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爱北京动物园

2022-12-15 09:4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文鼎|来自: 筑城通鉴

摘要: 对于在物质匮乏年代在北京长大的70后来说,动物园和天安门无疑是童年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大家从小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从小也热爱北京动物园。动物园曾给我们的童年时光带来无限欢乐!小时候在动物园买的两张东北 ...

对于在物质匮乏年代在北京长大的70后来说,动物园和天安门无疑是童年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大家从小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从小也热爱北京动物园。动物园曾给我们的童年时光带来无限欢乐!小时候在动物园买的两张东北虎的黑白照片和一本书名为《蛇》的科普读物至今还保存着。记得小时候狮虎山的老虎气势凶猛、虎虎生风,数量也很多;记得圆池中猴山上的群猴在阳光下快活地蹿跳嬉戏……从孩提时代父辈们带我们去北京动物园,到今天我们带孩子们去北京动物园,我们去过无数次动物园,都是在熙熙攘攘的人山人海中被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所吸引,却如同视而不见般忽视了北京动物园优雅的园林与建筑,也漠视了北京动物园悠久的历史与文脉。就让我们暂且将观赏可爱动物的视线移开,去观察动物园里被人忘却的建筑,对北京动物园的百年历史进行一番巡礼。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北侧,占地面积约8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6公顷。

北京动物园原址在明代为皇家御苑,清康熙年间为康亲王杰书别业,名日“乐善园”。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乐善园作为皇家行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清农工商部以“振兴农业”为名向朝廷请旨筹建农事试验场,场址将乐善园、继园、广善寺、慧安寺等处一并纳入,附设动物园(旧称万牲园)。

1908年农事试验场场旗

筹建农事试验场时的奏折

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约71公顷,位于其东南部的万牲园仅占地1.5公顷,即今北京动物园东南隅。在农事试验场西北部建有植物园。

清末农事试验场全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事试验场竣工并开放接待游客。

人力车、肩舆、推车等游园交通工具

万牲园内第一批动物是1907年清朝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端方在德国考察期间以6万马克价格向德国商人宝尔德订购的,共计57只野兽、52只禽鸟。植物园内则建有温室,展出各种奇花异卉。

南洋大臣、两江总督端方是动物园创办人之一

1914年改称“中央农事试验场”,1928年改称“北平农事试验场”,1929年改组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1934年恢复“北平农事试验场”旧称,1941年改称“实业总署园艺试验场”,1945年改称“北平市园艺试验场”,1949年定名“西郊公园”,1955年正式命名“北京动物园”。

1912年发行明信片上的农事试验场大门

农事试验场动物园大门

农事试验场植物园大门

改称中央农事试验场时的大门

中央农事试验场的育蚕室

农事试验场中的农艺温室

蔬菜试验地

改称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时的园景

今北京动物园内原乐善园、继园、农事试验场的旧建筑多已不存或改观,从民国时期至建国后被陆续拆除的历史建筑包括东洋房、来远楼、万字楼、观稼轩、牡丹亭、豳风堂、鬯春堂等。留存至今并经过修缮的农事试验场大门(今动物园大门)及入口合院建筑、畅观楼、陆谟克堂等西式或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建筑及复建的豳风堂、鬯春堂等中国传统建筑,均为动物园百年历史的见证。

清末农事试验场大门

民国早期中央农事试验场大门

1950年代的北京动物园大门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动物园大门顶部带有龙形图案的圆弧造型被拆除

北京动物园大门(原农事试验场大门)建于1906年,为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式牌楼造型,仿文艺复兴券柱式,代表二十世纪初中国营造厂的工艺水平,是清末北京西式建筑的重要遗存。

1987年重新修复后的北京动物园大门

动物园大门与其内侧的主楼及两座配楼四面围合成庭院。两层主楼坐北朝南,与大门正对,两层均沿周圈设外廊,北侧两端设开敞式木制楼梯,外窗上口带拱券及垂花装饰造型。立面虚实关系以虚为主,为中西合璧的回廊式建筑。

