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祠位于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又称于忠肃公祠、于少保祠。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在这里受到后人祭祀的,是一位“毅然以社稷为己任”的历史人物。 视觉中国 于谦在北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赴京任兵部侍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挑起战事,明英宗率军北征瓦剌,于土木堡兵败,英宗被俘,举朝震动,史称“土木之变”。在此危亡之际,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力斥“南迁之议”,坚守京师,协调各方,辅立景帝,稳定皇权,击退瓦剌,最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建炎南渡”局面的再现,使明王朝转危为安,有再造社稷之功。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徐有贞专权,向上谗言“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于谦含冤被害。 相传于谦年少时,曾作《石灰吟》表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而他清正廉洁、忠心义烈的一生,正是此诗的真实写照。据《明史·本传》记:他被抄家时,家无余赀,唯见正室门锁牢固,打开后,乃是皇帝赐予他的蟒衣和剑器。在他遇害当日,“沙雾四塞,朝野冤之”。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下诏为其平反,作谕祭文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而自持,为权奸之所还,在昔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故赐复官。其后,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赐谥肃愍,于其生地杭州赐建旌功祠。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忠肃。 乡人钟化民对北京于谦祠建立有推动之功。尽管杭州已设祠祭祀,但作为于谦死节之地的北京城却无祠可祀。在于谦被害的百余年后,乡人太常寺少卿钟化民向明神宗上《乞赐祭典京师建祠疏》,疏言参照明成祖为前朝忠臣文天祥在其生地与死节之地,皆设祠之事例,在北京为于谦建祠。他强调,于谦殁时的忠魂义魄已然凝聚于燕京之地,不可无祀。钟化民深知建祠耗资颇巨,故在疏文中向朝廷表明,愿与同乡诸臣捐俸金在于谦原住处(玉河桥东)置馆地,以“不烦朝廷之费”。至于恳请立为官祠的缘由,则是因私祀不足以彰显其德,只有“公典乃可昭其恩”,并望“求祠额之名”。这封奏疏情真意切溢于言表,对于朝廷来说,亦可“不费帑金而伟迹可报”。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明神宗在钟化民的建议下,敕建忠节祠,并赐额 “忠节”。于是,北京有了于谦“忠节祠”。 明人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记有:“崇文门内东半里,有祠曰‘忠节’,祀少保、兵部尚书于公谦也……祠三楹,祀公塑像。岁春秋遣太常寺官致祭。”从中可知,于谦祠所在位置、祠内结构以及祭祀情况。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天府广记》中记有“于少保忠肃祠”,与前文所述大致相仿,不过他把于谦祠所在街巷名称写得更加具体“在崇文门内东裱背(褙)巷,公故赐宅也。祠三楹,祀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塑公像,危坐,岁春秋遣太常寺官致祭。”点明该祠位于东裱褙巷中。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为忠节祠作联: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从何处哭英雄。上联高度赞扬于谦的历史功绩,下联缅怀英烈、语气悲壮。 明清鼎革,于谦祠遭到废弃,其塑像亦被毁。据清人查慎行《人海记》载:“本朝顺治中,公像被毁。吾邑人谈孺木(谈迁),作吊于太傅祠文以悯之。今相传为京师城隍神。”而后,由于乾隆帝对故明忠臣于谦的肯定和赞扬,于谦祠墓再次受到关注。乾隆帝南巡时,途经杭州于谦祠墓作《谕祭文》,敕赐“丹心抗节”匾额,以彰其功。但其时位于京师的于谦祠仍难觅遗迹。乾隆十年(1745年)大臣励宗万奉帝命亲自考察京城古迹,撰《京城古迹考》一书,关于于谦祠“现状”,有这样的记载:“遍访故巷,悉为民居。求所谓忠肃祠者,皆曰不知。”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等奉敕撰成《钦定日下旧闻考》,该书言及“原于少保祠”,亦作按语称:“今祠亦废,考裱背(褙)胡同内有福德祠,地甚狭,相传即其旧址。”可见,于谦祠荒废已久矣。 直至清末光绪年间,于谦祠才得以重建。祠旁另建屋二十余楹,作为来京参加会试的杭郡士人寓居之所。《光绪顺天府志》载:“(于少保)祠今重修,旁为杭郡试馆。”该志始修于光绪五年(1879年),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自清定都北京200多年后,于谦祠终得重建。吴庆坻《蕉廊脞录》对这一经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吴庆坻,清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熟知本朝掌故沿革。《蕉廊脞录》卷二记:“宗室伯希祭酒盛昱(官至国子监祭酒),居第在裱褙胡同,稔知其事。同里金忠甫(金保泰,号忠甫,官至太常寺少卿)、濮紫(梓)泉(濮子潼,字梓泉,官至江苏布政使)两前辈商之祭酒,清厘故址,凡民居占住者量给赀令迁让,于是祠址复完。鸠工庀材,重建祠宇,奉忠肃神位,以岁二月设祭,合郡人咸莅。别建屋二十余楹,为杭郡人应乡会试者栖止之所。其地距贡院近也。”这里清楚地说明了当时住在裱褙胡同的宗室爱新觉罗·盛昱以及几位杭郡士人为重建于谦祠做出的贡献,同时也道出了他们在祠旁另建杭郡试馆缘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曾在这里设立神坛。民国时期,于谦祠再度沦为民居。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于谦祠”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原院内住户进行腾退。2009年,于谦祠依托光绪年间祠堂格局修葺完成。 如今于谦祠是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北京市东城区官德教育基地。它正门入口匾额书“于忠肃公祠”,内设三个展厅,分别介绍于谦生平及其勤政爱民事迹、“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于谦诗词及其一生的回顾。于谦死节之所的北京于谦祠,同其生地杭州所立祠墓,南北呼应,相映成辉,是后人深切纪念、缅怀之所。北京于谦祠既彰显了于谦的历史功绩,也显示了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6 , Processed in 1.10307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