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城的百姓休闲节目就是逛天桥。我对天桥有好感是由于父亲常讲的一件事。旧社会演员大多是自由职业,父亲虽然参加过“梨园公会”,也是“跑单帮”。刚刚解放时,父亲在天桥天乐戏园傍角演戏。有一次由于着凉发烧没去戏园,没想到第二天到戏园后,管事的把头天的戏份儿照样给了父亲。说起此事父亲常发感慨。我也就对天桥产生了好感,自然常闹着要“逛天桥”。 我开始逛天桥是跟着母亲坐马车去。说是马车,实际是用骡子拉车,甚至是驴拉车。当时没有现在的柏油马路,由红桥到天桥是一条沿着天坛坛根的土路。人们从红桥上马车,车上可以坐十几个人,车费是一千块钱(就是一角钱)。坐马车逛天桥的都是妇女,她们都带着孩子。按照当时的规矩,一个妇女带的孩子不花车钱,而且不管带几个。于是有的妇女逛天桥连邻居的孩子也带上。男人们没有坐马车的,都是肩膀上背着个褡裢步行。 马车沿着坛根走,开始时候还觉着新鲜,不久就腻味了,多数时候还不到金鱼池就睡了。车到山涧口过东市场到天桥,下了马车我的眼睛就不够使了。虽然天桥有各种表演,可是吸引我的还是各种吃食。比如炸灌肠、炸疙炸、卤丸子。这几样都用蒜汤儿作佐料,而我那时候特别喜欢蒜汤儿的味道。炸灌肠现在还有,庙会上就有卖的。炸疙炸可是好长时间没见到了。所谓疙炸,是两张豆面煎饼,中间夹一层用熟豆面和葱姜盐等佐料加上少许肉末拌和成的芯,压成半寸高的片,再切成半寸宽两寸长的长方形小块儿,用油炸得金黄焦脆,放在小碟子里,浇上蒜汤儿。卤丸子是用豆面做的素丸子,蒸熟后放到肉汤作成的卤水中,用一个大铜锅装着,下面有小火盆烘着。卖的时候盛到碗里,浇上蒜汤儿。这些东西每份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只要几分钱。 在天桥我还第一次看了电影。天桥有拉洋片的,一个大箱子,前边装着几个看洋片的圆孔,大概是二分钱看一次。从圆孔中可以看到变化的画面,而外面的大画片却一直不变,对此我曾经感到很奇怪。拉样片的开头总唱“往那里面在看哪又一片”,而我们把这句改成“王八里面再看哪又一片”,跟拉洋片的起哄。看电影却是可以看到活动的画面。记得那次演的是《小二黑结婚》,可是我进入电影院,电灯一黑就不干了,用手蒙着眼睛说什么也不看,母亲只好跟我一块出来。 后来我是坐电车逛天桥。1951年,政府改造了龙须沟,后来又重修了天坛的外坛墙,修建了从北京体育馆到永定门的有轨电车道。这条电车道,第一站是体育馆(那时北京只有一个体育馆),第二站是四块玉,那里有北京的电车公司修理厂,第三站是红桥,第四站天坛,第五站金鱼池,第六站山涧口,第七站天桥。从红桥上车到天桥只要三分钱,可是天桥再也不热闹了,“逛天桥”就成了记忆。这条电车线路也是北京最后关闭的线路。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9 , Processed in 1.12382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