动物园大门内东西两侧为相对的两座外观相同的配楼,以大门及主楼南北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布局。配楼为东西向,中部主体两层,首层中间设供穿行的圆拱门洞,门洞两侧开间东西两面各置龙纹图案灰色砖雕一块;南北两翼为单层,朝向庭院设拱廊。配楼深浅两色砖质立面以实为主,与主楼形成实虚对比。浅色主墙体上的深色砖饰细腻,由马牙槎扶壁柱、窗顶弧券及窗台垂花纹饰等重点立面元素构成。两座配楼外侧均各置一对铜狮及麒麟,为畅观楼前原物的仿制品。主楼及配楼现为动物园办公使用。

农事试验场大门内侧配楼旧照

动物园西北门与正门风格相同,但无顶部圆弧造型,亦为三开间拱券门形式,当为新建或重修。

今动物园西北门以东靠近长河南岸留存一座废弃的原农事试验场西北门,清末慈禧太后沿长河水路巡幸颐和园途中,在此弃舟登岸后即从此门进入园中。

农事试验场西北门旧照

畅观楼位于动物园内西北侧,建于1908年,专供慈禧去颐和园途中休憩而建,为清末建成的最后一个皇家郊外行宫。慈禧于畅观楼建成同年去世,仅两次到此楼小憩。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曾多次来畅观楼参加欢迎会并发表重要演说。1946年畅观楼被北平防空司令部情报所占用。建国后北京市第一个规划方案诞生于畅观楼,称为“畅观楼方案”。1950年对畅观楼进行修缮。1954年9月,十世班禅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居住于此,毛泽东主席在他离京前还亲临畅观楼探望。

畅观楼旧照

1912年8月31日孙中山先生在畅观楼与广东公会欢迎者合影

畅观楼为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立面形式为巴洛克风格。建筑坐北朝南,主立面横向分为五段。中部主入口门廊上方屋顶的曲线型山花上缀以绿色球形装饰;东端转角处为三层高圆形塔楼,平屋顶设铁艺护栏;西端转角处为两层高八角形塔楼,顶部覆以绿色盔顶;中部及两端之间为爱奥尼列柱敞廊。

畅观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被改为“北京皇家俱乐部”。现为北京动物园史陈列室,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首层主入口门厅中陈列一座兽纹石醢,雕刻有龙、羊、花草、卷云等图案,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清理修缮水禽湖时从湖底挖出,或为乐善园遗物。

清康熙年间乐善园为康亲王杰书私人宅第;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已荒废的乐善园,因其地邻长河畔,为御船沿长河水系至昆明湖必经之地,故作为途中休憩的皇家行宫;清嘉庆年间,乐善园行宫日渐圮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内务府奏准,裁拆乐善园内殿宇房间,准许百姓耕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乐善园旧址划为农事试验场用地。

长河

畅观楼前有一座白石拱桥,日“南薰桥”,石桥经过现代改造,已非原貌。桥南东侧有一铜狮,西侧有一铜麒麟,造型精美,为清代铜铸珍品。据《本国新游记》记述:“此狮于开筑园场时得之土中者。”1909年《顺天时报》登载的一篇游记记述这对铜狮、麒麟时写道:“东边的铜狮,由狮口内向下喷水,水线万道;西边的麒麟脑袋向上,作回顾状,却由口内向上喷水,激射力大,如同巨泉,水声悦耳。”

畅观楼前南薰桥

南薰桥前两侧铜狮、铜麒麟旧照

畅观楼西侧隔湖为继园遗址,行走其间,可见散落的残石断壁。继园俗称“三贝子花园”,“三贝子”究竟是何人,文献记载不详,在园林史界未有定论。一种说法认为是康熙帝第三子诚隐亲王允祉,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清乾隆朝大学士傅恒三子福康安。三贝子花园前身为清康熙年间的邻善园,位于乐善园西南,清乾隆年间名为环溪别墅,清道光年间名为可园,清光绪初年改称继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继园旧址与乐善园等用于开办农事试验场,在继园旧址内修建畅观楼等建筑。今日从动物园西部湖泊溪流仍可看出旧时继园水系的大致脉络。

