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北这座规模庞大的汉代古城,至今仍是一个迷团未解

2023-1-8 13:0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杜泽宁|来自: 跟随高建走昌平

摘要: 清河古城亦称清河朱房古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北岸的朱房村,东距清河镇二里,是一座秦汉时期的军事城镇遗址,占地面积约375亩。1957年10月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单位,1979年8月撤销。1999年1月被海淀区 ...
清河古城亦称清河朱房古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北岸的朱房村,东距清河镇二里,是一座秦汉时期的军事城镇遗址,占地面积约375亩。1957年10月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单位,1979年8月撤销。1999年1月被海淀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升格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河古城遗址文保碑

考古资料记载,1951-1953年清河砖窑厂在遗址附近取土,发现有古墓葬和部分陶器,并未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直到1954年才正式进入考古视野。经现场勘察,古城西南城垣留存尚好,西南角向北断续保存115米左右,西南角向东一线完整,保存150米左右,东南角“隆起如堤,可辩识城垣基的残迹”,全城周长2000米,是一座正方形的古城。按秦汉之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这是一般大县的规模,此城周长与之符合。

清河古城墙遗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物部门曾对清河古城遗址前后发掘过五次。第一次是1951年6月,第二次是1953年11月,第三次是1954年11月,在这次野外考古中,发现并确定了这座古城遗址。此后的1955年10月第四次发掘,主要是清理一处城墙断崖,拟了解城垣结构和筑城方法,以此推断古城建筑年代。1958年第五次发掘,在城东北隅发现十余口古井,井下有高领陶罐、五铢钱等遗物。地面遗有大量汉代筒瓦、板瓦和瓦当,瓦当上的花纹有卷云纹、万字花纹和“千秋万岁”的篆体文字,以及地下埋有完整的汉砖房基。考古工作者断代清河古城遗址为“汉城墙”。

卷云篆字纹瓦当
汉代绳纹砖

汉代残瓦

考古发掘简报称:清河古城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度1米左右,离地表五六十厘米完全是扰乱层,这是因为接近耕土层之故。在文化层中包含物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以大口盆和敛口罐最多,夹砂粗红陶占的比例数最少。汉代的绳纹砖和方格砖约占全部出土物的2/3。另外,在考古探沟中还发现一座炉灶,附近堆积有被火烧过的兽骨,灶内有少量陶片。在城垣断崖豁口夯土中发现红陶瓮、粗把豆和同足等陶片,大部分是战国时代的典型器物,其中有少量汉代陶片。城垣北部中央发现冶铁痕迹,清理一处冶坊遗址,发现不完整炼炉、残碎铜、铁炉渣,铸造后未加工打磨的铜镞,仅出土和采集的铁器有四十余件。古城遗址中随时可以发现“半两”“五铢”等钱币和铸钱用的钱范。

汉半两钱   

 汉五铢钱

清河古城遗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实物佐证,从城内出土的炼炉来说,这里有铁冶坊;从出土的钱范来说,这里有造币坊;从出土的农具来说,这里有农耕;从出土的铜镞来说,这里有狩猎。从古井的数量可以估算出城中人口,从城垣轮廓可以测算出古城规模,从街道的走向可以推算出城门方位。 

按出土实物分析:城内自然堆积物中,有许多野猪牙和无从辨识的兽骨,而冶坊中出土的铜镞大的多小的少。其中一种刃横截面最宽处0.5厘米,另一种为正方型立锥体,刃横截面最宽处1.1厘米,这并非射人之器,似是狩猎工具。在出土的铁质农具中种类繁多,有耧足、锄、镢、铲等,可见当时冶铁技术的进步。又因这些农具形体较小,显现生产效率之不足。按上述推断,秦汉时代居住在清河古城以及附近的居民,其生产活动是狩猎和农耕的结合,生产力水平较中原地区落后。

