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天桥的硬功夫

2023-1-26 14:37| 发布者: weiwei

摘要: 北京有句俗语:“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天桥的艺人个个能说,所谓“巾皮彩挂,全凭说话”。原因是许多耍把式卖艺的人,光凭演出时观众撂下的“赏钱”不能度日,因为露天演出,观众是随来随走,有的人还是光看表 ...
    北京有句俗语:“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天桥的艺人个个能说,所谓“巾皮彩挂,全凭说话”。原因是许多耍把式卖艺的人,光凭演出时观众撂下的“赏钱”不能度日,因为露天演出,观众是随来随走,有的人还是光看表演不给钱。即使给钱,一场下来不过给一二百元(现在人民币就是一二分钱)而已,如果要给五百元或一千元(即五分钱或一角钱),艺人就要向你特别致谢。有一篇文章作者写道,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在一个场子听相声,听完一场,给钱的不多.恰巧自己衣兜有二百元,就扔到艺人打钱的小笸箩里,艺人很高兴,非要把作者让进场子里,坐在板凳上看表演。许多场子的观众一多半是孩子,往往是在场子外一站,看艺人演出一分不花。他们还是跟着起哄的主力,而且卖艺的人还不能得罪他们,否则这些孩子一起哄,练把式的就没法在这块地方站脚了。所以,艺人往往会在表演中设置个“扣”,把最吸引人的功夫先藏起来,借机会向观众敛钱,至于这功夫是在真是假,就难说了。比如天桥有个武术场子,父子两个人练打弹弓,父亲穿一条黑布裤子,扎着裤脚,穿一双黑靸鞋,夏天赤膊,春秋穿白布坎肩,冬天穿棉坎肩。儿子十多岁。父亲用的弹弓和射箭的弓相似,只是弓弦的中间是个小小的圆托盘,用它把圆泥球射出,儿子用的弹弓就是“绷弓子”,一个“丫”字形树杈,头上系着半寸宽的橡皮条,用皮条射出泥球。二人先各自夸耀自己打得准,互不服气,开始比赛。先是打靶子,一块木板上画着个人头像,先由儿子举着站在场子中央,二人距离有两丈多,父亲打。儿子说打左眼,父亲打出泥球正中左眼,然后是右眼、鼻子、脑门。再由儿子表演,也是弹无虚发。观众自然佩服。这时父亲说靶子太大了,换个小的,说着把一个泥球扔在地上,一弹打中,儿子也同样处理,然后挖苦父亲没能耐。这时父亲就表演各种姿势打弹弓,“犀牛望月”“苏秦背剑”“张飞片马”,弹无虚发。儿子说打死目标不算本事,要打活目标。父亲说那你跑圈让我打,儿子不干,最后是打抛起来的泥球,和现在打飞碟一样。儿子随手抛出,父亲随手打,还是弹无虚发。儿子服了说“生姜还是老的辣”。父亲高了兴,说可以打儿子口中含着的泥球(儿子鼓着嘴,把泥球半含在嘴中)。儿子说这我不干,你打不准还不把我眼睛打瞎,鼻子打塌,开了瓢(打破头)。就是打得准,还不弄我一嘴泥。父亲说不是正对着你打,你侧面站着,嘴含泥球,我一弹打过,把你嘴中的泥球打出,打过去的泥球和你嘴里的泥球互换。儿子说这可真神了。说到这儿,父亲说练了半天了,下面可是玩命的活,大家先赏个钱吧。于是开始打钱。观众由于要看这种精彩表演,多数会给钱。收完钱二人却不练,还是互相吹嘘,不久观众走了一大半,然后他再从头演起,演到最后又说打儿子的口中弹子,再打钱。其实“打口中的弹子”只是为了打钱而设计的一个扣子。还有的艺人主要靠推销药品等物,这就更要靠宣传——用嘴吹嘘了。比如表演硬气功的常傻子,他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当他表演之后,即向观众兜售他的“百补增力丸”。他说他的“百补增力丸”有神效,不仅能强壮骨,还能冶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等内外伤。他就是吃了这“百补增力丸”有大力气的。其实他的药并无神效,但也不会把人吃坏。

