街口南大街46号开业;几经搬迁后,在西四南大街33号落户,2011年重新开张;2013年迁址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

德盛永烟酒合作商店

国泰照相馆(1961年)

在民丰胡同与皮库胡同之间现为君太百货的大体量楼宇。

民丰胡同与皮库胡同今天已被拓宽为城市支路,道路形态及走势亦有所改观,胡同原有肌理及风貌已消失殆尽。仅路名仍沿用原来胡同名称,路牌已不是胡同专用的红底白字的小路牌,而是东西走向的城市道路白底红字(与南北走向城市道路的绿底白字相区别)的标准路牌。

今日民丰胡同

今日皮库胡同

西单北大街西侧自南向北的第四条胡同为大木仓胡同。大木仓胡同清代称打磨厂胡同,又称大木厂,后讹为大木仓。大木仓胡同东口与皮库胡同东口之间有桂香村食品店。

清代的糕点行称“糖饼行”,北京糕点行分“北案”和“南案”,“北案”是以北京为主的北方糖饼行,“南案”是江南迁至北京的糖饼行。安徽人汪荣清经营的稻香村是一家南味食品店,制作糕点的桂花都从南方进货。

1916年汪荣清、朱有清等人合股在观音寺街(今大栅栏西街)开设一家分号,取名“桂香村”,由朱有清主持经营,与稻香村并称“二香”,桂香村又在西单北大街开设分店。后来桂香村的两大股东汪荣清、朱有清分伙,朱有清用1000元大洋将桂香村从稻香村买出,正式独家经营。1954年桂香村提前参加公私合营。店铺为两层,立面为装饰艺术风格,以竖向线条形成连续三角形的女儿墙。

桂香村食品店,远景可见民族文化宫及民族饭店(1961年)

外文书店紧邻桂香村食品店南侧,为单层房屋。

桂香村食品店及南侧紧邻的外文书店

桂香村食品店北侧、大木仓胡同东口南侧原有华纬服装店及加工部。

华纬服装店

今皮库胡同与大木仓胡同之间为大悦城。

大木仓胡同原先为经两个直角转折至西单北大街,并与东侧的小堂胡同西口相对;今大木仓胡同已经改造为城市支路,取直后直通西单北大街,仅存胡同之名。

西单北大街西侧自南向北的第五条胡同为西槐里胡同,旧时称作口袋胡同,位于大木仓胡同北侧。两条胡同之间自南向北有西单自行车商店、文茂文化用品商店、精益眼镜公司、曲园酒楼、北京市内电话局(即民国初年电话西局旧址)等。精益眼镜公司创建于1911年,1940年北京分公司迁至西单北大街。

精益眼镜公司(1962年)

曲园酒楼是一家著名湘菜馆,清光绪年间开业于湖南长沙一家公馆的花园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曲园酒楼生意兴旺,曲园湘菜全国独尊。1938年日军进攻长沙,曲园酒楼毁于战火;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太平路开办湖南曲园酒楼分店;1949年南京解放后歇业,由周福生发起到北平开办曲园酒楼;建国后曲园酒楼迁至西单商场二楼,后迁至西单北大街133号,相传1955年国家授将帅军衔之后的晚宴为曲园的师傅主厨;1983年曲园酒楼改建为中式二层建筑;1997年告别西单北大街后,曲园酒楼先后迁址丰台公园、车公庄路口、阜外大街、展览馆路48号等地。

曲园酒楼(1950年代)

曲园酒楼(左1961年,右1983年)
精益眼镜公司及曲园酒楼等店铺旧址今为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大楼及南侧由中国工商银行、西单亨得利钟表店、稻乡村等单位使用的两座小楼。

西槐里胡同实体及名称均已无存,其位置大致为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大楼及北京西单国际大厦之间的消防通道。

西单北大街西侧自南向北的第六条胡同是名声显赫的辟才胡同。明代胡同以寺得名,称为大石佛寺胡同;清代改称劈柴胡同;1905年后,因臧佑宸于胡同内开办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以“劈柴”二字谐音,取“开辟人才”之意,定名辟才胡同。万国理发馆位于原辟才胡同东口北侧,上世纪50年代由上海迁至北京。