铜镞

环柄铁刀

在对清河古城遗址地下文化层的发掘中,出土的器物以陶品为多,除有陶罐、陶壶、陶灯、陶鼎、陶钵、陶猪、陶鸡、陶鸭、陶俑外,还有楼、仓、厕、井、炉、猪圈等模型。出土的兵器有刀、剑、戟和铜镞、铜弩机、铜蒺藜,其中一柄剑长105厘米,虽锈形在。出土的两颗铜印,一颗为子母印,子印已失落,母印刻有“刘允印信”;另一颗为普通的龟钮印,刻有“王尚私印”。有资料载,子母印起于汉,盛于魏晋六朝。汉代时期,年俸禄在300-2000石左右的官吏(侯爵),才拥有龟钮青铜印。

龟钮青铜印

铁耧足

铜蒺藜

由此观之,清河古城是为抵御匈奴、东胡等北方民族的侵扰而构筑的军事城堡,其成因是拱卫蓟城的边城。后来城堡功能由单一的屯兵,逐步趋向多样化,出现居住生活区、手工作坊区、商业交易区、戍边兵营区的布局,是距离幽州蓟城最近的一座城邑(图8-1-2)。联想到幽州古蓟城,是经略北方的军事重镇和全中国商业都市之一,清河古城正位于蓟城北沿,居庸南向,无疑成了拱卫蓟城的门户,扼守在南口、古北口南下中原的古交通线上。

秦汉时期蓟城北上边关驰道略图

如果在清河古城通向南口、古北口的古交通线上寻觅,还会发现一些类似清河古城这样具有军事和交通双重作用的城堡。譬如,从清河古城取道西北,今昌平土城村曾建有上谷郡军都县故城。取道东北,今顺义后沙峪古城村曾建有渔阳郡安乐县古城,这些城池都是秦汉时期幽州蓟城(今北京地区)通向北方的重要城邑,是组成北方要塞工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古代贸易交通线上的集散地。

清河古城意想图

综观所述,从清河古城遗址以及周边村落出土的文物可以断定,清河古城是清河地区历史年代最为久远的城邑,至少使用到北魏(一说唐辽)时代。在朝代更迭的连年战火中,要攻主城必先废边城乃为用兵之道,清河地处蓟门之原,只要与蓟城有关的战事都会影响到清河,因此古城的兴废也在想象之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物参考资料》载文:“1955年,在清河镇发现了汉代古城废墟,其西南角现在还保存有城垣的夯土。城的建筑约在纪元前二世纪,……曾经过几次破坏和恢复,直到元太祖铁木真进攻中都(北京)的时候,才遭到最后的毁灭而荒废。”
时至1999年海淀区政府立文保碑,称之“清河古城遗址”。2001年北京市文物部门确立为“清河汉城遗址”。当代北京历史地理学者尹钧科先生提出:更值得思考的是清河镇附近,今清河镇西不远的朱房村有一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者认为是汉城,但为什么是汉城却至今没有结论。有民间学者考辨:对清河汉城遗址称之为清河古城较为客观。因为该地不仅出土了许多汉代器物和墓葬,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大量器物陶片以及红陶瓮棺,证明至少在秦汉时代这里已是一个繁华的边陲聚落,清河古城的始建年代不应晚于西汉初期。

北京市清河汉城遗址文物保护碑

2009年笔者实地测量:城垣遗址东西走向68米,南北走向96米,残高约3米,城基残宽近11米,形似荒岗。时隔五十余年后,对照考古资料,城垣东南一线残迹已消失无存。2014年文物部门对存留的古城遗址进行保护性整修,在修缮中古迹历史信息已被淡化,从此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的古城墙少了几分沧桑,多了几分规整。

整修后的清河古城遗址

据悉清河古城所在地的清河朱房村即将整体拆迁,希望有关部门先勘探、后建设,争取为后世留存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因为清河古城置废沿革,史书典籍未见记载,至今都是待解之谜。谨以此文纪念清河古城遗址考古发现70周年。

作者杜泽宁《北京清河志略》节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7 , Processed in 1.08833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