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在其中-民国摄影师嘉华露

2023-2-6 19:3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一飞|来自: 云志艺术馆

摘要: 1932年12月10日,嘉华露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会(今西藏南路123号)举办了《美在其中》个人摄影作品展,并印制了一本画册。作品使用优质的矮克发(Agfa)相纸放大,尺寸在16英寸×20英寸左右,都有作者亲笔签名,作 ...

1932年12月10日,嘉华露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会(今西藏南路123号)举办了《美在其中》个人摄影作品展,并印制了一本画册。作品使用优质的矮克发(Agfa)相纸放大,尺寸在16英寸×20英寸左右,都有作者亲笔签名,作品装裱于卡纸之上。

上海市长吴铁城出席开幕式,上海基督教青年总会主席邝富灼主持开幕式,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为《美在其中》展览作了“美育代替宗教”的主题讲座,邝富灼和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分别书写序言。

云志艺术馆收藏有九十余幅展览原作。

嘉华露其人

最初接触摄影师嘉华露(Arthur Alfred de Carvalho,1890—1969)是他的另一个名字——“谈卡法卢”,来自于其作品上的一枚朱文名章。彼时对这位摄影师还一无所知,但是他的作品又极具艺术性且制作精良,令人印象深刻又充满好奇。幸而,在检索诸多民国史料后,我终于得以大致勾勒出这位民国摄影师的人生轨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更为人熟知的汉译名“嘉华露”。

1890年,嘉华露出生于香港的一个葡萄牙裔家庭中。他的祖辈于1842年自澳门移居香港,家中条件优渥,是彼时香港葡裔社群中的杰出代表。祖父雅努阿里奥·德·卡瓦略(Januario Antonio de Carvalho,1830—1900)与父亲埃德蒙多·德·卡瓦略(Edmundo Arthur de Carvalho,生于1860年)都曾出任香港殖民地司库总出纳(The Chief Cashier of the Colonial Treasurer of Hong Kong),而嘉华露的叔叔卡洛斯·德·卡瓦略(Carlos Francisco de Carvalho,1867—1925)则曾出任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这或许是他此后赴上海立足的原因之一。

嘉华露后来赴美国求学,并于1914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口腔医学院毕业。然后他回到香港,注册成为一名牙科医师。20世纪20年代初,嘉华露又来到上海,在外滩12号的汇丰银行大楼开设牙科诊所,而此时他的叔叔卡洛斯正在汇丰银行总经理任上。优渥的家境与良好的教育都对他的摄影创作有极大助益,嘉华露就此在沪行医,业余则以摄影为遣。他还在诊所内展出自己的摄影作品,使得诊所也逐渐兼具了“画廊”的功用。而随着嘉华露的摄影创作渐入佳境,他在上海艺术圈中也越发活跃。

图1、《赌徒》,刊登于《大陆报》(1931年11月6日)。

图2、《僧侣》,曾参加第二十七届国际摄影艺术展。

嘉华露的摄影创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工商业蓬勃发展,为艺术创作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诸多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像嘉华露一样,在业余时间尝试艺术创作,同时热衷于将自己的作品发表或展览。各类艺术团体也应运而生,如中华摄影学社、黑白影社等著名的民国上海摄影团体都成立于这一时期。

1928年,嘉华露参与创建了一个新的艺术团体——上海艺术俱乐部(Shanghai Art Club)。它定址于上海福煦路(Avenue Foch,今延安中路)290号,与当时大量兴起的艺术团体一样,上海艺术俱乐部旨在增进艺术家之间以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展览将艺术家的作品和理念推介给普罗大众。

上海艺术俱乐部成立后,嘉华露的摄影作品经常在俱乐部的展览中展出,并屡获好评,逐渐成为俱乐部摄影领域的中坚力量。而上海艺术俱乐部本身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化艺术团体,其会员来自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艺术家。从其第一次展览开始,就不断有中国本土的艺术家活跃其中。在1931年11月的上海艺术俱乐部第八次展览时,音乐分部就邀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参加展览演出,此外六名国立杭州艺专的画家也参加了这次展览,其中包括时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的林风眠。

此时的上海也是不同艺术理念的交会之处——当中国的艺术摄影群体以民族主义的立场向中国传统绘画中探寻摄影的画意之美时,美国现代主义摄影代表人物爱德华·韦斯顿的作品出现在了上海的外文报纸上。这种氛围似乎影响了嘉华露的摄影创作——我们既能从他的人像、静物作品中看到真实、自然的现代主义倾向,也能从他的风光作品中察觉到富有东方气息的恬静画意。