万国理发馆

辟才胡同原先经两处斜向转折通至西单北大街,2000年经过取直、拓宽等现代化道路改造,成为从太平桥大街直通西单北大街的均宽40米的城市次干道,道路东口与灵境胡同西口相对,路名仍沿用原胡同名。

经两次转折通向西单北大街的辟才胡同 (1961年)

辟才胡同旧貌

今日辟才胡同南侧自北向南为西单婚庆珠宝大楼及北京西单国际大厦,两座建筑连接为一体形成连续的街墙界面。

从辟才胡同东口继续北行约百余米,即来到甘石桥旧址。今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的东斜街及西斜街原为连为一体的河道,甘石桥架设其上,与西单牌楼同为西单北大街的地标。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地图上的甘石桥

甘石桥附近旧时曾有裕华园澡堂。

裕华园澡堂

从甘石桥折返,沿西单北大街东侧南行,遇到的第一个胡同口为灵境胡同西口,与今辟才胡同东口相对。灵境胡同明代东段称灵济宫,因灵济宫在此而得名,西段称宣城伯后墙街,因南侧有宣城伯府而得名;清代以西黄城根南街为界,东段以谐音称作灵清宫、林清宫,西段称细米胡同;1911年后,东段改称黄城根,西段改称灵境胡同;1949年后两段合并,定名灵境胡同。

灵境胡同旧貌

1985年对灵境胡同进行改造,胡同被扩宽为马路;1992年前后灵境胡同被再次拓宽。目前最宽处达32.18米,是北京最宽的“胡同”。仅胡同北侧留存两处四合院平房片段。今灵境胡同为仅存胡同之名的城市次干道。

坐落于灵境胡同西口南侧的五层中组部办公楼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单北大街最高的建筑,原址民国时期为孔教大学(1923年由广东高要县人陈焕章创建),当年孔教大学则是占用洵贝勒府西北部而建。

洵贝勒府旧址范围航拍,西北部为中组部办公楼(1959年)

洵贝勒名载洵,为清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他的二哥是光绪皇帝载湉、五哥是摄政王载沣。醇王府出了光绪皇帝后成为“潜龙邸”,按照大清规制,奕譞全家都得搬出去,遂将馓子胡同(今东槐里胡同)的原辅国公宅第临时当作府邸,经过七年建设,辅国公宅第被改建为“适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载洵奉旨过继给端郡王奕誌为嗣,承袭贝勒封号,五哥摄政王载沣将“适园”送给载洵做为府邸,自此称作“洵贝勒府”。

载洵贝勒

适园旧照

清朝灭亡后,载洵将府邸北部及南部分别卖给孔教大学及奉军将领万福麟。万福麟居于原洵贝勒府东南部,在馓子胡同南侧的洵贝勒府马圈及花窖旧址建设福寿商场,后又在原洵贝勒府西南部建设临时商场。

1928年,时任奉军第八军军长的万福麟在涿州前线

留存至今的洵贝勒府南墙

中组部办公楼西南侧的平房为西单游艺社。游艺社俗称“杂耍园子”,清末民初,北京民间的曲艺与杂技和旗籍子弟的全堂八角鼓汇合成为“什样杂耍儿”,简称“杂耍儿”。1946年2月2日西单游艺社开幕,侯宝林、郭启儒、连阔如、魏喜奎等艺术家曾在西单游艺社演出。社址最初位于西单商场内原福寿商场北侧,是西单商场最大的一家曲艺社,1956年公私合营时迁至此地,后来迁至前门箭楼。

西单游艺社(1961年)

中组部办公楼及西单游艺社旧址今被老佛爷百货(美晟大厦)占据。

西单北大街东侧灵境胡同以南第一条胡同为东槐里胡同、第二条胡同为堂子胡同。东槐里胡同明代称馓子王胡同,因有王姓所制馓子远近闻名而得名,又称馓枝胡同;清代称馓子胡同,亦称散子胡同。1911年后因奉军将领万福麟居此,忌“馓子”音近“散资”而改称槐里胡同;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因西单北大街西侧与之相对的原口袋胡同定名西槐里胡同,遂定名东槐里胡同。堂子胡同的名称始于明代而沿用至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单商场位于东槐里胡同与堂子胡同之间,自南向北由西单第一商场至西单第五商场组成。