继园平面示意图

鬯春堂位于畅观楼南侧,与畅观楼坐落在同一条南北轴线上。原建筑建成于1908年初。鬯春堂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前廊后厦。旧时鬯春堂装有宽大玻璃窗,廊外建有天棚,室内墙壁上曾经悬挂慈禧御笔绘画十二幅,画面内容为梅花与菊花。建筑四周峰石为垣,由假山环抱。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来农事试验场下榻于畅观楼,鬯春堂则是随行高级官吏的休憩场所。国民党元老宋教仁在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担任农林部总长期间,曾在鬯春堂居住。1929年至1934年,鬯春堂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理事会会址,敌伪时期被日军侵占后改为仓库,建国后曾作为北京动物园办公用房、“七·二一”职工大学教室等。1996年不慎失火烧毁,1998年复建。

鬯春堂旧照

鬯春堂于畅观楼之间原有宋教仁纪念塔一座。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1916年在其居住过的鬯春堂北侧建纪念塔,塔高2米,塔型采用古希腊方尖碑形式。纪念塔毁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后于塔址立一小型石碑。

豳风堂位于动物园东部偏北,建于1907年,最初为农事试验场陈列室,1929年招商出租经营茶点食品。由面阔五间的主体建筑及庭院组成。1949年后原有建筑拆除。新建豳风堂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现为对外餐厅及职工食堂,由西部单层房屋与东部重楼围成合院,东北侧院墙开有一座垂花门。

豳风堂旧照

牡丹亭位于豳风堂西侧,建于1908年,为一座环形长廊,长廊南北各有一方厅,圆形中心曾有一玻璃厅,后被拆除。今牡丹亭为重新修缮。

牡丹亭旧照

依绿亭位于豳风堂东南侧,为农事试验场留存建筑。原为二层海棠式亭,今上层已损毁,仅存底层并经重新修缮。2006年为纪念北京动物园作为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及国内最早的动物园,公园管理处在亭内树碑一座,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字“百年纪念”。

东洋房位于豳风堂东侧岛上,建于1906年,为日本风格建筑。房屋建于高台上,四面为日式推拉门窗,室内设日式榻榻米。最初作为茶馆使用,1929年后改为仓库,后被拆除。

东洋房旧照

荟芳轩位于豳风堂西南侧,建于1908年,1928年至1941年为农产品标本室。建筑为一排九间的中西合璧风格,设圆拱形门窗。今荟芳轩为新建,已非原貌。

新建荟芳轩与原貌迥异

荟芳轩南侧原有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为行刺袁世凯等人而牺牲的彭家珍、杨禹昌、黄芝萌、张先培的“四烈士墓”,建于1912年,毁于1966年,1990年在旧墓遗址新建石碑。

荟芳轩东侧原有一青石板桥,1933年得名“磊桥”,今磊桥经过改造,已非原貌。

松风萝月轩位于磊桥东侧湖畔,隔湖与北侧的狮虎山正对,旧时为游船码头。

松风萝月轩旧照

万字楼位于农事试验场中心,建于1908年。建筑平面四角曲折回旋成万字形而得名。楼共两层,均为茶座,楼上为男宾,楼下为女宾,坐在楼上可观全场景致。1935年失火烧毁。

万字楼旧照

观稼轩位于万字楼南侧,又名自在庄,为一片茅草房屋,与周围的试验田相协调。轩内设茶座,轩前为菜圃。后因扩建动物馆舍拆除。

观稼轩内景旧照

来远楼位于动物园西北部长河南岸,为欧式风格三层小楼,东西两翼设长廊,楼内曾设有西餐馆及照相馆。1929年后,来远楼改为博物学研究所,一度用于标本制作室,1949年后被拆除。

来远楼旧照

陆谟克堂位于动物园中部南侧,建于1934年,由中法文化教育基金会、国立北平研究院及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用庚子赔款建造,为纪念法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拉马克(即陆谟克)而命名为陆谟克堂,是中国最早研究植物的科研楼及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基地。陆谟克堂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南立面中部体块高出两侧主体,覆以灰筒瓦单檐歇山顶,主体屋顶女儿墙附设灰筒瓦小坡檐。东侧山墙面可见虎皮石墙基、灰砖、红砖、大块灰砖、预制板窗槛墙、混凝土圈梁及构造柱等多种建筑材质,显露出经年累月进行加固及改造的痕迹。1989年被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使用。