图4、推车人,似有意突出前景独轮车夫与后面叉腰站立人物间的对比。

图5、人物动态及表情的精准捕捉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将镜头面向普通民众,抓拍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许是嘉华露作品中的最大特点。“人物研究”(Character Study)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关于嘉华露作品的评论中,他的镜头中有凝神忘我的赌徒,有肃穆参拜的僧侣,有辛勤洗衣的妇人,有弓背前行的车夫,也有面对镜头羞涩开怀的阿妈——嘉华露的人像作品中总是流露出一种源自真实的亲切感。

图6、

图7、

此外,嘉华露还对中国的传统船只情有独钟,尤其是形制独特、涂装别致的福船更是其镜头中的主角。想是其中也不乏得意之作,邝富灼在《美在其中》序中所言之“闻博士所摄之中国船只,曾于平汉等处获得奖金数次”,可为一证。嘉华露的摄影作品还曾在柯达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及全国二等奖。1932年,嘉华露的四幅作品又入选在巴黎举办的第2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27e Salon Internationl DArt Photographique)。

图8、福船,左下方为其亲笔签名,右下方为其“谈卡法卢”名章。

图9、福船

图10、福船

图11、

图12、北平风光,逆光下云朵、城墙、角楼与驼队轮廓明晰,并通过暗房放大时的曝光调整,使画面光影别具一格。

个人摄影展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声名渐显的嘉华露开始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而我们目前所见的多数其原作遗存,或许都与这些展览有关,有作者亲笔签名,作品装裱于卡纸之上,卡纸上偶见“谈卡法卢”字样朱文名章,部分卡纸背面贴有标签——这样的制作水准不仅高于同时期绝大多数的中国摄影艺术家,与以出版画册闻名的民国上海外国摄影师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1876—1944)更可谓两个极端。

1932年12月初,嘉华露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会(今西藏南路123号)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并印制了一本名为《美在其中》的展览画册。从画册及当时的媒体报道等信息中,我们可以对展览的规模及嘉华露的影响力窥见一斑。

图13、石桥

图14、石桥

图15、石桥

图16、石桥

《大陆报》(The China Press)先是在1932年11月28日以“吴市长将为嘉华露摄影展揭幕”为题进行了预告,指出时任上海市长吴铁城将出席开幕式,上海基督教青年总会主席邝富灼主持开幕式,并提到展出作品多达二百五十余件。12月10日的展览报道中又提到开幕当日,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作了“美育代替宗教”的主题讲座。而展览画册《美在其中》的题名也出自蔡元培之手。两篇序言则分别来自邝富灼和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邝富灼称其作品“近于人情而且自然”,胡适则说“嘉华露君此册不但可助我们了解自己,又可助世人了解我们”。当然,此画册中一半页面的广告,或许也是其影响力的另一种体现吧。

此外,嘉华露的拍摄、展览足迹也不仅限于上海及周边,1932年8月他还在北平做过一次展览,而到1935年4月,嘉华露在上海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举办个展时,他的作品范围已经扩展至遥远的巴厘岛和满洲里了。

图17、中国塑像,强烈的光影凸显出塑像优美的面部神态,活灵活现。

图18、街市上盘发髻的中国女性。
避战与晚年

20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战火纷至,上海更是首当其冲。为了躲避战乱,嘉华露于1940年偕家人移居美国,1969年逝世于加州奥克兰,享年七十九岁。曾与他在上海共同进行摄影创作的女儿弗吉尼亚(Virginia de Carvalho),进入《旧金山纪事报》工作,成为该报的首位女摄影记者。

嘉华露留存至今的摄影原作,无论从创作还是制作的层面衡量,都称得上是民国摄影的上乘之作。所以近年来,即便是在对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不少收藏机构也十分重视嘉华露这一时期的摄影创作。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藏有三十多件嘉华露20世纪30年代的摄影作品。2014年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在筹备“东方花园——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印度尼西亚摄影”(Garden of the East: Photography in Indonesia 1850s-1940s)展览时,也购藏并展出了多幅嘉华露的摄影作品,并评价这批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其‘亚太画意摄影’收藏的实力”。

毋庸置疑,嘉华露留下的作品为我们研究民国艺术摄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照。但关于嘉华露,关于他的摄影创作,以及他与当时中国文化界的交流等更多细节,仍有待深入研究。

 
图19、上海基督教青年总会主席邝富灼所写的序言

图20、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所写的序言

更多照片欣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北京高歌 2023-5-22 23:17
厚重的历史影像!如题,真真美在其中!

查看全部评论(1)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3 , Processed in 1.08694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