1953年《北京市西单区管界详图》上的西单商场由第一商场至第五商场组成

堂子胡同西口北侧为盛锡福鞋帽庄,1911年由山东掖县人刘锡三在天津创建,“盛”取买卖兴盛之意,“锡”和“福”取自刘锡三的名字及乳名。1936年至1938年间,西单北大街、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滩四家盛锡福分店先后开业,均由大徒弟常瑞符主持经营。西单盛锡福鞋帽庄于1936年开业,为进京后最先开业的分店,地处西单商场最南边的福德商场(第一商场)沿街西南角。

盛锡福鞋帽庄(1961年)

堂子胡同中部路北为红光电影院,紧邻西单第一商场南门东侧,前身为建国前的仙宫影院。

红光电影院(1961年)

今日东槐里胡同仍基本维持原有宽度,北侧界面为留存至今的洵贝勒府南墙,南侧界面为西单商场附属建筑北墙,胡同西口为穿过西单商场首层过街楼的通道。

东槐里胡同旧照,左(南)侧为福寿商场北墙,右(北)侧为洵贝勒府南墙

今日堂子胡同已失去原有风貌,被拓宽为城市支路。

今日堂子胡同与东槐里胡同之间自南向北为西单购物中心(华威大厦)与西单商场南楼。西单购物中心大致利用原西单第一至第三商场旧址建设,西单商场南楼利用1970年代所建西单商场大楼(占据原西单第四至第五商场旧址)改造扩建而成。西单商场北楼位于东槐里胡同北侧,以架设于东槐里胡同西口的过街楼与南楼连接。


小石虎胡同是西单北大街东侧灵境胡同以南的第三条胡同,据传因明代胡同内一古庙前有石雕小虎而得名。堂子胡同与小石虎胡同之间自北向南原有迎春饺子馆(隆兴长饭馆旧址)、西单第一理发馆、西单第一储蓄所、北京筷子商店、欧亚照相馆、西单床上用品商店、音影书店、昌盛面铺等沿街商铺。

西单第一理发馆前身为建国前的蟾宫理发馆。1955年从上海引进技师,同年开业,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张君秋及电影演员白杨等文艺界人士都是这里的常客;1960年理发馆扩建为三层楼房,营业面积增至370多平方米;1985年西单第一理发馆投资100多万元引进日本美容、美发设备,营业地点迁至西单劝业场,改称“西单第一美发厅”;2000年后,西单第一美发厅被收购重组,今月坛南街西宫宾馆爱丽宫美发厅即西单第一美发厅几经迁移后演变而成,还保留有三、四把旧时理发的座椅。

西单第一理发馆(1961年)

迁入西单劝业场东南角的西单第一美发厅

欧亚照相馆由北京通县人王雨安创建于1932年,最初仅为一间半门脸,位于西单北大街164号。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欧亚照相馆先后兼并了西四丁字街的西安照相馆、宣武门内的大陆照相馆,门脸也由一间半扩至四间半;1984年在原址进行改扩建,经营面积由400平方米扩大至600平方米;1988年因西单北大街拆迁改造,暂迁入西单劝业场内经营;1998年西单劝业场因建设西单文化广场被拆除,欧亚照相馆迁至赵登禹路,后停止经营。

欧亚照相馆(1961年)

今日堂子胡同与小石虎胡同之间已不见沿街店铺踪影,只见人行道东侧印有水墨山水画的高高的白色施工围挡,围挡墙面上装饰有花草“浮雕”形成的群山图案。被施工围挡圈住的区域是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从旁边的人行过街天桥上俯瞰,残存的两路院落依稀可辨,其间分布着硬山双坡顶的中式传统建筑。西路院落空间开阔,殿宇体量较大;东路院落面宽较窄,密集的屋宇尺度较小。各座建筑由灰筒瓦覆盖的屋顶及清水灰砖砌筑的山墙保存较好,门窗等木制维护结构损毁严重。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悠久的建筑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明初此地为常州会馆,是京城最早的会馆之一;清初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府邸;清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为培养宗室子弟创立的右翼宗学位于东路院落,相传曹雪芹曾在此做过短期教习;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帝长子定亲王永璜之子绵德被封为镇国公,西路院落被赐为绵德府;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绵德晋封为贝子,府邸的贝子府规制自此形成;清朝末年,府邸由毓祥继承,又称为祥公府。