    但是天桥还是有真功夫的人居多。比如赵瘸子,一腿残疾只有半条,但是却可以在杠上耍练种种技术,类似京剧《打瓜园》中的老汉陶洪一般,腾上翻下,在杠子上做各种表演,如单手大顶,噎脖子,左右顺风旗,燕子翻身,哪吒探海等等,成为天桥一绝。还有表演口技的“人人乐”,一人而能兼学五六人说话,且能学各种雀鸟叫唤,并能学鸡猫猪狗声音。学鸡叫能让人分别听出雄鸡(俗名为“九斤黄”)、小广东鸡、雉鸡、雏鸡等名目;学狗亦能分雌雄大小之别,更能学癞狗、病狗、群狗同吠之声。最拿手节目是“五子闹学”、“阖家欢乐”等。

    我小时候到天桥最喜欢看的表演是拉硬弓、耍大刀、耍飞叉等。表演拉硬弓的人,先拿出一张硬弓让观众检验,试着来拉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好逞能,往往进入场子拉弓,可经常是把脸憋得通红只能把弓拉开一半。然后,由表演的人来拉弓,先是一张弓,不费力就拉开成为多半圆形。观众热烈鼓掌。再表演拉两张弓,弓弦绑在一起,由背后用双手一起拉开。再表演拉四张弓,用双手双脚把弓同时拉开,最后是拉五张弓,第五张是用牙拉。这种表演没真功夫是不行的。再有耍飞叉。飞叉有雪亮的三股尖叉,叉上装着“响片”,叉头可以转动,转动时哗楞楞响。表演者用双手、双臂、脖子、腰、腿使飞叉舞动起来,只见银叉翻飞,时而缠身绕颈,时而飞旋腾空,夺人眼目,美不胜收。套路名称有云罗背剑、飞龙滚地、怀中抱月、壮士架桥等等。耍的大刀据说有八十多斤,是仿照关羽的青龙刀打造的,一般人拿起来都费劲,而表演者却可以舞动大刀,并且耍出套路。

    还有耍中幡,中幡的竿长一般7~9米,总长10米以上,由幡杆、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组成。幡面上都绣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的吉祥话。据史料记载,中幡起源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幡早年叫“大纛旗”,又叫“大执式”,用于军队的仪仗,指挥等;后来传到民间,经过演变成为现在的中幡。中幡的表演有十几个套路,五十多个动作。表演者托起几丈高的粗重幡竿,以额头、下颌、肘臂、牙齿、拇指、中指等部位依序托幡,还有脚踢幡飞至头顶、左右回环、单手托幡前滚翻,单臂平伸托幡大十字、缠身飞绕双倒手等动作,其传统动作有“霸王举鼎”、“牙箭”、“苏秦背剑”、“十字披红”、“封侯挂印”等。先前是由个人表演,现在发展为群体表演,有一定的套路,由低潮到高潮,编排有序,使中幡上下起伏、翩翩起舞,预示人们一“帆”风顺、健康幸福,场面颇为宏伟、壮观。比如“过牌楼”,一条四米长的横幅,上面印上“过牌楼”和各种图案,两边用竹竿挑起约两米多高,横幅前三人,横幅后三人。前面的人用双手托起中幡抛过横幅,后面的人用双手接住,再把中幡抛回。第二次则用单手,第三次则是单手抛头顶接。天桥表演中幡的地方是在宝三的跤场,宝三的绝活就是耍中幡。现在,天桥的摔跤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下来,北京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已经申请到专利,不但将中国式摔跤继承下来,而且将宝三的另一项绝活———耍中幡也延续下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6:40 , Processed in 1.13633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