陆谟克堂西南侧隶属于植物研究所的杂院北侧,仍留存几座年久失修的带窗口拱券的灰砖房,在柳絮纷飞的春季已经掩映于杨柳枝芽及爬山虎交融而成的浓浓绿意中,这些老房子或为原农事试验场西部植物园内建筑遗存。

在杂院南侧靠近动物园围墙处,有几座破旧的硬山顶房屋组成几进院落,从房屋脊饰、筒瓦及滴水来看,并非民宅,相传为广善寺旧址。在树木凋零的冬夜,行走在西直门外大街,可见从攀附爬山虎枯枝败叶的虎皮园墙内露出一角屋檐,屋瓦间的枯草及褪尽漆饰的檐椽额枋告诉路人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建筑。

从动物园内嶙峋的假山、峻秀的湖石、参差的乱石堤岸等雕琢与修饰过的地形地貌依然能够寻觅古时造园天工开物、叠山理水之痕迹,也能想象动物园在历史长河中曾一度作为皇家御苑及私家园林的意境。

动物园内留存的挂牌古树都用绿漆钢管围栏加以保护,也使古树易于识别,这些依然枝繁叶茂的侧柏、国槐与树下泥土中错落的天然巨石相得益彰。

除去上述建筑古迹之外,自儿时起即植根于我们记忆深处的狮虎山、猴山是北京动物园的标志性建筑。狮虎山建于1956年,在照相机仍属于高档消费品的时代,人们在动物园内的纪念照多以狮虎山为背景。猴山建于1942年,是动物园现存最早的馆舍,也是仅存的一座建于1949年之前的馆舍。其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由众多山石堆积而成,主峰高达12米,假山内有一6至8平米的石窟,用于给猕猴遮风避雨。为便于观看,猴山置于椭圆形围墙内的下沉地面中,假山与围墙之间留出5.9米距离的空间,围墙外侧作为自然地坪的护栏,护栏外侧为参观平台。

如今,狮虎山依然嶙峋高耸,据说即将面临改造;猴山却已委身于2006年兴建的跨越动物园的高架桥之下,其顶部被削平,下沉式地面被填平,池式围墙和外围参观平台也被拆除,代之以高高的铁丝网及玻璃窗。

猴山旧照

动物园内建于不同时期的的各类动物馆舍都掩映在茂密的林木之中。


长颈鹿馆建于1957年,坡屋顶最高处达8.9米,是动物园西部的最高馆舍,以长颈鹿身高为尺度的高耸的半圆拱券门是其砖质感立面的显著特征。

两栖爬行动物馆、雉鸡苑是具有简练横竖线条的密斯式现代主义风格的经典建筑。

建于1990年的大熊猫馆由建筑大师刘力先生操刀设计,一组外露圆拱构架呈弧形排列并递收,既表达了结构美,又勾勒出大熊猫的匍匐憨态,似乎也以抽象方式与动物园大门及入口建筑的巴洛克圆弧遥相呼应,成为北京动物园新的标志性建筑。

农事试验场大门及入口建筑、畅观楼、万牲园兽舍(已拆除)等西式建筑均由傅佰锐设计。傅佰锐(1875-1926),字峻山,号“五洲行者”,满族,也称“落广满族”。其家族于清乾隆十九年(1756年)从北京调往广东戍边。1895年傅佰锐由广东地方政府送至英国牛津及剑桥留学,学习英国语言文学及建筑,1903年毕业回国后供职清朝工部。除动物园内这几座建筑之外,曾位于西城端王府夹道的北京大学工学院礼堂及位于虎坊桥且留存至今的京华印书局厂房也由傅佰锐设计建造。

农事试验场大门是西洋楼式建筑走出皇家苑囿,作为“门面”出现在北京街道上的首例。其实,西洋建筑在中国西风东渐之滥觞由来已久,北京最早出现的西洋建筑当为以东、南、西、北四堂为代表的教堂建筑及圆明园内东北隅的西洋楼,继而是与紫禁城近在咫尺的东交民巷使馆区成片出现的各国公使馆、银行、饭店等西式建筑,然后是清末至民国时期采用西洋古典或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风格的行政办公建筑及商业街门脸房。

西式建筑在经历了建国后被国际风格及民族形式压制的四十年蛰伏期之后,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欧陆风情”的美誉席卷中国大小城市的房地产楼盘,并迎合了与建筑师专业审美有所不同的普众审美与长官意志,取得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北京动物园西南侧的欧式建筑