国立蒙藏学校创办者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

旧时国立蒙藏学校学生合影

1913年由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简称贡王)统领的蒙藏事务局利用祥公府原址创办国立蒙藏学校;1950年成立中央民族学院,国立蒙藏学校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1988年学校旧址被民族大世界商场占据,用于服装商铺摊位出租;2013年民族大世界商场被关闭并腾退,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空置至今。

小石虎胡同已被拓宽为城市支路,仅存胡同之名,胡同原有风貌无存。

武功卫胡同是西单北大街东侧灵境胡同以南的第四条胡同。明代称武功胡同,因护卫京师的武功卫衙署在此而得名;清代以谐音讹称吴公卫胡同、蜈蚣街;1911年后称武功卫胡同。小石虎胡同与武功卫胡同之间自北向南原有万里鞋店(源兴昌干果子铺旧址)、科学技术书店等沿街店铺。

华南大厦及西单文化广场建设之前的武功卫胡同西口

万里鞋店创建于1943年,由郭翔云、郭翔林兄弟二人继承父业,在当时的西单益德商场开办制销一体的鞋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万里鞋店与西单地区的八家鞋店合并,仍沿用“万里鞋店”字号;1982年万里鞋店重新翻建;1992年迁至西单北大街143号,杨成武将军为鞋店题写牌匾;随着西单北大街的改造,万里鞋店不复存在。


1956年公私合营后的万里鞋店

迁至西单北大街143号的万里鞋店(1990年代)

小石虎胡同西口与武功卫胡同西口之间昔日沿街店铺位置今为汉光百货(华南大厦)西侧广场,广场当中设置连接人行过街天桥的台阶与扶梯。

武功卫胡同现为汉光百货(华南大厦)南侧仅存胡同之名的城市支路。

武功卫胡同以南的西单北大街东侧原有洞天餐厅、沁园冷热饮商店、德隆商行、华远营养快餐厅、燕山售货厅、西城供销服务部等沿街店铺,街铺东侧为1959年建成的西单体育场。武功卫胡同以南至西长安街之间旧时曾有头条胡同和二条胡同,因拓宽西长安街及建设体育场而消失。1985年将西单北大街与体育场之间的街铺拆除,西单体育场被改建为服装市场,称为西单劝业场,面积约1200平方米,1986年正式营业。1990年代后期西单劝业场被拆除,1999年建成西单文化广场,将商户集中到广场地下商城经营。2015年底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商城宣布停业并实施升级改造,至今仍处于关闭状态。

西单劝业场(1980年代)

自南向北俯瞰西单劝业场(1997年)

自南向北俯瞰西单文化广场(1999年)

武功卫胡同以南的西单路口东北侧区域现为西单文化广场。

行走至此,我们又回到西单路口,原西单牌楼所在地。一段时空穿越半个多世纪的西单之旅至此结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建设与全面房地产开发阶段。西单地段的城市土地区位价值日益凸显,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也开始大规模改造。以最具商业价值的西单路口为坐标起点,以距离紫禁城较近的大街东侧为先机,大尺度的改造与建设大致按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顺序逐渐推进。

1991年开业的西单购物中心(华威大厦)率先打破了西单商场作为大型商业设施在西单北大街一枝独秀的局面,是旧城传统商业街区改造的第一个大型商业合资项目。华威大厦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建筑地上11层、高达41米,成为当时西单北大街的最高建筑。

汉光百货(华南大厦)原为中友百货。1988年由于华南大厦暂缓建设,西城区政府在大厦用地建临时售货大棚——百花市场;1993年华南大厦动工兴建,百花市场被拆除;1999年中友百货开业,是西单地区首次引进台湾百货模式的商业项目;2001年台湾投资方撤出,商场由董事长王汉光接手;2013年正式更名为“汉光百货”。

西单百花市场(1988年)

1998年3月开工建设、1999年8月投入使用的西单文化广场是迎接建国50周年重点工程,也是北京旧城区规模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一处大型市民广场及城市公共空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2007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西城区政府再次对西单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将网格状划分的几何图案式绿地改为整体化石材铺装,种植阵列树木,原先位于广场中心标志性的圆锥形玻璃采光顶被拆除,取而代之以开放式喷泉。同时在广场南侧复建西单牌楼。

华南大厦及1997年建成的北京图书大厦分别在北面、东面对西单文化广场形成围合之势。广场南侧及西侧则分别向西长安街及西单北大街敞开,西长安街南侧建成于1999年的首都时代广场(现为中国人保大楼)与西单北大街西侧建成于1999年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则分别在南侧、西侧隔城市道路对西单文化广场形成微弱的围合感。与西单路口周边原有旧城肌理相比,空间尺度巨大的西单文化广场的建成,标志着新北京对于西单牌楼这一传统城市节点进行宏大叙事型当代改造的完成。

紧随其后的是西单北大街西侧号称“西西工程”的几个地块的陆续改造与建设。每个地块基本占满两条东西向胡同之间的区域,意味着其间原先连接在一起的一至三层的街铺将被一座高层楼宇取而代之,出于建设用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这些楼宇都被拔高至区域建筑控制高度的上限。在西单路口西北角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北侧,自南向北陆续建成北京君太百货、西单大悦城、中国联通大厦、北京西单国际大厦、西单婚庆珠宝大楼等造型各异的现代高层建筑。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于1999年建成,2001年正式开门营业。由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领衔的贝氏事务所设计,大厦外墙采用意大利凝灰石覆面,立面造型元素带有贝先生早年设计作品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及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痕迹。

君太百货2003年开业,由台湾商业巨头太平洋建设集团通过香港子公司与友谊集团合作,建立西单君太百货。营业面积63000平方米。

西单大悦城2007年开业,是由中粮集团精心打造的西单地区体积最庞大的商业综合体。项目用地为西西工程4号地,在开发大悦城项目之前,曾建临时性的三层钢结构商业设施——西单科技广场。此建筑虽如昙花一现而消逝,初建成时所展现的具有强烈光影感的钢构技术之美,却给世纪之交逛西单的人们留下强烈印象。

西西工程4号地在建设大悦城之前的临时性商业建筑——西单科技广场

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大楼外观为斜向网格交织成的玻璃盒子,建筑外立面经重新改造而成,其南侧逐渐叠落的两座三层小楼是这段街景中唯一的小体量建筑,这几座建筑均为北京市西单电话局业务楼,底层附设小规模商业设施。

北京西单国际大厦原为西单赛特商城,1996年建成并开业,经营服装服饰为主的大型零售商业;2006年改称“西单国际大厦”;2008年成为美特斯·邦威西单旗舰店。

西单国际大厦曾为西单赛特商城(1990年代)

西单婚庆珠宝大楼2006年开业,是北京目前唯一一家以商城模式整体运作、以婚礼为主题的婚庆企业。大楼内汇集多家国内外一线婚纱影楼和室内摄影棚,为新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结婚购物享受。大楼也是包括西西友谊酒店、北京瑞城口腔医院在内的商业综合体。

位于西单北大街东侧、雄踞于灵境胡同西口南侧时尚的老佛爷百货(美晟大厦)成为西单北大街南段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的收官之作。法国老佛爷百货集团诞生于1893年,是欧洲最大的零售集团之一。1997年老佛爷进军北京,在王府井开设门店,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因经营惨淡被迫关闭。西单老佛爷百货2013年开业,成为老佛爷百货在中国的首家旗舰店。

西单北大街没有采用北京另两个传统商业中心王府井与前门改造后所采取的商业步行街模式,为满足人行过街不受机动车干扰并将各商厦的人行流线连接为一体,采取立体交通模式。早在1981年7月1日建成的西单北大街第一座人行过街天桥也是北京市首座人行过街天桥。

如今,已在西单北大街两侧高层商厦密集的西单路口与灵境胡同西口(即辟才胡同东口)之间路段用具有技术美感的钢结构架设了四座人行过街天桥,天桥附设扶梯并设连廊与商厦的二层平台相联系。