对于城市而言,近代与当代两次相隔数十年的欧式建筑建设高潮,却对城市风貌及景观造成正反两面的不同影响。留存至今的近代欧式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及不可多得的城市旅游资源,也是城市景观的亮点与焦点;但充斥于城市之中的当代欧式建筑却往往对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整体景观造成破坏,使城市景观呈现出迪斯尼式的拼贴式图景。

在现代主义风格出现之前,北京城内的中国古典建筑和西洋建筑作为并行发展的两种风格,却也能够共同组织与融合到均质的传统城市肌理之中并相得益彰。但现代主义之后的城市尺度急遽扩大,均质城市肌理已被切割离析并被异质肌理所取代。当代欧式建筑常表现为在大尺度高层建筑上进行西洋古典柱式、山花、线脚等元素的随意堆砌与拼贴,失去形式表达的逻辑性,又粗制乱造草创出所谓“简欧风格”。自从与建筑结构完全脱离的幕墙装饰技术出现后,当代欧式建筑也失去结构、构造及材料表达的真实性,表皮式的立面设计难免矫情造作。即使仍不失西洋古典尺度及比例的较为考究的当代欧式别墅区,尽管披着所谓法式、英式、托斯卡纳等风格的华丽外衣,也不过是富丽堂皇的没落虚饰。

作为产品生产式的密集开发、批量复制及速成建设,当代欧式别墅并不具备西洋古典建筑精致的隽永气质,远无天津五大道、青岛八大关等近代西式优秀历史建筑群异彩纷呈的小洋楼所组合成的具有丰富性及整体性的城市风貌。有时会想,当代较具水准的欧式建筑在遥远的未来成为城市历史建筑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也会像我们今天看待北京动物园大门那样,把这些当代建成的欧式建筑也视为他们所处未来城市的绚丽瑰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动物园向长河北侧扩建的同时,将西部及南部的部分土地高价转让并最终转变为商业用地,可视为前几年出炉北京动物园搬迁提案的前奏。

早在2014年春即有北京动物园搬迁并将其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出售的提案,因遭到市民强力反对而搁浅。时至2016年春北京动物园搬迁提案再次被提上市政府议事日程,对此解释为“出于对交通治理和动物生存环境的多方面考虑,北京市正研究对北京动物园进行局部搬迁”。搬迁的主要理由是如下两方面:一、北京动物园地处城市核心区,前往动物园观光的大量游客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二、北京动物园所在市中心地区,环境过于嘈杂,外部噪音会影响动物居住。

毋庸置疑,两方面原因都因动物园绝佳的城市位置而引发。姑且不论“提案”的诸般原委与初衷,城市旺地的地段价值总是被各商业利益主体所觊觎却是不争的事实。仔细思考,“提案”的两个搬迁理由并不具备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如果说大量游客会造成交通拥堵,那么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的游客量更大的故宫紫禁城呢?难道也要用搬迁的措施解决拥堵问题?交通拥堵可以通过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手段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搬迁这样的因噎废食的方法;如果关爱动物已经达到隔绝城市背景噪音的程度,那么是否也该考虑这些噪音对人的影响呢?这种对动物的关爱与对旧城居民拆迁时所言“为改善老百姓生活”颇为相似,只是动物们无力抗争,也不会当“钉子户”而已。“提案”还表示,为了照顾老北京市民情感及历史记忆层面的诉求,考虑北京动物园局部搬迁。如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局部开发或转为它用的话,那占地广阔且近乎荒芜的圆明园为何不局部搬迁呢?

北京动物园这片土地不仅是500余种、5000多只动物栖居的家园,也是少年儿童寓教于乐的科普乐园,也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城市公园,也是不可多得的城市中心绿肺,更是包括乐善园及农事试验场等历史建筑遗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这片土地或其局部不再是动物园,或许暂时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商业利益,但失去的是长久的难以量计的城市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模式和逻辑经营的城市也将逐渐失去城市竞争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mcc20033 2022-12-20 18:27
其实我最怀念的西郊商场,小时候 ...

查看全部评论(1)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23 , Processed in 1.09474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