各商场与过街天桥相连接的二层挑廊及平台为商场首层门前广场营造出遮阳避雨的灰空间,成为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过渡,再加上过街天桥的钢结构楼梯、街道景观小品装置及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削弱了大街两侧建筑退让距离过大造成的空旷感,为宽阔的硬质铺装人行道营造出更近人的尺度感。

1992年开通的北京地铁1号线西单站及200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4号线灵境胡同站分别位于西单北大街南段南北两端,使位于两端之间西单最为繁华的商业旺地的交通更加便利,为各商厦带来熙熙攘攘的消费客群。

今日西单北大街以灵境胡同西口(即辟才胡同东口)为界,分为城市肌理及街景形态均有所不同的南北两段。南段已从旧时由西单商场及西单菜市场统领的老字号街铺组成的小尺度均质街道界面演变为由数座风格迥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组成的异质化拼贴画式街道表情。

西单北大街南段卫星影像图(2003年)

西单北大街北段位于灵境胡同西口(即辟才胡同东口)与大酱坊胡同西口(即丰盛胡同东口)之间,处于距离南端西单路口及北端西四路口较远的位置,商业繁华程度相对减弱。今日仍呈现为以单层至三层的连续沿街商铺为主,间有多层建筑介入的状况。大街两侧由四合院平房组成的旧城肌理也较西单北大街南段得以较好保存。

从中组部大楼自东南向西北俯瞰西单北大街北段(1961年)

中国电信办公楼是西单北大街北段唯一的高层建筑(左),中组部大楼旧址现为老佛爷百货(2017年)

从2003年的卫星影像图上可见西单北大街北段东西两侧仍保存着成片小尺度旧城肌理

由多种装饰材料及广告招牌组成的表皮化街景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仅由中式、西式或早期现代风格的街铺组成的较为纯粹的整体性街景不同。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装饰行业的兴起及各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出现,不同商家为满足各自的经营需求,使得商铺门脸频繁“变脸”,沿街立面也失去了结构及材料表达的真实性与逻辑性。


工业化、产品化的各种现代装饰材料粗糙地堆砌、组合在一起,在沿街一侧掩盖住贴建于四合院外围的平顶房屋的老旧结构。由玻璃、铝板、塑料、石材、木材、瓷砖、不锈钢等不同材料装饰的商铺立面,常表现出临时性、时效性、随意性、简易性的特征,街景则成为经常“刷新”的布景式街景,这样的街景已不同于当年由“老字号”组成的细腻、雅致、协调、统一的街景,不同于当年朴实无华却有人情味的街景。

早年京城有“北有成文厚,南有老立新”之说,“老立新”是上海的账簿商店,长江以北则属北京的“成文厚”最为出名。

成文厚帐簿商店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一位刘姓商人在山东济南创办;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哈尔滨、吉林、丹东等地开设分号;1935年吉林成文厚的经理刘显卿派儿子刘国梁以500元资金在学校比较集中的西单开设“显记成文厚”,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兼营“条子帐”、“流水账”等旧式账簿;1942年推出国际通用的借贷式账簿及西式记账单据等30余种新式账簿,刘国梁还设计了寓意“燕飞大地”、象征成文厚业务发展的“燕京牌”商标;1946年成文厚迁至西单北大街137号(今18号);1955年成为北京首批公私合营企业。

成文厚账簿商店旧照

成文厚账簿商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北京账簿商店”。1980年成文厚在原址翻建,同时恢复老字号,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题写门匾。今日位于西单北大街北段东侧、大酱坊胡同西口南侧的成文厚帐簿店两层高的门脸房由点支印刷玻璃、啡网纹石材饰面,深灰色铝板雨罩下为古铜色金属门框的玻璃门,雨罩上方、门侧边及二层外墙转角处随意放置三块写有“成文厚”字样的招牌。店面缺少精致格调和历史底蕴应有的厚重感,已毫无老字号的神韵。

西单北大街北段街铺经营业态以餐饮、服饰为主,还包括水果店、音像店、婚纱摄影、、化妆品专卖店、发艺工作室、烟酒(食品)小超市、快捷酒店、银行等,与西单北大街南段多家高端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零售业态相比,私营小业主经营的小型商业逐渐趋向低端化。

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倍受青睐的电商冲击下,传统零售商业也逐渐失去消费客群。又由于街铺门前及附近的人行道通常没有机动车停车位,不少街铺成为仅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或过往行人偶然消费的商业网点,与寸土寸金的西单商圈的区位价值并不对等。这些都使城市繁华地段的传统街铺陷入日渐萧条的困境。

西单北大街北段的南端辟才胡同东口北侧是圆弧形的中国电信办公楼,是目前北段区域唯一的高层建筑,也可视为南段大体量高层楼宇向北段的蚕食蔓延。

中国电信办公楼北侧为宏庙胡同,今日宏庙胡同除东段北侧留存一座金柱大门型制的四合院门楼外,再无胡同旧貌踪影可寻。

宏庙胡同东口北侧为灵境胡同地铁站西口下沉广场形成的开阔地带,西侧远处可见西单派出所的多层办公楼,为带绿色琉璃瓦坡檐的仿古建筑。

宏庙胡同东口地铁站下沉广场北侧为一处拆迁后作为停车场的空地,此空地撕裂了西单北大街北段西南侧肌理,使这段街道失去西侧界面及原有空间尺度。停车场与西单北大街之间隔着一道轻质简易材料制成的白色围墙,墙上写有“西单北大街机动车便民停车场”的红字,围墙使此处停车场具有某种临时性特征,或许有朝一日,此地又将有一座大体量建筑拔地而起。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这种停车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居民实际停车需求的地面停车场,并未发挥出城市中心地段应有的商业价值,反而造成城市稀缺土地资源的浪费,停车空间地下化是较常见与合理的解决方式。

西单北大街北段东侧与停车场空地相对的是灵境胡同地铁站东口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城市环境委员会等单位的院门及院内的多层办公楼,其北侧为北京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的红色办公楼。机关大院的大尺度空间形态及附近灵境胡同地铁口周边的开放空间打断了商业街界面的连续性。

西单北大街北段街道两侧仍基本维持原有四合院形成的成片平房肌理,两侧胡同除宏庙胡同外,都基本维持原有胡同形态与风貌,其间也偶有低层及多层现代建筑介入。东侧自灵境胡同向北依次为东斜街、小酱坊胡同、大酱坊胡同,各条胡同西口将西单北大街东侧界面打断。

东斜街元代曾为河道,后干涸形成街巷;明代因街巷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故称斜街;清代因该街在甘石桥之东,故称甘石桥东斜街;1911年后定名东斜街。

小酱坊胡同明代称酱黄胡同,因胡同中的酱菜作坊而得名;清代析为南、中、北三条胡同,后来南酱坊胡同与中酱坊胡同两段合并,定名小酱坊胡同。小酱坊胡同清初曾有镇国公屯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宅第,之后由屯齐后人居住,直至1924年屯齐后裔将宅第变卖。小酱坊胡同27号院是镇国公屯齐宅第的一部分,傅作义、谷牧先后在此居住;31号院是另一部分,现为中组部机关服务中心幼儿园。

大酱坊胡同清代为北酱坊胡同,后来定名大酱坊胡同。

西单北大街北段西侧自辟才胡同向北依次为宏庙胡同、前英子胡同、粉子胡同、丰盛胡同。各条胡同东口将西单北大街西侧界面打断。

宏庙胡同明代称红庙儿街,亦称红庙胡同,因胡同中有座关公庙、关公庙俗称红庙而得名;清代称红庙街,简称红庙;1911年后以谐音改称宏庙街、宏庙胡同。

前英子胡同明代称缨子胡同,清代析为两条胡同,此胡同在南,称前缨子胡同,亦称前英子胡同。

粉子胡同明代始称粉子胡同,1911年后因农商部曾设于胡同中,一度亦称农商部街。

丰盛胡同明代称丰城胡同,因明成祖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而得名,清初讹称丰盛胡同。

如果说王府井大街以天主教东堂、北京市百货大楼、北京饭店等近现代建筑及街头的老北京风情雕塑、王府井小吃街等依然保持着几分文化多元性及历史底蕴,如果说前门大街以复制“民国风”建筑组成整体性布景式街景并启用旧时造型的有轨电车来延续老北京的历史文脉,那么现代感十足的西单则显得文化特色不足。

最为夺人眼球的钢结构过街天桥表达出技术美感的同时却又给人没有温度的冰冷感;西单文化广场的美誉未能给西单商业街注入真正的文化;崭新的西单牌楼复制品偏安一隅,淡出于行色匆匆的人们的视线之外。经过多次改造及扩建的西单商场早已旧貌换新颜,抖尽历史尘埃,但与灰飞烟灭的西单菜市场相比,却属依然存世的幸运号。昔日老字号多已踪影难寻,即使并未销声匿迹,也多门庭易帜或隐匿于高楼大厦之中。

西单北大街南段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已接近完成,街景已被格式化并定格为钢筋混凝土的丛林。民族大世界商城腾退后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以废墟状态空置多年,坚守着紧临西单北大街的最后一块文化阵地,从中隐约窥视到其背后诸多利益方博弈的胶着状态。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作为陷入困境、岌岌可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终将何去何从依然留有悬念,是修旧如旧并为其注入新的功能使之涅槃重生?还是推倒木构重建全新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抑或由一座大体量高层现代建筑填补这块高楼环伺中的洼地空缺。无疑的是,此地作为西单北大街南段整体现代改造的收官之作,也是仅有的以低缓传统建筑格局留白的机会,也将为西单带来挽回文化底蕴的最后契机。

西单北大街北段或许因两侧留存胡同已划入旧城风貌保护区及旧城区不再建设大型商业建筑的新政策而受益,能够留住沿街低层街铺形式及零售业态。近日有些店铺已贴出“撤店甩货”通告,看来趋于低端化的商业业态即将面临整体提升,具有临时性及简易性装饰风格的店铺门脸也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造。

当服装、鞋帽、箱包、日用小商品等传统街铺零售业态日渐式微时,发艺、美容、影楼、游艺等体验式业态仍方兴未艾地为街道集聚起人气,快餐店、冷饮店等不同于受用餐时段所限的正规餐馆及酒楼,也能为街道带来几乎全天候的持续客流量。体验式商业业态的经营能让街道因人的行为与行走继续保持活力。新兴创意文化品牌店的进驻也将为街道带来新的契机与增长点。

这段从灵镜胡同西口(即辟才胡同东口)至大酱坊胡同西口(即丰盛胡同东口)之间并不算长却依然在空间尺度上基本保持原有肌理、也依然具有些许街道活力与逛街乐趣的街道空间将如何经营?是依然保持街铺的自然生长与有机更新?还是像平安大街、前门大街的做法经统一规划后翻新为传统风貌?前者由于私营小业主的短期商业行为往往形成速成式的花哨街景,后者的整齐划一往往会使街道流于形式却失去丰富性与多样性。或许,正是西单北大街北段的临时性与不确定性使其具有渐进性调整及纠错的机会。

与西单北大街北段相连的西四南大街也依然维持原有街道的空间尺度并由低层街铺连接成丰富街景,并且拥有万松老人塔、缸瓦市堂、义达里、“造寸”服装店、西四转角楼等名胜古迹及北京城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这些都让缺失了西四牌楼经典历史街景的西四南大街依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单北大街北段的旧城更新也势必同西四南大街整体协调,共同营造连续的街道景观及旧城风貌。

万松老人塔与正阳书局的联袂为我们开启了文物保护、商业运作及文化弘扬共赢的新思路。建于元代的万松老人塔位于一方小院之中,以收藏、销售、借阅老北京文化方面相关书籍的正阳书局的进驻,使免费向游客开放的古塔得到有效管理与维护,而游客又成为书局的消费客群,游客在参观古塔之余还可通过图书阅览、借阅或购买了解更多的北京传统文化。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割裂历史,不能漠视文化。如果说以旧时西单牌楼即今日缺失历史与文化的西单路口为起点、充斥着现代化高楼大厦的西单北大街南段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惜别历史,那么以昔日甘石桥即今天灵境胡同西口(即辟才胡同东口)为起点的西单北大街北段能否在向依然具有历史底蕴的西四南大街的延伸中重逢历史?让我们拭目以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23:46 , Processed in 1.10784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